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身上应该常备那些药品
以大多数的说,降糖,降压药,速效救心丸这一类心血管药,再就是和杀虫剂那么大一瓶的氧气和血压计,这都是常见的,再就是如果有什么疾病的话,就专门准备针对这个病的药。
㈡ 老年人常见病有哪些
老年人易患的疾病叫做“老年病”,通常包括以下三方面:
老年人
老年人
1、老年人特有的疾病:这类疾病只有老年人才得,并带有老年人的特征。
在老年人变老过程中,机能衰退和障碍发生,如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老年性耳聋,脑动脉硬化以及由此引致的脑卒中等等。这类与衰老退化变性有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
2、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这类疾病既可在中老年期(老年前期)发生,也可能在老年期发生。
但以老年期更为常见,或变得更为严重。
它与老年人的病理性老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长期劳损或青中年期患病使体质下降有关。
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痛风、震颤麻痹、老年性变性骨关节病、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白内障、老年骨质疏松症、老年性皮肤搔痒症、老年肺炎、高脂血症、颈椎病、前列腺肥大等等。
3、青中老年皆可发生的疾病:但在老年期发病则有其特点,这类疾病在各年龄层都有发生,但因老年人机能衰退,同样的病变,在老年人则有其特殊性。例如,各个年龄的人都可能发生肺炎,在老年人则具有症状不典型、病情较严重的特点。
又如,青、中、老年皆可发生消化性溃疡,但老年人易发生并发症或发生癌变。
㈢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有哪些应该怎样预防
老年人五大常见疾病主要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脑血栓,老年痴呆症。关于这方面的预防,可以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多运动,时不时打打麻将,出去娱乐娱乐,多呼吸新鲜空气。
㈣ 老年人常用药
老年人特别是52岁以上的老年人不管有没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都要及时并且长期的规律服用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降血压药物,尤其是很多老年人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有高血压结果一摔跤或者站久了结果引发脑溢血,所以要规律的服用双抗+降血压药物以降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㈤ 老年人健康及用药调查
老年人用药方法:
1.减少用药剂量。老年人肝脏代谢率低下,肾脏排泄功能下降,因此药物在体内的蓄积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其他年龄组服用不会发生问题的药剂量,在老年人身上就可能出现问题。例如安定类药物,中青年人服用安定一般都是睡前服2片(2·5毫克X2),老年人由于体内阻挡安定从血液中进入脑组织的酶已经急剧减少,如连续服入正常人的剂量,一方面会造成体内药物量蓄积,产生慢性中毒,另一方面会产生依赖性和成隐性,随之便出现耐药性,势必导致用药剂量的增加,这就可能发生和加重慢性中毒。所以老年人失眠时,应力求排除或减轻影响睡眠的种种不利因素,服用安定一般只宜服用1片。
2.切忌盲目轻信广告宣传和偏方、秘方。老年人一定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科学合理地用药。切不能自作主张,随便买一些药来长期服用。拿抗生素来说,头抱菌素类比青霉素类有不少优越性,目前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但这并不是说新药优越无比。目前在广告宣传中,大多偏重药物的有效方面,对药物易于造成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根本不提。如泰胃美是一种治疗溃疡病的常用药,可以减少胃酸分泌而促进溃疡的愈合。但是它却有很多副作用,如可以导致阳萎,还可以引起腹泻、腹痛、口苦、口干,并能造成肾损害和血小板减少,导致白细胞下降。
有些新药的危害性是在使用很长时间后才逐渐暴露出来的。如治疗心血管病的药物“心得宁”,开始时,看到它只作用于心血管,选择性高、针对性强,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于是广泛大量地应用于临床。日子一长,才发现它会引起皮肤溃疡、心包溃疡和腹膜溃疡、角膜溃疡,严重的角膜溃疡还可导致人失明。因此,世界各国和我国已禁止使用。
对偏方和秘方也决不能轻信。最突出的,例如卤碱片能治百病,曾经轰动一时,鸡血疗法也是如此。
3.发觉某药物有副作用时应及时停服。有些药物,中青年人服用效果很好,但有些老年人服用时会出现许多副作用,严重时甚”至死亡。例如氨茶碱,老年人用来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和气喘功效卓著,故常被率先应用,但是有些老人服用后很快出现氨茶碱中毒,表现出烦躁、呕吐、忧郁、记忆力减退、定向力差、心律紊乱、血压急骤”下降,乃至死亡。因此老人服用氨茶碱一定要慎重。开始用药一定要小剂量试用,一旦发现有胃部不适或兴奋、失眠等不良反应,宜赶快停药。
老年人用药的特点
■生理改变的影响 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改变、功能老化、适应力减退,影响着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同时,老年人唾液和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慢,影响部分药物的吸收。如镇静药(如安定等):由于老年人肝脏功能衰退,使部分药物的代谢率下降、毒副作用增强。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等):由于老年人肾脏功能减弱,使药物经肾排泄的速度减慢,在体内积蓄导致中毒。
■心理状态的影响 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特别是患有老年痴呆或独居的老年人,容易忘记按时服药,视力减弱看不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的文字也容易造成用药错误。还有的老年人病情稍有好转就自作主张中断治疗,或治病心切擅自加大用药剂量,盲目迷信广告、偏方、秘方、洋药、新药等,均可造成滥用药物。
■所患疾病的影响 老年人一人多病的现象极为常见,这些疾病往往影响其他药品的使用。例如,患哮喘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心律失常时,不可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患青光眼的老年患者治疗心绞痛时,严禁服用硝酸甘油。
