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赞美老人的诗词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译文: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2、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代郑燮的《新竹》
译文: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一个人能够超过老师和前辈,是因为老师和前辈的养育和培养。
3、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译文:人有谁不顾虑要衰老呢,老了又有谁表示爱怜?人老身体会日渐瘦削,衣带越来越收紧,头发变稀少戴帽子也会自己偏斜到一边。
书卷搁置起来不看,是为爱惜眼睛,经常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缠身。经历多了,自然见多识广,接触的人多了观察起来更加了然于心。
细细想想老也有老的好,尽情放松自然会心情畅快无挂牵。不要说太阳到达桑榆之间就已近傍晚,太阳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4、家有一老,犹如一宝。——佚名《民间谚语》
译文:老人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好像宝贝一样;家庭中有个老人,就有了主心骨,遇事就可依靠他出主意。
5、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宋代陆游
译文:我的壮心并没有在同一个年龄衰老和死亡,即使我死了,我也可以成为世界上的英雄!
⑵ 形容“老年人”的诗词有哪些
老年人释义:指上了年纪或较老的人。
读音: [lǎo nián rén]
关于老年人的诗词版:
1-《书怀寄王秘书》 (唐权)张籍
白发如今欲满头,从来百事尽应休。
只于触目须防病,不拟将心更养愁。
下药远求新熟酒,看山多上最高楼。
赖君同在京城住,每到花前免独游。
2《酬乐天咏老见示》(唐)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3《咏老赠梦得》 (唐)白居易
与君均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⑶ 老年人多年相见的古诗词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白居易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红颜未回老恩先答断,独倚熏笼到天明。----白居易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辛弃疾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韦庄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晚岁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衰颜借酒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老夫聊发少年狂,----辛弃疾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纵笔·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十年身世各浮萍,白首相逢泪满缨。----韦庄
莫道人生五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⑷ 为老人祝寿诗词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长寿百岁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松龄长岁月 皤桃捧日三千岁 鹤语寄春秋 古柏参天四十围
愿献南山寿 年齐大衍经纶富 先开北海樽 学到知非德器纯
绿琪千岁树 杖朝步履春秋永 明月一池莲 钓渭丝纶日月长
寿考征宏福 闲雅鹿裘人生三乐 文明享大年 逍遥鸠杖天保九如
燕桂谢兰年经半甲 上寿期颐庄椿不老 桑弧蓬矢志在四方 君子福履洪范斯陈
瑶池春不老 设悦遇芳辰百岁期颐刚一半 寿域日开祥 称觞有菜子九畴福寿已双全
相夫教子壶范久钦际此欣逢设悦日 积福延龄期颐预卜而今初倍及笄年
萱寿八千八旬伊始 范福九五九畴乃全
设悦溯当年喜花甲一周又半 称觞逢此日祝萱龄百岁有奇
相关拓展
满庭芳
腊正风交,琼梅初绽,水寒冰洁严凉。雀临高树,鱼入碧潭藏。海净天空浩浩,玄珠降,火烁凝祥。胎星现,清名播世,道德自昭彰。群仙皆喜聚,坛前谨谨,祝寿玄阳。金虬浚液,玉兽旋喷香。唯愿遐龄满寿,同天地,永劫延长。升仙处,鸾迎凤引,云步现虚皇。闭门三日了何事,题图祝寿谀人诗。双文单笔记序偈,突笔幸趁酒热时。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岸藓生红药,岩泉涨碧塘。地分莲岳秀,草接鼎原芳。雨派潀漴急,风畦芷若香。织篷眠舴艋,惊梦起鸳鸯。论吐开冰室,诗成曝锦张。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
⑸ 形容老年人的古诗词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处: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咏志见示》
意思: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出处: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意思:斟起酒来喝吧,只管用酩酊大醉来酬答这良辰佳节,无须在节日登临时为夕阳西下、为人生迟暮而感慨、怨恨。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出处:语出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意思: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处: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即景抒情的诗《登乐游原》
意思: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两句为千古名句。傍晚时分,诗人郁郁不乐地登上长安的乐游原,只见一轮红日西斜,显得无限美丽,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出处:出自清代郑燮的《新竹》
意思:新生的竹子能够超过旧有的竹子,完全是凭仗老竹的催生与滋养。
⑹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
赞美晚年生活的诗或者老人的诗有:东晋·陶渊明《饮酒》、魏·曹操《龟虽寿 》 、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唐·王维《终南别业》 等等。
1、东晋·陶渊明《饮酒》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辩已忘言。
白话释义: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问我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2、魏·曹操《龟虽寿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释义: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3、唐·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静,方知不染心。
白话释义:
义公在大禹寺中参禅修静,禅房就依傍在空寂的山林。窗外见一座孤峰峭拔耸立,台阶前道道山谷纵横幽深。
雨刚停夕阳便散发出光彩,庭院里满处都是青翠绿阴。看莲花出污泥却依然洁净,才知义公一尘不染的心境。
4、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销炎热,能生大地风。
白话释义:
义心指犹豫不决之心,诗中描写了诗人冒着炎热天气拜谒禅师,然后豁然体悟,原来大千世界,凉与热无在无不在,炎热只是心生,心静自然凉,不执炎热相,大地风自可骤然而起。
5、唐·王维《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尽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白话释义:
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
闲情漫步到水尽之外,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
(6)老年人诗词扩展阅读:
《龟虽寿》为东汉文学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四言乐府诗,此诗是组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篇。作者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表现了其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龟虽寿》诗情与哲理交融,构思新巧,语言清峻刚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⑺ 描写老年人的诗句
1、醉中真·不信芳春厌老人
宋代:贺铸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物情惟有醉中真。
译文:
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能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实惠。
2、戏问花门酒家翁
唐代: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译文:
老人七十了还在卖酒,无数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路旁的榆荚好似那成串的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
3、戏题湖上
唐代:常建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
译文:
一位老人独坐矶头上垂钓,湖面的桃花随着溪水缓缓流去。竹竿随风轻轻摆动,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不知道哪一条鱼会上钩?
