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明显改变的是什么
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头发、眉毛、胡须变得花白也是老年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部分老年人会出现老年斑的症状,偶见记忆力减退。
2. 中老年人在生理上有什么特点
生、老、病、死是生命过程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活动和代谢过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按照目前多数人的意见,六十岁以上就算进入老年期了,这时身体各部分组织处于逐渐老化的过程,也就是平常说的“衰老”。
中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一般说,中老年人的衰老变化,不仅表现在各个组织细胞的变化,机体本身的调节机能也在退化。因此,人到老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都在下降。老年人的机体各主要系统的变化表现如下:第一,心血管系统:由于心肌细胞逐渐老化,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速度减慢,心肌每分钟的排血量也随着减少,从30~80岁,心肌的排血量平均减少30%。在一般情况下,还能维持生理需要,如果过度劳累,特别是在突然处于各种激奋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储备功能不足,适应性差,往往会出现心脏危急的症状。
第二,血管老化现象比较明显,突出表现在动脉硬化:从生理学观点看,主要表现在血管的弹性降低,由于主动脉弹性降低,高压和低压都明显升高。因为中老年人这种情况比较多,称为老年性高血压。血压过高,又加重了血管的压力,促进动脉硬化。
第三,呼吸系统:中老年人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例如,正常呼吸道黏膜覆盖着纤毛,这些纤毛经常进行规则而协调的摆动,不断地把上面的黏液推向口腔方向,黏液连同其中的微细颗粒由下向上推进,通过咳嗽排出去,或是通过吞咽进入消化道内。所以,呼吸道黏膜具有保护功能。中老年人由于黏膜保护功能减弱,因此容易得呼吸道疾病。
中老年人一般常有不同程度的驼背,胸部变形,加上呼吸肌力量较差,肺活量减少,影响肺容量。由于肺泡通气量降低,再加上神经系统对呼吸功能的调节作用的减弱,机体代偿适应性差,所以中老年人很容易由于缺氧而损害机体功能。
第四,胃肠道分泌和肠道吸收功能减弱:用X线检查,可以看见小肠黏膜皱襞比壮年人粗大杂乱。结肠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功能降低,所以,中老年人容易出现功能性便秘。
第五,肾脏滤过率降低,清除机能下降,肾小管多数有退行性病变。另外,肾血管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动脉的内膜增生。总的说,中老年人肾脏储备功能减弱。因此,在维持内环境稳定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第六,在内分泌方面,妇女绝经期前后,卵巢功能有明显改变。老年男性70岁以后,雄性激素如睾丸酮的分泌明显降低。中老年人的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结合能力也显著下降,这使中老年人对胰岛素敏感度下降,在某些诱因作用下,容易促发糖尿病。
第七,神经系统:中老年人大脑重量比青年人减轻5%~10%,大脑皮质面积减少10%,脑血流量减少20%。所以,人到老年,反应较迟缓,协调运动障碍,有少数中老年人可能出现手指和头部震颤。
第八,运动系统:肌肉的质和量都发生改变,肌纤维缩小。青年人肌肉可能占体重的40%以上,中老年人仅占25%左右。而且,弹性、伸展性、兴奋性都减弱,肌肉消耗的氧量也减少。因此,劳动耐力差,容易疲劳。中老年人的骨骼弹性和韧性都减弱,外形虽无明显变化,内部构造出现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变细,骨质较脆弱和疏松,易出现腰腿痛和背痛。
第九,能量代谢:中老年人代谢速度减慢,基础代谢率降低,机体耗氧量也相应降低。据研究,基础代谢率的下降,和体内可交换的钾离子含量减少有关系。因为人体内的钾,90%存在于肌肉里,中老年人肌肉量少,甚至还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所以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
第十,糖、脂肪和蛋白代谢:进入老年期,常有轻度糖代谢异常。中老年人血液中总脂质水平增高,特别是甘油三酯增高最明显。有些中老年人虽然对饮食比较注意,由于是到老年期才开始改变营养习惯,已经不能影响血脂水平浓度。所以,中老年人采取低脂肪膳食来控制血脂意义不是很大,应当从青年时期就注意控制饮食。
中老年人蛋白代谢的特点是,一些有特殊功能的蛋白质减少。血清白蛋白含量略低,球蛋白略高,所以,白蛋白和球蛋白正常比值下降。
中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是比较复杂的,以上提到的只是几个主要方面,实际上,个人差异很大,有的人到了古稀之年,还是眼不花,耳不聋,头脑清醒,动作矫健,工作精力充沛。相反,有的人刚过50岁,就出现明显的衰老现象,这虽然和遗传体质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和个人情绪、社会因素、生活环境、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系。当前,随着中老年人的增多,对中老年人生理特点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这对延缓衰老、促进人们健康长寿,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包括
(1)代谢功能降低
①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尤其是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致器官、肌肉细胞及多种蛋白类酶的合成降低,而导致器官、肌肉及物质代谢功能下降,体成分发生改变。
②基础代谢降低。由于老年人体内的瘦体重(去脂组织)或代谢活性组织减少,脂肪组织相对增加,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降低15%~20%。
