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十古来稀,7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适当的做一些体育运动,每天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如果身体条件好可以慢跑,做任何的体育运动都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来安排适合的体育运动,这样做才能够健康长寿。
在我们国家,老年人非常幸福,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全社会的人都在关心着老年人,家有老人是一个宝,所以老年人要好好保重身体。
『贰』 中老年人如何科学运动
1.锻炼要符合科学性和整体性 要能使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参加活动,不宜采用局限于某一肢体或器官、局部负担很重的运动。特别应指出,不能以体力劳动来代替运动。因为体力劳动一般都具有专业的性质,动作单调、重复,无法使机体得到整体的锻炼,容易使身体的某些部分畸形发展,或导致局部过度疲劳或劳损。锻炼应使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项素质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才是锻炼的科学性。
2.锻炼要注意做到舒适自然循序渐进 为健康而进行的锻炼,应当是轻松愉快的,容易做到的和丰富多彩的。运动的速度和力量要适宜,不能要求过高。健身运动不应追求外在的成绩,而应注重内在的效果。这样在锻炼中,就消除了竞争心理,没有精神压力,不会因要求过高而产生运动过度的危险。效果的取得,需要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因此,健身运动不要急躁贪功,要轻轻松松地渐次增加活动量,必须以生物学的适应定律为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制定健身计划。要切记,在健身运动上,疲劳和痛苦是不必要的,盲目地增加强度是冒险的。
3.行之有素 持之以恒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但会使锻炼的效果得而复失,而且还会因身体不能适应突然的运动,造成意外损伤。健身运动本身,也需要锻炼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中年人每次能坚持30分钟的锻炼,每周坚持3~5次,坚持数月,必见成效; 但也还要坚持下去才能保持、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成果。做到行之有素,持之以恒。天长日久,慢慢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那时偶有不去锻炼,总会感到若有所失,不锻炼反而不舒服了。但愿你能达到这种境界。当然,患病或身体不适时,也不要勉强自己。
4. 自我监护 注意适度 运动是否适度,这里有两个应该掌握的指标: 第一,运动后的即时心率。在运动停止后两分钟立即数自己的脉搏。中年前期的人,可以通过运动使自己的心率增加到110~150次/分的范围; 中年后期可以增加到100~140次/分的范围。如果运动量太小,心率加快达不到标准,则运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反,心率超过标准,说明运动量太大,心脏的负担太重,会造成损伤。此外同运动后即时的脉率相关的,是运动后脉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所需要的时间。若休息3分钟就恢复,说明运动量还可以增加;如果超过10分钟仍不能恢复,则说明运动量太大,应减小运动量。第二,运动后的自我感觉。运动后,应以不觉酸痛或疲乏为度,应觉得全身爽快才好。如运动后感到气喘、疼痛、无力,甚至头昏,恶心,吃不下,睡不好,精神萎靡不振,对运动厌倦冷淡等,那就是运动过了度。就应停止运动,待身体情况好转,再从小量运动重新开始。如感到一切良好,那就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递增运动量,直到适度为宜。
5.准备和放松 每次运动前应作准备活动,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要做放松活动。
『叁』 老年人怎样锻炼脑力
大脑也是喜欢运动,那么老年人怎样锻炼脑力?做好大脑的保健,增加脑部血供,能有效帮助老年人预防脑血栓、缓解老人的孤独、防止老人们老年痴呆
新的研究资料进一步证实了“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一说法。体能的改善有助于智能的增进和发挥。从健脑的角度看,最好的锻炼项目是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爬山、太极拳等。老年人要经常量力而行作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供应,刺激中枢神经。这样,既可以防止肥胖,减弱动脉硬化程度,又对提高头脑灵活性有好处。从生理角度来说,手的运动与脑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因此,手经常活动可促使头脑灵活。看来,中国老年人手揉转核桃或金属球来健身,确实有科学道理。
据观察,平日用脑多、文化程度较高者,到老年时智力衰退的程度稍轻。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最易导致智力的减退。老年人离退休后,也应该适当地读书、学习、写作、思考,或进行一些如下棋、打桥牌等智力性的游戏。玩益智游戏能提高数字运用技能、演绎推理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社交技能。即使是一个人玩的数独游戏,也能降低人们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而猜字谜更是能将这一风险降低47%。
