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急救

老年人急救

发布时间:2020-12-07 06:52:22

❶ 老人跌倒 如何急救

老年人突然跌倒时,切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可能会“帮倒忙”。如因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跌倒的老年人,如果立即将其扶起,会加重其出血的症状,使其病情急速恶化。那么,当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如何进行急救呢? 首先要观察老年人的表情和神态。如其神志清醒,可询问其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是心绞痛发作,可协助其服下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如在现场须进行急救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判断跌倒是不是因猝死导致的。平素健康或病情稳定的老年人,若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应视为猝死。对发生猝死的患者应立即使其平卧在地面上,严禁搬动。同时,要马上对其实施心肺复苏术,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 2、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跌倒要警惕短暂性脑缺血、脑卒中。脑卒中常表现为头昏、眩晕、一侧肢体无力、偏瘫、运动障碍等。此时,应尽可能避免搬动患者,更不能抱住患者的身体进行摇晃。正确的做法是:若患者坐在地上尚未完全倒下,可搬来椅子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其扶住。若患者已完全倒地,可将其缓缓调整到仰卧位,同时小心地将其头面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其呕吐物误入气管而发生窒息。 3、要判断跌倒后是否发生了骨折。老年人跌倒后最易造成手腕部、大腿部骨折,及胸腰段脊椎压缩性骨折。当老年人跌倒后发生骨折时也不要急于将其扶起。因为处理不当不但会加重其损伤和骨骼错位,还可能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残疾,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在搬动的过程中极易损及脊髓,而导致截瘫。对怀疑有骨折者应一律按骨折进行处理,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何生

❷ 家里有老人,有哪些基本的急救术是需要掌握的

家有一老,若有一宝,有中老年人的家中都会有许多快乐与和谐。可是,专随之身体健康人属体器官作用的衰落、一部分体系的变病,加上长期性服食治疗药物的习惯,中老年人非常容易出现噎食、中风、摔倒、外伤性等紧急状况,让全家人觉得忧虑,为此,熟练掌握某些必需的急救措施,针对确保中老年人性命健康及健康安全,拥有特大的实际意义。

❸ 家里有老人,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急救技术

家里如果有老人,日常会些急救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提醒大家,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论什么样的病情,请先拨打急救电话,不要延误病情。


下面介绍几种急救方法和日常检查方法。


  1. 测量血压血糖: 买一个专业的测量血压血糖的仪器,如果家里老人有血压问题或血糖问题可以每天测量,监控数据,及时治疗。


2. 心肺复苏:家里老人一旦出现昏厥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采取胸外按压的方式让患者醒来。

具体操作:确保患者仰卧于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压板垫于其肩背下,急救者可采用跪式或踏脚凳等不同体位,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置于第一只手上,手指不接触胸壁。按压时双肘须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成人按压频率为至少100次/min,下压深度至少为125px,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回复。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各占50%左右,放松时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以免按压点移位。


3. 气道异物:人老了吞咽功能也会跟着下降,吃东西时容易噎住食道或呼吸道。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急救:

首先,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臂环抱患者。

最后,建议在家里备一台吸氧仪和一个急救包,避免意外发生时措手不及。

❹ 四种老年突发病的急救常识有哪些

您找的应该是这篇文章吧?
四种老年突发病的急救常识有哪些,许多老年突发病常常叫人措手不及。老人一旦突发疾病,家属都会将其送往医院。可许多家属并不清楚在将病人送往医院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不但会加重病情,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以下介绍四种老年突发病的急救“四不得”:

哮喘病——背不得

李大伯患有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一次天气骤冷,李大伯突发哮喘病,呼吸困难,其子赶忙将他背到医院,然而,此时老人已停止了心跳。据医生分析,是“背送”加速了李大伯的死亡。

专家说,哮喘病发作时,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胸腹部的呼吸肌会最大限度工作以缓解体内重要器官的缺氧。如此时采用“背送”的方法,会导致患者体内进一步缺氧,甚至造成呼吸衰竭、心跳停止。正确方法是: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姿势,将其领扣、裤带松开,并清除口中分泌物,以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用担架或靠背椅送往医院。

