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瘤怎么引起的
脑瘤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恶性脑瘤约占1.5%,居第11位,列胃、肺、肝、食管、乳腺、直肠、结肠、胰、膀胱及鼻咽部癌肿之后。男性稍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12~1.52:1,各个类型脑瘤的性别比例不尽相同,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岁以下的婴儿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在儿童,脑瘤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占全部脑瘤病例的20%。
脑瘤的年发病率约7/10万,占全身肿瘤的2%。死亡率居12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成人的第10位。
病因学
本病中医认为有以下几种病因病理。①寒气客于经脉致气血郁结,肿大成积。②脾肾阳虚,清阳不升,痰湿内生,痰阻经络,致痰迷心窍。③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或先天不足,致肝肾阴虚,肝风内动,眼吊复视,抽搐震颤。④邪毒内侵,肝郁化火,肝火-L炎,气血上逆,成为湿热淤毒,故颅内肿瘤的内因有脾肾阳虚或肝肾阴虚;外因为寒气、邪毒入侵及形成痰湿、淤毒等格于奇恒之府,则阴浊积于脑而发为肿瘤。
现代医学对脑胶质瘤的病因尚不甚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r归纳起来有:①脑胚胎组织发育异常;②遗传因素,近年来认为胶质瘤有遗传倾向;③化学因素,近年来认为致癌物甲基胆葱及甲基业硝脲或乙基亚硝脲口服或静注都可致脑胶质瘤;些病毒病因,国外一些学者用某些病毒能在多种动物身上诱发小本瘤,但在人身上未能证实。
颅内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多呈浸润性生长,由于脑内无淋巴结构,瘤细胞不易侵蚀破坏血管,在其他器官内亦无生长适应能力,因此很少发生颅外转移。
TOP↑
播散与转移
脑瘤的恶性程度与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脑瘤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颅处转移较少见。
1.颅内转移 又称种植性转移,产生这种转移的条件是肿瘤富于瘤细胞而较少间质,因此瘤细胞容易脱落;或因瘤组织暴露于脑脊液的通路内,脱落的细胞要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是脑室壁上。符合以上条件的肿瘤有第四脑室的髓母细胞瘤和脑室壁上的室管膜母细胞瘤。此外,脉络丛乳头状瘤及突入脑室的其他胶质瘤亦见有报道。有时肿瘤并不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但手术、特别是肿瘤活检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细胞脱落而散布于蛛网膜下腔,增加这种转移的机会。转移结节大多位于颅底各脑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
2.颅外转移 一般较少见,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另外颅内肿瘤大多数要求较高的生长环境与条件,转移至颅外后常因不能适应环境而需要较长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发病。而颅内肿瘤病人的生存期短,在转移灶尚未被发现前就可因颅内压增高或因危及生命中枢而死亡。但这些妨碍颅外转移的条件可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而消失。首先颅内肿瘤经手术摘除及综合治疗后,病人的生命得到延长;另外手术中接触硬脑膜、头皮及颅外软组织机会大为增加,有时甚至发生瘤细胞直接进入开放的淋巴管与血管腔内、使术后肿瘤在硬脑膜与颅外组织上复发的机会增多,而这些组织中的淋巴道为肿瘤的更远处转移提供了途径。文献报道过的颅外转移大多发生于手术后,甚至在有人认为手术是脑瘤颅外转移的必要条件。但也有自发的转移,特别是分肿瘤具有较大的浸润性,能穿越硬脑膜而侵入颅外组织时。文献报道过能向颅外转移的肿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原发性肉瘤等。在胶质瘤中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为最多,占1/3,其次为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及未分化胶质瘤。脑膜瘤转移以血供较丰富的血管母细胞瘤以上皮细胞型为最多。几乎身体各处都可发生转移灶,但最多见的部位是肺及胸膜,占33%;颈及纵隔淋巴结占22%;肝14%,脊柱及骨髓系统占9%,肾占6%,其他少见部位有心脏、卵巢、子宫、膀胱、腮腺、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胃、结肠、头皮、腹膜等。
临床表现
