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老有几种模式
你好,Solgo松果很高兴为你解答。
目前国家已全面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的精神,地方充分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广多层次多方面的相结合的信息化智慧养老,为此,松果推出了一套专业落地的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希望对你有帮助。
2. 中国平安养老院的入围资格
中国平安借助互联网,搭建“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平台,提供家庭医生、消费型医疗等服务。截至2017年底,平安好医生人工智能辅助自有医疗团队的医疗人员888名,日均在线咨询量37万次。
随着我国迈入老龄化社会,各路资本纷纷逐鹿养老健康市场。保险资金周期长、规模大、稳定性强,与养老健康产业有天然契合点。一直以来,保险业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的意愿都比较强烈。
另一方面,国家连续出台各项涉及养老健康服务业的政策,更是推动险资在相关领域大手笔投入的关键。
2015年10月,国家发改委、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保险业支持重大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和保险业风险保障的独特优势,支持包括养老、医疗、健康在内的民生工程和重大工程建设。
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支持保险资金参与医疗、养老和健康产业投资,支持保险资金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增加社会养老资源供给,促进保险业和养老产业共同发展。”
“目前保险业已经成为投资养老、健康产业的重要力量。”保监会人身险监管部主任袁序成介绍,截至2017年末,国内共有8家保险机构在国内18个省区投资30个养老社区项目,占地面积1150万平方米,实际投资金额299亿元,设计床位数43435个。多个养老社区项目已进入运营阶段。
除了直接投资兴建养老社区,不少机构还以股权基金、收购等方式涉足养老产业。
保监会将进一步研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健康服务业的具体政策,支持保险机构根据主业发展规划和投资规模,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养老、健康服务业投资模式;
支持保险机构加强与专业医疗机构和养老运营商合作,通过股权方式,共同发起设立养老服务企业和健康管理机构,构建以养老社区为依托的养老、医疗、康复、临终关怀等服务相衔接的新型服务模式,不断探索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养老产业投资模式、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保险公司养老院模式扩展阅读:
中国平安总投资170亿元、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落地浙江桐乡。该项目分为南(高桥)北(乌镇)两个板块,其中高桥板块总占地面积约28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该板块毗邻高桥高铁站;乌镇板块总占地面积约1200亩,建筑面积约为60万平方米。
中国平安旗下不动产公司负责人透露,桐乡是其在长三角养老产业投资上的首个布点,除辐射长三角地区外,平安未来拟在环渤海、珠三角、西南部、海南岛进行养老产业布局,形成规模及连锁效应。
在盈利模式上,平安的选择是“租赁+出售”,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全龄化、一站式养生养老产业的综合平台。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渴望越来越强烈:打破寿险产品种类高度集中的现状;寻求新的投资产品;寻求具有长期稳定现金流回报的投资机会以及满足客户真正的保险需求。尽管险企投资养老产业的前景广阔,不过,目前保险资金进入养老地产开发尚需跨越部分制度屏障。
按照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保险公司投资养老不动产项目,应当明确定位,核清资产边界,不得自行开发建设投资项目;不得以分拆形式销售养老项目产权;不得利用销售养老项目产权获得销售收入;不得将保险资金挪作他用。
不过,平安桐乡“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项目资金来自于集团的自有资金,在政策上不存在障碍。同时,平安不动产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未来会考虑吸引各方资金来共同参与相关项目开发。业内人士认为,养老不动产项目对于促进地方积极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部分养老项目的落地,其带动效应将逐步呈现。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保险系”养老院,难进吗?
3. 养老模式的概念
目前而言,养老主要分为自给自足养老、儿女赡养、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搭伙养老等养老模式。
养老问题主要牵涉两个方面因素,第一、身体条件是否允许;第二、经济条件是否能够支撑。下面就这几种养老模式加以介绍。
第一、自给自足养老。城市居民有退休金,身体状况良好时,可以自己做饭,看病,遛弯,减少带给子女的负担;农村居民没有退休金,有一些土地,可以自己劳作,赚点钱养活自己,而且在村里大家家里一般儿女和邻居都走的近,有事能照应。
第二,父母赡养,这是应尽的义务。如果父母年岁已高,没办法通过自身能力来养老,比如身体不便,无法走动,只有儿女来照顾。
第三,居家养老,主要是请保姆照料,一般针对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可能会选择这种模式,毕竟现在的人力成本也很高。
第四,养老院养老,目前国家正在加速推进养老政策完善,养老设施建设,以后在城镇也能见到不少养老院,敬老院,就是费用问题可能很多人会有困扰。
第五,搭伙养老,这是一种创新模式。凡是新事物,总会有很多阻力,但也可以进行尝试。主要是指,多个老人,在一块杨澜,提供不同的服务。比如,有人身体无法走动,但他提供房子,有人身体可以但居无定所,他就可以提供服务。
每个人都会老去,现在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正逐渐加速,希望每个人都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最后说一句,身体还是最重要的。
4. 养老院 保险公司 理赔
青岛即墨颐佳苑养老院护工噎死老人的遭遇
家属起初的想法是,人死不能复生,养老院和护工也不是故意的,养老院也给老人投了意外伤害险险(华泰保险公司投标的青岛医疗机构意外伤害险),就是说青岛地区的养老机构出现的所有意外伤害都有华泰保险公司理赔,养老院提议:保险公司太难想象了,你把我们起诉吧,养老院把保险公司拉进诉讼,噎死老人是事实,如果人赔付给你们,保险公司很难讲理。是这个情况我起诉了养老院。
一审即墨法院蓝村法庭开庭判决死者全责,养老院没有任何责任。开庭时间6月5日(简易程序3个月),收到判决书的时间是11月23日,判决书的时间是(9月4日)
老人去世的原因我们始终没有声张,虽然很生气,但是人死不能复生,都不是糊涂人,让养老院看着办去吧。期间跟民政部门反映过保险公司的态度问题,期间再没有过问,再就是收到判决的这一刻,欺人太甚,你没有父母吗?