脑溢血——颠不得

住在山区的刘大妈患有高血压,平时偶尔会感到头晕。一天,刘大妈突然感到头晕得厉害,并剧烈呕吐,随后出现半侧肢体瘫痪,倒地不起。家人用拖拉机将刘大妈送到医院,而此时刘大妈已停止了呼吸。经医生诊断,刘大妈的猝死是由于突发脑溢血,加上长时间颠簸造成的。

专家说,老年人突发脑溢血应尽量使其保持平卧姿势,避免震动,并采取就近治疗原则,不宜长途搬运。如必须搬运也应尽量保持其头部稳定,减少震动。搬动过程中应将患者头歪向一边,使其呕吐物易于流出,以防窒息。如条件允许,在患者刚发病时将冰袋敷在其头部,以减轻脑部水肿。

中风——慢不得

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一天早晨起床时感觉手脚麻木,并伴有口眼歪斜,视力模糊和说话不清楚等症状。但并未在意。晚饭时张大爷突然摔倒并失去记忆,家人才将其送至医院。经医生诊断,张大爷患的是缺血性脑中风。由于已失去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张大爷只能接受身体偏瘫的后果。

专家说,中风患者的治疗,关键是及时,一定要在发病后的6个小时内得到治疗,不然就会错失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

心脏病——动不得

某高校的一位教授在给学生上第一堂课时,就告诉他们自己是心脏病患者,万一发病,请同学千万不要搬动他,并帮助他从上衣口袋取出药片让他吞下,然后拨打“120”。他说他的几位病友就是在发病时因搬动不当死亡的。后来这位教授发病均因学生的正确配合转危为安。

专家说,老年人心绞痛发作时,不要随意搬动,要尽量使其平卧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协助其含服药物。如患者出现呼吸骤停,要立即实施心脏复苏抢救,并及时拨打“120”。

❺ 老年人自我急救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一、晕厥

(一) 晕厥是指短暂的神志意识丧失。由一过性的大脑缺血而引起。其特点是突然发生、迅速消失。晕厥与眩晕、昏迷、休克不同。眩晕为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无意识丧失;昏迷与意识丧失则有较长病程,不会很快恢复;休克为血压明显下降,初期意识多数是清楚的。

(二)发病诱因:

剧烈疼痛、恐惧、空气闷热、针灸、注射时引起,称之为普通晕厥;也可因咳嗽、喷嚏时引起,称为咳嗽晕厥;可因排尿而引起,称为排尿晕厥;可在久坐、久卧后突然起立时,因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称为体位性晕厥;也可因穿硬质高领衣服、剃须、刺激颈动脉窦引起晕厥;心脏病病人,可因严重心律失常而发生心源性晕厥,出现两眼上翻,口唇发紫,双手握拳,抽搐。低血糖性晕厥: 癫痫

(三)急救措施:

1.应立即将病人平放,或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帮助脑正常供血。

2.观察 观察有否其他部位的损伤;

3.触摸 触摸他的脉博是否强、齐。

4.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使其呼吸顺畅;

5.有假牙者,应取出。

6.刚恢复知觉的病人不要立即起立,防止再次晕厥。

7.对心源性晕厥(一般有心脏病史),如能唤醒或通过刺激恢复神志,心跳过慢的口服阿托品加快跳的药物;有胸闷、胸痛的口服速效救心丸等药物,然后马上送医院。无法唤醒则关注呼吸、脉搏、大动脉搏动和瞳孔、呼唤120,有心脏骤停应立即用拳捶击心前区进行复苏,如心跳未恢复还应进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缓解后,尽快送就近医院抢救。

