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中国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老年人口迎来总量高峰,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人口结构转变,高龄化现象日益凸显。
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关键数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最新数据是2021年的老年人数相对于2020年上升了5.44%。而相对的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人口总数下降6.79%。
2021年中国老龄化最新数据
在人口年龄构成方面,0至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上升1.35%,15至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下降6.79%,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上升5.44%。
与2010年相比,0至14岁、15至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别上升1.35%、下降6.79%、上升5.44%。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1、社会负担加重
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却需要养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2、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
3、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将减少适龄劳动人口规模,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
4、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 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 的调整。
⑵ 中国老龄化现状如何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十分迅速,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41亿人,占人口比例为17.3%,而2011年仅为1.84亿,占13.7%,年均增加近1000万人,大致相当于两个新加坡。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2035年,中国老年人将高达28.5%,超过3.4亿人,大约每4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到2050年,将达35.1%,超过4.4亿,大约每3个人就有一个老年人。
就眼下来看,生活最艰难的老年群体有四个:“失能失智老人”、失独老人、城镇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目前有关部门正在15个城市进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试点,这个制度有望将“失能失智老人”这个群体覆盖进来。但是,失独老人、城镇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这个“三老”群体还没有相对应的一揽子服务机制。
失独老人大约有上百万人,他们饱受丧子之苦,目前正逐渐进入暮年,其中有一部分老人经济十分拮据,理应享受一定的政策性帮扶。城镇空巢老人大约有几千万,由于其子女长期在异地工作甚至域外工作学习,一些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常年呈空巢状态。农村留守老人约有上亿人,他们的子女异地打工,很少回家,相当一部分人还把孩子也留在农村家里由老人照看。
“三老”群体问题,是中国特定经济发展阶段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媒体常有报道,城镇空巢老人死亡很多天以后才被邻居发现,农村留守老人为不给子女添麻烦而采取自杀方式离开人世的现象也时常见诸报端。
尽快一揽子解决“三老”问题十分迫切,意义重大:一是可以大幅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分享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成果;二是可以编织一个社会安全网,让他们分享社会正义的阳光,有利于社会稳定;三是有利于全国异地打工1.7亿人的子女更加安心工作,增加劳动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四是可将筹建“三老”服务协调机制作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一个“突破口”,条件成熟时逐渐覆盖到全体老年人。
⑶ 中国城市中老年人的身体现状
在青海,老人的健康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视力、听力、腰围、臀围等常规专体检项目,以及肾功属能、肝功能、血脂、血糖、胸透等检查项目。西宁市卫生局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对老年人的具体检查项目,并没有统一规定,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检查项目。”但对老年人的保健管理率,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城市(城镇)达到70%以上,农村达到50%以上。到2013年,老年人动态管理率城市(城镇)达到75%以上,农村达到55%以上。
⑷ 中国老人生活现状如何
我国已经提早步入了老年社会,目前我国的老龄人口总数额已经达到专1.74亿左右,占人口的总比例达到12.78%,属而且以每年800万――900万的速度在快速增加。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步扩大使得养老问题迫在眉睫,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也成为一个新的社会关注焦点。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长,老年消费市场也日益引起重视,针对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的老年用品正在逐步增多。但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老年市场提供的产品和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之间还存在差距,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差距。我国目前的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74亿左右,根据国家老龄委的预计,目前我国老年市场的需求量应为1万多亿,现阶段市场的供给量远不能满足,供求之间存在巨大市场空白;另一个方面是现有的老年产品与老年人真正需求的产品之间存在差距,产品种类不够丰富、真正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不多,这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企业的竞争、发展空间。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高低和自身的经济能力及子女供养能力直接相关。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在吃饱穿暖的普遍层面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在生活品质保证、提升上,则相差很悬殊。
⑸ 中国目前老龄人口状况
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截止2018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