乙酰胆碱是大脑的“润滑剂”,它能使脑部更加活跃。而卵磷脂能转化成乙酰胆碱,因此,多吃花生、大豆、毛豆等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将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维持和改善“日常功能”对老年人群具有重要意义,比如“能自己做饭”、“能找到回家路”、“能保持个人卫生自理”等日常活动,既保证老人每天都有适当的行动锻炼,同时也对维持老人脑功能健康具有促进意义。
随着岁数不断在增长,导致老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心理孤独,如长时间得不到调节势必会影响身心健康,其实老人出现孤独和日常子女合不来、子女婚后长期离家都有很大关系,所以希望能让老人们都能得到重视。
『肆』 老年人如何运动最健康
1)步行:是最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经常步行锻炼,能调节各器官功能,增强腰腿肌力。
(2)体操:方法很多,如广播操、保健操、医疗体操。
(3)自我按摩:一般手法有推、擦、揉、捏、掐、点、拿、搓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功能。
(4)慢跑:一次不超过30分钟。
(5)太极拳:适合年高体弱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
(6)气功、理疗。
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及量要适当。如果运动时感到发热、微汗,运动后轻松、舒畅,说明运动适当。运动时出现头昏、胸闷、心悸,运动后食欲减退、睡眠不好、明显疲劳,说明运动量过大,需及时调整运动量。
『伍』 老年人如何运动更健康
1、相对低龄的老年人(65-74岁),有长期运动经历且疾病程度低的,运动推荐与成年人大致相同。据此力量练习和长距离运动对某些老年人是不被限制的,可依据运动经验对当时机体状态进行评估,切勿强求,在疲劳状态下可考虑延后进行。同时,在力量练习中,老年人不宜从事大负荷举重等需要屏气或过分用力的动作。
2、所有老年人中,因健康条件不能达到建议的身体活动量时,应在自己能力和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积极参与身体活动。诚然,较大的运动量更有益于健身效果,但是老年人身体机能变化起伏大,过量的运动反而有损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以汗量计,老年人通常每周可有一次大汗量运动(有较多汗珠形成),在无疲劳感,身体健康允许的情况也不可超过两次。
3、所有老年人中,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每周也应有3天或3天以上以加强平衡能力和预防跌倒为目的的身体活动。有些失能情况较重者,如骨关节病、心功能分级低、阿尔茨海默症等,仍然需要一定的体力活动,甚至在他人帮扶下进行,即使轻微活动也比静坐或一点不动强。
4、有氧运动优先,对于老年人有氧运动通常是指能够持续30分钟,而又不觉得特别累的运动,而能力受限者,可拆成2-3次完成,每次10-15分钟。
5、循序渐进,劳逸结合。原则上,每一阶段的运动健身均遵从从小到大的运动量发展规律,小运动量应该每周5次左右,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运动技能和能力,了解相关生理反应,如果反应强烈或疲劳感重,再低的强度对于你可能就是大运动量了。较大运动量前和后均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间隔1-2天,每周2-3次强度较大的运动就行了。
6、并非运动量越大越好,应重视低强度,小运动量的身体活动。事实上,心血管疾病患者轻微的心肺机能改善便能为降低疾病死亡率做出贡献,而且风险较低。相反,过于激烈或过大运动量反而增加风险的发生,得不偿失,更不利于持之以恒,相当多的人因为求快,求大的心理导致运动健身进行不下去,这是全球健身运动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7、健身运动期间要遵守正常的生活制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饮食和营养,饮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低脂肪为主。要控制热量、糖和盐的摄入量,禁烟、酒
『陆』 老年人如何锻炼身体
老人最好“黄昏练”
健康专家认为,早晨并非锻炼的最佳时间,对老年人尤其如此,不仅难以保证健身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由于清晨空气相对静止,各种废气均沉积到地面附近,是一天中空气污染较严重的时段。此时锻炼身体,等于是呼吸着大量的废气,这对身体有害无益,尤其对免疫力减弱的老年人更不太适宜。
其次,临床医学研究发现,上午9时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比下午1时要高出3倍,早晨起床后的几小时更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
其三,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出现老化,晨起后短时间内肌肉、四肢等运动器官还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进行锻炼,容易造成摔、碰、扭伤等,伤害身体。
因此,老人别急着晨练,每天来个“黄昏练”也许效果会更好。
『柒』 老年人怎么锻炼身体
体育锻炼对老年人是有好处的。但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要量力而行,要遵守体育锻炼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超负荷运动。
