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学那种门派的太极好啊
只要老人能坚持,学那一排都可以
初学太极拳必读
作者:陈庆源 资料来源:陈庆源太极拳网
初学太极拳时,最好先学简单一点的套路,巩固以后,再根据自身条件安排下一步学习计划,学拳时应做到学会一式,再求第二式,而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初学太极拳更重要的是学前的思想准备。一要有信心,二要有韧性和恒心,三要有师承。
有的学员开始时下了决心,但学拳过程中稍遇困难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打退堂鼓,最终落个半途而废。还有些人像赶庙会,只是大家热闹一阵子。所以,首先从思想上要相信自己能学得会,学得好才行。说道底,这是个思想问题,俗话说:“腰杆一挺,登上山顶;腰杆一弯,四两难担”。说明唯有满怀信心地去学,才能学会、学好,攀上山顶;反之,信心不足,就会中途“弯腰”,无法坚持到底。
学太极拳是要用些时间和精神的,因此,对时间的安排和精力的倾注都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学拳过程中还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如初学的人常发生膝痛、腿疼或胳膊酸的现象,如能正确的对待,及时找出原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反之,如对付不了这些干扰,在学习中缺少韧性,那就不会成功。比如,今天膝痛停学,明天天热请假,后天家中有客等等,即使勉强学完一套拳,也难学得好。常言道:“学拳容易,坚持难”。贵在坚持。那么“韧性”应该是怎样的呢?应该锲而不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给自己安排的锻炼时间,必须雷打不动才行”。把太极拳作为终生体育,就必须有拳打一生的决心、信心、恒心和韧性。
学太极拳与学书法一样,历来是很讲究学有渊源的。学无师承,胡乱划圈,是不可取的。有的人自以为文化水平不低,喜欢买上一本太极图解和光盘,关起门来自学,并美其名“无师自通”。当然,在没有条件向老师直接学习的情况下,这么做是无可非议的,但这种“无师自通”,一般是不容易把姿势学标准的。因此最好的办法是,既请有经验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教学,还能自学一些有关的太极拳专著以为辅助。
❷ 老年人适合练什么太极拳,求前辈们答疑解惑
老年人练习太极拳不需要一味地追求发力,以修身养性为首要。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增强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老人练习太极拳有诸多的好处: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3、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4、陶养性情。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柔和,要求轻灵贯串,又要求在动作中包含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意识作用,能使性急的或者性慢的练拳人在无形中接受影响,矫正原有的习惯。因为太极拳一面讲究灵敏,能使人提高敏感,一面又讲究沉静,能使人抑制浮躁。
5、内外兼顾。太极拳在锻炼时,不但肌肉活动有各式各样的柔和动作,同时还要做好呼吸运动和横膈运动,来促进心、肺、肠、胃等内脏的机能活动。另外,由于每一个动作都用意识加以引导,使人精神集中,不起杂念,以至越练越纯静(即心境异常安静之意),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更好的调节作用。这种锻炼方法,一面具有一般运动项目活动肌肉的好处,一面又吸收了静坐法调息养神的好处,所以能有内外兼顾的优点。
另外再练习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作好准备活动在正式练拳之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适当慢跑、徒手操使身体微微发热,再适当压压腿、拉拉韧带,做几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踝关节充分活动开。
2、从简单入手刚学太极拳时,最好是从简单的入手,即先学简化的太极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掌握了动作要领,才可以过渡到学习传统的太极拳。
3、低重心运动要适宜太极拳特有的运动形式是膝关节始终处于半蹲姿势,下肢运动负荷比较大,长时间、低重心的运动,很容易造成膝关节软骨、韧带损伤,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过程中,不要过分追求“太极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势,可把重点放在“走架”和精、气、神的统一上。
4、时间不要过长练习时间也不宜过长,套与套之间要有一定的休息,不要把一套拳连续打好几遍。
供参考,望采纳~
山人运动祝拳友身体康健,运动畅快~
❸ 太极拳只适合老年人练么每天什么时候练比较好
太极是全年龄的,老年人大多数都是像小学生做广播操那样做动作而已,真正要练的话还内是要从年轻时开始容
太极没有固定的时间,一开始每天抽出大约几十分钟就行,到后期深入之后你平时任何时候都可以练,主要是走气
如果你是上海的话我可以介绍个不错的师傅O(∩_∩)O~
❹ 老年人学习太极拳适合哪一种
老年人适合杨氏太极拳。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白领健康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和过度疲劳等疾病具有显着的脑损伤作用。
而且,太极需要我们放松,使身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这可以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 太极拳的呼吸是深呼吸,这是一种气沉的丹田,对内脏有很好的按摩和保健作用。
(4)老年人初学太极拳扩展阅读:
一、要领准则
1、十个要领:提顶、敛臀、吊裆、松肩、沉肘、含胸、拔背、塌腰、松胯、沉气。
2、十个准则:松、沉、柔、匀、圆、稳、正、实、灵、健。
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手眼、身、法、步,高度概括了练拳和推手必须注意的五个方面,现依次说明。
二、作用:
1、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需要整体放松,外在舒适,“静静寻求静止”,“故意不给力”练习,让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让神经兴奋,抑制已经一直在不断调整。
2、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 “引导气体,运输身体。”逐渐实现均匀,深沉,柔软,缓慢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能做到纵向松弛,扩张,并改善肺泡通气。金云:“呼脐,生与天齐。”它显示了腹式呼吸的效果。
3、改善内脏的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放松和扩张,形成自主内脏按摩,有效促进全身各器官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协调器官之间的功能。由于太极拳非常重视腰骶脊柱运动,背部和背部运动可以加强肾脏。
4、增强体育锻炼:太极拳要求“有潜力去,螺旋去”,“上下,内外”,“一动不动”的全身运动。全身的所有关节,骨骼和肌肉都参与到这种温和,伸展和连续的运动中。肌肉变得有弹性,关节和骨骼之间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5、疏通经络隧道:中心部分需要“气沉丹天”和“掌握在腰间”。这是锻炼调速器的两个静脉以及脉冲和脉冲的重要方法。在四肢柔软,连续和缠绕的运动中,必须到达四肢的四个末端。从而疏通人体十二严重。