二、中风

(一)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卒中。起病急,病死和病残率高,为老年人三大死因之一。抢救方法很关键,若不得法,则会加重病情。中风可分脑溢血和脑血栓形成两种。脑溢血多发生在情绪激动、过量饮酒、过度劳累后,因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脑溢血多发生在白天活动时,发病前少数人有头晕、头痛、鼻出血和眼结膜出血等先兆症状,血压较高。病人突然昏倒后,迅即出现昏迷、面色潮红、口眼歪斜和两眼向出血侧凝视,出血对侧肢体瘫痪、握拳,牙关紧闭,鼾声大作,或面色苍白、手撒口张、大小便失禁。有时可呕吐,严重的可伴有胃出血、呕吐物为咖啡色。脑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睡眠后或安静状态下。发病前,可有短暂脑缺血,如头晕、头痛、突然不会讲话,但不久又恢复,肢体发麻和感沉重等。往往在早晨起床时突然觉得半身不听使唤,神志多数清醒,脉搏和呼吸明显改变,逐渐发展成偏瘫、单瘫、失语和偏盲。

(二)急救措施:

1、遇到卒中病人,让其静卧不动,解开衣领或皮带。切忌推摇病人、垫高枕头或晃动病人头部。可轻拧病人皮肤,以检查其有无意识反应。

2、环境不良或不安全,必须转移病人时,应多人协作,一人托稳头部,水平地移动病人身体。

3、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

4、病人意识清醒,可让其仰卧,保持头部安稳,头略向后仰,以利气道通畅,不要垫枕头。对丧失意识者,应持错睡体位,并注意保暖。

5、病人发生呕吐,让其脸转向一侧,取出口内的假牙,并用干净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其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引起窒息。

