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的老人为什么不听自己家人的话,而很相信外人的话。。。。
我还以为我遇到的是个例呢,原来这样的老人真的很多啊……
根据我的观察分析,我觉得应该是有这么几个可能:
1、人岁数大了以后就容易偏执,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你家老人和十年二十年以前的性格啊什么的好像有点不一样了?整体上说,好像有些偏移之类的?我觉得应该是随着年龄增长,智力和反应力都有退步,还有面对老迈和死亡的一些恐惧吧,让很多老人岁数大了以后性格有一定的变化。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越来越固执,我们可能完全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坚持有什么意义,但是他们就把这个当做不能改变的一定要坚持的事,比如纱窗和苍蝇。
2、不太能接受面对身心的衰弱,尤其是面对自己的晚辈,就更不能接受这样的变化。原来是他们年富力强,能干睿智,而我们是被他们带大的,我们依赖甚至崇拜他们,当人老了慢慢的各方面都不如子女了,虽然我们都理解这是正常现象,但处于弱势的哪一方心理落差未必就能接受,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不听子女的劝告,因为“你小时候都是听我的,现在翅膀硬了觉得我老了没用了?”虽然理智上他们明白这是胡搅蛮缠,但还有有些潜意识的不满,所以有时候即使觉得“子女说的也不是没道理”但是还是要嘴硬,可能事后想想觉得其实还是子女说得对,但是又不好意思说,所以有时候会用“别人说XXXX”来给自己台阶下。
3、老人容易被外人忽悠,这个可能和劝说方式有关,比如子女对父母,就像第二点我说的老人对子女那个态度一样,是开放的,不避讳的,也是不弄虚作假的,都是真实直接的,这样有时候就不够委婉。
比如老人会觉得没有我哪儿来你们,所以态度就会比较凶,但对外人他们往往是比较慈和的,因为彼此没有血缘和亲情,“不讲理”会被指责倚老卖老,而同样,在外人面前他们也会比较认同自己“年老体弱”的身份,因为自己本来就比外人岁数大,就是需要照顾,在相对无关系的人面前示弱没有落差。
此外,外人和亲人的关系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觉得亲人的关心是天经地义的,而外人也不欠你的,他关心一下或者说两句,就是意料之外的情分,这可能是外人几句话比我们一筐话都有用的原因之一。
同样,外人说话会更客气些。一来是非亲非故的往往更可气,不会像我们觉得“都是一家人那么客气那么虚干嘛,有话直说呗”;二来对别人家的老人,只是适当关心一下,随口说说,不用负担什么,所以口气会比较温和,也显得比较有耐心,尤其是不是一家人基本没什么矛盾,老人就不会想那么多,会觉得这个是单纯好心肠关心他;第三种就好比你说买蛋白粉的那个邻居,因为她有所图所以态度特别好,比家里人带点不耐烦甚至以晚辈身份教育老人的口气都要好,所以老人愿意接受。
⑵ 家里老人不讲理怎么办
我亲爸亲妈,重男轻女,一辈子都没对我这女儿讲道理。尽量不要见面,不联系,这就是最好的方式
⑶ 跟婆婆撒娇和示弱是什么意思了
跟婆婆撒娇,那是因为你把他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了,向他示弱就是不想惹他生气
⑷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作文。 一个孩子,当他不示弱的时候,最容易说一句“等我长大了……”一个老年人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 用生命点燃未来……”当每次这首熟悉而激昂的团歌唱起,我都 当每次这首熟悉而激昂的团歌唱起, 用生命点燃未来 当每次这首熟悉而激昂的团歌唱起 会感觉自己青春洋溢,热血澎湃。不知还是团员的你们, 会感觉自己青春洋溢,热血澎湃。不知还是团员的你们,是否深 有同感,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入团时那股热情与激动? 有同感,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入团时那股热情与激动?
去年的九月,我们带着最初的梦想和信念, 去年的九月,我们带着最初的梦想和信念,凭着自己的辛勤 的汗水来到了憧憬的大学殿堂。 时间总在手指缝间悄然消逝, 的汗水来到了憧憬的大学殿堂。 时间总在手指缝间悄然消逝,不 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年, 也许你跟我一样, 曾对不是 知不觉中大学生活已经度过了一年, 也许你跟我一样, 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失望过, 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失望过,也许对陌生的环境彷徨过, 也许对陌生的环境彷徨过,也许对 现实的生活不满,对无知的未来苦恼过,也许也曾郁闷过, 现实的生活不满,对无知的未来苦恼过,也许也曾郁闷过,悲伤 过甚而痛苦过……但这些都并不重要, 但这些都并不重要, 我们拥有青春, 过甚而痛苦过 但这些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 重要的是: 我们拥有青春, 我们年轻无限! 我们年轻无限! 青春就是财富,年轻就是资本!
