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他们为何要捐楼
上海一群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把他们的养老房捐给了养老当地的村子,他们觉得在村子里面收到村民的很多照顾,在这边养老得到很多帮助,觉得很感恩。于是就把众筹的买来的养老房捐给了村里,为村民所用,让它继续为村里的人民服务。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个社会还是很多美好的事情的。
因为当时的村民很帮助他们、照顾他们,在生活物资上面有经常资助他们。所以住在养老房的老人都很感激村民,很感激能够生活在这么好的农村里。村里人的善良,让老人们回忆起那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会很感恩。这个捐楼的想法确实是很好的,村里也有老人,村里的干部也可以把这栋楼设置为老人娱乐场所。这栋楼能够继续服务群众,正是他们捐楼的意义。
❷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背后的原因为何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背后的原因老人们希望这栋楼继续为“葛隆人”服务。
“我们想把葛隆村132号楼捐赠给村里,让它继续为‘葛隆人’服务。”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葛隆村有这么一群“酷”老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他们众筹购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十五年,如今他们毅然决定把这幢满载记忆的“慈舟养老院”捐出去。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人们年纪越来越大,葛隆村的养老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许多老人开始选择请护工居家养老或是进入正规养老院。2015年,“慈舟养老院”正式迎来“退休”,“慈舟养老院”发起人浦逸敏最终也搬进了上海市嘉定双善养老院,安安心心地享受国家发展的福利。
近期,得知葛隆村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浦逸敏找到当年筹资的老伙伴们,决定把“慈舟养老院”无偿捐给村里。她说,买楼时出钱的人很多,留给谁都不合适。现在老人们不住在那里了,捐给村里让它继续服务群众是最好的选择。
(2)为养老院老人众筹扩展阅读
抱团养老的发起
93岁的浦逸敏是“慈舟养老院”的发起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镇里、村里的公共养老设施还处于筹建阶段,年过古稀的浦逸敏突发奇想:能否将兴趣相投的朋友们聚到一起,大伙儿互相照顾,“抱团养老”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朋友们,大家纷纷响应,决定凑钱买栋楼建个“互助养老院”。
不久,浦逸敏相中了一栋因搬迁而闲置下来的原农村信用合作社旧址。这幢两层小楼共有六间房,200多平方米的面积足够老人们日常起居,相关负责人答应5万元人民币即可转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面对这笔“天文数字”浦逸敏决定发起众筹。
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支持。有的人并没想要住进楼里,也慷慨解囊,捐款出力。最终,有两百多人参与了众筹,捐款金额从几元人民币到几千元人民币不等。成功买下楼后,她们将其取名为“慈舟养老院”。
❸ 上海浦逸敏和伙伴们共同购买一栋楼背后的故事是什么
浦逸敏老人在20多岁时就来到上海谋生,她退休前曾经是基层医院的一名医生,因此结识了很多志趣相投的老人,大伙儿还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闹。浦逸敏曾经开玩笑说“既然这么谈得来,不如住在一起养老好了。”,没想到这看似玩笑的建议,有不少老人都表示认同,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吃素和家人的口味对不来,有的老人想把本就不大的房子腾出来给儿子儿媳住,更多的老人是因为儿女都忙自己在家也无人陪伴。很多时候浦逸敏也这样想,大家真能住一块儿就好了。
❹ 老人抱团养老15年后捐楼是怎么回事
21年前,72岁的浦逸敏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和一群老伙伴在嘉定买了一栋楼“抱团养老”。21年过去了,浦逸敏93岁,她和她的老伙伴们做了一个更大的决定:这楼,捐了。
21年前,72岁的浦逸敏阿婆要在嘉定葛隆村买下一栋小楼"抱团养老"。葛隆村132号原先是一家农村信用合作社,当时信用社以5万元的价格出让这栋小楼。于是,浦阿婆和老伙伴们决定 “众筹买楼”。出的少的,5元、10元;出的多的,1000元、2000元也有。有的人并没有想要住进楼里,只是单纯捐款,出一份力。1999年1月,终于买下了葛隆村132号楼。他们还给这栋楼取了个新名字: “慈舟养老院(筹建办)”,意为“互助养老”、“同舟共济”。
