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老年人为什么容易得高血压,糖尿病
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遗传基因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糖尿病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2、环境因素
促使有遗传基础的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后天发病因素很多。
3、胰岛素原因素
人体逐渐衰老时,其总胰岛素量虽有一定水平,但其中胰岛素原相对增多。人类胰岛素原抑制肝葡萄糖生产作用的活性只有胰岛素的1/10,在相同的基础状态下,年轻人的胰岛素原总分泌数和老年人相同;但在葡萄糖负荷后,血液循环中可测知的胰岛素原老年人为22%,而青年人只有15%,胰岛素原较多,也可能是老年人糖尿病增多的原因之一。
4、基础代谢因素
人在逐渐衰老过程中,基础代谢率逐渐下降,参与人体活动的各级组织尤其是肌肉代谢下降,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能力下降。
5、人体组织改变因素
人体逐渐衰老过程中,即使不超重,由于体力活动减少,身体组织即肌肉与脂肪之比也在改变,脂肪相对增加则会使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可多吃以下食物来预防与缓解糖尿病:
①、吡啶甲酸铬:提高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和糖代谢作用
②、海豹油紫苏籽油搭配维生素B:富含亚麻酸能降低血液中的中性脂质及胆固醇。通过降低胆固醇、清除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胆固醇内源合成,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等,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降低血黏度,有效减缓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成。
⑵ 老年人患病的“第三大杀手”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和步态异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大便功能障碍等。65岁以上的患者患病率高达2%,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第三大杀 手”(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由于患者脑内被称作“黑质”的部位出现急剧功能退化,不能产生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使得脑部指挥肌肉活动的能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大 大阻碍了患者的活动能力。“死掉的”黑质细胞一旦超过50%-80%时,脑内其他参与运动控制的区域,再也无法合力运作,此时患者的运动变得凌乱而无法控制。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
早诊断、早治疗。针对不同时期的帕金森病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提高其生活质量,减缓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有家族性的帕金森病史,就应高度重视,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适当运动、适度用脑、作息规律等。
帕金森病能否彻底治愈呢?
帕金森病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早期患者通过口服抗帕金森药物,可部分或全部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药物蜜月期之后,药效减退,条件允许可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治疗,改善症状并预防出现并发症。
⑶ 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随着人体不断衰老,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逐渐减退,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老年人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并且也会出现内分泌功能衰退的情况,机体的免疫力也会大大下降,平时应该要加强锻炼,适当晒太阳,坚持散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有老年疾病,最好接受全面的治疗,老年病患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病的特点:因老年人组织器官和内分泌功能衰退,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抗病力减弱,内外环境调节功能失衡, 易产生各种疾病。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多种疾病并存, 病情复杂、病程长、预后差, 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我科80 岁以上的住院老人的病情病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 脑血管疾病脑血栓形成、高血压和糖尿病,呼吸系疾病肺部感染。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老年人患病后常伴有心理情绪改变, 有的感到孤独无助, 焦虑紧张, 康复求生欲强, 希望得到及时诊断, 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老年患者有择优心理, 选择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医生和护士, 用好的药物为他治疗, 担心误诊和误治。
老年病的护理对策: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和疾病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护理工作中, 要通过细心观察, 谈心了解, 掌握每例不同的心理需要:孤独者, 给予温暖热忱; 焦虑者, 给予解释疏导; 抑郁者, 给予劝慰开导;失望者, 给予信心力量;急于求成者, 给予热情帮助;向他们介绍主管医生的医德和医术, 尽早与医护人员沟通感情。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护理时, 首先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技术操作时, 动做轻柔, 尽量减少疼痛和紧张情绪。
老年人特别重视礼貌, 称呼患者时要用尊称, 切勿以床号代替姓名。对患者提出的问题, 要耐心细致地解释, 做到既坚持原则又关心体贴。认真做好护理, 在生活上给予充分照顾, 让患者感到病房温暖如家, 心情愉快。积极的心理护理可起到药物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老年病患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老年人更容易患老年疾病,老年人应该要做好预防疾病的措施,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老年人平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缓解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可以预防老年疾病的产生,能避免精神方面疾病的发病
⑷ 老年人生病要怎么处理
老年人生病不宜拖
在日常生活中,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老年人患病后不愿治疗,往回往拖延数天答或更长时间,等实在拖不下去,才上医院诊治,有的往往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特别是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老年人甚至家属认为,年纪大了,经不起动刀了。从医学观点看,这些认识和做法是不科学的。