神经胶质瘤来自神经系统支持组织,属外胚叶肿瘤。很多胶质瘤其瘤细胞与成熟的或未成熟的胶质细胞相似。
(1)细胞瘤
1)星形胶质细胞瘤
这是胶质瘤中最多见者,占胶质瘤的51.2%,本病在成人中最常见发生部位是额顶、颞叶等,儿童多发生在小脑半球b星形细胞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若肿瘤位于在大脑半球,其临床特点则多出现癫痫、肢体瘫痪及感觉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故有长期癫痫发作而无其他体征者。如生长于小脑,则将产生小脑损害的症状与体征,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顿、轮替动作障碍等;当其压迫第四脑室,即可使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呕吐,视神经孔头水肿等症状。发生于儿童的星形细胞瘤40%位于小脑半球,位于脑干者约占10%,后者首先表现脑干肿瘤的各种临床表现,如交叉性麻痹等。有时亦可影响小脑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约3%星形细胞溜在X线平片上见肿瘤钙化灶。
2)多形性成胶质细胞瘤
本病为成人大脑半球常见的肿瘤,占胶质瘤的23.5%,多发生在40岁左右的成年人,常位于大脑半球,从白质长出伸展到皮质,甚至可达脑膜。儿童少见,且多生长在脑干。此种胶质瘤是一种恶性度很高的肿瘤,其临床特征为病情进展快,病程常在1年以内,由于肿瘤生长在大脑半球,可迅速出现偏瘫、失语及各种感觉障碍等。颅内压增高出现较早,偶有因瘤内出血,突然出现昏迷、偏瘫等症状,甚至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3)室管膜瘤
此种脑瘤占胶质瘤的11.3%,为胶质瘤的第3位,较常见于儿童及年青人,本病的特点为绝大多数肿瘤位于第四脑室内,脑瘤位于幕上者,主要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川,其症状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而异,以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及视神经孔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最为多见、肿瘤位于幕上者多发生在枕后部疼痛。
4)成髓胶质细胞瘤
此种胶质瘤为儿童颅后凹中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胶质瘤的4.2%,占儿童颅内肿瘤15.1%至l8%、临床特点为常迅速出现小脑中线的症状与体征,早期即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神经孔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5)少枝胶质细胞瘤
本病为成人少见的生长缓慢的肿瘤,仅占胶质瘤的2.9%。其临床特点为大多生长在大脑半球,因其生长很慢,颅内压增高征出现较晚,常表现有癫痫、久语、偏瘫、锥体束征及感觉障碍等,而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症状。X光片有68%可见到肿瘤钙化。
6)松果怀瘤
本病较少见,约占胶质瘤的1.3%,主要见于儿童或青年人。其临床特点为早期即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视冲经孔头水肿等;肿瘤压迫邻近脑组织时,则产生一系列症状与局限性体征。
(2)脑膜瘤
脑膜瘤又称蛛网膜内皮瘤,是原发于颅内脑膜上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5.7%,但在儿童脑瘤中只占3.1%-6.9%。本病好发生在20-50岁的成年人。其平均发生年龄为30-33岁。病程平均多在2-3年以上,一般认为肿瘤起源于蛛网膜绒毛,故好发生在静脉窦附近。其临床特点因肿瘤部位而各异。脑膜瘤好发于大脑凸面及矢状面窦旁占66.5%,后颅凹14%,蝶骨8.7%,中颅凹4.4%,嗅沟2.3%,鞍区2.1%。
1)大脑凸面脑膜瘤
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2)矢状窦旁脑膜瘤
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
(3)脑垂体瘤(又称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原发于脑垂体上的肿瘤。
垂体瘤系指垂体前叶(腺部)所发生的肿瘤而言,为成年人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多发生在20-40岁的青壮年。
其临床特点有如下几方面:
1)视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由于肿瘤生长在蝶鞍内,向上发展则压迫视交叉或视神经而造成视力、视却的改变,90%以上的病人都有视力减退,也可为单眼视力减退,甚至造成一目或双目失明。
