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为什么看中医的都是些老年人

为什么看中医的都是些老年人

发布时间:2023-03-12 07:20:13

1. 看中医是年轻的医生看的好啊,还是老年的医生看的好啊

年轻有年轻的优势,老年的有老年人的优势,孰高孰低没有绝对的,但是还是找个经验足些的更好。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2. 养生被骗的人很多,为什么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呢

首先看看为什么老年人容易上当受骗。从生理上讲,老年期各种身体功能开始退化,听力、视力处于下降的状态,身体虚弱,握力、速度下降,高血压、各种慢性病随之而来,这些身体功能的退化导致老年期鉴别能力下降,会导致老年人特别依赖人。从心里上讲,所谓“老小孩”就说明老年人在心理上会像小孩子一样单纯善良,也更容易亲信陌生人,导致老年人更容易上当受骗。整个老年期是收缩退化走向死亡的时期,很多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害怕,会过度依赖药物和保健品,老年人之所以如此喜欢购买保健品的原因所在。

骗子一族,专门研究哪里钱多。能干骗子这活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机敏,嗅觉好,心黑。曾经一个郊区拆迁补偿款多达几百万。听说在这个地方聚集着形形色色的骗子什么六合彩。赌博。推销保险。推销这个娱乐的裸演,那个的无数。让经不起诱惑的人房没买。钱也没了。过去教育有钱人多,什么理财。保健品如果有底档查查材料。都是几位数的消费。骗子日日在思索钱在哪里。改革钱十年老年人没事吧!因为那时候有更多的骗钱的机会。有骗子专查处级以上的名单,然后要钱。听说一般都能给。而且不报警。因为骗子知道他们的钱都不是好来的。骗子善于发现商机。眼下。没有什么可骗了。他们发现了有工作的老年退休工作者。他们省吃俭用的攒钱。就让骗子们看见了。骗子们还真好得手。后来所有想钱想疯了的一齐骗老年人。所以老年人成了受骗的重灾区。

3. 为什么中医黑说,信中医的人都是社会底层

30岁以上忙活着家庭很少有大量时间逛知乎。所以知乎的群体大多数是年轻人。
关于中医的话题下,大多数90后是坚决反对的。不管对于中医正面的文章说的什么,他们也不会选择相信。
这是因为在知乎,关于中医的标准答案是“不科学”、“迷信”。这是参考答案啊?学校告诉我们的,还有疑问吗?对的,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太懂得如何答题,如何根据标准答案来选择对的一个。把不正确的那个打成“右派”。学生们只要照着标准答案来背诵并默写,看到反对中医的点赞,看到和“鼓吹”中医相关的,抹黑就是了。这就是他们的心态。

具体的标签可以有很多,但是都是形式,其背后的根本理路在寻求“参考答案”的心理机制。
具体标签比如:“一本道”、“迷信”、“不科学”、“鼓吹”、“以偏概全”、“看到这个就呵呵了”、“崇洋媚外”、“玄学”、“智商税”等等

下面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
一、填鸭式教育思维塑造出一批又一批无独立思考能力的喷子
大家不要觉得这一届年轻人接受了很多科学的教育和教化,就觉得是真理在握了,这个世界有太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存在,有太多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要养成存疑的习惯和习得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遗憾的是,这一届的年轻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遇到自己无法接受、无法理解的事情时(自己只能接受科学范畴的一套),多半是全盘否定,直接打死,不留余地。这也就给自己心智模式的不断成长,视野的不断开阔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叉叉!
究其原因,还是国家教育的战略性错误导致的,直接原因是现在市面上的中医水平确实太差太差,丢人现眼。中医骗子遍地跑。所以中医被骂是垃圾骗子绝对是有自身学术的问题!这个锅必须中医人自己来背!但是,不同用现代中医的垃圾来证明古人的愚昧,古代经典中医的垃圾。我是不同意的。
现代90后教授的教育恰恰是缺乏思辨的低端教育。它的特点是没有思辨,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开阔视野。 中国的教育模式是应试型的,特别强调记忆和重复,这就是90后~10后现代年轻人思维逐渐形成固化的本质,日后只会愈演愈烈,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创造性、批判性的思维。 如果年轻人人群只是一味的重复描述,所谓科学主义口中的说法,复述从小到大教科书灌输给我们的知识,那么我们就成了科学主义的喉舌,知乎绝大多数喷子、中医黑都是这些人,人云亦云,等着科学主义来喂食自己,而自己没有自主的思辨能力,而由于没有自主独立思考能力,这些人反而容易被“收智商税”。 如果这么一代一代固化和僵化下去,激励和鼓励的思维、创造的土壤就从中国消失了,大家最后只能一味的剽窃(看看现在的高等学府!),被动的接受上级和权威灌输的意识形态。在知乎,我们的上级和权威就是知乎的“标准答案”、“政治正确”——黑中医。现在中医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复述权威(西医、科学主义)灌输的那一套逻辑与理论,而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部分。复述是科学主义的面目,而探索求真与思辨才更符合科学精神。
二、中医黑思维模式的不成熟,视野的窄小程度高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决定了一个人如何学习,这个部分是我们有时会忽略,当我们强烈的去追寻、鼓吹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另一面是会去强烈的否定另一面,这在学术上称之为二元对立,但是这个对立的产生,并非来自我们赞成或反对的问题本身,我们是反对中医或支持中医,很多时候争论的人有许多种可能性 ①根本没有学过医,既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 ②他是中医,但是他不懂西医。 ③他是西医,但是他从来没有看过中医的书哪怕是科普文章,开始对他完全不了解的东西去下定论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其实不在外部世界的客体和争论的对象,而在于他们自身,他们从小到大形成的心智模式、思维模式是僵化的,所以当中医西医出现的时候,他们会根据自己现有的认知水平强迫自己选择一边,同样的争论情况 你还会在“有氧运动还是强力训练?是吃素还是吃荤?是戒色还是纵欲?转基因食物还是有机食?”中看到,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说明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是不够深入全面的,这个部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打破既有的疆界(跨学科),你跨的学科越多,你的疆界越少,你在学习一门新的学科时,你会学习得更容易,学习任何知识,取决于学习者的心智发展水平,内心不稳定的,认识不全面的,思想贫乏肤浅的人,他不会太健康,这是心身医学的研究结论。
我们从出生到成人,不论是父母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还是媒体、报纸、网络、教育信息有意无意的输入,其实都是在给我们下载程序,当我们下载到一定时候,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会认为这个事情就应该这么做,那件事情就是应该这样发展,尤其是对于天生神气很足,体质很好的,尤其是当他们这样做时,事情会达到原先预计的结果,这个过程就会更加强化自我。这是一件好事,因为人生在世首先要建立这个自我,有了立锥之地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但是这个过程也会形成一个固化,它会让我们沿着一个固定、既定的认知方式、思维模式来看待这个世界。
但是世界的实相往往没有那么简单,随着90后体质变弱,视野、经历慢慢增加,他们会不发现这个世界很有许多不可控因素,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年纪越大,越会意识到,自己以往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局限。
定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 ,而且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的信仰。
科学精神相关名言:
1.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卡尔·波普尔)(英国)
2.“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中国)
3.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瑞典)
4.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英国)
5.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英国)
综上,
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探索精神,对于科学无法解释的层次的存疑精神。
贴一个“不科学”的标签很简单,但是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很难。
以上