❺ 老人如何练太极
现在不少人都知道,老人打太极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却是要正确的打太极才好,否则的话,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一些坏处存在,下面我们看看,打太极好处多,老人如何练太极?
打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1、生理效益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锻炼我们的肌肉,同时还能够起到很好的舒筋活络的功效。除此之外在练习的同时还能够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对内脏起到按摩锻?的功效,以此来增强我们人体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这些对老年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练习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早上,这个时候不仅空气非常的好,同时人体也非常适合练习太极拳的状态,因此这个时候练习能够事半功倍。
2、改进柔韧度
太极拳的运行动作又多以搂、拗、绞转为主,这样我们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长此以往起到改进人体柔韧度的作用。打太极拳的时候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比如像下势、蹬脚等式子,不仅可以起到改善肌肉柔韧度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很好的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3、提高心肺功能
平时生活中多练习打太极拳,还可以帮助老年人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都比较差,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经常容易患病的原因。只要在平时生活中多打太极拳,便可帮助老年人快速有效的增强心肺功能。这是由于在练太极拳的时候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并且在练习过程中还可以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来有效的增强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从而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
并且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般时间都比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因此更加能够帮助我们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尤其是一些本身心肺功能就比较差的老年人,更应该知道打太极的好处,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4、治疗消化管道疾病
在研究中发现,经常联系太极拳还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治疗各种消化道疾病,这是由于在练习的时候我们人体的各关节、肌肉、骨骼都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而我们人体内的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同时锻炼的时候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治疗以及提高消化功能的作用。而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不好,因此练练太极拳可以促进消化。
老年人打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1、要做好准备
练拳以清晨为宜。最好能排空大小便,喝一点豆浆、麦乳精之类的饮料,或吃几片饼干,但千万不要吃饱。接着可结合散步做一些随意的准备活动,然后静立片刻,调匀呼吸,排除杂念,准备操拳。
2、姿势中正平衡
习拳者身躯宜中正而不倚,脊梁与尾闾宜垂直而不偏。古书有传,拳术精湛者头顶碗水、书本而不震荡溅出和翻落。说明姿势中正的习拳者能始终保身躯平衡,久而久之,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前俯后仰、东摇西摆。
3、适当运动量
太极拳运动要求在上下肢呈一定的弯曲情况下做慢动作,全身内外上下高度集中统一,所以运动量比较大。锻炼的时间长短、趟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工作和学习情况及自己的体质而定。一般健康无病的人,运动量可以略大一些,可以连续打一趟或两趟。
4、用意不用力
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意识来支配的,老年人在操拳时,最好能选择一个安静避风的环境,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和健康状况,选择一定的驾势,做到量力而行。轻松自在地练习,切不可过于用力伤了自己,不小心跌倒就更是不划算了。
5、呼吸深匀细长
匀细深长的呼吸,不但可以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同时也能改进血液循环和内脏活动机能。老年人应在锻炼中慢慢适应,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行气结合要慢慢来,操之过急是万万不行的。
6、速度要均匀
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练功夫,打基础,先把动作学会,把要领掌握好。熟练以后,不论速度稍快或稍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打一套“简化太极拳”,正常的速度是4?6分钟,有的人慢练,可长达8?9分钟,但也不可太慢。打一套“四十八式太极拳”为8?10分钟,“八十八式太极拳”需要20分钟左右。
7、架势高低均衡
初学时架势可以高一点,也可低一点,但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以后整套动作,要大体上保持同样的高度(除“下势”以外)。体弱者最好采用高一点的架势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中型架势或低一些的架势。年高体弱的,可采取姿势较高的小架子,尤其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在做“分腿”、“踢腿”、“下势”等动作时,千万不要用力抬腿或下蹲。
8、手法柔缓轻松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架子愈慢愈好。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易跌倒。由于老年人受到体力上的限制,练拳的大致应尽量柔和、放松、自然、缓慢,避免造成呼吸急促、心跳增快等副作用,尤其身体较弱或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更要掌握好这个要领。
打太极好处多,老人如何练太极,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的清楚了,所以老人在平常锻炼身体的时候,可以选择打太极这项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是非常大的。
❻ 中老年人练哪种太极拳好.
