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⑴每搏输出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加,收缩压上升较舒张压明显,脉压加大。反之,每搏输出量减少,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⑵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
⑶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大于收缩压的降低,脉压加大。
⑷大动脉弹性:大动脉管的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硬变时,其缓冲作用减弱,收缩压会升高,但舒张压降低,脉压明显增大。
⑸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血管系统容积不变,血量减小时(失血)则体循环平均压下降,动脉血压下降。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加大时,动脉血压也将下降。
『贰』 老年人动脉硬化怎么办
你好,动脉硬化是由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引起的血管硬化,官腔狭窄,心脑血管的供血不足 这类疾病,首先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同时用抗血小板药物,他丁类药物,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增加脑部供血,就会改善
『叁』 动脉硬化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病因
1.主要原因
引起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最重要的是高血压、高脂血症、抽烟。其他诸如肥胖、糖尿病、运动不足、紧张状态、高龄、家族病史、脾气暴躁等都会引起动脉硬化。
2.营养成因
(1)胆固醇 大量摄入油腻性食物和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是动脉硬化发生的主要原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多,是发生冠状动脉硬化及心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2)油脂饮食 日常饮食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油脂,如果平时喜欢吃肥腻食物而又不注意其他矿物质的摄取,就会使过多油脂沉积于血管壁上,诱发动脉硬化和其他心脏血管病变。
『肆』 大动脉硬化,脉压会减小还是增大
大动脉硬化,脉压增大
通常我们以收缩压、舒张压的高低来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高低,高血压时机械特性的改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传统观念只注重了机械力导致的小动脉阻力增加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而忽视了它对心动周期中的血压和血流波动性的影响。现代观念认为,当评价机械力对动脉壁的影响时,不仅需要考虑血压的稳定成分(如平均压),更应考虑血压的搏动成分(如脉压)。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脉压(PP,Pulse pressure,PP=收缩压-舒张压)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其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即为脉压,所有影响血压的因素都可导致脉压大小的改变,从理论上讲,除外心脏瓣膜疾病,脉压的大小取决于每搏量、心室射血速率和传输血管的状态等因素,即动脉壁的弹性和脉搏压力波的反射速度等。如每搏量、心室射血速率固定,脉压的增加则反映血管壁变硬及反射时间的缩短,这将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相反,如每搏量、心室射血速率增加,会引起收缩压升高,但不伴舒张压的下降。因此认为脉压的大小是反映大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脉压越大,则血管硬度越大。大动脉硬化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而脉压为反映大动脉硬化的指标,因此脉压的大小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脉压增加使动脉壁张力增大,弹力纤维容易疲劳和断裂以及内皮细胞容易损伤,从而促进或加速动脉瘤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同时舒张压降低使冠状动脉灌流量减少造成心肌缺血,因此,随脉压增加中风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大动脉顺应性减退是高血压大动脉病变的主要特征。随着血压升高,动脉管壁上压力负荷的主要承担部分由弹性纤维向非弹性胶原纤维转化,导致动脉纤维性硬化,包括管壁增厚、胶原增生和管径增大,动脉顺应性随之下降。有研究表明,大动脉顺应性减退35%可使收缩压升高25%,舒张压下降12%,导致脉压增大,而脉压增大已被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证明可能是心血管重构的重要因素。因而,动态脉压已被用作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与病死率的重要指标之一。1986年,Abernethy等研究发现,脉压与收缩压对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预测为脉压每升高10mmHg,心血管事件增加1.19,而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事件危险增加0.93,故脉压的升高较收缩压的升高更能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Framinhan研究了433例高血压患者,平均随访14.3年,其研究终点为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结果提示发生冠心病组所有血压组分(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均高于未发生冠心病组,其相关分析提示各血压组分间相互关系为收缩压与脉压r=0.81,收缩压与舒张压r=0.66,脉压与舒张压r=0.21,由此可以看出脉压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所有导致脉压升高的因素均可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法国一项由19083例男性(40~69岁,包括高血压和血压正常者)参加的研究,平均随访19.3年,结果提示高脉压是所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及所有原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研究发现,正常血压者,高脉压与低脉压相比,其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危险性升高40,与同龄的低脉压高血压患者相比有相似的危险性。
对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脉压的升高是预测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预测因子。Mitchell等研究了入选SAVE试验的2231例心肌梗死后3~16天的患者,表明脉压是死亡的预测因素。