4. 为什么中医普遍的有动辄九十甚至一百多岁的老中医,西医没有呢

颜正华教授是当代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颜老如今已年逾九旬,仍身体健康,面色红润,双目炯炯,思维清晰,还能出门诊,还能参加视察新校区等活动。

颜老总结自己有五大养生方法,排第一的就是保持精神平和,他自己常通过静坐气功、练书法、哼汤头歌、练气功等来放松精神。

我的父亲李济仁,心态就特别好,始终保持一颗童心,他的“志向”是游遍世界。第二届国医大师孙光荣孙老特别“喜欢”家父,孙老说:在国医大师中唯有“佛菩萨”(孙老对家父的敬称)最逍遥!之所以能“逍遥”,可能是因为心无挂碍,之所以心无挂碍,可能是因为情有所钟,之所以一直能情有所钟,一定是始终保持着好奇心——对新事物、老事物,总能以虚空的心来悦纳,心中总是充满好奇,满载欢喜。

而现在大多数人都面临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问题,心理疾病甚至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

5. 今天在绵阳开元医院发现看中医的都是中老年人,这是怎么回事年轻人都不看中医的

你说的确实是现实中的问题,中医适合调理,治疗过程比较慢,而且中药相对来说,熬制不方便,熬制好了存储也有局限,味道上来说也很苦。年轻人大部分都嫌太麻烦。看西医来的快

6. 为什么中医中长寿者多

许多中医享有长寿的关键在于养生。《冷庐医话》称名医长寿为“医范”,专强调属“医人每享高龄……既精医学必有探性命之旨,审颐养生之宜,而克葆天年也”。其养生之道有四:

1、起居有常,动静适宜

如《管子·形势篇》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孙思邈提出:“养生之道,常于小劳”、“体欲常劳、劳勿过极”、“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华佗亦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百”。这都说明要动静适宜,劳逸结合。即《内经》的所谓“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劳动、运动是长寿之道。

2、饮食有节,戒除偏嗜

《管子》说“……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说明饮食要有节制,要定时定量。《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说明食物应多样化,应互相搭配。《素问》所谓:“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则提示人们饮食应清淡,不宜太咸。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看中医的都是些老年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鼓励老人有年轻的心态 浏览:693
养女如何解除养父母的关系 浏览:12
外企退休工资能拿多少钱 浏览:55
部队养老保险能转社保吗 浏览:647
翻译在重阳节看望老人 浏览:617
丝瓜的养生作用有哪些 浏览:16
疫情期间怎么孝敬父母 浏览:474
南京养老保险退休规定 浏览:959
老年人腿弯痛怎么回事 浏览:488
60岁在郑州做什么工作 浏览:366
老年人男可以外穿保暖上衣男 浏览:313
北京办理赴日体检哪个医院好 浏览:539
2015中国养老金 浏览:790
长寿花黑腐后怎么修剪 浏览:315
没钱孝顺父母该怎么办 浏览:210
医院体检抽血流得快是什么情况 浏览:116
东风汽车公司老年大学怎么样 浏览:201
2018广东退休年龄 浏览:142
石家庄50岁找工作网站 浏览:603
内蒙古个人缴纳养老金多少钱 浏览: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