人到老年,身体各组织脏器的功能明显下降,对抗各种疾病损害的能力远不如年轻力壮时,患病后不及时治,不但不能像所期望的那样“自行”好转,反而会增加病损的范围及严重程度,有时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至于手术,一般除了严重的心、肺、肾功能障碍外,其他老年常见病如白内障、胆结石、前列腺肥大等,都不会有什么危险,而且有些病非手术不能根治,若不及时手术,将带来极大的痛苦,有时亦可能有致命的后果。因此,老年人生病时千万不能拖,以免小恙成大疾,延误治疗而成终生之憾。
⑸ 为什么很多中老年人越锻炼却生病越多呢
老人退休后,开始把生活重心转入锻炼。清早、傍晚,总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广场上跳舞,有的打太极拳,有的和运动器材“较劲”……不难发现,有些行为真的太过于危险,比如一跳舞就跳3个小时、不停地摇晃头部,连旁观者都对老人的身体担心起来。一不小心,老年人锻炼就走进了误区,越练病越多。
10.运动憋气加重心脏负担。
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减退,用力憋气时,可能会因肺泡破裂而发生气胸。
憋气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胸闷心悸。此外,憋气时因胸腔的压力增高,回心血量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易发生头晕目眩,甚至昏厥;憋气之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血压升高,易突发脑血管相关疾病。
因此,像举重、拔河、硬气功、引体向上等需要憋气的运动项目,老年人不宜进行。
⑹ 中老年人容易患哪些疾病
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骨质疏松。这些是最主要的。其他的还要因人而议
⑺ 老年人患病各阶段会出现哪些反应
很多老年人一旦得知患了癌症,各种不良心理会随之产生,反过来又促进癌症的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种反应阶段。这些反应大都是不正确的,患病了解了各个阶段的反应后,应该根据各个阶段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
(1)希望心理
首先患病老年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可能是医师的错误诊断,或者即便是癌,也是早期,有希望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甚至治愈。
(2)恐惧心理
大多数癌症患者,一听到癌症的诊断,就像愚昧无知的人听到巫师宣判死亡的咒语一样,感到死神已经降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病人往往过早死亡。
(3)隐瞒心理
有的癌症病人不愿承认现实,把一切疑虑、希望、痛苦和不安统统埋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愿向人求援。患病后既不求医,也不告知别人,默默地料理迫切需要解决的善后事宜,如急于给子女安排工作、操办婚事、准备住房等。这些患病老年人认为自己生命快要终结,害怕亲友知晓,影响他们的幸福。
(4)愤怒心理
癌症老年人常常认为自己不幸,把癌症视为灾难而义愤填膺,反复自问,为什么灾难会落到自己身上,为什么如此不公平,有时他们会拒绝任何人的同情和帮助,对周围一切充满敌意,甚至因小事大发脾气。愤怒在开始时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但持续存在会消耗病人精力,促进癌症发展。
(5)抑郁心理
当患病老年人看到自己的病情恶化时,焦虑和抑郁随之产生。病人常常坐卧不安,沉默不语而加快病情的恶化。
(6)空虚心理
由于患病后中断了正常的生活规律,患病老年人往往强烈地感觉到自己在社会中,已不再是一个正常的角色了,而是死神的囚徒。因此,感到异常寂寞和空虚,常常自言自语,无故叹息,好像自己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上,正一步一步地走向死亡。
(7)待毙心理
患病老年人由于躯体的损害和精神的崩溃,会丧失自信心和求生意志。病人拒绝治疗,坐以待毙,甚至产生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8)抗争心理
能冷静、客观地对待已经发生的事实,富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强烈的生存欲望促使他们忍受一切痛苦,认真听取医师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⑻ 老年到了年纪最容易患上哪些疾病
老年人由于心脏及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心功能下降及血管硬化,因此,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河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孟自力
⑼ 中老年人肺感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根据临床显示,寒冬季节呼吸系统感染,主要是肺感染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险杀手。从发病学看,中老年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并不比青年人高,但肺感染的患病率则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一般统计,70岁以上中老年人患病率高达25%以上;另外,在寒冷季节,中老年人死亡病例约半数以上都直接或间接因肺感染所致。
中老年人易得肺感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中老年人呼吸器官退化,呼吸肌功能减弱,一些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不畅而长时间积存于呼吸道,增加了病原菌滋生和感染的机会;二是肺自身特殊防御机能明显减弱,免疫机能降低,譬如鼻和呼吸道黏膜表面分泌的免疫性球蛋白随增龄而减少,支气管黏膜纤毛对吸入病原体的清除以及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均有所减弱,从而使病原体入侵并造成感染机会增多;三是多数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基础状态差,抵抗力低,“底气不足”,一旦受寒、劳累或其他诱因,病原体便极易“兴风作浪”。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空气污染严重,也是呼吸道感染,包括肺感染逐年增多的因素。最近举行的全国呼吸衰竭学术会议上传来的信息证实,因环境污染,不少地区呼吸疾病已升为死亡的头号杀手。
中老年人肺感染的危险还在于它具有一定特殊性。由于反应力低,故常无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咳嗽、咯痰等并不剧烈,且起病缓慢,易被忽略;白细胞增多及发热等现象不显著,但全身症状则迅速恶化,表现为表情淡漠、精神不振、衰弱嗜睡、食欲锐减、咳嗽无力、呼吸表浅、脉搏加快;少数很快转入昏迷,应高度警惕。
预防方法虽多属老生常谈,但完全落实并非易事,故应高度重视。诸如:防寒保温,防止感冒,减少外出,充足睡眠,净化室内空气,绝对戒烟等;必要时也可考虑服用某些中药,如北芪、党参、人参、灵芝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⑽ 为什么老年人爱生病
人老了就会变得年老体弱,老年人容易生病的原因
1、免疫力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专器官的性能属也在逐渐下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且痊愈时间较长。对于老年人来说,免疫力下降会引发很多疾病,症状较轻者表现为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消化不良等,症状较重者则容易手脚麻木、肺燥哮喘、久病不愈。
2、滥服保健品
据中国某权威的机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保健品消费人群为中老年人。很多中老年人认为只要是保健品,就对身体有益,盲目服用。医生提醒,保健品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进补得当,才对身体有益,不然反而会危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3、精神孤单
在现在的生活中,子女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在老人身边。很多中老年人过着独居的生活,精神空虚。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的心理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孤单,严重者会造成一系列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