2)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症状及体征:垂体腺内分泌功能很复杂,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通过内分泌周围腺体控制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及性器官、性功能等生理活动的调节。已和垂体前叶有6种激素,即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质激素、催乳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及两种促性腺激素。垂体后叶含有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等,故垂体后叶受累可出现尿崩症。
3)垂体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的程度与正常垂体腺细胞受压的程度有关。由于垂体前叶机能低下以致其所控制的内分泌腺萎缩,表现多方面的功能障碍。
4)垂体功能亢进:嗜酸性细胞能产生生长激素及催孔激素。嗜碱性细胞产生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表及促性腺激素等。
① 生长激素亢进:嗜酸性垂体腺瘤如发生在骨骺闭合前(成年前)表现为巨人症,发病在成年后则为肢端肥大症,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型。
②促性腺激素亢进:促使其靶腺分泌性激素增多,男性初期可有性功能亢进,以后逐渐衰。女性则月经少,闭经,乳房发达,泌乳期可延长至停止哺乳后数年之久。
③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促甲状腺、促肾上腺及促性腺激素等均受影响,可产生柯兴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以脸、颈及躯干部更为明显,四肢相对瘦小,脸圆如满月,红润脂,常有痤疮,上背部也有脂肪沉着,皮肤非薄,伴紫纹,呈大理石样。
(4)颅咽管瘤
本病又称牙釉质细胞瘤或成釉质细胞瘤、垂体管瘤、鞍上上皮样囊肿等。居颅内先天性肿瘤的首位,占顿内肿瘤的5.1%,占儿童脑瘤的13%-15.8%,为儿童幕上最常见的肿瘤。其临床特点为:
1)颅内压增高症状:多见于肿瘤位于鞍上者,因肿瘤阻塞室间孔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头疼、呕吐技视神经孔头水肿等。
2)脑垂体及丘脑下部损害症状:主要为内分泌障碍,儿童表现身体发育停滞,出现性器官或其他器官发育障碍,基础代谢率降低,出现糖代谢障碍及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
3)视神经或视交叉受压症状:可造成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和视力、视野的改变,因肿瘤的位置不同,对视神经或视交叉造成的损害亦不相同,两眼视力减退的程度亦常不同,视野的改变亦不规则,多数为双颞侧偏盲或象限盲,但亦可为同侧偏旨或单眼失明。
TOP↑
生活提示
中医治疗
(一)辨病治疗
脑肿瘤合剂:牛尾草40g,鹿茸草30g,天葵子20g,阴地蕨30g,葛根30g,僵蚕15g,川红花10g,铁扫帚30g,珍珠粉1瓶(0.6g装,吞服)。
脑动脉瘤加川芎、白芍;脑静脉瘤加升麻、金银花;脑垂体瘤加花椒;脑胶质瘤加薏苡仁、制附片;脑膜瘤加玳瑁粉、煅石决明;脑外伤加王不留行、田七粉(冲服);癫痫状发作加积实、半夏、赤石脂;吞咽困难加威灵仙、僵蚕等。
(二)辨证分型治疗
脑瘤可分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患者,肿瘤尚小,正气尚盛,瘀毒不深,多采用以攻为主,或大攻小补,或先攻后调;中期,脑瘤发展到一定程度,正气亦伤,但正邪相争处于势均力敌阶段,宜攻补并重;晚期,肿瘤已增至严重阶段,正虚邪盛,患者不任攻伐,当扶正为主,少佐祛邪抗瘤药。
1.痰毒凝聚型
主证: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身重倦怠,舌强语蹇,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痰多胸闷,舌胖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弦细。 治法:化痰散结,解毒开窍。
方药:涤痰汤加味。胆南星10g,清半夏10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10g,白术10g,云苓30g,石菖莆15g,全蝎5g,蜈蚣2条,山慈菇15g,徐长卿20g。
2.气血郁结型
主证:头痛头胀,面色晦黯,视物模糊,口唇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散结开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味。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地龙10g,川芎10g,白芷30g,蝉蜕5g,白蒺藜10g,全蝎10g,王不留行15g,麝香0.2g(绢包入药,每包煎3次)。
2. 人为什么会得脑肿瘤
脑部肿瘤是指生长在颅腔的新生物,又称颅内肿瘤、脑癌,可起源于脑、脑膜、神经、血管及脑附件,或由身体的其他组织或脏器转移侵入颅内而形成,大都可产生头痛、颅内高压及局灶性症状。脑瘤的发生率约为1.9~5.4人/(年·10万人),占全身各种肿瘤的1%~3%。