近年来,
喜欢体育锻炼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尽管大多数人运动项目强度较小,但不正确的锻炼方法仍导致许多疾病,特别是软组织损伤。因为老年期软组织退化较快,且损伤后不易恢复,所以,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除选择较小负荷的项目以外,还应量力而行,持之以恒,同时还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老年人锻炼的五项指导原则:
一、应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专家们认为,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地锻炼心血管就显得格外重要。为保证心血管确实得到有效锻炼,专家们建议有条件的老年人每周都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运动,强度从温和至稍稍剧烈,这也就是说,增加40%~85%的心跳频率。当然,年龄较大或体能较差的老人每次20~30分钟亦可,锻炼的效果就差一些。
二、应重视重量训练。以前的观点是老年人并不适宜从事重量训练,其实适度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丧失、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当然,老年人应选择轻量、安全的重量训练,如举小沙袋、握小杠铃、拉轻型弹簧带等,而且每次不宜时间过长,以免导致可能的受伤。
三、注意维持体能运动的“平衡”。适度的运动对老年人同样重要。但没有哪一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能运动的“平衡”应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等多种方面的运动。至于如何搭配,则视个人状况而定,其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年龄。
四、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也应参与运动。传统的观念是高龄老人(一般指80岁以上)和体质衰弱者参加运动往往弊多利少,但新的健身观点却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者同样应尽可能多地参与锻炼,因为对他们来说,久坐(或久卧)不动即意味着加速老化。当然,他们应尽量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运动,如以慢走替代跑步,游泳替代健身操等。
五、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锻炼须持之以恒,这对老年健身者来说,也许比年轻人更为重要。但遗憾的是,由于体质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或伤痛困扰,不少老年人在锻炼时往往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由此或使锻炼不能起到预定的健身效果,或使老年健身者半途而废,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鉴于此,专家们要求健身指导者在对老人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时,还须同时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
一、晨练先饮水:人经过一夜睡眠,已从皮肤和呼吸器官散发了一部分水分,加之尿液的形成,使机体相应缺水。如果晨练前不先饮点水,因体育锻炼使呼吸节奏加快,皮肤毛孔扩张,汗腺分泌增强,引起显性或不显性出汗,可加重人体的缺水程度。因此晨练前应先饮水,有利于身心健康。饮一杯凉(温)开水、淡盐水、蜜水均可。
二、老年人应以"练"为主:在身体情况允许下,可进行表演赛,但运动负荷不能过大,并要有全面的医务监督。绝不可不顾老年生理、心理特点,争强好胜,轻率拼搏。拼搏会引起老年人情绪上的过多激动,心理上的过度紧张,血液循环、呼吸、内分泌等急速改变,极易诱发事故。
三、应避免快速和变化过猛的动作:如跳跃、倒立、滚翻、冲刺等,这些极易损伤老年人的筋骨,甚至会发生意外事故。喜欢骑自行车锻炼的同志,外出应做到"五不要":即笼头不要太活,刹车不要太松,座垫不要太高,速度不要太快,转弯不要太急,以便应付突然出现的情况。
四、运动后注意"三忌":即一忌骤然降温(冷水浴等),会引起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导致神经系统失调,招来疾病;二忌倾缸暴饮,会给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增加沉重的负担,且会引起抽筋、痉挛等;三忌体温烘衣,易着凉,会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如感冒、哮喘、腹泻等,同时也不卫生。
五、下列情况应暂停锻炼:
(1)体温升高,如感冒、急性扁桃体炎等。
(2)各种内脏疾病的急性发作阶段。
(3)身体某一部位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4)运动器官外伤末愈者(功能恢复者除外)。
(5)各种传染性疾病未愈者。
(6)平时经常锻炼的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代谢和功能增强,神经灵活性和均衡性提高。一旦突然停止运动,可能会出现烦躁不安,或周身不适等不良的心理和躯体反应,"运动医学"中称之为"运动成瘾症"。有些因特殊情况需停止锻炼的,也应逐渐递减每天的运动量,以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
