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家老有所为是指什么
老人家老有所为
少年心少儿须愧
❷ 如何丰富行动不便的老人晚年生活
1.需求情感交流,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是一种普遍而强烈的精神需求,是老年人个人生活的方式、排遣孤独的渠道、解决苦闷的良方、情感沟通的表现。他一方面依赖自己所爱的人,并把他们作为自己感情寄托的对象;另一面又渴望获得他人的关爱,除了老伴扶持和子女孝敬外,邻里互助、社区服务、心理医治等。
2.需求人际交往,指多数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或生产第一线,儿女经常不在身边,自身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社交圈明显缩小,而备感失落和无聊,很想走出狭小的居住空间,与老朋友交流,更希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空间。
3.需求文化娱乐,老年人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又不愿光阴白白浪费,就需要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排解无聊烦闷的情绪,填补孤独寂寞的心情,从中丰富晚年生活,享受人生乐趣。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床位数量:300张,收费标准:物价部门批准收费住养对象:生活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借助老人、失能老人以及民政局批准的“三无”“五保”老人。中心地址:长沙市汽车南站斜对面。
4.需求知识教育,“人活到老,学到老”,在不少老年人中体现得尽善尽美,其求知欲不亚于年轻人,他们渴望通过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汲取新知识来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质,丰富人生阅历,溶入时代节奏。
5.需求政治参与,老年群体是一支不用忽视的政治力量,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里,尽管他们离开了生产领域,但他们并没有退出政治生活,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忱,特别关注关心本行政区域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需求自我实现,老年人的尊严和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老年人追求实现老有所为的本质所在,是愿望精神需求的最高境界,尽管他们已经卸下社会生产和家庭的重担,依然期望继续实现自己对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其满足程度最终决定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的整体质量。
❸ 老年人如何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病情分析:
你好,许多老年人退休之后,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一时之间不知道怎样去打发,与其把时间浪费掉,不如多做一些户外娱乐的健身活动,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还可多认识志同道合的同伴,让自己的晚年生活乐趣无穷。
指导意见:
①垂钓
钓鱼是一项非常富有吸引力的户外活动,它除了给老年人的家庭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外,还会对每一位热爱它的老人提供身心健康之乐。
钓鱼是一种休闲,钓鱼的情趣兼有赏画的绚丽,吟诗的飘逸,奔棋的睿智,游览的旷达。垂钓者活动于江河湖海之滨,手持钓竿,杂念皆抛,可陶冶情操,养心修性;沐浴着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可增进健康;欣赏周围的湖光山色,可心旷神怡;如果能钓上几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则更是其乐无穷!如果能致力于钓鱼的科学研究,提高钓鱼技巧,则可丰富钓鱼者在养殖、气象、水文、力学方面的知识。同时,钓鱼活动可以给老人带来更多的朋友,增添生活的乐趣。
钓鱼是一种健身运动,钓鱼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动,主要是跑路、垂钓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垂钓动作。它可以使人的整个肌体、器官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体质。静,则要求聚精会神,专心等待鱼儿上钩,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动物实验证明,大脑皮质通过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维持着人的正常机能。因此,神经细胞是否萎缩,对人的衰老变化起着主要作用。大脑皮质的过度紧张,会影响人体正常机能的运转,从而导致体内外环境失调,引起各种脏器的功能降低。钓鱼活动是保持神经系统健康,使老人心理、生理都有收益的良好手段,是理想的健身手段。
②大秧歌对老人的健身作用
在许多城市,大秧歌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留住了无数人的脚步。尤其是“老年乐”秧歌队,把老人们从电视机前、牌桌边以及孤独寂寞中拉开来,使他们重新走上社会,走到一起,加入了秧歌队的健身行列。看着他们,你会由衷地感到一种生命力的健康跃动。
为什么大秧歌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使老年人钟情于它?回答是:大秧歌是一项寓健身于娱乐的运动项目。娱乐的形式,健身的效果,正是大秧歌的显著特点。通过大秧歌的运动形式,许多老年人丢掉了拐杖、降低了血压、去除了肺病……而且对于繁荣城市文化,解决老年人问题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运动胜过一切良药,这是所有参加者的共识。经常参加扭秧歌的老人,其心肌发达,血管壁弹性增加,血管扩张,肌肉内毛细血管大量开放,血流量增加,代谢过程所需要的营养、氧气和产生的废物都可以通过加快的血液循环来输送,从而使全身细胞的新陈代谢得到改善。同时还可提高呼吸系统功能,使呼吸深而有力,肺活量加大,肺泡换气量显著提高,代谢过程所需要的氧气供给充足,加强了细胞的耗氧能力,促进了新陈代谢能力。老年秧歌队每天都有活动,每次活动20—40分钟,如果长年累月地坚持,何愁不会减轻病痛,保持人体各器官的“年轻”?