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青春就是财富,年轻就是资本!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 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 生活赋予我们一 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中有这么一段话:“生活赋予我们一 种巨大的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力量, 种巨大的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力量,充满着期待 和志愿,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 的确如此 路漫漫其修远 的确如此, 和志愿,充满着希望和信心的青春。”的确如此,“路漫漫其修远 在人生漫漫旅途中,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人生漫漫旅途中,青春是最美好的一 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人生漫漫旅途中 段,是最灿烂的一站,是人生最铿锵不朽的篇章。国家革命的先 是最灿烂的一站,是人生最铿锵不朽的篇章。 铿锵不朽的篇章 驱李大钊曾大声疾呼: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国家, 以青春之我, 驱李大钊曾大声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 民族。 五四青年们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宁为国家民族抛头颅, 五四青年们意气风发, 民族。
”五四青年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宁为国家民族抛头颅, 洒热血,顽强拼搏,奉献自我!
⑸ 老人生气气神经嘴里一直念叨,不睡觉怎么办
怎么会让老人生这么大的气?看来他脑子出问题了。若不及时哄好,有可能老年痴呆。你能满足他的要求吗?或带他出去玩,山区,海边。特别是看海,可以让他胸中的闷气化掉。若成了老年痴呆,这就无可救药了。
⑹ 老人爱装弱装病~
呵呵婆媳不合,其实很正常~
一、婆婆花5年时间教会儿子如何穿裤子,可媳妇却用不了5秒钟就能叫儿子学会把裤子脱了!
二、婆婆用乳房哺育了儿子的生命,可媳妇却用没奶的乳房欺骗了儿子的一生!
三、儿子累了一天,妈妈会看着儿子入睡,可媳妇到晚上还要罚儿子做俯卧撑!
让自己的媳妇示弱吧,这是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人不管孩子有没有钱,最不愿意看来自己的孩子受欺负,老婆也不容许。
在婆婆面前,媳妇谦让于自己的丈夫,有什么气,等婆婆不在视线里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丈夫也不要在母亲面前在示弱于自己的妻子。夫妻俩可以演演戏,开开会~
⑺ 家里老人作妖怎么应对
老人有时候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点不顾孩子们的感受。对这样的老人,宽松就好,你越宽容他,他就会越觉得没意思,不再和孩子作对。
⑻ 老人与子女怎样沟通
父母开心是儿女们的心愿。但有些时候总是事与愿违。 人老了,有时会做些看来幼稚可笑的事情,而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一片苦心。母亲牙不好,吃不了硬东西,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大吃牛肉,一连吃了多日。原来她认识一位牙齿很好的老太太经常吃牛肉,母亲认定牛肉能补牙,就认准了吃牛肉。可是没几天,她又一口也不肯吃了,原来那个爱吃牛肉的老太太中风了。“牛肉风波”让我发现母亲其实很在意自己的牙齿,下决心带她去补牙。母亲平日节俭得有些过分。到市场买菜一定挑最便宜的,还爱吃剩饭,有的菜都变质了还是舍不得扔。我性子急就从她手里夺过剩饭扔进垃圾桶,母亲一见急了,非要从垃圾桶里把剩饭捡出来。我更火了,就将垃圾桶倒了。这下子可惹了大祸,母亲大骂我是败家子,气得血压升高。我狼狈不堪,更是委屈万分。还是妹妹聪明,她听说母亲和我为了吃剩饭的事情吵架后,故意愁眉苦脸地跑回娘家,说:“胃疼得要命,吃药不顶用,医生说有个偏方,将剩饭烧焦了,吃下去能治病,可是到哪里找那么多剩饭呢?”母亲一听乐了:“我说剩饭有用处吧。”妹妹趁机将家里的剩饭搜罗一空,母亲还忙不迭地说:“以后剩饭都给你留着,你定期回来拿吧。”妹妹一边高兴地答应,一边快步出门,待走远了,才将剩饭倒了。 人老了,常常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我们为了让母亲高兴,常说母亲脸色好,走路有劲儿的话。母亲听了却不高兴,立即“哎哟哎哟”地叹气呻吟,说自己这儿不舒服,那儿有点疼。后来我才明白,母亲是怕自己身体太健康了,儿女不把她当回事,所以潜意识里“示弱”给我们。我为此改变“战术”,常提醒母亲注意身体、预防疾病,谁知道母亲更不高兴,有时候还有点恼恨我们这样说。