(2)消化系统功能减退
①老人由于牙齿的脱落而影响食物的咀嚼。
②由于味蕾、舌乳头和神经末梢功能退化,嗅觉和味觉迟钝而影响食欲。
③肠道消化酶(胃酸、胃蛋白酶、胰酶等)分泌减少、肠蠕动减缓使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率降低,并有便秘现象产生。
(3)体成分改变
总体而言,随年龄增长体内瘦体组织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加,使体成分发生改变。
①细胞数量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而出现肌肉萎缩,器官细胞数量减少致器官体积变小,功能下降。
②身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影响体温调节,降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改变的适应能力。
③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致骨密度降低、骨强度下降,易出现骨质疏松症和骨折。据估计,70~80岁时的骨量,女性降低约30%,男性降低约15%。
(4)器官功能改变
①肝脏功能降低,致胆汁分泌减少及食物消化及代谢相关蛋白类酶合成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老人的消化能力和物质代谢。加上肾功能降低,影响到维生素D在肝脏和肾脏中的活化和利用。有人估计,70岁时,肝肾功能仅相当于30岁时的50%~60%。
②胰腺分泌功能的降低,使老人对糖代谢的调节能力下降,有人估计,65~75岁时,约40%老人糖耐量降低。
③免疫组织重量减少和免疫细胞数量下降使老人免疫功能降低而易于罹患感染性疾病。
④老人心率减慢,心脏搏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5)心理问题
丧偶老人、空巢老人由于生活孤寂,缺少兴趣,干扰了正常的摄食心态。部分老年人由于经济状况拮据,购买力下降,或行动不便外出采购困难,影响了对食物的选择。有些老人因退休而离开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一时尚不能适应,引起食欲下降。
4. 中老年的生理变化
①组织中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分化与分裂的功能明显减退。
②细胞出现空泡样改变,有淀粉样蛋白和免疫复合物类沉积,细胞内出现脂褐素,是衰老机体的普遍现象。
③细胞携带的大量遗传信息改变或丢失,细胞生理活动杂乱,细胞丧失原有的活力,逐渐发生退行性变 化。 ①突出变化是体内水分和固体成分,如肌肉、肝、肾器官细胞数减少,脂肪明显增多。
②体内总水分应占体重的60%,到老年期减少到体重的45-50%,肌肉占体重的比例的50%下降到25%。
③体液量的下降、实质细胞的减少和细胞内液的减少,体内钾含量降低与老年人常见的肌无力有关。
5.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支气管黏膜萎缩,纤毛上皮细胞和纤毛运动减退,使排除异物功能专减退。
肺泡属发生蛋白变性,肺泡壁变薄,肺泡弹性减退,肺间质发生纤维化改变,肺顺应性减退。
由于动脉硬化,肺动脉也可发生粥样硬化及肺小动脉血栓形成,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血流量减少。
呼吸肌群的肌力也减退,胸廓顺应性降低。
由于上述改变,导致老年人的肺通气、换气功能减退,弥散能力降低。
总之,中老年人呼吸系统功能降低,表现为肺通气量、肺活量降低,肺残气量增加,动脉血氧含量降低等。
多多关注老人,推荐下燕子智能,可自行官网查看。
6. 当人步入老年是生理和心理会有哪些变化
生理上的话感觉血压血糖比较不稳定,心理上的话就是比较情绪低落,甚至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7. 老年人生理代谢有哪些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尤其是消化和代谢功能,直接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如牙齿脱落、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道蠕动缓慢,使机体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下降。如何加强老年保健、延缓衰老进程、防治各种老年常见病,达到健康长寿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已成为医学界大力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营养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营养有助于延缓衰老,而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紊乱则有可能加速衰老的进程。因此,从营养学的角度探讨衰老的机制和生理变化,研究老年期的营养需要及合理膳食十分重要。
1 老年人的生理代谢特点
1.1 代谢功能降低
一是基础代谢降低。与中年人相比大约降低15%~20%。这与代谢速率减慢、代谢量减少有关。二是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去平衡,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1.2 机体成分改变
体内脂肪组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而脂肪以外的组织(lean body mass)则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细胞量下降。突出表现为肌肉组织的重量减少而出现肌肉萎缩。
二是体水分减少。主要为细胞内液减少。
三是骨组织矿物质减少。尤其是钙减少,因而出现骨密度降低。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骨骼内骨组织的重量,正常人在成年后骨量仍可增加,至30~35岁时骨密度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至70岁时可降低20%~30%。因此老年人易发生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骨折。
1.3 器官功能改变