到2000年,装修一新的132号楼陆续有老人入住,开始了一段“互助养老”的日子。慢慢地,加入进来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同时住过20多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们有的住进了养老院,有的回归了家庭,2017年起,这栋小楼逐渐沉寂,直至最后浦阿婆也离开这里,住进了嘉定马陆镇上的双善养老院。
老人们不住在132号楼以后,这栋楼要怎么处理?浦逸敏说,她肯定不能占为己有,因为当时出钱的有很多人,并不是她一人购买;如果要归个人所有的话,该给谁?给谁都不合适。“想来想去,只有捐给集体,捐给公家。”
(4)为养老院老人众筹扩展阅读
没有院长的“养老院”
“慈舟养老院”虽不是真正的“养老院”,但名声却很响,外冈镇上、嘉定城里不少老人听说后,都表示要入住。“住在132号楼,有3个条件:一,生活要能自理;二,不沾荤腥,我们都是吃素的;三,每月交100元,水电费、搭伙费都在里面了。”浦逸敏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曾有20多个老人一起住在132号楼内。
这是一个没有院长的“养老院”。不只没有院长,护工、医生、清洁工等,全都没有。所有的事,都靠住在里面的老人们你帮我、我帮你。
陈季芬说,靠的是大家轮流“值班”,今天你烧,明天我烧。“葛隆村里有个村民叫刘彩珍,她有空时会来帮我们烧饭。她说是来做义务工,不要钱的,但我们每个月总会稍微给她一点补贴,不然不好意思的。”
浦逸敏说,有的靠老人们去镇上买,有的靠前来看望老人的子女送,有的靠当地村民免费赠送。“葛隆村村民很好的,自家收获了青菜、黄瓜,总不忘往我们那里捎一份。”如果得的是重病,大家就会通知老人的家属接到医院去;如果是慢性疾病,大家就一起照顾,有的帮忙喂药,有的帮忙洗衣服。
这样一个慈善公益味道浓厚的养老组织,也得到了很多捐赠。“我们没有煤气、没有液化气,是烧灶台的,葛隆村村民们造房子锯下来的木头,他们会给我们送来;乡下割稻子了,村民们会把水稻秸秆送过来当柴火烧。”
靠着热心人们的帮助,住在132号楼里的老人们有了健身器材,有报纸可以看,还有电视机、录像机,居住条件不逊色于其他养老院。
❺ 上海浦逸敏和伙伴们共同购买一栋楼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他们共同买一栋楼的意义是同舟共济,互助养老。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那些想要搬出去生活的人一些启发,如果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别忘点个赞,关注一下哦。
❻ “抱团养老”终散伙!如此有吸引力的养老方式,为什么很难持续
相信我们大家就都知道,最近这几年,“抱团养老”这个老年人养老话题,就一直是处于一种“持续升温”和越炒越热等的一种状态,毕竟我们每个人人就都要老得那么一天,养老问题牵涉到我们所有人的利益,而且这种养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面,也因为其固有的养老模式和优势,而受到我们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和信赖。
只是我们今天所热议的,这种“抱团养老”方式,就并不是最近这几年才独有的,而是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有老人真正地去实施和参与了,并且他们还在这种晚年“抱团养老”的生活方式下,一起共同生活了很长时间之后,却最终以散伙而宣告结束。
最后:这种“抱团养老”方式,并不是我们老年人唯一的养老方式,也不是就此而去代替其他的养老方式,它就只是我们很多养老方式,中间的一种选择和补充,说白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单一养老方式,就可以彻底解决的,而是需要很多力量综合揉搓在一起,才能完成的事情。
❼ 众筹敬老院
敬老院是属于养老服务和养老地产相关的领域,由于我国养老体系的不完善,所以老年人的服务领域市场很大。现在不少地产商开始通过众筹养老地产的形式来做敬老院,关于众筹的项目应该如何判断,你可以去找找一些专门做众筹项目分析的机构,比如股权众筹决策参考,看看他们是如何判断项目的。
❽ 现在哪种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
第一种:侯鸟式养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旅居养老,在你认为合适的季节到你最想去的地方,连住带玩儿。作为东四省的海南,就是最典型的候鸟式养老聚集地。每年冬天海南的各个角落都能听到,“干哈去啊”。咱不一定非要在当地买房子,全国有同样想法的可以把房子共享呀,南方的你终于可以在北方的寒夜里,裹上新买的貂,北方的你也可以在南方的艳阳里露下腰。
第二种:抱团养老。这是我听到的身边的朋友说得最多的一种畅想。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住到一起,喝酒,打牌,侃大山,也可以一起开个小茶馆,每天咱自己就是茶馆里的终身VIP大客户。实现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的理想生活。