此外,老年人参加秧歌队,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本着“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原则,为带动全民健身运动作出了榜样,同时也解决了许多家庭、社会的老年人问题。因为,老年人随着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下降,精神上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些老化现象,特别是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及社会集体,小辈又多长大成人的老年人,往往会有孤独寂寞感且情绪不稳定。现在他们积极投身于体育健身运动,参加自己喜爱的秧歌队,在愉快的锻炼中可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老化而放慢衰老的步伐。如果和老伴共同锻炼,相互间也能鼓舞,彼此充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为老年生活增添光彩。另一方面,运动中加强了社会交往,在与别人的相互尊重和配合中,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在学习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过程中,将获得成功的喜悦,并逐步树立起积极主动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
❹ 形容老年人退休不退志、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❺ 英语翻译 中老年人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才能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这句话怎么翻译
what's the meaning of wrinkly ,how to make them have something to enjoy ,something to learn and something to do .
❻ 如何善待老人
如果整个社会正视老年人的需求,努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上有着更好的表现,在提升公共活动空间上有着更好的设计,那么整个社会在“老少和谐”上就会焕然一新。
爸妈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中老年模样,他们和年轻人一样,正在通过智能手机拥抱移动互联网的新生活。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中老年“剁手军团”已然十分庞大,仅淘宝天猫就有近3000万的中老年“剁手党”,其中,50—59岁临退休人群是主力军,占比高达75%。数据显示,过去9个月,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网购人均消费近5000元,人均购买的商品数达到44件。(10月29日《南方日报》)
这个调查有点出人意料。在很多人看来,“老”代表落后,老年人不理解、不接受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拿移动互联网来说,似乎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可这个调查表明,老年人一样有着年轻化的一面,他们可能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
社会的发展,往往是群体性的。在接受社会变化时,年轻人“春江水暖鸭先知”,常常走在社会的前列,老年人的接受程度可能慢一些,但并不代表他们就一直落后于社会,脱节于社会。身在这样的新时代,老年人也会踩着年轻人的“脚后跟”,成为新生活方式、新消费方式的参与者。
不仅在智能手机、网购上,在很多方面,老年人都有着“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很多矛盾都是供需脱节的表现。近年来,广场舞、老年大学已经成为全国性现象,其兴起充分表明老年人对于养老有着越来越多的要求,在老有所养的范畴里,有着越来越多的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果整个社会正视老年人的需求,努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比如,我们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上有着更好的表现,在提升公共活动空间上有着更好的设计,那么整个社会在“老少和谐”上就会焕然一新。
社会在发展,需要也在发展。年轻人有着发展的需要,老年人也有着发展的需要。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其实还应该写首“老人不老歌”,正所谓“人人都说老人老;谁知人老心不老;你若以为老人老,便比老人还要老”。譬如,“银发族”成为网购新力量,从一个侧面表明老年人不仅渴望而且能够拥抱移动互联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这指向的也正是满足老年人发展的需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适逢重阳节,很多人表达着善待老人的心声。其实,进入新时代,善待老人最好的方式,就是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❼ 老有所为体现老年人具有什么权利
您好, 受赡养权 指老年人有受到子女赡养的权利
❽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
根据中国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结合老龄工作的实际,特提出21世纪前十五年的国家老龄工作宏观政策措施建议。
1.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长期规划。
2.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
我们提出 健康老龄化战略内涵,主要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内容,这是对中国老龄工作的综合概括,是促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好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体思路。具体建议是:
3.提高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
要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强调中国人口 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紧迫性,以及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性,提高各级政府和领导的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
4.明确国家老龄工作的方向
将实施健康老龄化战略纳入国家的五年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结合经济发展进程和城乡不同情况,精心设计和构筑中国老龄的工作体系,明确提出目标要求、工作重点、投入力度、检查标准。
5.落实到各地的发展计划中
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把该地区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根据国家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采取分工负责和齐抓共管方式,对老龄工作有管理、有服务、有措施、有检查。
6.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
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道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 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手段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把老年人自身、家庭、社会和国家作用有机的组合起来,使之发挥出效用。具体建议是:
