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养老这么难弄 每次都多一个人少一个人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老了老了以后他不会什么都要你自己照顾,所以说很烦。
B. 中国养老为什么那么难
我们年轻时为事业打拼,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但现在我们该养老享受的时候,面临的却是“老无所依”的尴尬和恐惧。
现在的我们要克服多少困难和问题,才能真正的颐养天年?
子女力单,老来依靠谁?
人越老就越怕孤独和寂寞。以前的老人,尚有满堂儿孙绕膝转。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已经享受不到成群儿女膝下承欢的快乐。
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自己那唯一的孩子也在为生计奔波忙碌。为了不再加重儿女的负担,我们只能选择一个人孤独地生活,看时光被一寸一寸地剥离。
况且,我们当中还有一群“失独老人”。他们也曾为人父母,也曾充满梦想,却在最需要关爱的年纪痛失爱子,其凄凉的晚境是旁人无法体会的。
如今我们不敢老去,因为儿女力薄,甚至有人已无子女可依靠。
老人多了,养老金缺口却大了,够发吗?
很多人想不通:三十年前,说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二十年前,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十年之前,怎么就成了养老不能靠政府了?
我们都以为,年轻时,自己把青春都献给了事业,暮年之时必定会老有所依。可现实的情况却是:我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两个亿,剔除财政补贴后,2015年养老金保险“亏空”将超过3000亿元(数据来自人民网)。
一边是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一边是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甚至连个人账户也大部分都是空的,养老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和紧迫。这不由让人担心,我们的养老钱该从哪来?
虽然,有很多专家信誓旦旦地说,无论是缺口还是空账都不会影响个人未来养老金的领取、不会减少未来养老金的养老水平,但这针扎不到自己的身上,就永远不知道疼。
如今我们不敢老去,因为“僧多粥少”,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够发吗?
物价涨了,看病贵了,钱够用吗?
养老金的钱越来越紧张,而钱也愈发不值钱。之前一元能买五个苹果,如今五元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个;之前花两元就能看好的感冒,如今花200元翻来覆去检查才整明白究竟是咋回事。
对于我们来说,看病贵这个问题相对更加严重,因为人老了,病自然就多了。眼下,从医疗报销的比例看似乎越来越高了,可我们自己要支付的钱也是越来越多了。
我们不敢老去,因为物价上涨,手里的钞票越来越少。
以房养老、退休延迟,能解决养老难问题吗?
没钱怎么养老?于是“以房养老”成了政府推广的一项民生工程。可在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劳苦一生置备的房子是要留给孩子的,怎能抵押给银行用于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延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现实,也就是说,通过延长个人的工作年限去保障养老的水平不降低。可努力活到了退休年龄,精力和体力似乎已无法满足继续工作的条件,又怎能延迟退休?
此外,明明可以通过“养老金并轨”就可解决的很多问题,却搞得越来越复杂。
据中国产经新闻报报道,我国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替代率已高达百分之八九十,是世界上养老金替代率享有水平最高的群体之一;但除此以外的其他群体,这个数据则是跌破了国际警戒线。
不患贫而患不安,不患寡而患不均。涉及几千万人的养老金并轨多年岿然不动,只到今年才露出一点松动的苗头;而涉及十几亿人的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的动作似乎总是比“养老金并轨”要来得更猛烈些。
如今我们不敢老去,同是在一片国土上,同样是劳动和付出,为什么养老金收入差距会如此大!
中国老人,何时可以不失望、不害怕?
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有人开始选择放弃。因此,出现了3800万中断缴纳社保的人(数据来自《华夏时报》)。与其说这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无奈。毕竟,放弃社保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未来所有的基本保障。
两年前,有沈阳的网友发微博称:在雪地里,一位老人在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的小伙子说:“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在骑电动车的男子和等车女子将老大爷扶到路边坐了一会儿之后,老人自己一瘸一拐地走了。
事件的后续进展也一波三折。先是多地医院、劳动保障部门表示:交通肇事产生的医疗费用,不能享受医保。之后公众才知道,该老人其实是一名保安,每月工资仅有1700元左右,根本没有医保。他自己后来称:“当时这么说,就是为了给撞我的小伙子解解围。”而这,也一度被网民称为2013年年末最温暖的谎言。
但殊不知,这“最温暖的谎言”背后却有着一个最冰冷的事实:一个60岁的老人没有医疗保障。而没有任何社会保障的老人,又何止他一人。
我们不敢老去,因为面对无力的保障,只有失望与恐惧。
我们原本已是辛劳一生,理应躺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回忆往事,而不必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尽可以在幸福中老去。
可现实无奈,我们只能等待,期盼,在这片土地上,所有为之付出、奋斗过的人,都可以老有所依!
