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心理特点
一、认识能力低下。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二、孤独和依赖。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
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三、易怒和恐惧。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四、抑郁和焦虑。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五、睡眠障碍。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贰』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有哪些
(1)精神情感变化日益明显。老年人常觉内心空虚,易出现焦虑抑郁的情绪反应,并伴有自责和“祀人忧天”似的莫名其妙的优虑,不时会有大难临头的紧张感,经常陷于抑郁苦闷之中,遇到问题时缺少进取态度。在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门诊病人中有48%具有抑郁情绪,体健康、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患有抑郁症者也有44%之多,不少人每月发作1次,(2)情绪多变。当脑组织老化或伴有某些脑部疾病时,老年人常有明显的情绪变化,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勃然大怒,无法平静下来,而且其情绪激动程度和所遭遇的不顺心事情的程度不相对应。有时为周围环境及影视中有关人物的命运而悲伤不已,迅速出现情绪高涨、低落、激动等不同的情绪变化,表现出时而天真幼稚,忽而激动万分等情绪多变的特征。(3)智力衰退。进人老年期后智力逐渐减退,但减退的程度不同的老人间有很大差异,并且与心理因素有直接关系。有的因为本身的自信心不足,自己认为智力减退,实际可能并非如他想象的那么严重。老年人的智力是逐渐下降的,一般认为18岁时智力达到最高水平,以后开始下降,50岁时仅相当于15岁的智力年龄,80岁以后下降更明显,85岁时大约相当于5岁儿童的智力年龄,当然由于个体差异,可有10%一25%的老年人并没有明显的智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也是智力衰退的一种表现。(4)多疑病。60岁以上老年人,由半数的人可出现多疑病症状,这是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已经从对外界事物的关心转向对自己躯体的关心所致,而且这些关心可因某些主观感觉而加强,从而易出现多疑病症状,表现为头部不适、耳鸣、胃肠道功能异常以及失眠等。有时即使稍有不适,也要向周围人去诉说。还会过分注意报刊书籍上的一些医学常识并对照自己,常为此而心神不定,惶惶不安,甚至多次求医就诊。(5)猜疑和嫉妒。人进人老年期后,对周围人不信任感和自尊心增强,常计较别人的言谈举止,严重者认为别人居心叵测,常为之而猜疑重重。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性欲下降,还容易怀疑自己配偶的行为,常因此而发生争吵。并且由于判断力和理解力减退,常使这些想法变得极为顽固,甚至发展成为妄想。每当目睹年轻人活泼好动的行为举动时,就会妒火中烧、无名火起。
『叁』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进入老年,随着生理上的逐步衰退,心理上也逐渐表现出老年特征。并且,老年人心理对于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良好心态促进健康,而不良心理则会危害健康。石家庄长江心理精神医院专家指出,老年人心理往往存在以下四大禁忌,需要特别引起注意:
1.孤独
人到老年,如果还能有一位相知相伴、不离不弃的至亲陪在左右,那该是无比幸福的一件事。然而,高龄老人丧偶事件是在所难免,对于老年人心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之而来的心理孤独感,更是让丧偶老人在短时间里出现明显的衰老、精神崩溃,甚至不久也会亡故。据统计,丧偶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
2.恐惧
老年人看到自己同龄的朋友、同事一个个相继离开了人世,觉得自己也要不久于人世,就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惧感,以致惶惶不可终日。这样一来,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加快了死亡的步伐。观世间的高龄老人,虽然长寿的原因很多,但至少有一点已经证实,那就是长寿者大多性格开朗、豁达大度、情绪乐观、心理健康。
3.折腾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但是,有不少老年人存在一种“折腾”心理,认为“这辈子没去过的地方不去看看终身遗憾”啦,什么“这么重大的场合不出席不合适”啦等等,结果勉强参与,容易突发严重健康事件。还有一些高龄的老年人,坚持参加一些不合适的运动,结果导致体力不能承受,出现意外。
4.倔强
老年人心理倔强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有些还表现为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这些有着倔强心理的老年人常常是小病不就医,大病乱吃药,一味按自己的意愿以及多年的经验习惯生活着。结果是,有了病不去治,反而与家人、子女发生争执,最后“不治而终”。
心理专家提醒,针对老年人心理上四大禁忌,家属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其调整,千万不可采取强硬措施或者放任不管。如果老年人心理问题突出,难以调整的话,不妨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请求医生的帮助。
『肆』 长寿老人的心理特点是什么
健康长寿是老年人追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保持合理的营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适度的运动对保健、长寿有很大帮助。同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老年人的健康长寿也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关研究表明,长寿老人所具备的心理优势是他们获得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长寿老人的心理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满足现状
