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叫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等
1、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主要形式有两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2、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
3、机构养老,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机构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最常见的如养老院、敬老院。
4、。“医养结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护老中心和老年医院相结合,将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② 养老机构应该给老人提供哪些服务
最基本的衣食抄住行必须要有。具体如袭一日三餐要符合老人的胃口,能按时就餐,安排老人合理作息,能24小时有人随时提供生活保健服务,冬天要有取暖设施,夏季要有空调,老人的替换衣服要有专人清洗打理,其它如体检洗澡健身等也要有具体安排。
③ 养老院的服务内容有哪些
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举办适宜特别失能、半失能、高龄集照料、护理、康复、娱乐养院、养护院、公寓、敬院等种形式养机构 民政部关于加快实现社福利社化意见凡非营利性社养服务机构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并鼓励兴办养院规定社办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用水、用电等面与政府办社福利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关于服务机构关税收政策问题通知,关于社力量投资兴办福利性、非营利性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税及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车船房产税、城镇土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规定落实工作 据介绍养院提供养服务免征营业税;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免征房产税、土使用税;凡非营利性社养服务机构根据规定免缴征管理费、防雷检测费、污水处理费适减免城建行政事业性收费、防空异建设费;新建服务机构消防等单位免收相关费用 通新建、扩建、改建、购置等式制宜建设养服务设施新建区要统筹规划养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建配套实施案鼓励通整合、置换或转变用途等式闲置医院、企业、农村集体闲置房屋及各类公办培训、、疗养院、旅馆、招待所等设施资源改造用于养服务通设备康复辅具产品研发、养服务专用车配备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社养服务能力 政府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等社力量及外资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参股等种形式兴办养院(公寓)、、(校)等养服务机构提供照料、疾病护理等服务居家养服务机构;鼓励创办家庭式养院(公寓)、托所、文化站;鼓励利用企事业单位及农村集体组织闲置房屋、场、设施改建养服务机构
④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重点是什么
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国家和社会的特殊保障,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老年人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既是实现我国基本人权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离开原本生活的家庭而入住养老机构,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更多的呵护与照顾。所以,依法保障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保障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既是系统规范养老机构服务的切入点,也是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宪法原则的需要。 近年来,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权益受到侵害的案例时有发生,这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社会的进程,更为重要的是侵害了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今天,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权益频遭侵害,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我国面临着“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双重压力;涉及养老服务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政策不健全、不完善;执法机关对养老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养老机构与入住的老年人之间签订的“养老机构入住协议(合同)”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养老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医护人员不具有相关资质、硬件设施不完善等。 针对目前养老机构本身以及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途径提出完善措施。宏观路径主要是从立法、执法、守法三个层面出发,分别提出具体的完善意见。首先,立法层面要加快立法进程,用法律规范的形式填补规制养老机构运作的立法空白。其次,执法层面要严格规范行政权的行使,加强政府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力度,创新对养老机构的监管模式。最后,守法层面要通过成立养老机构的行业协会,促进行业内部自律。微观的具体制度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完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其次,建立和完善养老机构准入制度。再次,注重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精神养老”。最后,发展养老机构“养医结合”的新模式。
⑤ 什么是9073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9073“工程:
90%身体状况比较好的,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老年人,采取以家庭为基础的居家养老。
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日间照料。
3%的老年人通过机构养老予以保障。
养老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群体,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护理康复、精神关爱、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的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督制度。
(5)机构养老的服务扩展阅读: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要求:
1、完整性:老年期时间跨度大,从60岁到百岁以上,需要经过“低龄老年期(60-74岁)”、“老年期(75-89岁)”和“长寿期(90岁及以上)”。完整性要求该体系能覆盖所有老年人群,并能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多样性:是指同一种养老需求,可以有多种多样服务方式可供选择,以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条件选择养老服务方式。
3、持续性:照顾长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善的体系应当为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意愿的老年人提供持续照料服务。
4、实效性:完善的体系应能破解养老照料的难题,减轻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压力,为长者提供舒适的环境,高品质生活。
5、经济性: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是政府的责任,需要投入。如何构建既经济又有高效的养老服务体系,需要政府统筹规划。政府既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又不能大包大揽,应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基于上述要求,政府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⑥ 我国机构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权益保护的重点是什么
人口老龄化在我国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与之直接相关的养老保障政策、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护理人员等都值得重点关注和研究。
⑦ 养老院的服务项目都有哪些
从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功能来看,除属于卫生部门主管的老年护理医院(也称老年护理院)与民政部门主管的老年公寓在收养的老人需照料程度上有明显差别外,一般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均未进行功能定位,其收养的老人从基本生活能自理的一直到长期卧床不起、甚至需要"临终关怀"的。这些养老机构只是在机构内部按收养老人需照料程度的不同,分成专门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等几类,实行分部或分区管理,尚无专门收养需专门护理和一级护理的养老机构。
如体检、娱乐、康复训练、读寿星大学、参与寿星农庄的种养殖、送饭、洗衣服、搞卫生、组织各种文娱活动等等。但是不是每个养老院都一样的。
详情可以参考咨询:http://www.7yly.com/
⑧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存在哪些问题
据报道,日前,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建设暨安全管理工作会议。
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民政局将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养老服务质量、欺老虐老等问题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将定期在媒体曝光并通报相关区政府。对于存在瞒报、骗报指标的机构将严惩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