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很关键,你有哪些好的建议吗
他们到了年龄,甚至80岁都要下地干活。因为没有吃饭、生活、存款、孝顺的人,真的要变老变老。
不是所有的儿子都不孝顺。儿子有儿子的家庭,也要负担。特别是那些要还房子、车子、贷款、车贷的人,无暇顾及老人。有些老人确实很可怜,很愁。
众所周知,目前国家每月向60岁以上的老人支付退休金1230元,这只是杯水车薪,老农用这笔钱养老是不够的。
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农村老人占一半,农村养老问题也受到社会和国家的关注。农村老人也努力工作,为国家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不能像城市人一样领取养老金。为了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但目前的养老保险补贴仍然不能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Ⅱ 花五百万去农村办一个养老机构,多久可以回本呢
愚人节那天,我收到了一条私信,这哥们也是一个创业者,说想要跟我聊聊他的项目。我一看时间,23:43分,果然,创业者都是大半夜不睡觉的。到了第二天早上我才看到私信,然后第一时间把我的联系方式给了他,很快,他就加了我。简单的寒暄之后,他把计划书发给了我,打开一看,才知道他要做的是一个“连锁养老院”的项目。
答案跟专家的回答如出一辙:做这个需要有当地资源才能做,要么能拿到国家政策,要么认识地头蛇,不然生存下去很困难。到最后,所有的调研结束,这哥们果断放弃了这个项目。你看,这么一通详细的分析、调研下来,是不是给他省了500万?
故事到这儿就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应该意识到普通创业者跟优秀创业者其实是有质的差别了,创业成功除了运气和努力之外,其实还是要想讲方法的,在早期你的项目启动阶段,如果你能想办法做好市场调研,这样就会帮助你提高创业效率,助你少走弯路,提成创业成功率。
Ⅲ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是什么
存在的问题:①、虽然“尊老、敬老”的观念依然存在,但是在多数农村的年轻人接受了正规教育走出村庄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工作而是选择在城市扎根立足的大背景下,农村”空巢“现象突出,农村老年人负担加重。
②、在建立社会的养老体系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上,农村的进度远远慢于城市,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实在有限,一些养老院在大城市的入驻率和利用率都无法达到一定程度就更别谈农村了。
③、没有专人负责老年人福利工作甚至民政工作;此外基于农村老年人小病靠熬的观念也使得小病拖成大病,最终致残或致贫,加重了养老负担。
Ⅳ 农村养老保险去哪些机构了解咨询及办理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现在全国试行,你县不一定推行。
新农保咨询机构:村委会、乡镇劳动保障所、县区社保局。
证件:个人身份证、户口本。
Ⅳ 在农村,是如何养老的
一、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
(一)家庭养老
家庭养老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模式,主要是从经济、生活、精神三个方面对老人进行照料。从根本性质分析,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各个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形式和养老制度。因为农村经济不发达,传统的分配方式比较单一,导致老人的老年生活缺少保障,对家庭形成很大的依赖性,于是“养儿防老”成为农村老人根深蒂固的思想,甚至成为我国老人的传统观念。迄今为止,家庭养老仍然占我国养老方式的主体地位,尽管有多种现象违背家庭养老的理念,比如老人遭到子女殴打甚至遗弃,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遭到媒体曝光后,必然引起了社会各种人士的议论,然后通过社会舆论的力量控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将家庭养老的发展推向正常的轨道,这不仅说明了家庭养老能促进道德伦理的规范性,更能体现出家庭养老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机构养老
现如今,农村闲置土地越来越多,农村老人虽在家耕种一定的土地,由于其劳动力随着年龄的上涨而减少,老人薄弱的劳动力仅能支持他们耕种小部分的土地,相比那些年轻人的劳动力,老人已经无法通过耕种大片土地来获得农产品,只能种植面积较少的土地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以此为他们的日常吃、喝提供资源。但是假如某一年的土地产出量变少,老人获得的回报就会相应降低,甚至形成入不敷出的局面,土地对养老的作用就会变得很微弱。另外,老人的子女?m不在身边,却也很有可能给老人带来负担,比如家中孙子辈的孩子一般会被留在家里由老人抚养,家里的整个经济来源会依靠老人的子女,子女既要抚养下一代,又要赡养老人,更会使他们力不从心。如果家庭将重心放在小孩的身上,那么老人必定会是受到忽视的一方,家庭养老的作用就会显得更加微弱,因此土地养老的功能牵制到家庭养老的功能,如果土地养老得不到很好地发展,那么也会对家庭养老形成很大的冲击。
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
(一)结合社会各种力量,分担家庭养老负担
1.明确职责
虽然社会、政府、家庭及个人都是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但养老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家庭、政府、社会三种角色的相互配合与协调,倡导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支柱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首先,子女个人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及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在生活和精神上帮助老人,然后,政府及村委会应做好监督职责,分别对农村老人经济生活方面及精神方面提供帮助,联合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进行说服教育,必要时,采取相关的法律手段保护老人的基本权利。最后,社会的力量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宣传的力量,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播,令子女应主动赡养老人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每个家庭的养老创造一种积极的氛围,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舆论的力量,这样一来,虐待老人、抛弃老人的家庭就会受到社会大众的谴责,大部分子女因受不了舆论的压力,便会重视养老,重视老人,社会监督着家庭养老的同时,也促进了家庭养老的发展。
2.保障家庭经济收入
