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丧偶后,心理反应一般要经过哪些阶段
1、自责。
与老伴复洒泪告别制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的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生者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2、怀念。
老伴逝世,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地凄凉和孤寂。
3、恢复
在亲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② 老年人丧偶的心理表现是第几阶段
老年人丧偶的心理其实有的如果他们两个相爱丧偶以后他们肯定会的伤心的,而我的婆婆刚死我的公公就找了另一个因为我婆婆还没有死之前我公公就把她的衣服已经烧了很多
③ 那丧偶的老年人如何排解自己的性需求
”老年人群体的增大,也成为医院皮肤科门诊的一大特征。 人老“心”不老,其实很正常“老年人性需求,并不能一味地责怪。”郑医生说,中国许多人的观念中,“性”是避而不谈的事情。因为,他们大都认为,人老了,性功能就衰退了,没有性生活很正常。一旦老年人对性表现出兴趣,就很容易被当作“不正常”甚至“变态”。其实,老年人有性的要求和性行为都是正常生理、心理现象。 郑医生说,根据一项针对男性老年人的调查表明,60岁至70岁的男性老人,60%仍对性生活感兴趣。而且大部分男性老年人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 年纪大了,性功能下降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只要夫妻互相配合,互相加强刺激,再采取一些药物或辅助工具,夫妻性生活仍旧可以过得很好。郑医生说,老年人的性生活,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比如相互拥抱、爱抚等。性生活和谐的话,老人自然就不会到外面找“安慰”,患病的概率就小多了。 子女应多关爱年老父母,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寄托那丧偶的老年人又该如何排解自己的性需求呢? “老年人退休后,突然之间失去了社会存在感,一下子很难适应退休生活,难免内心孤独寂寞。”国家级心理咨询师罗曦说。现在很多空巢老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陪伴,更加深了老人的孤独感。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以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方式,去寻找安慰和存在感。
④ 丧偶老人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暮年丧偶,可谓老年人的一大不幸。虽然人们都明白“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日走”的道理,但是,当相依为命数十载的老伴撒手而去的时候,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难以自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姐刚刚退休,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老大姐的精神当即崩溃了,她和丈夫恩恩爱爱、感情甚笃,如今人去屋空,使她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她原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总害怕治不好,现在却企盼病情急剧恶化,好早日到另一个世界与老伴重新团聚。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沟沟坎坎和磕磕绊绊,两个人正应心手相携,安度幸福晚年的时候,倘若有一方“先走一步”,必定会给另一方在精神上造成巨大的创伤,甚至会丧失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据心理专家分析,丧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经历三个阶段: 自责。与老伴洒泪告别之后,总觉得对不起逝者,甚至认为对方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于是精神恍惚,心理负担沉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在言行上还会出现一系列反常现象。 怀念。老伴逝世后,生者在剧烈的情感波涛稍稍平息之后,会进入一个深沉的回忆和思念阶段,在头脑中经常出现老伴的身影,时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后,自己是多么的凄凉和孤寂。 恢复。在亲朋的关怀和帮助下,自己终于领悟了“生老病死乃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于是,理智战胜了感情,身心渐渐恢复了常态,从而以坚强的毅力面对现实,又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消除悲痛在心灵上造成的阴影,老伴过世后的当务之急,便是进行正确的心理调适。首先,欲使自己尽快地从悲痛的氛围中解脱出来,不妨通过各种方式尽情地宣泄一番,如在亲人挚友面前嚎啕大哭一场,也可将自己的眷恋怀念之情,用诗文、书信或日记等形式写出来,以抒发胸怀并作为永久的纪念。其次,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尽管宣泄对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益,但是,无休止的悲哀必然造成人为的精神消耗。所以,过一段时间之后,要设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以到亲朋处小住一段时间,更重要的是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多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
⑤ 为什么老年丧偶应节哀
我国传统医学的“七情说”认为:“悲伤肺”。严重悲伤可使人肺气都闭,上焦不通。一般人每分钟呼吸为16~18次,而在悲哀情况下,可增加到22~23次,这样肺从血液中所吸取的二氧化碳将超过身体所制造的分量,血液中二氧化碳成分降低,会造成四肢麻木,头晕目眩。
同时,在悲哀情绪支配下,胃肌会受刺激而紧缩,结果肚子发胀,食欲锐减,据说50%的胃肌病患者是由于情绪波动引起的。过分的悲哀会使整个人体的机能代谢能力减低,活力削弱,对老年人来说,往往由于缺乏抗菌抗病能力而急剧衰老下去,有的为此而丧生。
有人对4555名鳏夫进行了九年的跟踪调查,发觉其中有5%的人由于丧妻后过分悲哀而半年后死去。
⑥ 现在很多丧偶的老人不找老伴了有哪些原因
目前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是日本,男人平均寿命大约77岁,女人平均寿命大约83岁。我国的情况也是女人的平均寿命比男人长几岁。而且我国的传统婚姻习惯是男的比女的结婚时大几岁,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老年夫妇最后大部分都是男的先去世,留下丧偶的女人。当然,其中肯定也有因病等原因一方六七十岁就死亡的。
城市里的老年人相对就自由一点,下午去广场跳个舞,和别的老朋友聊一聊,子女都成家独立了,自己完全可以再找一个老伴共同生活。总之,丧偶老年人找不找老伴,自己要有主见,儿女也要支持老人。