所以,我们只好现场发挥,看母亲的眼神说话。有时候母亲说:“我这么大岁数还活着干啥。”其实这是母亲对死亡的恐惧,但是细细分析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这里有她给儿女添麻烦的歉意,也有对儿女们心理的试探——你们对我活这么大年龄是不是有点不耐烦了? 每当想到母亲言不由衷的话,莽莽撞撞的行事,我难免有点心酸,更多是对自己的鞭策,听懂父母的心里话,虽然不容易,但却是我们作为儿女尽孝的最重要的“小”事。 填平“家庭代沟” 人们在谈到子女和父母发生矛盾的时候,经常把矛头指向年轻人,认为他们不懂得孝顺。笔者认为,在要求年轻人多孝顺老年人的同时,也要多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有一个老友,儿子如果每周去看望他一次,彼此相处都很开心。但是如果儿子连续几天和他们在一起,总要大吵一架,不欢而散。老友为此很是伤心。笔者觉得这不仅仅是代沟的问题,更是双方的不理解。父母跟孩子吵架,潜台词是觉得孩子不够关心他。作为子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有条件的话,一个星期多回来几次,每周一次很多事情都没有机会处理,矛盾就累积下来,成为一个不定时爆炸的火药桶;多回来几次多解决一点问题,不要老让父母的心理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而从老人的角度来说,子女工作上有很多压力,不可能有足够长的时间给你做伴。回家时候,工作上的压力,也不便跟父母说。虽然知道父母爱他,但是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他们情绪和态度失常,一点简单的争执就演变成为粗暴的口角。 老年人其实跟子女一样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是“寂寞”,而年轻人的心理问题是“工作压力”。笔者建议老年人要学会适应,尽可能找适合自己的事情,不要把全部的压力释放到儿女身上。解脱心理压力的主要方法是要跟他人去交流,跟朋友去交流;跟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流。第二是如果还能活动,就到社区玩一玩儿,到老年大学学一点东西,有事儿做心理压力就会减少;第三是更要学会自我解脱。 很多老年人习惯对自己的子女很严厉,但是跟成年的子女沟通更需要温柔。跟子女谈话的时候,如果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谈这个问题,一定能谈通。有的时候需要做一些适当的让步,双方的让步可以使绝大部分问题得到解决。
⑼ 为什么说示弱乃人生大智慧
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常会用“毫不示弱”来形容一个勇敢者,但处处不示弱的人,虽能得到一时之利,然而却很难成为最终的受益者。反倒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凡事善于忍让,即不逞能也不抢先,心境平和而宽容,能抛除私心杂念,不受外人干扰,做事持之以恒。他们即使遇到再大的打击,也不会因此而万念俱灰。这种人跑得不快,然而却能坚持到终点,他们始终有股韧劲,到最后终能够成为受益者。
对于我们人来说,有时候就得善于示弱,以避其锋芒,养精蓄锐。这其实与古人所讲的韬光养晦道理是一样的。古代的许多杰出人物都能做到善于示弱,如《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三让廉颇,韩信甘受跨下之辱等等。向人示威是人人都会的,向人示弱却是少数人才会的。因为做到这些就更需要智慧和勇气。
同样道理,学会低头与学会示弱有异曲同工之处。经常会有人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变革、习惯走老路。实际上,天生我才必有用,东方不亮西方亮。如果能够及时地改变方向,调整一下自己行进的目标与思路,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学会低头,就是在自己陷入泥潭的时候,能够做到及时地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潭。只有无知者才会在狼狈不堪的时候,对自己的鞋子说,我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学会低头,就是上错了公交车时,能及时下车,另换一辆公交车,这可谓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示弱”乃人生大智慧
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有三戒:年少之时戒之在色;既已成年,戒之在斗;老年则戒之在得。能行此三戒者,则一生其乐融融,君子也。”
斗者,就是所谓的逞强好胜,以力服人,一心争名夺利者,这些并非是成年人不能够去做的,它们都为东方文化所重忌,所谓:百战百胜,善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哉。况且,虽然人生如战场,可是愈是进步,人与人之间就愈有联合与协作的必要,在这个时候人与人相处就更应戒斗。
