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年多少
1/2~3/4吧
『贰』 60岁用量是多少
亲问的是药吗?规定60岁以上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人到老年,由于机体的许多生理机能都发生了退行性改变,由此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到体内药物代谢过程,因此老年较其他人群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和引起较为严重的药物毒性反应。如果是药品的参考上面
『叁』 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多少
老年人用药方法:
1.减少用药剂量。老年人肝脏代谢率低下,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其他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问题的药剂量,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安定类药物,中青年人服用安定一般都是睡前服2片(2·5毫克X2),老年人由于体内阻挡安定从血液中进入脑组织的酶已经急剧减少,如连续服入正常人的剂量,一方面会造成体内药物量蓄积,产生慢性中毒,另一方面会产生依赖性和成隐性,随之便出现耐药性,势必导致用药剂量的增加,这就可能发生和加重慢性中毒。所以老年人失眠时,应力求排除或减轻影响睡眠的种种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1片。
2.切忌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和偏方、秘方。老年人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科学合理地用药。切不能自作主张,随便买一些药来长期服用。拿抗生素来说,头抱菌素类比青霉素类有不少优越性,目前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但这并不是说新药优越无比。目前在广告宣传中,大多偏重药物的有效方面,对药物易于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根本不提。如泰胃美是一种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可以减少胃酸分泌而促进溃疡的愈合。但是它却有很多副作用,如可以导致阳萎,还可以引起腹泻、腹痛、口苦、口干,并能造成肾损害和血小板减少,导致白细胞下降。
有些新药的危害性是在使用很长时间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如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心得宁”,开始时,看到它只作用于心血管,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于是广泛大量地应用于临床。日子一长,才发现它会引起皮肤溃疡、心包溃疡和腹膜溃疡、角膜溃疡,严重的角膜溃疡还可导致人失明。因此,世界各国和我国已禁止使用。
对偏方和秘方也决不能轻信。最突出的,例如卤碱片能治百病,曾经轰动一时,鸡血疗法也是如此。
3.发觉某药物有副作用时应及时停服。有些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严重时甚”至死亡。例如氨茶碱,老年人用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功效卓著,故常被率先应用,但是有些老人服用后很快出现氨茶碱中毒,表现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急骤”下降,乃至死亡。因此老人服用氨茶碱一定要慎重。开始用药一定要小剂量试用,一旦发现有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宜赶快停药。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
■生理改变的影响 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影响着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同时,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如镇静药(如安定等):由于老年人肝脏功能衰退,使部分药物的代谢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强。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等):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减弱,使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减慢,在体内积蓄导致中毒。
■心理状态的影响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独居的老年人,容易忘记按时服药,视力减弱看不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还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中断治疗,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盲目迷信广告、偏方、秘方、洋药、新药等,均可造成滥用药物。
■所患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这些疾病往往影响其他药品的使用。例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不可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疗心绞痛时,严禁服用硝酸甘油。
■联合用药的影响 由于患多种疾病用药复杂,或者四处求医重复用药,使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服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据统计,5种药物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如红霉素和阿司匹林单独应用时耳毒性不明显,但合用时毒性增强,可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弱。
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大,很难制定统一的用药标准,因而老年患者用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用药个体化原则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治疗的原则也有所差异,医生应当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例如,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必须在肝脏代谢为氢化可的松才能发挥疗效,所以,患有肝脏疾病的老人不应使用可的松,而应当直接应用氢化可的松。
■优先治疗原则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当老年患者患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等药物;又如,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应暂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疗。
■用药简单原则 老年人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控制在4种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适合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例如,偶发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钟以内即可。
■用药减量原则 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60~80岁的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药品如强心苷类药品仅为成年人的1/4~1/2。
■饮食调节原则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人减少维生素B族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人文关怀原则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药,家人可准备21个小瓶并标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药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小常识。
老年人健康新标准
最美不过夕阳红,如何把这段美好的景致经营的更久远,老年朋友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定要了如指掌,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而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旧有着不同的说法,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就有了不断的深化。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
3、前门松。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后门紧。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形不丰。老年人体型应偏瘦,或保持标准体重。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有的科学家研究提出,如果超过本人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30公斤短寿42%。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
男子: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体重(公斤)
6、牙齿坚。牙齿完坚者老化慢。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古代医书记载著名医学家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说明长寿者口腔健康状况都比较好。
