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养老院里老人去世 养老院里有责任吗
这个怎么说呢,养老院就是一个旅游盈利性质的老面福利院,老人可以花很少的钱得到更多的照顾吧,这个是给一些独居老人,就是给老人一个可以有人照顾的地方吧,老人在养老院去世,这个要看具体的情况了,如果是养老院的失职那肯定是有责任的如果老人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疾病个人觉得养老院没有责任,因为要是过多的去找一个福利机构的问题,谁也不会再去帮助一些老人养老了吧,!
Ⅱ 为什么养老院里的老人都那么惨
自己的子女都不愿意管了,还能指望养老院管?收钱办事,你觉得能有多少贴心的服务,一个护工管理那么多老人,哪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其他请自行脑补吧。
Ⅲ 养老院事故频发老年生活到底该怎样过
1月5日上午,河南南阳一乡镇敬老院发生命案,一名老人在杀害3名舍友后,自杀未遂,事件共造成3死1伤。事发的饶良镇敬老院为公立敬老院,涉事4名老人居住在一套4室1厅的公寓。作案人王某今年61岁,而遇害的3名老人分别为79岁、80岁和88岁,因身体原因皆常年卧床。作案原因目前还需要调查。
2013年8月5日,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敬老院食堂坍塌致1人死亡。
2014年11月16日,陕西石泉县熨斗镇敬老院,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致3人死亡。
2014年12月6日,南昌进贤县夕阳红老年公寓,老人在夕阳红养老公寓失踪数日后身亡,养老公寓向死者家属赔付了16万元。
2015年2月19日,湖南双峰县爱心养老院,因为被拖欠半年工资,六旬护工拿起砖头砸向16名无辜老人,造成8人死亡。
2015年5月25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39人死亡、6人受伤。
……
曾有媒体对两年间养老院事故进行梳理,发现火灾及冲突伤人最多。养老院火灾事故,在于养老院的选址、建筑材料、消防设备、安保措施、管理规范等问题。这就要求在选择养老院时要选取正规有资质的养老院。而冲突伤人,就是老人在心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了。
养老院不是“最差选择”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考虑以后老了是不是要住进养老院,究其原因,很多人都表示现在我们自己都挺忙的,以后孩子会更忙,压力本来就很大了,不想再给孩子增加负担;另一部分则觉得,两代人肯定有代沟,生活在一起诸多意见难以统一,年纪大了又怕身边没有人照顾有个什么意外,住进养老院则一劳永逸。然而频发的养老院事件使很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其实,对于老年生活,可以有多样的选择,无论是家庭养老、社区养老还是住进养老院,都可以努力享受老年生活。即便活到高龄,生命仍然是千姿百态的,仍是可以选择的。
高质量的高龄生活,不是靠儿女,也不是靠社会,而要靠自己从现在起就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来,为高龄积累多种“老本”,且不断开源节流。
金钱老本 如果有幸活到高龄,一定质量的生活也一定需要金钱的支撑,无论你打算居家养老,还是把自己送进养老院。学会理财,早作打算,是我们这代人不得不学习的功课。不给儿女添负担,用自己的钱养自己的老,会让你觉得仍在掌控自己的人生,你对生活的满意度肯定能增加不少。
精神老本 职业生涯已经结束,脱离“组织”和过去的角色,你的“自我”、你的生命意义,需要重新定位和开掘。阅读、观影、旅行、培养爱好、志愿服务,参加各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都可以把我们从自怜自艾中解放出来,即便在独处中,也仍然感受到快乐与充实。
健康老本 当然,高龄生活的高质量,最离不开的就是健康老本。
有了如此多的本钱,还怕过不好老年生活么?