[病因及组织类型]
1.病因脑瘤和其它肿瘤一样,病因尚不完全清楚。有一些相关的因素如病毒感染、致癌物质、放射线、遗传、胚胎残余等,被认为与脑瘤发生有联系,但每一种学说,只适合阐述某类肿瘤的病因。有一些相关因素与人类脑瘤的关系迄今未完全证实。全面阐明脑瘤的病因,还有待于多学科的协作研究。
2.组织类型颅内肿瘤是一个包括几十种脑部肿瘤的总称,最多见的为胶质瘤,约占1/3~1/2以上;其组织来源为外胚层发生的肿瘤,半数以上属恶性。胶质瘤根据病理和临床可分为: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室管膜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和少枝胶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90%为听神经瘤)、垂体腺瘤和颅咽管瘤(为最常见的颅内先天性肿瘤)等,除胶质瘤外,绝大多数为颅内良性肿瘤。
兼顾病理特征,并与临床相结合,可将脑瘤分为:①胶质细胞瘤,占45%,居脑瘤之首;②脑膜瘤,占15%左右;③垂体腺瘤,约为15~20%,多位于垂体前叶;④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10%左右;⑤先天性肿瘤,占12%左右;⑥其他少见瘤如脂肪瘤、淋巴瘤、黑色素瘤;⑦颅内转移瘤,占脑瘤的12%左右。
[复发转移趋势]
脑瘤的恶性程度与转移没有明显的相关。脑瘤转移以颅内转移为主,颅外转移较少见。①颅内转移:又称种植性转移,脱落的细胞经脑脊液被带至远处或沉积于脑室壁上,手术、病理活检或部分切除,可使瘤细胞脱落而散布于蛛网膜下腔。转移结节大多位于颅底各脑池及脊髓蛛网膜下腔。②颅外转移:一般少见,主要原因是机体的循环系统内具有较强的排斥游离的脑瘤细胞的能力,同时颅内又缺乏赖以转移的淋巴管道。
3. 老年人脑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1.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晚:由于老年人脑萎缩,颅腔空隙加大,加之老年人脑脊液代谢缓慢,故一般表现为颅内压低下。即使颅内已有肿瘤生长,由于颅腔对占位病变代偿能力强,故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甚至长时间不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
2.精神障碍:老年人脑肿瘤常以精神障碍、癫痫、肢体偏瘫等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尤其以精神症状就诊者更为多见。这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血管El径缩小,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致使整个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有关。它可以直接影响脑神经细胞物质的吸收。阻碍细胞内外离子流动和细胞内物质的运转及代谢。另外。由于肿瘤组织所需的血供增加,相对地又减少了脑血流量。脑恶性肿瘤侵袭范围广,所以精神障碍多见。
3.视乳头水肿出现较晚:老年人位于颞、顶额叶的肿瘤可以长时间不出现视乳头水肿表现,唯位于后颅窝的肿瘤或体积过大的良性肿瘤,有视乳头水肿表现。
4.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较年轻患者多见,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血脑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5.病程长:老年人脑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其生长速度都较年轻人相对地慢。故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体征隐匿。这一些特点容易使患者和医生麻痹大意。
4. 老年人患脑瘤会有什么表现
会有什么表现,楼上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
我要说得是脑瘤的症状有时候会跟其他疾病弄混,不好区分。有些脑瘤患者没特殊症状。老年人的表现和一般人区别不大。
要确诊,只能去医院做磁核共振。。。
5. 脑瘤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span你好,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脑瘤的发病率也是逐年的上升,而且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不断的更新和普及,基本上每个人都会长期的用到这些电子产品,而而手机、电脑发出的辐射电波有促进细胞癌化的作用。接触放射线可导致脑瘤出现,此外一些化学物质也会导致脑瘤的产生。具体说来脑瘤的原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先天性及遗传因素,但是无论是哪种因素都要在确诊之后尽快的治疗。/span