一是消化系统。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减少,致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影响。胃扩张能力减弱,肠蠕动及排空速度减慢,易发生便秘。多数老人牙齿脱落而影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
二是心脏功能降低。心率减慢,心搏输出量减少,血管逐渐硬化。
三是脑功能、肾功能及肝代谢能力均随年龄增高而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脑细胞及肾细胞数量较青年大为减少,肾单位再生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糖耐量下降。
2 老年人的营养需要
2.1 蛋白质
老年人体内的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少,所以老年人要适当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至少应当和成年期吃得一样多,每天每公斤体重为1.0~1.2g蛋白质,到70岁以后可适当减少。蛋白质代谢后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已经减弱,清除这些毒物的能力较差,如果蛋白质吃得太多,其代谢后的有毒产物不能及时排出,反而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来说,老年人蛋白质的摄入量应占饮食总热量的10%~15%。
2.2 脂肪
应占饮食总量的15%,其中饱和脂肪酸占0~10%,不饱和脂肪酸3%~7%。老年人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所以应当少吃一些脂肪,适量吃一些植物油。
2.3 热能
由于基础代谢下降、体力活动减少和体内脂肪组织比例增加,使老年期对热能的需要量相对减少,因此每日膳食总热能的摄入量应适当降低,以免过剩的热能转变为脂肪贮存体内而引起肥胖。热能摄入量应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61岁后应较青年时期减少20%,70岁以后减少30%。一般而言,每日热能摄入6.72~8.4mj(1600~2000kcal)即可满足需要,体重55kg每日只需摄入热能5.88~7.65mj(1400~1800kcal)。
2.4 糖类
由于老年人糖耐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且对血糖的调节作用减弱,易发生血糖增高。有报告认为蔗糖摄入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关,因此老年人不宜食含蔗糖高的食品;过多的糖在体内还可转变为脂肪,并使血脂增高。但是,水果和蜂蜜中所含的果糖,既容易消化吸收,又不容易在体内转化成脂肪,是老年人理想的糖源。
2.5 矿物质
矿物质在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不仅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还可调节体内酸碱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渗透压,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构成体内一些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如血红蛋白、甲状腺素等。
(1)钙。老年人对钙的吸收率一般在20%以下。钙的摄入不足易使老年人出现钙的负平衡,体力活动的减少又可降低钙在骨骼中的沉积,以致骨质疏松症及骨颈骨折比较多见。因此,钙的充足供应十分重要,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膳食钙的供给量为800mg即可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2)铁。老年人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造血功能减退,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易出现缺铁性贫血,因此铁的摄入量也需充足,我国营养学会推荐老年人膳食铁的供给量为每日12mg。
此外,微量元素锌、铜、铬每日膳食中也需要有一定的供给量以满足机体需要。
2.6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身体健康、促进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人体对维生素的生理需要量虽然很少,但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或不能大量在组织中贮存,因此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老年人由于体内代谢和免疫功能降低,对各种维生素的摄入量应充足,以促进代谢平衡及抗病能力。
(1)维生素a。老年人由于食量减少,生理功能减退,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膳食中维生素a的推荐供给量为每日800μg。
(2)维生素d。老年人因户外活动减少,由皮肤形成的维生素d量降低,加之肝、肾功能衰退致使通过肝、肾转化为1,25(oh)2d3的活性形式减少,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故每日维生素d的摄入量应达到10μg(400iu)。
此外,每日维生素e的最大摄入量以不超过400mg为宜;每日硫胺素、核黄素的膳食推荐量为1.3mg;每日抗坏血酸的膳食推荐量为100mg。
2.7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增加肠蠕动,起到预防老年性便秘的作用;能改善肠道菌群,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膳食纤维尤其是可溶性纤维对血糖、血脂代谢都起着改善作用,这些功能对老年人特别有益。随着年龄的增长,非传染性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明显增加,膳食纤维还有利于这些疾病的预防。粗粮中及蔬菜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老年人应注意加强这方面食品的摄入。