■联合用药的影响 由于患多种疾病用药复杂,或者四处求医重复用药,使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服用4种以上的药物。这种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据统计,5种药物合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10种为7.4%,11~15种为24.2%。如红霉素和阿司匹林单独应用时耳毒性不明显,但合用时毒性增强,可导致患者耳鸣、听力减弱。
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
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大,很难制定统一的用药标准,因而老年患者用药应当注意以下原则:
■用药个体化原则 由于老年人衰老的程度不同,患病史和药物治疗史不同,治疗的原则也有所差异,医生应当根据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适合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例如,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必须在肝脏代谢为氢化可的松才能发挥疗效,所以,患有肝脏疾病的老人不应使用可的松,而应当直接应用氢化可的松。
■优先治疗原则 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当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例如,当老年患者患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等药物;又如,老年人突发心脑血管急症时,应暂停慢性胃炎或前列腺肥大的治疗。
■用药简单原则 老年人用药要少而精,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一般控制在4种以内),减少合并使用类型、作用、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适合使用长效制剂,以减少用药次数。药物治疗要适可而止,不必苛求痊愈。例如,偶发室性早博患者控制在2~3次/分钟以内即可。
■用药减量原则 由于药物在老年人体内过程的改变,使老年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耐受力降低、安全范围缩小,所以除使用抗生素外,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要减少,特别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60~80岁的老人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4/5;80岁以上的老人应为成年人的1/2,部分特殊药品如强心苷类药品仅为成年人的1/4~1/2。
■饮食调节原则 多数老年人体内蛋白质比例降低,加之疾病、消瘦、贫血等原因均影响着药物的疗效,应当重视食物的营养选择与搭配。控制饮酒以避免老年人减少维生素B族的摄入;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调节饮食,以保证降血糖药物的疗效。
■人文关怀原则 关怀老年人,特别是关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对有效地发挥药物疗效至关重要。老年患者容易漏服药,家人可准备21个小瓶并标注清楚一周7天早、中、晚的用药时间,将一周需用的药物预先分放好,便于老人服用,也可建立服用药品的日程表或备忘卡。还应向老年人广泛宣传必要的用药小常识。
老年人健康新标准
最美不过夕阳红,如何把这段美好的景致经营的更久远,老年朋友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一定要了如指掌,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问题。而关于健康的标准,从古至今旧有着不同的说法,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变,对健康的认识也就有了不断的深化。概括起来,老年人身体是否健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看:
1、眼有神。目光炯炯有神,说明视觉器官与大脑皮层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而且为肝气所通,肝肾充足,则耳聪目明。眼睛是人体精气汇集的地方,故眼有神,是精气旺盛,肝、肾功能良好的明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眼睛应该是亮的。
2、声息和。说话声音洪亮,呼吸从容不迫,说明发音器官、言语中枢、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声息和是正气内存的表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就不容易得病,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声音洪亮,呼吸均匀通畅。
3、前门松。指小便正常、畅通无阻。说明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功能良好。中医学认为小便淋漓不畅,可谓“膀胱气化失利”,表明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功能受损。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肾功能良好,膀胱功能正常,排尿通畅,尿量每天为1000—1500毫升,每天约5—6次,每次200-250毫升左右。如每日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多于2500毫升,说明肾功能不正常或有疾病。
4、后门紧。肛门括约肌紧张度良好,肠道无特殊疾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由于脾肾阳虚导致中气下陷,可发生五更泻、便秘或大便失禁。所以,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排便通畅,一般每日一次或两次,或隔日一次,最好每天早晨起来按时大便,这样可减少大便内有毒物质重新被吸收,即所谓影响人类长寿的“自身中毒”学说。
5、形不丰。老年人体型应偏瘦,或保持标准体重。老年人肥胖不仅气喘嘘嘘,行动不便,且易引起“肥胖综合症,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和胆囊炎,胆石症等。过分肥胖必然影响寿命。我国百岁以上老年人,无一例肥胖者。有的科学家研究提出,如果超过本人标准体重10公斤,短寿13%;超过标准体重20公斤,短寿25%;超过30公斤短寿42%。
老年人标准体重的简单计算公式为:
男子:身高(厘米)-105=体重(公斤)
女子:身高(厘米)-100=体重(公斤)
6、牙齿坚。牙齿完坚者老化慢。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牙齿坚固,自然多寿。如肾虚则骨败齿摇。古代医书记载著名医学家华陀的弟子吴普90岁高龄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说明长寿者口腔健康状况都比较好。
7、腰腿灵。腰腿灵活自如,说明腰腿的骨骼、肌肉、运动神经以及运动中枢生理功能协调好。俗语说:“人老腿先老,将老腰先病。”中医学认为老年人腰腿灵活,说明肝、脾、肾尚实。因为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肝好筋强,脾好肉丰,肾好骨硬。