常言道,知足者常乐。长寿老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个人成就、能力性格等都比较满意,对自己以前的经历评价较高,回顾过去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觉得自己活得很有价值,有意义,感到自己的过去和现在都很圆满,让人满意。(二)处世乐观
曾经经历过诸多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之中,长寿老人都能乐观处世,在艰难困苦、坎坷荆棘中看到希望,看到明天,不为个人得失而抑郁悲观,不因道路曲折而灰心丧气。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使长寿老人总能保持愉快的心境,笑口常开。(三)情绪稳定
人的情绪会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事件而发生波动,为获得成就而愉快,为失去所爱而伤心。情绪稳定性差的人,常会因生活中这样或那样的遭遇产生较强的情绪反应,表现为好激动、爱生气、常伤心等。而长寿老人由于生活阅历丰富,对挫折耐受力强,对情绪控制力好等原因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情绪状态。据调查,有95%以上的长寿老人情绪稳定,社会适应力强,能经得起生活环境中的各种不良刺激,即使遭受重大精神创伤也能很快调整情绪。(四)个性平和,胸襟坦荡
长寿老人个性稳定、平和,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现实,主动承担责任,参与工作,待人和善,慈祥,宽厚,心胸开阔,不拘细节,平易近人,关心晚辈,不仗势欺人,不倚老者压人,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和谐的交往中获得心理满足。而且长寿老人兴趣面广,生活热情高,生活内容丰富。(五)对生活充满信心
长寿老人大都热爱生活,信心十足,热衷于所从事的工作或娱乐活动,并从中获得满足感和乐趣,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参与工作或帮助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个人能力,体现自身价值,并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
长寿老人的这些心理特点对每一位老年朋友都有值得借鉴之处,通过心理保健具备这些心理特点,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美满幸福。延年益寿要注意什么
延年益寿的办法很多,现归纳以下五点:
一、“吃”:好些病是“吃”出来的,因此在“吃”上可按下列食谱处理:每日吃1个鸡蛋,250毫升鲜牛奶,300克主食,40克水果。500克蔬菜。按此摄取,基本可防止肥胖及缺钙,总热量在2000大卡左右。
二、“喝”:即每日喝50克至100克红葡萄酒,300克自制的果汁、菜汁,以及喝些大枣粥芝麻粥等。
三、“防”:以预防为主,围绕保健开展体育活动。
四、“养”:养生贵在保“养”,生活有规律,即醒后静默半分钟起床。起床后静坐半分钟起立,起立后静站半分钟活动;早晨运动半小时,中午睡眠半小时,晚问散步半小时。情绪要乐观,笑一笑,十年少,把烦恼扔到太平洋里去。
五、“五忌”:即戒烟;忌酗酒;忌贪色;不暴躁;不妒忌,不与人攀比。知足常乐。自己认为美就是美,自己认为好就是好。不为别人活着,面对生活安然处之。
『伍』 老年人有哪些心理问题
角色是指人们在社会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担当内的功能性职责的容总和。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明确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人进入老年期后,角色会发生很大变化,精神心理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据中科院的调研结果显示,国内80%的老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空虚、寂寞、焦虑、忧伤、抑郁等。
『陆』 老年心理特征有哪些
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也因此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所以,老年人应尽量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健康的老年人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有益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症。
老年心理的发展
老年人应该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极大的益处。老年人应该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亲属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在外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社会职能和生活环境的转变,也使人的心境面临着新的适应。老年人离开数十年辛勤劳动的环境,往往产生诸多感慨,“退休综合征”表现突出。常因工作解除、生活清闲而感到空虚,因余力无处发挥而感惆怅,离开了工作集体,而形成一种疏远感。家庭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或子女的独立门户,或丧偶而成鳏夫寡妇,或老年丧子等产生的孤独感;老年人还因生活能力下降、社交圈缩小、失去同伴而产生沮丧感。新的生活,新的适应就摆在了老年人面前。
老年期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首先是有了明显的衰老感,衰老感是主观上觉得“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成为老人了”的心理状态,即意识到自己老了。首先是身心状态的变化,感觉能力的降低。如步履维艰、牙齿脱落、易疲劳而恢复缓慢、气力衰弱、性欲减退、食量减少、工作效率低等。
其次,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如退休、子女分居、亲人死亡等。再次,别人把自己奉为老人。在生活上处处当老人对待,口口声声“老师傅”、“老前辈”,极易产生迟暮之感。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精神已经老化,失去了生活的意愿和积极性。由此可导致意志衰退,情绪消沉,进而加速生理上的衰老和心理功能的降低,或导致、暗示出新的疾病。“畏老老转迫,忧病弥缚。”老人走上了下坡路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力回天。