7.居家养老环境
为了使老年人起居方便,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方便老年人和满足老少户可分可合的需求,公共设施要安排方便老年人活动的场所,使得绝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自己的家庭里,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
8.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在城镇建设规划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趋势,合理规划社区蓝图,使老年人能就近得到咨询、购物、清扫、陪伴、护理、紧急救护等各种服务,并为老年人学习、文体、康乐、交往等社会活动的需求提供条件,逐步建成适合城乡不同特点、多层次、多功能、多项目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
9.适度发展公共养老的福利设施
对政府设立的敬老院等养老、安老机构和设施,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需要公共福利机构抚养的老人情况,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努力改善设施条件,逐步提高居养水平。
鼓励和扶持社会民办公共养老设施,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形成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10.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相对独立的养老金经办机构,负责养老金的征收、给付、营运和管理,用发国债形式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证全额按期予以支付。
农村要逐步推行自我储蓄和家庭保障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并积极推进城乡养老、医疗方面的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起城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
11.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 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
发展老龄产业,一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经济规律办事,三是要保证养老费用的合理使用,提高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具体建议是:
12.市场机制带动老龄产业发展
国家要根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围绕老年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一些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开发生产适用对路的各种老年用品,鼓励和引导老年产品市场的发展。经济管理部门应运用市场机制,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扶持具有福利性质的为老服务产业发展。
13.以老龄产业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城乡养老社会化服务要逐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财政给予必要资助的同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启动老龄产业机制来兴办社会福利设施,实行谁投资谁管理,依法进行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4.努力降低为老服务产业发展成本
要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发展老龄产业,多层次、多渠道筹集发展老龄产业的资金,努力提高资金利用率。充分利用金融杠杆作用,在税费征收政策上,考虑扶持为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15.主动提高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中国的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以及相应的其他的一些公民,在制度上已经是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大概覆盖的人数也达到大概3亿,中国我们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
而由于中国人人均寿命的提高,中国慢慢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10年11月的数据,中国的老龄化率已经达到了13.6%,褚福灵认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延长退休年龄就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但是他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应可选择的是弹性退休或者柔性退休,让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有选择确认退休年龄的权利。
“单位有用的意愿,个人也有继续工作的这种愿望,那么我们说他们达成共识或者达成一个什么协议,继续工作,继续缴纳养老金,继续交纳社会保险费,到这个年龄之后,再按规定领取养老金”。
(8)老年人如何老有所为扩展阅读:
中国情况
现状
由于人口惯性的作用,尽管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已经很少,但由于育龄夫妇的数量依然庞大,未来30多年时间里,人口总量仍将增长到15亿左右才能静止下来。
根据联合国的人口预测结果,到2040年前后,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中国将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仍将长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达2.1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5.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量最多的国家。
2015年2月2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数据显示,2014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5.5%;
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55万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数据显示,2014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53亿人。老年人数量超2亿
2015年11月2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5家机构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已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
❾ 老年人怎样老有所为
从原来有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技能特长和本人的健康状况出发,自觉地版适应社会需权要,不考虑原有地位,不计较工作报酬,志在发挥作用,为社会多作贡献,侄晚年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这样的老年人,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对老年人自身来说,重新生活在集体之中,必将生活得更充实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