6、病人发生抽搐时,用手帕裹住筷子,插入病人口中,以防咬伤舌头。也可将手帕卷成条状,垫在其上下牙之间。

7、急送就近医院救治。同时要避免强行搬动病人,尤其要注意头部的稳定,否则会错过最有利的治疗时机而造成病情加重和抢救失败。

❻ 老人急救是怎样啊,

看你是需要哪方面的急救。户外,内科,外科,家庭。户外运动受伤在所难免,但如果处理得当就可以减轻受伤的后果。特此,把急救员学习时的笔迹陆续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帮助。 如何紧急止血急性出血是外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血液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保障。成人的血液约占自身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血液约有4000亳升。外伤出血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20%以上时,出现明显的休克症状。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的40%时,就有生命危险。现场抢救时,首要的是采取紧急止血措施,防止因大出血引起休克甚至死亡。因而判断出血的性质对抢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出血的特点 按损伤的血管性质分类; 1、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液由伤口向体外喷射,危险性大。 2、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液不停地流出。 3、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血液从整个伤面渗出,危险性小。 (二)出血的种类 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分类: 1、外出血:由皮肤损伤向体外流出血液,能够看见出血情况。 2、内出血: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由破裂的血管流入组织或脏器、体腔内,从体表看不见血。 (三)失血的表现 失血量达全身血量的20%以上时,则出现休克症状:脸色苍白,口唇青紫,出冷汗,四肢发凉,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心慌气短,脉搏细弱或摸不到,血压不降或测不到。 (四)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压迫止血):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 ①颞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图1-1)。 ②颌外动脉止血: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颌外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③颈总动脉止血: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 ④锁骨下动脉止血: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 ⑤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手手部出血。 ⑥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⑦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⑧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 ⑨指动脉止血: 将伤指抬高,可自行用健侧的拇指、食指分别压迫伤指指根的两侧。适用于手指出血的自救。 2、加压包扎止血: 先用消毒纱布垫覆盖伤口后,再用棉花团、纱布卷或毛巾、帽子等折成垫子,放在伤口敷料上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度。伤口有碎骨存在时,禁用此法。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向血。 3、加垫屈肢止血: ①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膕窝放纱布垫、棉花团、毛巾或衣服等物,屈曲关节,用三角巾或绷带将屈曲的肝体紧紧缠绑起来。 ②上臂出血,在腋窝加垫,使前臂屈曲于胸前,用三角巾或绷带把上臂紧紧固定在胸前(图1-12)。 ③大腿出血,在大腿根部加垫,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用三角巾或长带子将腿紧紧固定在躯于上。 注意事项: 有骨折和怀疑骨折或关节损伤的肢体不能用加垫屈肢止血,以免引起骨折端错位和剧痛。使用时要经常注意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如血液循环完全被阻断,要每隔一小时左右慢慢松开一次,观察3-5分钟,防止肢体环死。 4、止血带止血: 用于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才可用止血带。因止血带易造成肢体残疾,故使用时要特别小心。止血带有橡皮制的和布制的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 ①橡皮止血带止血: 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 ②就便材料绞紧止血: 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图1-15)。 ③用止血带止血注意事项: 止血带止血法是大血管损伤时救命的重要手段,但用得不当,也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缺血环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臂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上肢应扎在上1/3处,下肢应扎在大腿中部。 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2-3小时,每隔40分钟至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松开止血带之前应用手指压迫止血,将止血带松开1-3分钟之后再另一稍高平面绑扎,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 5、填塞止血: 用急救包、棉垫或消毒的纱布填塞在伤口内,再用加压包扎法包扎。用于大腿根、腋窝、肩部、口、鼻、宫腔等部位的出血 包扎止血法包扎止血法是指用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物品,直接敷在伤口或结扎某一部位的处理措施。 操作要领 1.加压包扎止血法: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后,再用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垫 子,放在出血部位的敷料外面,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紧紧包扎起来,以达到止血目的。 2.加垫屈肢上血法:在上肢一小腿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国窝加垫屈肢固定。 3.止血带止血法:材料取弹性的橡皮管、橡皮带。上肢结扎于上臂上三分之一处。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结扎时应先将伤肢抬高,书部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绕肢体两周,在外侧打结固定。要标明扎止血带时间,每四十分钟放松一次。 注意事项 1.如伤处有骨折时,须另加夹板固定。伤口内有碎骨或异物存在时,不得应用加压包扎止血法。 2.用止血带止血,一定要扎紧,如果扎得不紧,深部动脉仍有血液流出。 包扎伤口要点①对伤口必须进行包扎,尤其是出血多,合并骨折、内脏外露、异物刺入人体的紧急情况下。 ②包扎伤口可用绷带、三角巾以及就地取材的替代品。 ③包扎的基本方法:先在受伤的部 位放一块敷料(纱布),然后用绷带、三角巾等扎好。 ④内脏外露的伤口的包扎,注意不可将内脏送回腹腔内,应该用干净、消毒的纱布围成一圈保护,或者用干净饭碗扣住已脱出的内脏,再进行包扎。 ⑤异物刺入体内,切忌拔出,应该先用棉垫等物将异物固定住再包扎

