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些部位易发丹毒_为什么这些部位易发丹毒
丹毒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和婴儿的腹部等处,临床上发生于小腿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挖鼻者。下肢的丹毒下肢丹毒,我们科常见就是足癣的病人,单独是淋巴管炎,它的基本病变损伤在淋巴管,造成淋巴管的炎症和淋巴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它是比较表浅的,一般在足癣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很不经意,实际上抓破了,由于足癣的皮损,加上自身的抓破了,造成细菌炎的淋巴管感染,所以产生小腿这种皮损,就是 丹毒这种损害 。所以这个就是常常发生在下肢,是由于足癣没有控制好引起来。面部的丹毒发生于面部的丹毒住往先从一仍的鼻部或耳部附近开始向同例的颊部蔓延,有时可迅道地跨越鼻部而达到另一例。形成瓣形损害。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后可以扩展到头皮及下颌的边缘而位整个头面部红肿显著,甚至变形,眼皮往往由于明显的肿胀而难以张开,有时也可蔓延至粘膜上。数日以后,皮疹不再扩展而开始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以后皮疹和体温均恢复正常。遗留轻微的色素和脱屑而愈。但是有些严重病人由于细菌的扩散及毒素的作用,可以发生内脏病变及血栓形成,例如肾炎、心肌炎及海绵窦血栓形成。此外。胸膜、腹膜、滑膜以及脑膜皆可有炎症发生,甚至因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导致死亡。这种情况较常见于手术后的老年人和婴儿。再一个有的习惯不好,挖鼻孔,就造成局部的感染,淋巴管的感染,造成面部的,所以容易产生在局部,挖鼻孔,就是鼻子周围,就是面部,面部就产生一种丹毒的表现。婴儿丹毒易发与腹部,为什么呢?一般婴幼儿发生丹毒 ,一般都是往往在出生的时候,要剪掉脐带,在脐带愈合当中,可能没有完全愈合好,还有些正在愈合过程当中,尤其是小孩的尿布,会污染这个部位,造成局部的感染。另外小孩儿、婴幼儿很多孩子,容易得急性湿疹,就是在臀部,湿疹也好,就是尿X的,就是局部潮湿,因为婴儿皮肤比较嫩,也比较薄,皮肤的免疫功能也比较差,所以容易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个细菌所感染,造成局部的丹毒。 由此可见,发生在下肢的丹毒多由足癣和下肢外伤引起,而发生在面部的丹毒则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比如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孔的人就容易患丹毒;而婴儿腹部的丹毒多由脐带感染引起。 ★★如果您对以上的问题还有任何疑惑,请点击专家在线咨询 ,如果您需要来我院就诊,可以直接在网上预约 ,还可得到更多优惠,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在此,祝您身体健康,快乐每一天!★★
㈡ 什么叫做流火丹毒,他对人体有什么伤害,如何除去他
流火丹毒流火、 丹毒
丹毒的病原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足癣、小腿溃疡、外伤等常成为小腿丹毒的诱因;鼻腔、外耳道内或耳朵下方肉眼看不到的微细皲裂,常为面部丹毒的诱因。
丹毒(erysipelas)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成片红肿的急性炎症。患处可有水疱或大疱,甚至发生坏疽。病人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多患于下肢、皮肤红、肿、热、痛并伴有寒战、高热、头痛)
用鲜丝瓜叶汁拌金黄散成糊状,外涂患处,内服三妙丸*中成药有奇效。
鲜冬瓜皮一次一两,烧一碗汤内服并外搽,一日两次,连用5天可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在治疗上,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连翘败毒丸、五福化毒丸等治疗。汤药治疗效果颇佳。可用
萆 ?10g 金银花10g 连 翘10g 公英10g
地 丁10g 鱼腥草10g 土茯苓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川牛膝10g 竹 叶6g
水煎服。配合外用药效果佳。丹毒初起时,红肿 痛,可用玉露膏外敷,也可用马齿苋或仙人掌捣烂外敷。红肿消退后,可用金黄散或金黄膏外敷。
需卧床休息。对发热、中毒和不适等需对症治疗。对老年病人应注意防止支气管肺炎、心衰和其他并发症。对诱因要同时给以相应治疗。
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用红霉素1~1.5g/d静点或选用环丙氟哌酸0.2g/次,每日两次静点,口服泰利必妥0.2g/次,每日两次,也可选用先锋霉素v号6g/d静点或用头孢类抗生素。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在皮损消退后,应维持一段时间。也可磺胺药物内服。对复发性丹毒比治疗急性丹毒用药要长些,不要停药过早,尽量预防复发,以免淋巴水肿不断发展。
本病须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组织炎、多形日光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鉴别。
.接触性皮炎 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
.流火丹毒蜂窝组织炎 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除脓汁及坏死组织。
.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癣化等多形皮疹。
流火丹毒.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粘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
局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流火丹毒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饮食疗法可取鲜油菜叶50-1oog,粳米100g。将油菜叶洗净切碎。将粳米放人锅内,加清水1000ml,煮粥。米将熟时放人油菜,加盐少许,煮沸待菜烂时即可食用。特别适合于老年人脾胃虚弱患丹毒病者。另外,还可取豆腐250g、鲜丝瓜根120g,同放锅内炖汤食用,可连服数日,辅助治疗丹毒。
㈢ 老年人患下肢丹毒的临床表现图象
老年人丹毒好像丝虫病比较多
㈣ 丹毒患者
你好,可以去买点去痛片,布落纷等。对于丹毒有效果的中成药还有,连翘败毒丸,龙胆泻肝丸等。
局部可以涂2.5%碘酒,抗生素软膏,鱼石脂软膏,或用黄连油,金黄散茶水调匀外涂。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帮我评价一下!
