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人被性侵后该如何维权
现在有些人越来越变态,在雄性激素爆发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连老年人都不放过。老年人被性侵后,应该及时报警并且留下证据。
一、老年人被性侵后,应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有些老年人被性侵以后,他们觉得很羞耻,他们觉得这件事情被别人知道以后会被别人看不起,会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因此他们将这件事藏着捂着,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们选择息事宁人。老年人的这种做法只会让施害者逍遥法外,以后会变得更加嚣张。老年人在受到侵害以后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应该及时到派出所报警。通过法律途径将嫌疑犯抓捕归案,通过法律途径让受害者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维护自己的权益。
老年人在受到侵害以后,也不要让自己的亲戚去私自惩罚这个施害者,因为这样做也是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最好的最正确的办法就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你觉得老年人在被侵犯后还应该如何维权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谈谈您的看法哦!
② 老人上当受骗,该如何维权
这个真的不好处理,主要是很多情况下,都是老人主动“被骗”的。这个我建议你报警处理或者请教一下专业的律师了。除此之外,必须要跟老人多进行沟通,吸取这次的教训,防止以后再有此类的事情发生。
③ 家里的老人不被赡养要如何维权
1.当老年人遇到赡养问题时,可首先申请当地的村委会或居委会进行调解。因为老年人在发生赡养纠纷时往往碍于情面,不愿意打官司,怕家丑外扬,担心激化矛盾、加深裂痕,此时向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居委会、村委会寻求帮助有利于缓和矛盾,解决纠纷。村委会、居委会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积极调解,对不尽赡养义务的子女进行批评教育,将赡养纠纷解决在最初阶段。
2.当调解不成时,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索赡养费。当其它手段无法解决老年人的赡养纠纷时,采取司法救济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人民法院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经济负担能力,通过调解或判决的方式,确定赡养费的数额和给付的办法。
④ 我被一位80岁的老人无缘无故打了,问怎么维权
被一位80岁的老人,无缘无故的打了,首先要了解一下情况,为什么会被打?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还是考虑一下老人家就不要再维权了。
⑤ 老年人消费如何维权 法律援助律师来支招
当老年人遭受消费侵权时,通过以下维权方式及做好注意事项,即可轻松维权。
1、老年人消费轻松维权的方式
(1)支付宝一键投诉
在2018年,当老年人发现自己购买的商品质量或者效果不好,可以直接登录支付宝搜索12315官方小程序一键投诉。
(2)拨打12315热线投诉
直接拨打12315热线进行电话投诉商家或商品,反映情况。
(3)向消费者委员会举报投诉
老年人可以向当地的消费者委员会进行商品或者商家的投诉或者举报,让消费者委员会进行调解。
2、老年人消费轻松维权的注意事项
(1)保存好消费凭证
老年人无论是在实体店铺,还是在网络、电视等渠道购买商品,付款时都应当向卖家索要购物发票或者购物收据等消费凭证,并需要妥善保存消费凭证以作日后维权之用。
(2)记录商家信息和保留推销广告单
若商家上门推销或电话推销产品,老年人要购买并付款时,商家没有出具发票等消费凭证时,老年人可以详细询问并记录商品、商家的具体信息,并保留推销广告单,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录音或录像记录。
(3)对商品进行拍照、录像
当发现购买商品不符合标准或有其他异常情况,老年人可以立即对商品进行拍照、录像记录商品情况,用于维权。
3、老年人消费维权难的原因
(1)证据意识薄弱
老年人购买商品时通常不会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等消费凭证,即使拿了发票等消费凭证也不会保留下来。当发现被骗时,提供不了发票等证据证明购买商品,且无法提供商家的信息导致无法成功维权。
(2)轻信推销
老年人热衷于参加养生保健的免费讲座或活动,商家趁机推销各类昂贵保健品,宣称吃了该保健品就能无病痛、长寿等,还以买多送多、先试后买、低价促销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
最后,老年人消费要维权,谨记要做好保存消费凭证、记录相关信息、及时录音录像等。消费维权可通过支付宝或电话或向消协等方式投诉举报。
遇到消费难维权的问题,老年人或其子女都可在找法网咨询相关律师。
⑥ 虐待老人老人该如何维权
对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委会,村委会以及所在单位应该予以劝阻,调节。
对遗弃家庭成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支付抚养费,赡养费等判决
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害人可以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想人民法院自诉,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具体的我再查查
虐待罪
一、概念
虐待罪(刑法第260条),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由于虐待行为所采取的方法,也侵犯了受害者的人身权利,因此,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本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家庭成员主要由以下四部分成员构成:
1、由婚姻关系的形成而出现的最初的家庭成员,即丈夫和妻子。夫妻关系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是最初的家庭关系,它是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至于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关系,如果形成一种收养关系,则就成为家庭关系,它实质既为因收养关系而发生在家庭关系,也为因婚姻而发生的家庭关系。