脾气不好可能是抑郁了
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好像与别人隔着一堵墙”,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其实很多老人多多少少都有类似的情况和症状。糟糕的是,对老人来说,这些抑郁的情绪无法像年轻人一样能通过“倾诉”和“发泄”的途径得到纾解,日积月累,越攒越多,逐渐成为吞噬老人身心的负能量和毒素。
一些世界范围内的调查发现,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抑郁症状的占30%左右,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调查中也发现,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为13%~30%左右。
“这个比例相当高,但重要性却常被我们忽视。”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博士曹贤才介绍,老人抑郁,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其中最受关注的一大因素莫过于孤独——脱离工作岗位,子女在外工作,老伴儿“先走一步”,被送养老院等,都是造成老人孤独的重要因素。
不仅社会交往锐减对老人情绪产生影响,甚至一些在老人当中高发的疾病也可导致抑郁,比如甲亢、高血压、肿瘤等。老人对身体疾病和精神挫折的耐受力远远不及年轻人,这些累加的身心负担无一不会加重老人的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包括对身体疾病和生活保障的担忧,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抑郁、沮丧的来源。
而从老人自身的角度,人老性格确实会跟着改变,比如顽固、依赖这些性格特征开始浮现。研究也发现,越是固执、依赖的老人,抑郁的可能性也就会越高。曹贤才建议,老人们应该多找找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和他们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也可以经常参与一些社交活动,比如和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们下棋、聊天、打拳、跳舞。如果身边缺乏这样的亲朋好友,也可寻找心理咨询师倾诉心声。
Ⅳ 敬老院死人是安全事故吗
不叫安全事故,但是养老院需要负责,建议家属一开始就签协议合同。
书面合同要签好 看护责任要明确
养老院是很多老年人的归宿,也是很多子女无奈的选择。然而,养老院在接收老人的时候面临着一个尴尬问题:老人在养老院里意外摔伤、突发疾患,这个责任到底该由谁负?
家属会认为养老院既然收了钱就应该照顾周全,承担一切责任。养老院却认为,养老机构只是照顾老人生活的地方,不能把养老院当成保险箱来保证老人万无一失。
在审判实践中,如果是养老院护理人员失职导致老人受到伤害,应由养老院来承担责任,因为这是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但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造成损害,养老院承担责任后可以向护理人员追偿。如果是室友冲突致伤时,养老院也要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养老协议中,养老院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在接收老人时都会与老人及其家属签署免责协议,诸如“凡入住老人自行发生烧伤、摔伤等,由自身负责,甲方不负责”。但根据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规定,合同中即使有免责条款也是无效的。
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老年人或家属最好与养老院签订正式的书面合同,养老院的看护义务要有明确约定。同时,养老机构要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监督管理机制。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改善养老院的居住条件,增加便于他们生活的各种设施,减少意外的发生。
Ⅳ 养老院会频繁有老人死去,住在里面心情不好,怎么办
养老院会频繁有老
Ⅵ 为什么大家都说“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为什么大家都说“送到敬老院老人死得快”?
很多比较孝顺的子女都不愿意给自己的父母送到敬老院,因为在大家的印象里敬老院是不卫生的,是服务态度不好的。大家都对敬老院充满了不信任,甚至是出现了比较强烈的排斥心理,认为敬老院里生活是说明自己没有很好的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和责任,也是一种不孝顺的表现,而且有一种说法就是送去敬老院的老人老的会更快,为什么这样说呢?又有什么理由呢?这样的说法可信吗?