4、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译文:
人谁不害怕衰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身体日渐消瘦衣带也越收越紧,头发稀少戴正了的帽子也总是偏斜到一边。不再看书是为了爱惜眼睛,经常用艾灸是因为年迈力衰诸病多缠。
经历过的世事见多识也就广,阅历人生如同积水成川一样。细细想来老了也有好的一面,克服了对老的忧虑就会心情畅快无挂也无牵。不要说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已近傍晚,它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5、清平乐·朱颜渐老
元代: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
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却不一定能永远留在欣赏的人。
⑻ 歌颂老人的古诗词有哪些
赞美老人的诗句:
1、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2、欲为圣朝除弊政,肯将衰朽惜版残年。
3、老骥权思千里,飞鸿阅九洲。
4、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
5、乌球子树老来红,荷叶老来结莲蓬。
6、壮心未与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7、老当益壮,穷且益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9、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10、残灯犹未灭,将尽列扬辉。
⑼ “赞美老年人”的诗词有哪些
有这些诗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龙钟一老翁 ,徐步谒禅宫。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⑽ 关于老人的诗词有哪些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这个诗文出自于作者唐·杜甫《曲江》
诗文解释:
每一片春花飞落,春随花落而渐去。风吹落花万点,煞是愁人。且看飞花随风飘去,不要因感伤太多而厌酒。江边的明堂上有翡翠筑巢。芙蓉苑边,有石麒麟卧在墓道旁。细细想来,还是应该及时行乐,人生何必为浮名所累。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蝴蝶在花丛中穿行,时隐时现。蜻蜓缓缓飞动,时而点着水面。我要对春光说,请与蝴蝶、蜻蜓一同流转。须得片刻欣赏,莫误时机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2)减却春:减掉春色。(3)万点:形容落花之多。(4)且:暂且。经眼:从眼前经过。(5)伤:伤感,忧伤。巢翡翠:翡翠鸟筑巢。(6)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冢:坟墓。(7)推:推究。(8)物理:事物的道理。(9)浮名:虚名。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思寺。是著名游览胜地。
第一首写他在曲江看花吃酒,布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称“赏心乐事”了,但作者却别有怀抱,一上来就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惜春情绪,产生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他一没有写已经来到曲江,二没有写来到曲江时的节令,三没有写曲江周围花木繁饶,而只用“风飘万点”四字,就概括了这一切。“风飘万点”,不止是客观地写景,缀上“正愁人”三字,重点就落在见景生情、托物言志上了。“风飘万点”,这对于春风得意的人来说,会煞是好看,为何又“正愁人”呢?作者面对的是“风飘万点”,那“愁”却早已萌生于前此的“一片花飞”,因而用跌笔开头:“一片花飞减却春!”历尽漫长的严冬,好容易盼到春天来了,花儿开了。这春天,这花儿,不是很值得人们珍惜的吗?然而“一片花飞”,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消息。敏感的、特别珍惜春天的诗人又怎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儿上的一个花瓣。因一瓣花儿被风吹落就感到春色已减,暗暗发愁,可如今,面对着的分明是“风飘万点”的严酷现实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没有概念化的毛病,简直力透纸背。
“风飘万点”已成现实,那尚未被风飘走的花儿就更值得爱惜。然而那风还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飘走,眼看即将飘尽了!第三句就写这番情景:“且看欲尽花经眼。”“经眼”之花“欲尽”,只能“且看”。“且”,是暂且、姑且之意。而当眼睁睁地看着枝头残花一片、一片地被风飘走,加入那“万点”的行列,心中又是什么滋味呢?于是来了第四句:“莫厌伤多酒入唇。”吃酒为了消愁。一片花飞已愁;风飘万点更愁;枝上残花继续飘落,即将告尽,愁上添愁。因而“酒”已“伤多”,却禁不住继续“入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