⑦ 老年人丧偶后心理调适该如何进行
在中国,老年人中绝大多数都是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夫妻,共同的生活习惯、生活经历,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这种消极心态常见的有: 过度悲伤型 失去亲人悲伤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过度悲伤、长期悲伤,将悲伤作为一种稳定的心态持续一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不能自拔者,就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病态心理了。 例如:有对老夫妻感情甚笃,不幸的是,丈夫在一次外出中意外身亡。妻子毫无思想准备,听说后悲伤得晕了过去,醒后哭得死去活来。丈夫的丧事办完了,妻子却长期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解脱。身体很快就垮下来了,不久也离开了人世。 中医的“七情”学说认为,“悲伤肺”。老年人的机体功能本来就处于退行之中,老年人丧偶,过度悲伤可使老年人肺气郁闷,上焦不通。不但会降低老人适应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体的代谢功能减低,免疫功能削弱,促使迅速衰老、疾病丛生,严重的会导致死亡。 怀念恋旧型 老年夫妻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是老年爱情生活的调味剂。老年人丧偶会使未亡人强烈地感到死亡在不可抗拒地逼近。一些缺乏健康生死观的老年人感到无助、焦虑,缺乏生存的美好希望。这时,留恋追忆过去就会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有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丈夫身体不好,内外都非常依赖妻子。不幸的是,妻子患病先他而去。常年在生活中养成的对妻子的依赖性,在妻子去世之后马上转化为强烈地无助感和孤独感。悲伤之后,他感到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变得感情脆弱,回忆过去成了他主要的生活内容。 当人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时,死亡就会迅速逼近。因此,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恋绝对不应成为自己勇敢生活的障碍。 后悔自责型 时常可以听到一些丧偶之人自责地讲这类的话,例如:“都怨我,当时如果我能及时注意,他(她)就不会走得这么快了。”把亲人的死归结为自己的责任。不过有的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如果真的过敏地把那种自责与亲人的去世等同起来,使悲伤之情长期萦绕心头就成为问题了。 因为过去夫妻间的磕碰,妻子死后,他在悲伤之余产生了强烈的自责、罪恶感。他因为无法补偿过去,就用这种持续的悲伤不断地责备自己,以求得到良心上的安慰。 心理学家建议,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老年丧偶,会对未亡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会产生强烈的不稳定感。所以老年丧偶后一定要及时的调整心态。(编辑:樊雪娇)
⑧ 老年人丧偶后会出现什么护理诊断
如果是我的奶奶,我非常赞同子女们多陪在他的身边。安慰他关心他。和他住在版一起照顾他。让他不觉得那权么孤单。 毕竟亲人在身边才是最能抚平创伤的。也可以多鼓励老奶奶和邻居们年龄相仿老人多聊聊天。的确老人和老人间更容易沟通,唠嗑也不错。 这样更人性化些。 丧偶固然很痛苦,但是子女应该多多鼓励自己的父母,让他知道生活因为有了他们依然很美好很快乐。有子女孙儿在身边更让他觉得打心底里温暖。
回答补充:
我个人认为,用不着什么特别的物质补充,精神安慰是最重要的,可以象平时一样对待老人他该吃的还得吃,儿女该孝顺的给他买的比方营养品还照常买。并不需要刻意的去给予物质。让他知道还有你们依然一直的这样孝顺着他。并且做老人的其实也不会要你们的什么东西的。像我,送我奶奶平时该吃的,他都嫌我太浪费了。其实老人都是这样节省的自己不舍得吃。但是他心里却真的很开心很安慰。
⑨ 大家怎么看待老年人丧偶后再找老伴儿的事
老年的时候已经自己的伴侣死去了,然后这个时候想再找一个有人会说你老不正经,到专底是不是这样呢?其实属并不是的,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需要人来陪的。然后虽然我的年龄已经很老了,但是也需要有一个自己的伴侣时刻陪伴着自己生活就是要这样,然后有人陪你一起吃饭,陪你一起睡觉,陪你一起逛街,陪你一起吃喝玩乐。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发生争吵的这种现象,但是我觉得这些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在一起那么久总归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正是伴侣给我们带来了这种酸甜苦辣咸的一些感官上面的一些感受。但是这是因为包含着生活这样的五味瓶,才让人觉得生活是有那么的有意思。所以这个时候当一个老年人,他们老年丧偶这个时候他们想再找一个老伴,其实我们应该支持他,毕竟他们年龄已经很大了,也没有多少年可活这个时候反而更加的孤单与寂寞,所以找一个老伴也是可以理解的。
⑩ 丧偶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是什么
共同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老年夫妻,无论年轻时是甜蜜恩爱还是吵吵闹闹,到了老年都是对方心中最大的依托。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就是说人到老年,必须要有爱人的陪伴才会过的幸福满足。但两个人当然不能够“同年同月同日死”,总有一方要先于另一方谢世,那么剩下的一方就会受到严重的精神打击,并派生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孤独绝望从前同进同出的爱人离世,突然只剩下一个人孤独的生活,巨大的孤独寂寞感使老年人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悲凉,尤其再看到别人成双成对,共度晚年,心里就更加的不是滋味,甚至感到继续活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只是一种痛苦。从而造成他们身体上心理上的严重创伤。
2.性情古怪从工作岗位走下来,老年人已经感到寂寞孤独,如果再丧失爱人,他的生活就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其心理、性格、行为方式也会有所改变。通常会变得怀旧、伤感、孤独、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从而显得性情大变,行为怪异,古怪而不容易接近。
3.面对死亡老伴走了以后,老年人会经常想自己也许马上也要走向死亡,加上身体各器官衰退给他们做出的“警告和提醒”,比如失眠,食欲下降,免疫功能减退,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各种疾病,更容易使他们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生存的目标,从而更加消极,衰老,心情沮丧。在这种严重的心理障碍下,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将受到极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