总而言之,中老年人在养生健体方面要做到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因地制宜,注重卫生和持之以恒。
---------------------------------
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适合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以动作缓慢柔和,能使全身得到活动.活动量容易调节掌握而又简便易学为原则。下面介绍几项适宜老年入锻炼的项目:
步行:是老人锻炼最简便、安全的运动,如果锻炼得法,其效果可与慢跑相同。生理医学研究表明,步行可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如以2分钟走100米的慢速步行1。5—2小时,新陈代谢率可提高48%;步行还能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使血管平滑肌放松。
慢跑:也是适宜老人锻炼的项目之一。医学研究证明,40—81岁的长跑者比一般中老年人最大吸氧量增大。
太极拳:有“老人健身宝”之誉。是很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安全而有效的锻炼项目.尤其对体质弱及有慢性病的老人更为适宜。练太极拳能增进心肺健康.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肺气肿等慢性病;还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加速代谢过程。同时还对老人骨关节及肌肉功能的保持有良好作用。生理医学检查表明,常练太极拳的老人血压较低、消化功能良好脊柱柔韧性好、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低。此外,大极拳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增进全身健康。
医疗保健体操:如练功十八法、降压舒心操、祛病延年二十势等,针对性强、实用效果好。
保健气功是一种锻炼元气、增强体质的健身方法。一方面练气功时能调整神经细胞兴奋抑制功能,使某些顽固的病理性兴奋灶转入抑制,促进康复;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对呼吸的控制调节,促进消化吸收,使血管放松等,对健身防病有良好作用。
参考资料:人民铁道报,星辰在线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捌』 老年人怎样正确运动你了解吗
1.运动可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明显改善血液粘度,加快血液循环,降低专血栓形成,减轻心脏负担,避属免心血管病的发生。2.运动能促进呼吸系统功能,促进心肺循环,加大肺活量,增高血中含氧量,保证身体各项新陈代谢的需要。3.运动能促进消化系统功能,增加唾液分泌,增进食欲,保证大便通畅,有利防治消化系统疾病。4.运动能提高神经系统功能,特别中老年人,能保持机体灵活,反应迅速,头脑清醒,思维敏捷 ,精力充沛,从而去病延年。5.运动能改善代谢和内分泌系统功能,促使总胆醇和甘油三脂等降低,防治动脉硬化,减轻病理损伤。
『玖』 老年人如何健身
A、运动系统:骨骼易发生骨质疏松,肌肉工作能力降低。
B、神经系统:感觉器官退化,中枢处理信息能力降低,平衡能力和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下降。
C、身体成分:体脂含量增加,肌肉萎缩。
D、循环系统:心泵效率下降,每分钟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升高。
E、呼吸系统:肺的通气和扩散能力下降,肺弹性下降和呼吸无力。
F、血液:出现浓、黏、聚和凝的状态,临床上称之为高黏滞血症。
2.老年人训练注意事项
A、运动前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运动风险筛查中发现的具有中度风险的老 年人,应当在开始大强度运动前做全面的医学检查及运动测试。
B、对于那些因身体素质很差、功能受限或慢性疾病影响其参与体力活动的老年人,刚开始参加体力活动时,强度要低,运动持续时间不要太长。
c、渐进性体力活动必须是个体化的、特制的、可以承受的、有兴趣的;保守的方法对于大多数身体素质差和活动功能受限的老年人比较适用。
D、使用力量器械进行抗阻力训练时,前几次训练课应该有能够认识到老年人的特 殊需要和运动能力的专业人士的密切监督和指导。
E、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抗阻力活动之前应先进行有氧运动。
F、应逐渐地超过所推荐的最小体力活动量,当他们愿意提高体适能时,可以试着继续增加运动量。
G、如果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无法达到推荐的最小运动量,也应当尽可能地做些可以耐受的体力活动而避免静坐少动状态。
H、老年人应尽量超过体力活动最小推荐值,以加强慢性疾病的控制。
l、加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健康选择的能力、安全感这些行为策略,可能促进参与规律的运动项目。
J、教练应定期提供反馈信息、巩固支持和其他的行为策略,增强运动者的依从性。
3.老年人运动指南
形式:立式或卧式自行车水中运动或带扶手的跑步机
频率:2~5天/周
强度:40~59%HRR心率储备(中等强度)到60~84%HRR心率储备(较大强度)
时间:0~60分钟/天或以8~10分钟一段累计完成
柔韧性:自我筋膜放松、静态伸展
力量训练:1~3组/动作,8~20次/组,采用最大力量的40~80%的阻力,2~3次/周
训练主要以肌耐力训练为主。健美、最大肌力及爆发力训练需要在能够保证动态姿势控制及具有资质的医生建议下进行。
备注:渐进应缓慢及在良好的监控下进行,同时还要以具备良好的姿势控制能力为基础。
如有可能,训练动作应逐渐过渡到无支撑的坐姿练习或站姿练习,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