3 老年人的膳食指南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有一定的特点,其基础代谢降低、活动量减少,所需要的总热量比成年人减少。每一个老年人对营养的需求,因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及个体差异(体重、疾病、性别等)的不同而不同。然而,总的要求是:力争营养素全面而平衡,充足而合理,讲究科学的营养,使自己大致符合标准体重的需求。
在老年人的营养要素中,尤其应该值得重视的是,要适当增加蛋白质,特别是优质蛋白质在食物中的比例,一般达到所需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为好,超量的蛋白质则会损害肾脏。
我国绝大多数人仍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应该逐渐改变食谱结构,适当增加豆类及动物性食物。老年人本来应该减少糖类饮食,但是不少人不敢进食动物脂肪,造成糖类饮食大大增加,这样会出现高脂血症,同样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能诱发糖尿病。要有足量的含有钙和纤维素的食品,而钠盐的含量偏低为好,淡味饮食有利,每日含钠盐量应该在5g以下。进食粗粮已为当代老年人的一种时髦,粗细搭配可以提高营养价值,容易消化及咀嚼的食品更是老年人的祈求。
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吸收利用。但食物不宜过精,应强调粗细搭配。一方面主食中应有粗粮细粮搭配,粗粮如燕麦、玉米所含膳食纤维较大米、小麦为多;另一方面食物加工不宜过精,谷类加工过精会使大量膳食纤维丢失,并将谷粒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丢失。
胚乳中含有的维生素e是抗氧化维生素,在人体抗氧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老年人抗氧化能力下降,使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危险增加,故从膳食中摄入足够量抗氧化营养素十分必要。另外某些微量元素,如锌、铬对维持正常糖代谢有重要作用。
4 老年人的营养来源
关于老年人的营养素的来源如附表。◇
8. 老年人有哪些生理特征
人到了来40岁以后,机体形态源和机能逐渐出现衰老现象,通常认为45~65岁为初老期,65岁以上为老年期。老年人在身体形态和机能方面均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在:机体组成成分中代谢不活跃的部分比重增加,比如65岁与20岁相比,体脂多出部分可达体重的10~20%;而细胞内水分却随年龄增长呈减少趋势,造成细胞内液量减少,并导致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脏器萎缩。器官机能减退,尤其是消化吸收、代谢功能、排泄功能及循环功能减退,如不适当加以调整,将会进一步促进衰老过程的发展。
9. 老年人会经历哪些生理变化
一、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功能的老化
主要表现为代偿、储备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如不患病,即使进入高龄,器官功能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但如遇疾病、意外伤害或外环境剧烈变化,则代偿能力和耐受力差而危及生命。
一般认为:
1.肌肉、动脉、心脏、胸腺、大肠的老化始于20岁;
2.食管、气管、肾脏、输尿管、膀胱的老化始于30岁;
3.软骨、骨骼、静脉、毛发和耳鼓膜的老化始于40岁;
4.肌腱、牙齿、红细胞和皮肤的老化始于50岁;
5.神经、角膜、巩膜的老化始于60岁。
二、内环境稳定能力减退
内环境稳定能力是机体固有的自行代偿适应机制,老年人的这种机制随龄减退,如机体内外环境剧烈变化,则可表现为不适或疾病。
例如,在炎炎夏日一次大汗淋漓的户外活动、或者一次不洁饮食后的腹泻,就有可能给老年人带来血液里的电解质紊乱,严重还会有生命危险。
三、免疫功能减退
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老年人的免疫功能随龄减退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胸腺退化、免疫细胞绝对值降低、免疫细胞亚群减少、免疫细胞的活性降低等所致,同时,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刺激的反应性下降,抗体效价降低。此外,老年人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对细菌、病毒产生的抗体效价降低。
由于老年人免疫功能减退,导致老年人易患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肿瘤,这也是当前老年人致死的两类主要疾病。定期的肿瘤筛查、必要的疫苗接种可以尽量早期发现、尽早诊断这两类疾病,使老年人尽早得到积极治疗。
四、对组织损伤修复能力减退
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下降,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各类蛋白质的合成减少,因此对组织的损伤修复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延迟愈合或溃疡,如切口溃疡、切口疝、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
10.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会有哪些变化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啊,西方专门有一门老年医学在研究这个问题。
心理上,最明显的就是空虚感,因为退休了,和社会的关系就满满疏远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去参加广场舞啊,老年人一起去旅游啊什么的原因,这是为了保持和社会的联系。因为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自己以前的好友一个个离开,人不可避免地会感受到孤独寂寞,如果子女还不在身边这种寂寞感会导致老年人的情绪抑郁。
其次,还会有无力感和自我否定感,虽然这样的情况不多,但是的确有一部分老人会觉得自己不中用了,子女也都不在意自己了。
生理上,明显的就是身体机能的衰退,和记忆力的衰退,已经各种老年疾病的出现,这都是非常挑战老年人生存意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