8、脉形小。血压不高,心律正常,动脉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就小。中医学认为老年人多因肾水亏虚,肝阳偏亢,故脉常粗大而强。如果60岁以后还能保持较小的脉形,说明阴平阳秘,气血调和。国内外长寿老人之所以身体健康,其重要原因,就是心脏功能好,血压、脉搏正常,血管硬化程度低,脉形小。
㈥ 老年人常用的药有哪些
很多哦,不过是药三分毒。心脏方面(降血压,降血脂,溶血栓,心肌梗死)肾方面(糖尿专病,尿频) 护脑 方面属(脑中风,脑梗),骨方面(骨质增生等)
心脏方面:辅酶q10 肾方面:肾茶 护脑:纳豆 骨方面:记不得了
最好多锻炼,多吃新鲜蔬菜
㈦ 老年人心脑疾病吃什么药最好
心脑血管疾病关键在于预防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心情不畅,反而影响了疾病的治疗。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无论是从经济角度、家庭角度,还是从健康角度来讲,唯有预防才是万全之策,高明之举。早一日预防,早一点安心。 尤其是以下人群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需要立刻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 机关干部、企事业领导、知识分子等。 由于他们每天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导致人体神经失调,新陈代谢发生紊乱;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动脉硬化,从而引起冠心病和脑血栓。 (2) 烟酒过度、生活无规律者。他们较易造成血管痉挛,血流不畅,往往过早患心脑血管疾病。 (3) 肥胖及饮食不科学者。他们往往营养过剩,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过高。 (4) 40岁以上者,尤其是有头晕目眩、心慌气短、记忆力衰退、四肢麻木、听力和视力下降等症状的中老年朋友。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秘诀在于“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少吃食盐和心理平衡”等。鱼油的诞生使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得到了可靠的保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当养成如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合理膳食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有许多人的饮食并不科学,以为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实不然。人的健康状况不同,饮食也应当有所不同。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以下饮食习惯。 1、增加纤维膳食 膳食中纤维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粗杂粮、米糠、麦麸、干豆类、海带、蔬菜、水果等,每日摄入纤维量35克—45克为宜。具有降脂功能的常见食品还有洋葱、大蒜、香菇、木耳、芹菜等。 2、多吃鱼和鱼油 鱼油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功能,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大量摄取富含ω-3的鱼油可对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预防作用。国际营养组织建议:人们每天摄取2500千卡的能量,相应的应该摄取0.6—1克以EPA和DHA形式存在的ω-3脂肪酸。拿国货精品鸿洋神中老年型鱼油为例,每天必须至少服用3—5粒700mg含量为30%的鱼油胶丸,才能保证人体的基本需要。 3、多吃豆制品 大豆里面富含多种人体所必须的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豆油等豆制品有益于人体健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此外应该适当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脂肪摄入应严格限制在每日不超过30克或占总热量的15%以下。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该控制在200毫克—300毫克以下为宜。尽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子)。 (二)科学生活 1、加强体育运动 每天坚持运动1小时,活动时心率以不超过170与年龄之差,或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运动后自感身体轻松为准,每周坚持活动不少于5天,持之以恒。 2、戒烟限酒 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3、避免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抑郁,这些因素可使脂代谢紊乱。中老年人不要长期打麻将、下棋,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 (三)尽量少服用干扰脂代谢的药物 如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利尿剂、双氢克尿塞、速尿、类固醇激素等,均可使血脂升高。 (四)积极治疗影响血脂代谢的有关疾病 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五)定期体检 45岁以上中年人、肥胖者、有高脂血症家族史者、经常参加吃喝应酬者、高度精神紧张工作者,都属高危对象,应定期(至少每年一次)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 心血管病的自我保健
㈧ 家庭需要为中老年人常备哪些救急的药
这个问题我最欣赏,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中老年人容易有什么疾病并且该如何防止。平时要了解老人的一般健康状况,体检情况如何,有哪些基础病,患哪些病的风险大,针对性地预防。掌握测血压的方法。高血压人群平时可以注意监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平日有明显的不适或者新出现的症状,尽早就医。了解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能准确描述联系方式、地点、发病人数、发病情况、已经自行采取的措施。
这些急救药物最好用药箱按内服、外用分类放置。还应依据药品说明书要求,将其保存在避光、防潮、防热的地方。如果家里有孩子,要放到易取而孩子不易拿到的地方,如床头抽屉内。建议大家每3个月清理、检查和更新一次药品。硝酸甘油片、亚硝酸异戊酯、气管扩张气雾剂等应放在床头或手可触及的地方,标签醒目、单独存放。硝酸甘油挥发性强,遇光不稳定,应在15℃~30℃室温下保存于棕色玻璃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