戒斗可称作为人生的一种修养,而示弱则是人生当中的一门艺术。常言道:“知足者常乐,善守者常存。”竞争是世间常存的,而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为不争之功,善莫善焉,示弱于其中从而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会示弱就能减少嫉妒对自身的伤害。“笑人无,恨人有”小人之嫉心更甚于蛇蝎,“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人成虎,众口烁金”,多少英雄豪杰志大仁人不易倒在刀枪之下,而是被嫉妒的利刃嚼烂!减少嫉妒,给嫉妒者以抚慰,免其发作害人的有效办法之一便是示弱,使其心理稍稍平衡,不至于翻江倒海从而危害到其他人。初涉社会当中的年轻人往往血气方刚,不谙个中奥妙,吃亏不少。做官,也有着太大的危险陛,很容易会招致嫉妒、诽谤、陷害,尤其在政界当中,特别是在充满哲理和智慧的东方人中,那么,不妨给自己留点弱点——可以暴露的但无碍大局的弱点,在其适当的时候稍微暴露一点,就自然会有无穷的妙用。
在王翦征楚之时,秦始皇悉发国中之兵60万与之作战,王翦深知秦王多疑,自己功高位重难免就会有人嫉妒,若有人到秦王那里进谗言,一旦得逞,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因此,在王翦行于去前线的路上,接连数次奏请秦王赐予自己田宅及子孙封爵,以己之“贪小利”来消除存于秦王心中的大忌。
箫何身为刘邦的丞相,刘邦领兵在前方与项羽争雄,屡战屡败,箫何留守后方,征兵筹粮,大权在握,为了消除刘邦的忌心,箫何故意在关中强买民田,不惜挑起与民家的纠纷,自污名声,使官司打到刘邦那儿,让领兵作战的刘邦高兴放心。
学会示弱还能麻痹对手,从而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其获得胜利。戒斗并不是无原则的软弱退让,屈膝投降,而是在一定限度内寻求妥协与合作,如果不能合作,也力求避免做正面交锋,如阿尔巴尼亚的霍查曾说:“不是我们的朋友便是我们的敌人”,那是极“左”,而应争取做到“不是我们的敌人便是我们的朋友”。然而,斗争在有些时候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根本的利害冲突而无法通融调和的往往只有用斗争来做出最后的决定。在斗争过程当中,“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这是上百年经过数次验证之后的真理,即便是自身要优于敌对。也不要骄傲,不要轻敌,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敌人,有傲骨而不要有傲气,如此才能确保百战百胜。如果“能而示之不能”,故意示“弱”给敌,使其麻痹,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取胜的机会。
同时,示弱还可以作为润滑剂广泛地使用于同事之间、朋友之间乃至夫妻之间。在许多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不妨做做“好好先生”,少一些无谓的争辩,这时候最成功的争辩便是不争辩。多少精彩的争辩都不能证明你的聪明,示弱就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夫妻吵架,最先和解的也是最聪明的,因为他(她)主动地化解了不快,恢复了温情,是他(她)在掌握着主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她)是示弱了,然而到最后他:才(她)是真正的胜利者。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示弱”其实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大智慧,聪明的人就自然会悟出存在于其中的奥妙。
⑽ 从老人的角度来说,该如何与后辈相处
既然问这样一个问题,那么提问者在与后辈相处时应该遇到困惑了。
一般来说,老人和后辈的相处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两代之间有代沟。而且如今科技、经济发展迅猛,将这个“代沟”越拉越大。两代人的生活节奏不一样,生活理念也不一样。既然老年人愿意和后辈们相处在一起,那么我认为:
1、老年人应该理解后辈们的一些快节奏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多人无法守时正常的一日三餐,也不会按时按点儿的睡觉,老年人应该理解一下,切莫指责。饿了才吃,困了才睡是如今年轻人的生活习惯,老人们不要看不惯,强行要求,顺其自然就行了。为了工作他们可能废寝忘食,为了释放工作压力他们可能会娱乐通宵达旦。
2、现在的年轻人脏衣服喜欢放在一起洗,因为有洗衣机,有干洗店。和以前都需要手洗不一样,周末洗一次,还带甩干。
3、有的老年人看不惯年轻人“乱花钱”的行为。现在的“月光族”是以老年人无法接受的,自己不存些钱,遇到点儿事儿需要花钱怎么办?现在的物价飞涨,在外面小店儿里一个人吃饭至少十块钱,仅仅是刚维持不饿。如果几个人一起吃,就得花一百块钱左右。现在年轻人的工资也不多,“月光”是大部分奋斗中年轻人的现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