7、腰腿灵。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协调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8、脉形小。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肾水亏虚,肝阳偏亢,故脉常粗大而强。如果60岁以后还能保持较小的脉形,说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国内外长寿老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脏功能好,血压、脉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小。
『肆』 药典规定老年人用药量市成人的多少
如何规范老年人用药剂量?郭瑞臣教授说,《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老人用药内剂量为成容年人的3/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以成年人剂量的1/2或1/3作为起始剂量,剂量宜偏小。对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药必须有执业药师、医生的指导。
『伍』 药物的使用剂量要根据哪些条件来决定
药物的作用和剂量关系十分密切,无论是什么药,把握好剂量非常关键,因为剂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药效及其不良反应。很多药都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所以胃肠道疾病用药更加需要斟酌剂量。一般来说,药物的使用剂量要根据以下条件来决定:年龄大小
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易产生不良反应。故老幼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少,特别是作用峻猛,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用量应低于青壮年的用药量。60~80岁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应减为成人剂量的2/3,8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为成人剂量的1/2。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千克)/50(千克)。
性别决定
对于一般药物,男女用量区别不大,但妇女在月经期、妊娠期,用活血祛瘀药用量一般不宜过大。
体质强弱
体质强壮者用量可重,体质虚弱者用量宜轻,即使是用补益药,也宜从小剂量开始,以免虚不受补。
病程长短
一般来说,新病患者正气损伤较小,用量可稍重;久病多体虚,用量宜轻。
病势轻重
一般来说,病急病重者用量宜重;病缓病轻者用量宜轻。如病重药轻,犹如杯水车薪,药不能控制病势;若病轻药重,诛伐太过,药物也会损伤正气。
另外,在确定药物剂量时,除应注意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到季节、气候及居处的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陆』 老年人服药常有什么问题
部分老年朋友对服药有些认识误区,比如有的认为多吃药病会好得快,也有的认为多吃几次或少吃几次药无所谓。其实这样做不但会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且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药物剂量直接关系到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而保持一定的药物浓度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剂量太小,达不到治疗目的;剂量太大,不一定能相应的增加药物疗效,反而可能引起药物蓄积,导致中毒。用药次数也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重要因素。药物进入人体后,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被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是如果随意增加给药次数,就相当于增加总的给药量,可能加重药品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药物中毒。药物的给药间隔时间是由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的,在体内消除快的药物,用药次数可略多,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用药次数可少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药一天服用两次,有的药服用三次。由此可见,药物的每次剂量和给药次数不是随便规定的,而是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确定的。因此,老年人服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
『柒』 老人长期服药,有什么危害
老年人往往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因而用药量及种类比青、壮年患者要多。由于存在生理、社会、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药物的不良反应随年龄而增加,药物的衰用和滥用及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保障健康,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了解一些用药塬则及有关药物的作用机理等。
剂量 宜小不宜大
药物经口服后,由肠道分解和吸收,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由于肝脏供血的减少,吸烟等使药物的代谢发生变化。老年人的肾排泄能力都有下降,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毒副反应。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随年龄增加而减小。
一般来说,60~80岁者,用药量应为成人量的3/4~4/5﹔超过80岁者,用药量为成人量的1/2。
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煺、白蛋白降低、脂肪组织增加,若用成年人剂量,可出现较高的血药浓度,使药物效应和毒副作用增加。
使用时应采用小剂量塬则。另外,老年人衰老、病理损害程度不同、平时用药多少不一,使得个体差异特别突出,尤其是高龄老人。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规律可循,为稳妥起见,老年人只能采用小剂量塬则,这是保障健康、维持治疗的重要策略
『捌』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衰退用药剂量应为成人的
《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以内成年人剂量的1/2或容1/3作为起始剂量,剂量宜偏小。对抗生素用量也宜小,一般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为宜。除此以外,最重要的是用药必须有执业药师、医生的指导。
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大于1。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受益/风险比小于1时,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8)老年人用药量为成人量的扩展阅读:
由于老年人机体各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体弱多病,因而用药机会相应增加。但不少药物易引起老年人不良反应,故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体质、原有病史、用药史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特点,合理用药。
减少用药的种类。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几种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减少用药种类。若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最好停药,一般无需用其他药去纠正,以防止导致更多的副作用。单用能生效时勿联用,如必须联合用药,以不超过3~4种为宜。
『玖』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服药量有什么区别
与服药对症、次数准确同样重要的是用量合适。因为药物经肠胃进入血液后,需达到一定浓度才能见效。如果用量不足则无效,还可能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反而有害;用量过大会增加毒副反应甚至引起药物中毒,所以,处方药的服药量要遵医嘱,非处方药需依照说明书,根据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准确掌握。
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小儿身体因并未发育成熟,无论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不同于成年人,而老年人因肝肾功能衰退,使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下降,致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易产生不良反应。故老幼用药剂量应比成年人少。一般儿童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儿童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千克)/50(千克)。下面介绍一下老人和小孩子用药剂量推算法:
年龄用药量
60岁以上3/4~4/5成人量
15~18岁3/4成人量
12~15岁3/5成人量
8~12岁1/2成人量
6~8岁1/3成人量
4~6岁1/4成人量
2~4岁1/6成人量
1~2岁1/8成人量
初生儿~1岁1/24~1/12成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