而老人们平时也都会有各种活动安排,平时可以和自己敬老院的朋友一起打打牌跳跳舞或者看看电视,没事的时候也可以互相聊天,而且年龄合适的人交流起来也更不费劲,能够有很多共同经历的事情,有很多能够讨论的事情,可以说在课外生活来看,敬老院还是很让人满意的。老人们凑在一起,能够一起打打麻将,唠唠嗑,比自己待在家里没人交流要开心愉快的多,还有很多节假日敬老院也会组织各种活动表演,比如包饺子包粽子的活动,或者各种广场舞比赛等等。在敬老院里面,老人们不存在无聊这种问题,往往他们在一起都能相处的融洽,并且都能够很好的娱乐和休闲。
很多人都对敬老院的印象并不好,但是我们也都应该辩证的看待养老院,那些真的没有时间照顾老人的子女确实可以考虑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和自己同龄人一起休闲娱乐,而不是自己在家,生活照顾不好,心理也要出现问题。
Ⅶ 养老场所的安全隐患
摘要: 养老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养护、康复、休息、娱乐等综合服务,随着老年人数的增加,养老场所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养老场所的消防安全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尤其是个别养老场所中存在建筑耐火等级不够、消防设施设备不足、消防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增加了养老场所火灾隐患,威胁着广大老年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就如何筑牢养老场所消防安全屏障的有效措施展开探讨。
老年人行动缓慢,逃生困难,已成为火灾中最大的弱势群体之一。养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火灾隐患有哪些?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发生火灾后,老人应如何逃生、自救呢?
1、电气线路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养老院、福利院因维护不到位,存在电线未穿管保护、电线老化、插座破损等问题,导致电线短路、过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部分单位配备的灭火器材维护不到位,存在数量不够、压力不足等问题
3、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设置不规范。
4、杂物占用消防通道。部分养老院、福利院把杂物堆放在疏散通道内。同时,堆放的可燃物品有可能被引燃,导致通道烟雾弥漫、引发明火造成更大危险。
5、养老院、福利院的从业人员对火灾的危险性认识不足,消防逃生知识缺乏,遇到火灾时心理素质差,一旦发生火灾,易形成混乱的局面。
防患要求
1、要健全单位的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切实有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2、养老院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不应超过二层;采用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时,应为单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或二层;设置在四级耐火等级建筑内时,应布置在首层。
3、养老院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防火隔墙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上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
4、消防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门厅等地方不能堆放杂物,更不能在这些地方违规停放电动车,违规充电!
5、要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经常组织消防培训,经常提醒老人用电用火安全,不要使用大功率用电器,不要卧床吸烟等。
6、室内外的消火栓、灭火器要保持完好有效,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备不能被遮挡、覆盖、破坏。
养老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要引起重视,从多个层面着手,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设施设备的投入,不断增加老年群体及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从源头上降低安全隐患,保证场所安全。
Ⅷ 即墨七旬老人养老院内自杀,养老院该不该为老人的死承担责任
引言:即墨七旬老人养老院内自杀,养老院肯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当时老人和养老院签订了一定的协议,那么养老院它就有一个临时照顾的义务,没有做到临时的照顾导致老人死亡,肯定是存在过错,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尽量让老人待在自己的身边,这样能够及时照顾
小编也是在此提醒大家,如果说有时间就陪伴自己的家人,经理们现在去陪伴,不要把自己的家人放在养老院里面,同时能多去看看他们,就多去看看他们,陪陪他们,这样的话就能够了解老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也能够及时的帮助他们缓解不良的情绪,避免他们做一些意外的事情,能给老人养在自己的身边,就养在自己的身边。
Ⅸ 为什么很多老人从养老院出来不久就离世
因为老人家啲抵抗力是比较差的,有很多老人家都会有疾病,经常会交叉感染,就会容易死亡。
Ⅹ 养老院86岁老人打死79岁室友,养老院是否存在严重的过失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选择去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最近,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一养老院七旬老人被八旬室友殴打致死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4月15日,滑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4月8日晚,滑县新区夕阳红敬老院内,张某某因故将杜某某殴打致死。目前,犯罪嫌疑人张某某已被刑事拘留,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仅凭一个事件不足以对养老院模式提出质疑,因为各行各业都可能出现意外事件,甚至杀人这样的极端事件。如果要质疑一种行业或者一种模式必须建立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有数据支撑这一行业出现的问题显著高于其他领域。就像前几年,滴滴乘客遇害事件,如果有数据证明,滴滴乘客被害的概率远高于其他领域,那么就说明滴滴模式必然存在安全隐患。本案之所以成为新闻,大概是加害人与受害人都是老年人,这样的案例不多见,因此才成了新闻。但不足以引发对养老院模式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