2、由血缘关系而引起的家庭成员,这是由于血亲关系而产生的家庭成员,包括两类:其一,由直系血亲关系而联系起来的父母、子女、孙子女、曾孙子女以及祖父母、曾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他们之间不因成家立业,及经济上的分开而解除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其二,由旁系血亲而联系起来的兄、弟、姐、妹、叔、伯姑、姨、舅等家庭成员,但是,他们之间随着成家立业且与原家庭经济上的分开,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法律地位。这里例外的是,原由旁系血亲抚养的,如原由兄姐抚养之弟妹,不因结婚而丧失原家庭成员的资格。
3、由收养关系而发生的家庭成员,即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这是一种拟制血亲关系。
4、在现实生活中,还经常出现一种既区别于收养关系、血亲关系,又区别于婚姻关系而发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如某甲是位孤寡老人,生活无着落,乙丙夫妇见状而将甲领回去,自愿试行一种决非法律意义上的赡养义务。一经同意赡养,甲就成了乙丙家的一个家庭成员。
只有基于上述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收养关系等方面取得家庭成员的身份,方能成为虐待罪之侵害对象,这也是此种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
1、要有对被害人肉体和精神进行摧残、折磨、迫害的行为。这种行为,就方式而言,既包括积极的作为,如殴打、捆绑、禁闭、讽刺、谩骂、侮辱、限制自由、强迫超负荷劳动等,又包括消极的不作为,如有病不给治疗、不给吃饱饭、不给穿暖衣等,但构成本罪,不可能是纯粹的不作为。单纯的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或有病不给治疗,构成犯罪应是遗弃罪。就内容前言,既包括肉体的摧残,如冻饿、禁闭、有病不给治疗等,又包括精神上的迫害,如讽刺、谩骂、凌辱人格、限制自由等,不论其内容如何,也不论具方式怎样,是交替穿插进行,还是单独连续进行,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2、行为必须具有经常性、一贯性。这是构成本罪虐待行为的一个必要特征。偶尔的打骂、冻饿、赶出家门,不能认定为虐待行为。
3、虐待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所渭“情节恶劣”,指虐待动机卑鄙、手段残酷、持续时间较长、屡教不改的、被害人是年幼、年老、病残者、孕妇、产妇等。对于一般家庭纠纷的打骂或者曾有虐待行为,但情节轻微,后果不严重,不构成虐待罪。有的父母教育子女方法简单、粗暴,有时甚至打骂、体罚,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当批评教育。只要不是有意对被害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和折磨,不应以虐待罪论处。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如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虐待者都是具有一定的扶养义务,在经济上或者家庭地位中占一定优势的成员。非家庭成员,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故意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至于虐待的动机则是多种多样的,不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影响定罪,但量刑时应予以考虑。
三、认定
(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根据立法规定和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虐待罪与非罪的界限:
1、从情节是否恶劣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志。根据本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只有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虐待行为一般,情节较轻的,如一、两次的打骂,偶尔的不给饭吃、禁闭等,不应作为虐待罪论处。
虐待情节是否恶劣,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
(1)虐待行为持续的时间。虐待时间的长短,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对被害人身心损害的大小。虐待持续的时间长,比如几个月、几年,往往会造成被害人的身心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相反,因家庭琐事出于一时气愤而对家庭成员实施了短时间的虐待行为,一般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2)虐待行为的次数。虐待时间虽然不长,但行为次数频繁的,也容易使被害人的身心遭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极易出现严重后果。例如,有的丈夫在妻子生女婴后的一个月内,先后毒打妻子10余次;有的儿女对因卧床不起的老人一次又一次地不给饭吃,一个月内就达20余次,等等。
(3)虐待的手段。实践中,有的虐待手段十分残忍,例如,丈夫在冬天把妻子的衣服扒光推出门外受冻;丈夫用烙铁、烟头等烫妻子的阴部、乳房;儿女惨无人道地毒打年迈的父母等。使用这些残忍手段,极易造成被害人伤残和死亡,应以情节恶劣论处。至于打耳光、拧耳朵等虐待行为,便不能认为是手段残忍,一般不能认定为情节恶劣。
(4)虐待的后果是否严重。虐待行为一般都会程度不同地给被害人造成精神上、肉体上的痛苦和损害,其中有的后果严重,例如,由于虐待行为人使被害人患了精神分裂症、妇科病或者其他病症;虐待行为致使被害人身体瘫痪、肢体伤残;将被害人虐待致死;被害人因不堪虐待而自杀等等。凡发生了上述严重后果的,都应以情节恶劣论处,
当然,判断是否“情节恶劣”,可以根据上述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也可以根据其中的一个方面加以分析认定,
2、从犯罪的对象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虐待罪是发生在家庭成员间的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和扶养关系,如夫妻、父子、兄弟姐妹等。虐待非家庭成员的,不构成虐待罪(但如果因虐待行为直接给被害人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危害严重,构成其他犯罪的,可以按其他犯罪论处)。