农村养老一直是整个国家及社会关注的问题,即使农村家庭经济负担重,国家财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投入巨资进行养老,于是我们更应该关注农村家庭的基本生存能力。实际上,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属于中低收入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子女为了生存而选择外出打工,子女每年外出打工挣得的钱用于老人小孩的日常开销、小孩的学业费等等,余下来的钱也是所剩无几,如果这个家庭里有人遭遇到疾病,那么这个家庭的抗疾病能力会很低,若无法保障这类人的生活、健康,势必会引起整个社会乃至国家的不稳定。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分析农村每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协调财政投入的资金,多用于保障中低收入甚至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另一方面国家应调节对农村家庭的税收制度:我们通常所说的穷人与富人的税收制度是一样的,而在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制度的区别征税制度是非常健全的,他们将从富人身上征来的税用于中低收入家庭,保证了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需要和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逐步完善税收制度,扬长避短,使农村家庭能节约出一笔资金,用于家庭养老的发展。(二)多方面推行机构养老
近几年,在政府的宣传与鼓励下,养老机构开始出现在农村老人的视野中,政府宣传模式却仅限于横幅、公告等方式,导致老人对机构的服务、运营情况了解颇少,再加上老人受“养儿防老”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进入机构养老产生抵触心理。于是我们可以利用志愿者的身份让老人深入了解机构养老、接受机构养老。志愿者可以从大学的志愿者服务团里挑选,借助学生纯真的身份是为了避免老人出现害怕受骗的思想,高校志愿者通过志愿者服务团定期进入养老院,给老人们带去关怀与爱心,结合志愿者的力量让老人们相信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给予老人一天的时间,让老人免费体验养老机构的真实生活,消除老人心中的种种疑惑与担忧,为养老机构的发展打下基础。在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对机构的管理,努力提高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大对机构养老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制定规范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措施,极大程度地刺激机构养老的发展。
(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部分养老金
一方面,高效地利用土地,让土地为农村家庭提供一部分养老金。针对还拥有一定劳动力的农村老人,他们虽无法种植大规模的土地来获得收益,却能在政府的政策中获得经济收入,比如现在的乡镇政府鼓励各种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大多数属于大规模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会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于是,还拥有一定劳动力的老人可以长期做这样的劳务,工资虽比不上外出务工的子女,但能者多劳,有多少劳动力就会得到多少的回报,这样农业产业既得到了发展,又能为农村老人提供收入渠道。另一方面,发展这些农业产业是需要各个政府及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引进农业产业,才能更快地解决当代农村土地闲置的问题。
Ⅵ 现在农村养老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要如何解决农村的养老问题
现阶段国家的民生工程大大的减少了农民养老难题的压力,农村合作医疗百分之八十费用报销,重病也有补助,其他方面基本上都是儿女担负。因为这一代人观念难题,依旧是生子养老服务,原有的观念难以更改。即便子女送老人去养老院,老人也不想去,或是觉得有小孩去养老院丢脸。有些请了保姆,还会因各种理由把保姆”请走”,这种分歧难以处理。
如今农村养老方式大多数也是以传统式方法养老制度,和老人定居在一起,儿女多的是家中,平摊瞻养。无依无靠送至本地敬老院去颐养,由政府部门立即供奉。第二,如今农村养老规章制度也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变,发布保险养老,独生子女家中政策优惠,大龄老人享有更多的是收益。也有在养老服务观念上也产生显著的发展,部分老人也选取到养老院,养老公寓去养老服务。
Ⅶ 对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有必要以村为单位办敬老院吗
完全有必要。农村地区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的数量正在增加,从而增加了对机构护理的需求。农村敬老院不仅在养老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保护基本人权、实现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到2014年底,虽然我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在增加,但农村人口仍占全国人口的45.23%。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表明,城市地区的人口老龄化水平普遍高于农村地区。然而,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比城市高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颠倒的局面将持续到2040年。因此,关注农村养老事业尤为重要。以原阳县师寨镇农村敬老院为例。
师寨镇的问题只是一个缩影。所以对于以村为单位建立敬老院很有必要。
Ⅷ 去农村养老机构养老,一个月需要多少钱呢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5亿,而农村养老问题更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伴随着农村多元化、多元化养老模式的出现,未来农村养老将不再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局面。尽管养儿防老仍占据了农村养老的主导地位,但互助式养老等一系列养老模式的爆发,也将逐渐改变农村的养老格局。此外,农村土地福利、农村养老保险等多项养老措施的完善,也将使农村老人的养老更加多样全面,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Ⅸ 贵州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摘要 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贵州将在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及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技术支撑等综合功能的居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在社区层面建立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贵州还将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三社联动机制”;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将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