第三种:搭伴养老。哪天有人敲敲门对你说,咱们同居吧,很正常,可以是老年人与老年人,也可以是老年人与年轻人。这可不是乱伦,它就是一种搭伴养老的生活方式。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咱年龄大了,找个能聊得来的,生活习惯也趋同的,有共同爱好的,搭个伴一起生活,万一有个什么意外,还能帮你打个电话。我有一个老师,他的母亲93岁,活泼可爱,住在养老院,被三个大爷追,通过PK,最后还是同样多才多艺,手抄名著800万字的95岁的大爷获得了奶奶的芳心,现在两个人住在了一起,特别幸福。老师也觉得母亲和相互喜欢的大爷在一起生活放心多了。搭伴养老也可以是老年人和年轻人,老年人那么大的房子一个人住也很孤单,年轻人不用交房租,但是闲暇时间可以陪陪老人,做下饭打扫下卫生什么的,节约了生活开销,大家约定好规则签好协议就行。
第四种:众筹养老。去年一则5位单身成都女子凑钱在丽江买房养老的新闻上了热搜。都是志趣相投,三观一致,相识一二十年的老朋友,知根知底。众筹买房或者租房,选择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地方,一起养老,特别是未来单身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众筹养老未尝不是一种选择。
第五种:共享姥姥。大多老年人退休了,身体状况还特别好,不以赚钱为目的就想发挥余热,到有需要的家庭里把自己的劳务和知识共享出来。隔壁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个孩子,两人都上班,孩子没人接,身边没有孩子的退休老教师,帮她接孩子,给她做饭,辅导作业。孩子的接送和辅导问题解决了,老太太的孤单寂寞也解决了,还享受了隔代亲的快乐。别说,如果相处的融洽,时间长了,真成姥姥了。当然除了共享姥姥,姥爷也行呀。呃,怎么听起来有点别扭呢。
第六种:时间银行。是一种义工服务模式,你做了多少时间的义工可以存起来,在你需要的时候享受同等时间的义工服务。其实这种模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出现,很多国家都有,我国部分城市也有,但还不完善。主要是没有建立互联网平台。假如我现在义务去照护一个社区空巢老人,累计服务了100个小时,等我老后,也希望社区有人来照顾我100个小时,去找谁呢。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老龄化的加剧,把他平台化正规化制度化了,用公益服务进行置换,时间银行是非常好地缓解老龄化的方式。我知道现在有很多机构部门都在探索研究,相信应该不会远了。
第七种:共享养老院。据民政部统计2020年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入住率只有50%。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养老机构有3.4万家,床位761万张,将来会更多。那为什么不能像滴滴打车一样,建立一个大的共享平台,想住哪住哪,哪里有床位,什么条件,随便选,你发不出需求,符合的养老院就可以抢单。即能将闲置床位激活,老人选择也更多,竞争之下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好。
第八种:共享陪护。很多人不愿意去养老院,但是日常还是需要一些陪护。什么共享家政,共享护士,共享陪聊,我国很多地方都已经开始尝试了。那句经典的“再聊个10块钱的”就是小品《钟点工》,宋丹丹到赵本山家里陪唠嗑的经典台词。在国外有些国家这种服务已经比较成熟了,比如在美国,陪人走路,一个小时30美金起,聊嗨了说不定还给你10块钱小费,再打个5星好评,下次你可能就是40美元起步了。
❾ 养老金项目能众筹吗
《2015-2020年养老院+众筹模式及企业入驻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众筹融资模式构建、全球及中国众筹市场现状与发展规模、 养老院+众筹业务框架与盈利模式、 养老院+众筹项目评估与尽职调查,并对养老院+众筹主流平台选择及入驻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对养老院+众筹的风险控制及监管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❿ 养老金众筹是什么意思
筹是指利用大众的力量,集中大家的资金、能力、渠道等为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的资金,。
《2015-2020年养老院+众筹模式及企业入驻策略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众筹融资模式构建、全球及中国众筹市场现状与发展规模、 养老院+众筹业务框架与盈利模式、 养老院+众筹项目评估与尽职调查,并对养老院+众筹主流平台选择及入驻策略进行分析,最后对养老院+众筹的风险控制及监管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