我们小能伴也在中国养老市场上进行硬件创业,小能伴老人平板专注解决老人亲情陪伴,健康管理和娱乐悠闲需求,希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科技与互联网的乐趣,全社会一起努力,让中国养老不再难。
C. 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原因有哪些
公办养老院确实在有些城市是一床难求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公办养老院比较正规,家属心里觉得会有保障,其次养老院由于会有政府的补贴所以费用会低于很多民办养老院,但是条件设施和服务质量还是比较好的,养老院的饮食等安全问题也很受重视,所以大多数人都首选公办养老机构
D. 社会机构办养老院能有效解决养老难题吗
以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基本都可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相信养老问题不再是问题,社村通早已经解决管理这方面问题,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可申请扶持资金办理,找me拿资料!
E. 养老机构”一席难求”,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谈建议
只是一个面子工程吧,实际运用并不大。
F. 申办养老护理院怎么这么难
中国卫生部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有专门的文件,你可以找找看。护理院是为长期卧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疗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长期护理服务的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中国敬老院网转载自卫生部文件。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5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
各临床科室应当根据收治对象疾病和自理能力等实际情况,划分若干病区。病区包括病室、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必要时设康复治疗室。临终关怀科应增设家属陪伴室。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营养科、消毒供应室。
(三)职能科室: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器械科、病案(统计)室、信息科。
三、人员
(一)全院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医师,至少有3名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
除按照上述要求配备专职医师以外,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兼职医师。至少有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老年病科等专科的专职或兼职医师负责定期巡视患者,处理医疗问题。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1名专职或兼职医师。.
(二)每床至少配备0.8名护理人员,其中,注册护士与护理员之比为1:2-2.5。
(三)每10张床或每病区至少配备1名具有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护士。
每病区设护士长1名。
(四)应当配备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药师、技师、临床营养师、康复治疗师等医技人员。
四、房屋
(一)护理院的整体设计应当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二)病房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每床间距不少于1米。每个病室以2-4人间为宜。
(三)每个病房应当设置衣物储藏的空间,并宜内设无障碍卫生间,卫生间地面应当满足易清洗、不渗水和防滑的要求。
(四)设有独立洗澡间,配备符合防滑倒要求的洗澡设施、移动患者的设施等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五)设有康复和室内、室外活动等区域,且应当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患者活动区域和走廊两侧应当设扶手,房门应方便轮椅进出;放射、检验及功能检查用房、理疗用房应当设无障碍通道。
(六)主要建筑用房不宜超过4层。需设电梯的建筑应当至少设置1部无障碍电梯。
(七)设有太平间。
五、设备
(一)基本设备:至少配备呼叫装置、给氧装置、呼吸机、电动吸引器或吸痰装置、气垫床或具有防治压疮功能的床垫、治疗车、晨晚间护理车、病历车、药品柜、心电图机、X光机、B超、血尿分析仪、生化分析仪、恒温箱、消毒供应设备、电冰箱、洗衣机、常水热水净化过滤系统。
临床检验、消毒供应与其他合法机构签订相关服务合同,由其他机构提供服务的,可不配备检验和消毒供应设备。
(二)急救设备:至少配备心脏除颤仪、心电监护仪、气管插管设备、呼吸器、供氧设备、抢救车。
(三)康复治疗专业设备:至少配备与收治对象康复需求相适应的运动治疗、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设备。
(四)信息化设备:在住院部、信息科等部门配置自动化办公设备,保证护理院信息的统计和上报。
(五)病房每床单元基本装备:应当与二级综合医院相同,病床应当设有床挡。
(六)其他:应当有与开展的诊疗业务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管理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二)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G. 如何解决“养老难”的问题
截至2016年底,广东省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1334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4.5%。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约204.9万,占老年人口的15.4%,广东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且老年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加速的社会老龄化现象引发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如何科学健康养老,让老人能够安详有尊严的养老已经成为迫切问题。此次政协提案中,有多位委员将关注点集中在如何养老上。另一方面,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智慧养老可能成为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模式,并带来新的养老思路。