Chase等[10]研究发现高脉压者(脉压>67mmHg)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高于低脉压者(脉压≤54mmHg),且脉压的预测作用强于收缩压,并独立于舒张压。Domanski[11]等对进入SOLVD(左心室功能不全研究)研究的6781例患者(射血分数≤35),随访61个月,结果表明校正其他危险因素,无论服用依那普利还是安慰剂,PP增大是一项独立的危险因子。
无论收缩压、舒张压的高低,脉压的增加,将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脉压不仅是心血管事件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也是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它与脑卒中的发病呈正相关,是脑卒中发生的一个独立预报因子。
Alderman等分析了20年内,经系统降压治疗,血压平稳控制在18.7±1.73/11.6±0.933kPa(1kPa=7.5mmHg)的8690例平均年龄53.2岁的高血压患者资料,平均随访5.7年,分析确定了降压治疗前与以后心血管事件有关的5个危险因子,即既往有心梗史、脑卒中史、糖尿病史、年龄≥55岁和脉压≥8.00kPa,经降压治疗后拥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无上述危险因素的2倍,结果分析发现,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水平如何,脉压都是未来发生脑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其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
Domanski等研究发现老年人中脉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增加11,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性增加16,对平均动脉压来说,其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危险增加20,各种原因死亡的危险性增加,说明脉压与脑卒中和各种原因死亡相关。
综上所述,由于脉压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明显升高,且其相关性独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脉压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高危的一个标志,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心血患病史、吸烟等因素后,脉压和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显著相关,脉压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良好的预测因子,也是反应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的一个较好指标,因此,在临床上,不应仅仅局限于强调降低收缩压和/或舒张压,而应在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脉压下降,也就是说,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使大动脉的弹性增加,顺应性上升,有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改善大动脉的扩张性和顺应性,因此,对于无禁忌症的患者应主张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同时可以加用它汀类调脂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效地降低脉压,对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伍』 老年人合并小动脉,血压、脉压有何变化
脉压差: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正常范围是
30-40
mmHg
。一般大于
60
mmHg
,称为脉压差增大,小于
20
mmHg
称为脉压差减小。
凡能影响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到脉压差。当每搏输出量增加的时候,收缩压很高,而舒张压变化较小,结果脉压差加大;反之,每搏输出考跎偈保?账跹瓜陆担?鲅共罴跣
P穆始趼??嬲牌谏溲?奔溲映ぃ?嬲拍┢诙?龅牟杏嘌?可伲?嬲叛菇档停?鲅共罴哟螅环粗??穆始涌欤?蚴嬲叛股?撸?鲅共罴跎佟?
引起脉压差过大的常见疾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硬化、甲状腺机能亢进、严重贫血、风湿性心脏病、梅毒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与高血压心脏病、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例如:老年人由于主动脉及其他大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出现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舒张压正常,脉压差增大。
引起脉压差减小的常见疾病:心包大量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休克以及由于肥胖、血液粘稠度增高或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一旦发现脉压差异常,应该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治疗原发病。例如器质性的主动脉关闭不全必须依靠心脏手术来解决。发现脉压差明显减小时,如经详细检查后,未发现明确病因时,应认为属于体质性血压降低
(
主要指收缩压
)
。治疗体质性低血压,除增强体质、适当加强营养外,还要防止站立时发生头晕或摔伤。可采用具有调节植物神经作用的谷维素、维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对无不适感的脉压差小,不必过于介意,因其对健康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陆』 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变性,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故脉压()。
意见建议:
您好,老年人的动脉血管会变得硬化,继而出现动脉压尤其是收缩压升高的。
『柒』 试述大动脉管壁硬化对血压的影响结果及原因
血压是由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力而产生的,正常的血管壁是有弹性的,当大动脉管壁硬化后,可想而知的是弹性减弱了,而当血量没有变时,压力肯定会增大,所以血压会增大,最终的结果是周围阻力增大,左心要以更大的力量去射血,所以要作更大的功,射血力量必须要增大,这时,左心会代偿性去增大肥厚以产生更大的力量,当血压一直大时,心脏失代偿,功能进一步下降,直至心力衰竭。
『捌』 为什么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血压就高
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具有弹性贮器的功能,在心室收缩期时从心室射入大动脉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也就是血压)有一定缓冲作用,使得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心室内压力的波动幅度。
老年人由于动脉管壁硬化,管壁的弹性纤维而胶原纤维增多,导致血管顺应性降低,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对于血压的缓冲作用也减弱,因此出现收缩压增高而主张也降低,脉压明显增大的现象。