❼ 掌握几种老人的家庭急救方法

1、心脏骤停-心肺复苏
当遭遇可疑为心脏骤停的情况(突然倒地,意识不清),首先通过轻拍双肩并在其双耳边大声呼喊检查意识。如无意识则立即检查呼吸并指定一人呼救(无其他人时可先呼救)。检查呼吸方式为“一听二看三感觉”,即通过听患者口鼻处的呼吸音,看胸腹部的呼吸起伏,感觉口鼻处呼出的气流来判断是否存在呼吸。如果十秒内无法确定或没有感知到呼吸的,就认为呼吸停止,即可以认为是发生了心脏骤停事件,需要开始心肺复苏。
当前心肺复苏流程是CAB。第一步C是循环,即胸外按压,首先按压30次,目前使用的15版指南中按压频率为100次/分~120次/分,深度为至少5厘米但不超过6厘米。按压时手臂垂直于胸壁不得弯曲,双手重叠按压,以掌根接触胸壁。按压位置为胸骨中下段,按压间隙要求完全放松,手掌不能倚靠于胸壁上。至于A是开放气道,以仰头抬颌法开放气道,作人工呼吸准备。B为人工呼吸,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每次吹气超过1秒。如此以30:2的按压通气比例反复进行操作,直到急救人员抵达。
2、气管堵塞急救
保持老人身体前倾;施救者紧握拳头,放在老人肚脐与胸骨下端之间(肥胖者置于其胸骨中部);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快速向内和向上冲击;重复多次腹部冲击,直到梗阻解除,老人能自主呼吸或者异物排出。
如果老人失去意识,应支撑住老人,并平放在地面。拨打120,同时通过CPR来维持循环保证存活。
3、外伤、骨折
老人容易滑倒,请了解一般外伤/骨伤的处理方法。
止血是最重要的一步,特别是对于服用抗血凝药物的老人,止血会非常困难。如果流血不止,简单消毒(酒精冲洗)后使用纱布用力按压伤口,用绷带紧紧包扎,然后等待救助或者去医院处理,万不可手忙脚乱忘记求助。(家中请常备酒精,纱布和绷带)。
如果有异物插入,请不要尝试取出异物,而应该用纱布包裹住异物周围包扎挤压止血。
如果发生骨折,请尝试使用各种手头的固定器材保持和固定骨折时的姿势,有条件使用冰敷消肿止痛,然后去医院或者打电话寻求帮助。切记不要尝试自己恢复骨骼位置。
4、中风的紧急对应
中风发作往往不能再第一时间被发现,延误时间导致脑死亡。了解脑梗的症状,及时呼救至关重要(相应第0条),相关症状可以用FAST(快)帮助记忆:
Face:让老人尝试微笑(或者伸舌头),如果半边脸没有表情(或者舌头偏)就代表中风
Arm:让老人抬双手,如果一边高一边低,也是中风的表现
Speech:让老人重复说简单的句子,老人如果无法重复说话,则是中风的表现
Time:时间,时间至关重要,怀疑可能是中风的需要第一时间求救,而不是自己尝试帮助。

❽ 老人血栓急救措施

这种只能预防,真要发生了,你能做的急救措施就是拨打120.与其想着发病如何急救,倒不如现在就开始到医院去治疗,平时生活饮食清淡,注意休息,避免血栓发作。

❾ 老人吃东西噎住了怎么办 急救措施

老人吃东西噎住是常有的事,而噎食约有75%发生于老年人。重要的是现场抢救措施要得法。 老人吃东西噎住为什么会这么频繁呢?其原因有三:一是老年人血管病变发生率高,咽反射迟钝,易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发生意外。二是老年人咀嚼功能不良。三是老年人食道病变较多,进食时情绪激动易造成食道痉挛。因而噎食造成老年人窒息催死(因食物团块完全堵塞声门或气管所致),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约占意外催死的第六位。 老人吃东西噎住地抢救方法是:当噎食发生时,如患者处于卧位,抢救者应立即用双手于患者剑突下(欲称心窝处),向上给予猛烈冲击;如患者位于坐位或立位,抢救者即在患者身后用双拳或其他硬钝物顶于剑突下,采用这种冲击方法时气流压力可达31毫米汞柱,这样的冲击力大多可将堵塞的食物团块排出。 您的邻居正在看:吃土豆可以防中风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急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80岁生日祝福词 浏览:774
老人过世一百天怎么祭拜 浏览:269
老年人缺钾怎么做饭 浏览:414
适合中老年人群的户外拓展活动 浏览:24
老年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工作总结 浏览:214
长寿耳的图片 浏览:888
为什么要发展养老物业 浏览:892
企业单位爱康体检怎么预约 浏览:224
长寿花叶片有黄点怎么回事 浏览:658
长葛养老保险月缴费 浏览:260
烟台市企业员工退休年龄 浏览:842
老年人白天尿裤子晚上不尿床 浏览:470
老年人健康走活动方案 浏览:396
社区老年活动唱歌 浏览:22
2017上海养老金计算 浏览:960
陕西省养老保险年审 浏览:456
日间养老院设计方案 浏览:979
体检最好查哪些东西 浏览:605
2016福建退休金调整 浏览:700
烟台退休工资咨询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