老人房间有监控录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护工早晨喂饭噎死老人的,其他需要养老院担责任的证据暂且不提,监控录像显示:
7:37:20护工端饭开门进入房间,7:37:28护工开灯以后掀开被子,站在床边双手握住老人双腿拽整以后,又扯着胳膊用力把迷迷瞪瞪还有睡意的老人拽到床沿边,老人坐在床沿上,准备吃饭。监控显示老人被拽的大概3-4秒才缓过神了,7:37:48护工拿了一根油条。掰了一段给老人喂到嘴里面,是干的,从被窝被拖起来到喂第一口油条,时间相差20秒,众所周知;正常人从被窝出来不喝口水就吃油条,也有噎着的可能性,第二口7:38:27第三口7:38:38这三口都是油条。从起床到吃完这三口油条没有喝一点粥一点水,老人开始出现噎食的症状。7:41:14窒息症状加剧,老人表情痛快,7:43;18老人处于休克状态,第一口饭到休克状态大概6分钟时间。后面就不一一细说了,只想告诉大家,我们有充分证据证明养老院担责。那么为什么败诉?我也想知道
声明一下:养老院护工和我们相处的始终不错,不怀好意的相关人员请不要误导大家,我们也明确告诉护工你不是故意的,不要害怕,我们不会伤害你的。是养老院的责任。
存在的疑问:判养老院担责,损害了谁的利益?现在看主要是:(下面只是推测)
1,养老院?2保险公司?3主管部门?
养老院就不说了,一定要担责,主管部门也没有什么责任啊,损害最大的应该是保险公司?????
2,说明一下:华泰保险公司投标了青岛医疗机构意外伤害险,就是说青岛地区的养老机构出现的所有意外伤害都有华泰保险公司进行理赔。其实对于保险公司索赔这种案件,钱并不多。重点是:因为青岛地区还没有一列我老人这种伤害事故的索赔案件,包括法院的案例??如果判养老院全责的话,今后或者前期的养老院伤害事故就有参照案例了,华泰保险公司要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特别是投标政府招标的这种养老保险业务,回报很低,保险公司如果索赔案件增加,就要亏损,大家是否有些明白了
给大家再屡一下:我给你100万你去把官司打赢了,其实这个官司就是输了才赔50万,为什么这么做?如果输了,不是50万的问题,是有100个1000个这样的案例。
既然知道没有用,为什么发帖?
1,其实不考虑案件的输赢了,让您看到就足够了。
2,发帖就当是告知书吧,告诫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悬崖勒马,不要因为我这点小事,把你的饭碗都丢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识时务者虽远必诛我会和影子一样陪你一生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5. 关注:保险公司的养老院,想进就能进吗
医养社区吧,需要买一份保险就可以入住了,泰康是入住一家,8家社区联动,详情可以咨询
6. 中国人寿养老院
泰康养老荣获年度最佳养老险的大奖,泰康是一家服务创新,产品创新,金融创新的保险公司,泰康的养老社区交200万就可以了。值得购买
7. 的养老院什么模式的养老院,是必须先投保养老保险
目前很多保险公司的养老社区都是必须在公司购买指定养老产品才有资格入住。一般是总保费不低于100万。这样也确保了后期晚年的生活质量。
8. 保险公司旗下养老院
考虑入住养老院,还可以考虑下合众人寿保险公司,养老产业初具规模,武汉养老社区已开园入住,南宁,沈阳,合肥4家养老社区正在筹建中,未来全国还会建设50座养老城。现在又收购美国15家养老社区,未来合众客户可以全球化养老。建议可以添加微信,,发送养老社区的视频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