(二)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虐待行为的手段,有时与故意杀人的手段十分相似,并且,虐待行为有时在客观上也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所以,虐待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较容易混淆。我们认为,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某一行为是构成虐待罪还是故意杀人罪时,应当从主观故意上区分二者的界限,虐待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和折磨;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剥夺他人的生命。
(三)本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虐待行为往往会造成被害人身体伤害的后果。所以,虐待罪容易与故意伤害罪混淆。在司法实践中,也应当主要从主观故意上区别虐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出于对被害人进行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和折磨的故意,在实施虐待行为过程中,造成被害人轻伤或者重伤的,其行为构成虐待罪,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并且在客观上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则其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不构成虐待罪。
(四)依本条第三款之规定,犯本罪的,告诉的才处理
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被害人要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人民法院才处理,不告诉不处理。本条这一规定,主要是考虑到虐待案件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被虐待者不希望亲属关系破裂,更不希望诉诸司法机关对虐待者定罪量刑。因此要充分考虑被虐待者的意思。如果被虐待者不控告,司法机关就不要主动干预,这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但根据本法第98条之规定,如果被虐待者受强制、威吓等而无法向人民民院起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起公诉。被虐待者的其他近亲属也可以控告,有关单位和组织也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检举揭发干涉,由人民检察院查实后提起公诉。犯本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不适用“告诉的才处理”的规定。
四、处罚
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本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是指由于被害人长期受虐待逐渐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或导致死亡,或者由于被害人不堪忍受长期虐待而自杀造成死亡或重伤,行为人是故意的实施虐待行为,而过失地引起他人重伤、死亡的结果,其虐待行为和重伤、死亡后果之间具备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根据本条规定,虐待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不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围,因此,对这类案件,即使被告人提出控告,检察机关也应提起公诉。
五、法条及司法解释
[刑法条文]
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
⑦ 老人投入理财被骗如何维权,如何曝光
(一)通过多个渠道投诉
目前理财产品呈现多样性以及产品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如果仅依靠消法来解决这当中的欺诈、误导性销售或者投资陷阱,是不太理想的,应该多渠道解决。投资理财的服务往往是订立服务合同的过程,通过主管部门进行维权是一部分,相关投资者也可以利用《合同法》等通过诉讼方式解决问题。投资者投诉还可以找监管单位,比如证监会、银监会或保监会,甚至可以找人民银行,如果涉及诈骗,还可直接去公安机关报案。同时,投资者也可以向相关的媒体报料,曝光行业黑幕,引发社会关注,促使企业尽快解决问题。
(二)报警
报警是投资者的无奈之举,只有在他们自己没有办法追回款项的情况下,才会去报警。当然实践中的一些经济纠纷,很多当事人也想通过报警的方式来解决,这是行不通的,因此,公安部有相关的规定,明确要求公安机关不能涉足经济纠纷。因此,当投资者去公安机关报警的时候,多数时候,公安机关都以是经济纠纷为由不予立案,除非案件人数持续增多,媒体也进行了大量报道。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才会立案侦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三)诉讼
在案件发生后,很多当事人都不选择诉讼,原因无非是诉讼时间长、成本高,还不一定能赢,甚至是赢了官司输了钱,投资款根本无法执行回来。但是对一些案件,在公安机关不管,相关监管部门也无法处理的情况下,诉讼则成了维权的唯一途径。至于如何诉讼,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设计具体的诉讼思路并准备证据。不同的案件、不同的案由,需要不同的证据来支持。
⑧ 老年人受骗,维权找那个机构
老年人在受骗后一定要注意保留相关票据凭证,一旦发现上当,老年消费者应及时向消委会或有关部门投诉。
⑨ 如何做好老年人维权的法律援助工作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9条规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该法规
定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为落实该法的规定,司法部与民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法律服
务机构承担起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义务,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就地、就近、及时地得到优质的法律援助
⑩ 老年人被人打了须要走啥样的法律途径维权
及时报警处理,如果不构成轻伤的,那么就行政处罚。如果构成轻伤的,那么就是刑事犯罪。
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