span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了解可帮助,同时也希望你能够尽快去正规医院采取治疗。避免拖延病情导致严重后果。/span
6. 老年脑瘤症状,老年人脑肿瘤的症状
【湖湘中医肿瘤医院】脑瘤专家介绍:
1.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晚:由于老年人脑萎缩,颅腔空隙加大,加之老年人脑脊液代谢缓慢,故一般表现为颅内压低下。即使颅内已有肿瘤生长,由于颅腔对占位病变代偿能力强,故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甚至长时间不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
2.精神障碍:老年人脑肿瘤常以精神障碍、癫痫、肢体偏瘫等为首发症状而就诊,尤其以精神症状就诊者更为多见。这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血管El径缩小,血管阻力增大,血流量减少,致使整个脑组织能量供应不足有关。它可以直接影响脑神经细胞物质的吸收。阻碍细胞内外离子流动和细胞内物质的运转及代谢。另外。由于肿瘤组织所需的血供增加,相对地又减少了脑血流量。脑恶性肿瘤侵袭范围广,所以精神障碍多见。
3.视乳头水肿出现较晚:老年人位于颞、顶额叶的肿瘤可以长时间不出现视乳头水肿表现,唯位于后颅窝的肿瘤或体积过大的良性肿瘤,有视乳头水肿表现。
4.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较年轻患者多见,这可能与老年人的血脑屏障功能低下有关。
5.病程长:老年人脑肿瘤,无论是良性或恶性,其生长速度都较年轻人相对地慢。故临床上常表现为发病缓慢,病程长,症状体征隐匿。这一些特点容易使患者和医生麻痹大意。
7. 脑肿瘤之前预兆是什么
记得好评!脑瘤(脑肿瘤、颅内肿瘤)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亦称脑肿瘤,其病因至今不明。
症状表现:
下述四个方面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颅内肿瘤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的原因: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也是颅内肿瘤的主要临床症状。
1、头痛:约见于80的病人,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不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凡能加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均可使头痛加剧。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也不少见。
3、视神经乳头水肿:早期无视力障碍,随着时间的延长,病情的发展,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则视力迅速下降,这也是与视神经炎所致的假性视神经乳头水肿相区分的要点。视乳头水肿是“三主症”中的重要客观依据。
诊断依据:
X线平片;
脑血管造影;
脑室造影;
气脑造影;
CT;
MRI。
治 疗:
1、对症治疗主要针对颅内压增高,如应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压;对癫痫发作者应用抗癫痫药物等。因肿瘤位于要害部位,无法施行手术切除,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行脑脊液分流术、颞肌下减压术、枕肌下减压术或去骨瓣减压术等姑息性手术。
2、病因治疗:①主要是手术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的原则是:凡良性肿瘤应力争全切除以达到治愈的效果凡恶性肿瘤或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良性肿瘤应根据病人情况和技术条件予以大部切除或部分切除以达到减压为目的。②凡恶性肿瘤或未能全切除而对放射线敏感的良性肿瘤,术后均应进行放射治疗。③恶性肿瘤,特别是胶质瘤和转移瘤,术后除放射治疗外,尚可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给予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为提高恶性脑瘤手术后的效果和延长病人生存期,应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统称为脑瘤的综合性治疗。
3、中药治疗 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措施之一,适用于一些不适合手术和放、化疗或手术后复发的患者。
8. 脑瘤是怎么引起的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其病因至今不明,肿瘤发生自脑、脑膜、脑垂体、颅神经、脑血管和胚胎残余组织者,称为原发性颅内肿瘤。由身体其它脏器组织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者,称为继发性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占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良性脑瘤生长缓慢,包膜较完整,不浸润周围组织及分化良好;恶性脑瘤生长较快,无包膜,界限不明显,呈浸润性生长,分化不良。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