很显然,我国目前老年人口的比重已远远超过“人口老龄化”的达标线,已经进入到了中深度老龄化社会,目前我国大约每3.6个劳动力,就要赡养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我国大约在2000年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此后的近20年时间内,我国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约为3.3%,高于全球平均增长速度1.1个百分点。可以预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状况还会加剧,而且速度不慢。
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日本、德国和意大利,老年人口的比重都在20%以上。从2018年数据来看,我国有六省市进入“深度老龄化”,这六个省市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辽宁省、上海市、山东省、四川省、重庆市和江苏省,目前辽宁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5.17%,为全国最高。老龄化社会使得社会的养老压力巨大,同时也会带来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不足、社会缺乏活力、国防力量受损、社会创新能力减弱等。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现状,一方面要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很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会经历的,所以需要大力建设养老产业,保障老年人的养老。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陷入类似日本、德国那样的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局面,需要通过鼓励生育来增加青少年人口的数量,从而缓解人口老龄化。
⑹ 当代老年人生活现状
子女看望少,生活孤单,但不给别人添麻烦,看病就医难,平时节俭,省吃俭用一辈子,还能体谅儿女的难处。
⑺ 中国老龄化问题现状
中国有13亿人口,面对老龄社会则要承担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压力。1997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1亿多,占总人口的10%;2005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人口生育率下降三者应该是基本上同步。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都是在经济发达时期,经济承受力强,而且及时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因此,即使在进入老龄社会后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尽管从GDP总量来说在世界上排在第5位,但在人均GDP、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人口老龄化达到峰值时,人均GDP也只能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在2003年,中国的人均GDP为1100美元,同期的发展中国家中阿根廷为3375美元、巴西2700美元、印尼944美元、印度555美元,仅高于人口大国印度和印尼,比阿根廷和巴西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发达国家中美国最高,为36924美元,其次是日本33819美元、英国30355美元、法国29222美元、德国29137美元。中国与之相比,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说,中国是“未富先老”。这表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矛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必然会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⑻ 中国的老龄化现状与趋势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态势,再加上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和家庭小型化的结构叠加在一起,以及社保制度滞后,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⑼ 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啊
长期生活在农村来和城市两地自,在我们地区农村的老年人,生活上基本是吃穿无忧。但老年人业余生活并不十分丰富,大致四种方式:一、虽然上了年纪,觉得在家里还坐不住,继续参加着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二、在家闲坐着,到时去地上搞点蔬菜种植和培育。三、到热闹的地方,几个人一起坐下来闲聊一天半天的。四、到老年活动室去打打牌、打打麻将。上面这几种方式都是男性为主,女性的比较单一,有人叫她们去念佛的去念佛念。一天佛八小时,三十元钱。不念佛就在家干些家务。
城里的老年人生活:如果有孙儿在上幼儿园、读小学的,以接送孩子为主。买菜、饭做、搞家务。吃完晚饭后,有时间爱跳老年舞的“女性”去活动一下。爱狂街的,到外面去走几步。业余时间看看电视,爱上网的玩一下电脑。有兴趣的种几盆花,养只小狗小猫。
⑽ 农村老年人现状
农村老年人生活之现状
农事聊斋
2018-08-14
关注
农村,大部分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要没有丧失劳动能力都没有闲下来,他们只要身体硬朗有的干着自家责任田的农活,有的在附近打工,甚至有的在干着建筑之类的重体力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攒点零花钱,少给儿女添麻烦。也许你会问,他们干了大半辈子,难道没有攒下养老钱吗?对了,他们还真的没有钱,原因就是他们年轻的时候也就是能干的时候挣的钱都给儿子盖房,结婚用的所剩无几,不欠点外债就算不错了。相比城市中的老人真是天壤之别,城里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数是散散步,打打太极拳,跳跳舞,还有的养鸟,下棋,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因为他们有退休金,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那么农村老年人为什么不能放下地里的活安享晚年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农村老人的真实生活处境:
首先,农村有一部分老年人是和儿女分开生活的,这部分老人身体状况良好,能独立完成地里的活,不用托累儿女,但是为了让儿女在外安心打工,家里一切琐事都得管。然而,岁月不饶人,这么大的劳动强度,他们又能为儿女支撑几年呢?
再者,还有一部分老人,他们和儿子一起生活,但是已经不能从事田间劳动,而年轻人还要外出打工,所以家里的一切大事小事自然落在老人们身上。如果家里再有俩不懂事的小孩,那更是累上加累,看着老人力不从心的样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但也无可奈何。日子还要一天天熬下去,能撑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
最后一种情况是没有了劳动能力的老人,他们生活上需要照料,精神上需要安慰,这种情况年轻人就不能去外地打工了。但也有年轻人不在身边,老人突发状况,不能很快就医的情况发生。年轻人既要挣钱养家,还要看护老人,处在两难境地。另外由于现阶段的社会环境,至使人的自私心理膨胀,亲情淡漠,导致老年人的养老处境更是雪上加霜。这也是全社会不能忽视的问题。
总之,农村老年人没有城里老年人那么丰富的精神生活,大多数都是能干多少干多少,直到干不动为止。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老有所养就是一句空谈。老龄化日趋加剧的问题如何化解,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怎样让老年人有尊严的老去,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亲爱网友,您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为了我们的老人,也为了即将老了的我们,谏言献策,老有所养的问题,该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