『玖』 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1.动脉血压的形成
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 压强。血管各段的血压都不相同,平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循环系统内的血液充盈、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以及主动脉与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基本条件。循环系统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是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在动脉系统,影响动脉血压的另一因素是外周阻力。外周阻力主要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左心室的射血是间断性的。一般情况下,左心室每次收缩时向主动脉内射出60~ 80ml血液。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有较高的阻力,加之主动脉和大动脉管壁具有较大的可扩张性和弹性回缩性,因此左心室一次收缩所射出的血液,在心缩期内大约只有1/3流至外周,其余约2/3被暂时储存在主动脉和大动脉内,使主动脉和大动脉进一步扩张。主动脉压也随之升高。这样,心室收缩时释放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势能的形式储存在弹性储器血管壁。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射血停止,被动扩张的弹性储器血管壁弹性回缩,将在心缩期储存的那部分血液继续推向外周,并在心舒期使主动脉压仍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可见,由于弹性储器血管的作用,使左心室的间断射血变为动脉内的连续血流;另一方面,还使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远小于左心室内压的大幅度变化。
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 收缩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简称脉压。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简略估算,平均动脉压大约等于舒张压加1/3脉压。
一般所说的动脉血压是指主动脉压。因为在大动脉中血压降落很小,故通常将在上臂测得的肱动脉压代表主动脉压。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13.3~16.0kPa),舒张压为60~80mmHg(8.0~10.7kPa),脉压为30~40mmHg(4.0~5.3kPa),平均动脉压在 100mmHg(13.3kPa)。
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凡是能影响大动脉内充盈血量和血管容积关系的各种因素,都 能影响动脉血压。
(1)搏出量:如果搏出量增大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故脉压增大。反之,当搏出量减少时,则主要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可见,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心脏搏出量的多少。
(2)心率:如果心率加快,而搏出量和外周阻力都不变,舒张期血压明显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显著,脉压比心率增加前减小。相反,心率减慢时,舒张压降低的幅度比收缩压降低的幅度大,故脉压增大。
(3)外周阻力:如果搏出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加大,舒张压明显升高,而收缩压的升高不如舒张压的升高明显,脉压也相应减小。反之,当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显,故脉压加大。可见,在一般情况下,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由于主动脉和大动脉血管壁的弹性储器作用,动脉血压的波动幅度明显小于心室内压的波动幅度。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硬化,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减弱,故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明显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相适应,才能使血管系统足够地充盈,产生一定的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的容积改变不大,则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必然降低,使动脉血压降低。在另一些情况下,如果循环血量不变而血管系统容积增大,也会造成动脉血压下降。
上述对影响动脉血压的各种因素,都是在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分析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动脉血压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在各种不同的生理情况下,上述各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可同时发生改变。因此,在某种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的变化,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拾』 老年人主动脉管壁发生硬化可引起
脉压增大。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理论上讲可以侵犯全身各处的大中小动脉,但从临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四肢动脉又以下肢动脉病变较为多见。下肢动脉硬化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典型的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
(10)老年人动脉管壁硬化故脉压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减少对脂肪的摄取,应少食"饱和脂肪酸"占有量较多的煎炸食物及含"高胆固醇"食物的虾、肝、肾和其他内脏,蛋黄等。
不吸烟并防被动吸烟,烟草毒害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内皮系统功能,可致心肌肥大、变厚,殃及正常的舒缩运动并可致"好"血脂HDL下降。
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体力活动量需根据原本身体情况而定,要循序渐进,不宜勉强作剧烈运动,每天最好坚持不短于30分钟的活动,可一次性完成或分3次进行,每次10分钟。
释放压抑或紧张情绪,慢性忧郁或持续的紧张,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易致心跳快速、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流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