“对于我们这些‘低龄老人’来说,养老已经是一个即将到来的问题。”省政协委员、民革佛山市委会副主委刘建萍告诉记者,从2014年开始,她就对养老模式进行过一些调研。她提出的“时间银行”提案投入少,可操作性强,是对居家养老、机构供养的有效补充,即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还能减轻子女的负担,为养老解除后顾之忧,在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时,也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注入了年轻活力。
在她的提案中,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时间银行”模式是这样的:每个人工作时间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一小时服务,换别人的一小时服务;而且不用马上兑换服务,先在“时间银行”储存起来,需要时再提出来换取别人的服务。从第一家“时间银行”成立至今,美国现已有超过100家“时间银行”,还有100余家正在酝酿中,并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角落,受益者近2亿人。
“政府投入少,普及性强,不仅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将时间进行存储,而且目前身体健康,有行动能力的老人也参与进来,为自己将来能够享受到对等的服务而有所付出。”刘建萍告诉记者。
除了落地实操层面的养老提案,利用新技术来寻找新型养老模式也引发了关注。如民盟广东省委会提出的《关于推进我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提案》的提案中认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发展,使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建设统一规范、互联互通的健康养老信息平台,对于推动各类养老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信息共享、养老和健康服务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提案认为,结合广东省政府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做好顶层设计,可以将养老服务纳入到各级政府采购目录,统一平台建设标准,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另外,可以通过健康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物联网系统,整合区域内养老服务资源,广泛引入各类服务资源对接需求。在推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重点探索以“平台+医生+老人+检测硬件”为切入点的互动模式,推动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对接。借助各种健康监测产品和智能化终端设备,根据居家老人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安全监测、定期体检、医疗巡诊、健康指导、慢病管理、康复照护、应急干预等全方位健康服务,将医疗、养老、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延伸到家庭,进一步提升老年人健康生活质量,使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的模式得到更多老人和家庭的认可。
社村通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系统可定制化开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尽量节约客户成本,建设符合客户项目的智慧养老平台。同时提供运营资料与申请补助资料,系统可免费体验试用。(金羊网)
H. 如何破解中国养老难题
放眼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全国60岁以上的的老人已达1.6714亿,超过总人口的10%,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明年预计老年人达2亿,2050年中国三分之一人将是老年人。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问题,我们的养老现状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化解?这成了当下国人和媒体十分关注的问题。
当前养老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首先是看病难。人老毛病多,据卫生部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可老年人却看病难,小诊所、卫生院不愿意接受,怕老年人体质弱,虽是感冒之类小病,治疗过程中会引发其他病变,风险大,特别是独自去看病的老人往往被婉拒;去大医院又要排长队,一号难求;电话挂号,网上挂号、银行卡挂号老年人又大都搞不明白,不习惯。看病难,对老年人更难。
其次是养老方式少,看护难。“养儿防老”,大多数老人有“恋家”情结,不愿去养老院;儿女受传统影响、舆论压力,一般也不愿送老人入养老院。可现在做儿女的大都要上班,管自己小家,哪有时间、精力在家照护老人?那些外出打工的连自己小家都顾不上,遑论老人。传统居家养老面临巨大的压力,更不用说即将到来的421倒金字塔的独生子女结构。而现在许多的养老机构收费高,分布也不均,一般人想去也难;性价比好的又“一床难求”,价钱便宜的大都远离市区,条件差,还不方便。那些休弱多病、不能自理的老人面临看护危机更大。
第三,空巢老人相当普遍,精神孤独寂寞。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生活和精神两方面让许多老人黯然神伤。抑郁症最喜欢找老年人下手。
家家都会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问题是全社会的问题,而且已经找上门来了,没法回避,也不应当回避。这是一个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努力破解的难题。
I. 养老院护工难招怎么办
这是普遍的现象,养老院的工作比较脏累;大部分人都承受不了这个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