长年积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个性独具特点。由于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使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十分巩固,几十年的社会实践,也使个性心理特征更加明显。他们的兴趣、爱好、脾气、性格具有突出的个性化,比中年人更具特点。更加定型。他们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习惯和爱好,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更无法轻易改变。
有一些老年人,由于习惯心理、定型个性而对一切变化和新事物总是惴惴不安、极力反对,哪怕别人是一份好意也绝不领情,还盲目加以排斥,甚至连早餐由吃馒头改吃包子也要反对;由于不自觉地坚持自我中心、自我防卫态度,所以对什么都感到怀疑,固执地想保护自己而采取利己的态度和方法,办什么事都优先考虑自己;有的甚至由于怀疑而发展到妄想,总以为别人要谋害自己的生命、钱财,以致心神不安,也有的因此变得抑郁或悲伤,甚至自杀;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性病态心理。
『柒』 老年人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现
人进入老年期后,生理衰老明显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衰老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心理衰老的表现千变万化,一些老年心理学家归纳出10余种较为明显的变化特征,其主要表现有:(1)感觉、知觉衰退
眼睛老化,听力不如从前,味觉迟钝,以前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
(2)记忆力衰退
熟人的名字老是记不起来,读书前看后忘;电话号码总要反复看几遍才能记住;刚说过的事,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3)想象力衰退
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而且啰嗦。
(4)思维能力衰退
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物、新知识。
(5)情感变得不稳定
较易动感情。遇到困难,不像以前那样镇定自如,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对喧闹声感到很烦躁,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谈与行为。
(6)意志衰退
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喜欢凭老经验办事,下决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动,进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
(7)反应能力下降
动作不如从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劳,恢复得较慢。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少了。
(8)兴趣爱好减少
生活中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小说、电影、电视,不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
(9)产生衰老感和死亡感
总感到自己老了,经常想到自己已临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亲友,又联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10)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
性格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11)容易焦虑不安
很多人在度过更年期后,情绪逐渐趋向稳定,但是焦虑不安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时,就更容易出现焦虑不安。
(12)情绪明显地变化
老年人情绪反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强度降低,使人易产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遭到重大刺激,情绪的反应却特别强烈,难以抑制。
(13)敏感多疑
感觉器官不敏锐,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却很认真,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做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
(14)易产生孤独感
原因主要是我们老年人本身衰老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疏远老年人及老年人自己退出社会也是原因之一。他们的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
(15)容易自卑
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果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可使老年人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了。
(16)习惯心理
巩固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决定了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很巩固。年龄越大,形成的习惯越固定。
(17)个性心理特点明显
人的个性心理特点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老年人比起青年人与中年人更显得个性化,例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