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恶性脑瘤约占1.5%,居第11位,列胃、肺、肝、食管、乳腺、直肠、结肠、胰、膀胱及鼻咽部癌肿之后。男性稍多于女性,性别比约为1.12~1.52:1,各个类型脑瘤的性别比例不尽相同,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加大的趋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2岁以下的婴儿及年龄超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较少。在儿童,脑瘤所占比重较大,约为全身肿瘤的7%,占全部脑瘤病例的20%。
脑瘤的年发病率约7/10万,占全身肿瘤的2%。死亡率居12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成人的第10位。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的"真头痛"、"厥逆"、"头风"等范畴。
9. 怎样早期发现脑肿瘤
我的一位同事近半年来经常头痛,刚开始为间歇性发作,胀痛,吃了很多止痛药也没有见效,后来常在睡眠中痛醒,而且还剧烈的呕吐,到医院一检查原来是脑肿瘤,请问脑肿瘤早期有哪些表现? 脑肿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的严重疾患,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其中尤以中年人发病率高。脑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的除真正的瘤子外,还包括脑内的寄生虫病、囊肿、结核瘤、脓疡和其他炎症;恶性的,有原发于脑内,也有从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但是,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的,都会占居颅内的位置,压迫脑细胞,使颅内压力增高。因此,颅内不管是什么性质的肿瘤,都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若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疗效是满意的。 通常认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脑肿瘤的三大主症,但若出现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条,均应设法排除脑肿瘤的可能: 1、慢性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早期为间歇性发作,呈搏动性疼痛和胀痛,大都在夜间或清晨发生,常在睡眠中痛醒,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当肿瘤继续增大,疼痛增剧,而逐渐转为持续性,只要能引起颅内压力增加的活动,如用力、激动、咳嗽、喷嚏、呕吐、用力排便等,都会使头痛症状加重。改变体位也会影响到头痛程度的增减,如站立时,脑压可相对降低,疼痛就减轻;卧位时,脑压相对增加,疼痛就加剧。 2、头痛剧烈时伴有恶心、呕吐、吐后短期内头痛减轻。 3、非眼科疾患的视力下降、复视、斜视、视野(视力范围)缺损或单侧眼球突出。偏盲,一只眼睛视物,有一侧看不到。当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不但视力突然减退,而且能够失明。 4、身体其他部位曾有恶有肿瘤,又逐渐发生头痛、呕吐或偏瘫等,如肺癌、绒毛膜上皮癌的脑转移。 脑肿瘤的确诊应由医生选择性地使用脑血管或脑室造影以及CT扫描等,一旦确诊,须尽早手术切除。少数病例不宜手术切除也应采用减压、姑息手术,或者放射及免疫治疗。
10. 老年人得了脑瘤能活多久
你好:生存期问题是很多癌症病人的家属都比较关注的,但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体回质,以及后续的治疗答等等对具体的生存期都是有影响的,故而没法给予准确回答。瑶医理论认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是正气不足,气血虚弱,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因而出现气滞、血瘀、湿聚、火毒、痰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最终形成肿瘤。建议采取瑶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因为瑶药有直接的抗癌作用,用药时可辨证、辨病兼顾,加入软坚散结、调节脾胃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