陈式太极拳,一路拳。二路拳叫炮捶,太过于刚猛。那么一路拳练的是气,二路练的是专劲。
所以,老年属人要强身健体,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拳,最合适了!
楼主要找个好老师,那么,好老师明拳理!在练拳的同时,可以修身!
❼ 老年人太极拳
1、老年人学习练习太极拳建议选择杨式太极拳或者同类风格的国家简化太极拳套路。这类版较柔缓、舒展权,动作也不难记,姿势功架大方端正,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2、中老年练太极拳应以悟拳、养拳为主,宜柔不宜刚。以养气、养心、养血、调气、培气、练气、练内功为主,不需要可以追求发力。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增强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3、根据中老年人身体特点,太极拳很注重身体的内在感悟,中老年人在思维理解往往较强的,所以学习练习太极拳不要心急,务必注意端正自然放松来练习。中老年人因长期习惯,感觉身体内在的细微体悟会有早有晚,务必耐心静气坚持学习练习。而且,应该谨守四个原则为宜:一是拳架宜高不宜低;二是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三是意识追求宜柔不宜刚;四是练习安排宜勤不宜多。
❽ 中老年人怎么练太极拳才好
一些老年人,在练拳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就医或者咨询专业人员。比如因为练拳姿势不正确而引发的关节损伤,导致膝盖疼痛,特别是初学太极拳的老年人,对自己的动作要求不高,膝关节的方向应该和脚尖的方向一致,沉肩坠肘。在练拳的同时,要注意心理情绪的调整:
一,忽雷太极拳太过刚猛不能练,国家竞技套路难度太大不能练等:地面凹凸不平不能练拳,四面透风不能练拳,动作难度不大(没有扫堂腿,没有朝天蹬之类的)——像一些专门为老年人改良的拳法,赵堡太极拳的养生九式等,就可以适当的练。
五,练拳和生活调养相结合、太极拳的种类应该选择好,特别是老人家,应该注意改善这些习惯。建议选择一些柔和缓慢的。比如陈氏太极拳的二路炮拳太过刚猛不能练。
四。比如:下蹲时膝盖不能过脚尖,全身透空等,太过狭窄而不能施展的地方不能练拳等,练拳的习惯要改善。一些年轻人练拳时候喜欢胡思乱想,练拳之后喜欢喝冷水,冲冷水澡等。这些习惯都是不利于养生的,练拳之后不应吹风,不应喝冷水,不应冲冷水澡等。
三、练拳的地方应该要选择好。比如。
六。
二。比如:过饱不练拳,练拳时候应该排除杂念,动作姿势要正确老年人因为体质、体力等原因,在习练太极拳的时候应该有一下的注意点,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一些应该注意到的禁忌没有注意,导致身体越练越差,注意劳逸结合等,不能下蹲的
❾ 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年轻人适合吗
应该说太极拳是老少皆宜的运动,我们的太极拳老师就是年轻人,来学的学员也多为25至50岁的中青年人,健康是要从年轻时开始储存的。中国功夫拳种很多,百花齐放,各有所长,太极拳强调动中求静,易学难精,绝对不是表面上那样轻松的。通常初学者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半个小时下来已经出汗,两腿也开始发抖了,没有坚定的决心是很难学好太极拳的。一般老年人不适合太激烈的运动,所以练的大多是降低标准的太极拳,造成了大家都认为太极拳只适合老年人的误解。查看更多太极拳信息欢迎访问太极中国www.taijic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