㈤ 丹毒(腰缠火丹)怎么治疗
缠腰火丹也叫缠腰火龙、缠腰丹、缠腰龙、蛇缠腰等,叫法很多,医学名都叫带状疱疹,当人体免疫系统降低时就容易发疱疹,这病发的时候疱疹容易治疗,但是容易留后遗神经痛,神经痛是什么?简单说就是疼痛的时候都会感觉做人没意义了,这种感觉有的伴随几年,10多年,甚至找不到针对性药物,会伴其终身,所以需要重视及时针对性治疗。说到治疗,提供几个可行性建议仅供参考:
1、西医治疗:首先很多后遗神经痛患者前期就是是在医院治疗,医院采用多是西医西药,如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西药:阿西洛韦、输液抗病毒等,这类治疗方法只暂时的压制住病毒,用药量大,皮肤表面水泡会消下去,但病毒会侵入神经,继而形成后遗留神经痛。但是为何很多患者输液时间越久疱疹消失了,却感觉更疼了?因为疱毒在神经线,不在体内,神经线处于皮肤深层,即表层和体内的中间!比如感冒发烧,炎症或病毒在体内,打针输液几天就好了,但是疱毒却不是在体内,而是在神经线!所以在医院治疗时间越长,留下后遗症的概率越大。只有对症的中医中药才能根治后遗神经痛是病毒侵入神经末梢。
2、中医治疗:另外如果疱毒在皮肤表层,用药膏也可以祛除疱毒,但是疱毒在神经线,需要使用液体药物进行治疗,因为液态药物具体渗透性,其它膏状或者固态药物,都不具备渗透性。中医使用纯中草药酒,液状药酒比固态、膏状药物,有更强的皮下组织渗透力,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如`佰`度``&`疱``免``忧,;一般初发疱疹外敷10天左右愈,后遗疼痛根据不同严重程度15-45天减轻和痊愈。只有具备渗透性的针对性药物,方可直达皮肤深层完全祛除疱毒!
3、治疗时间越早越好,需提高对待此病的重视!刚发疱疹前期,建议少运动,因疱疹喜热容易扩散,另外患处尽量不接触水,保持开朗乐观心情对于治疗也很重要,后遗神经痛只要坚持外敷可达到减轻疼痛或根治的目的,坚持信念,健康无价!
·
·
·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鸡粪或其他肥料,与盆土充分拌匀作基肥,拣去其中的杂质和石砾,清除土中的小虫和蚯蚓,然后放入盆中。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家荣试验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饼水2份,草木灰水6份,猪、牛蹄水2份,烂头发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种植碗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碗莲是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8-10℃开始萌芽,14℃藕便开始生长。早期播种时,也要求温度15℃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造成烂苗下游地区,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采用露地播种育苗,主要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升高,持续烈日高温(40℃以上),也不利于碗莲的生长发育。22-35℃是碗莲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18-21℃时,开始抽生立叶,开花则需要22℃以上,25℃生长新藕,这时需要日温较同,夜温稍低的气候。大多数栽培种在立秋前后气温下降时转入长藕阶段,表现为盆土明显上涨。
㈥ 老年人丹毒发作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流火”是丹毒的俗称,是溶血性链球菌侵犯皮肤或粘膜里的网状淋巴管引起的病变。多发在面部与小腿。“流火”部位表现为红肿与疼痛,伴有高热、畏寒等症状,而且极容易复发。
老年人抵抗力低下,“流火”发生率颇高。发作时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治疗:平卧,患肢下面垫高;局部热敷,用鱼石脂软膏或中药金黄膏外敷;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青霉素,其次是四环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采用清热解毒中药,例如,土牛膝、车前草各三十克,蒲公英六十克煎服或黄柏十五克,板蓝根、蒲公英各三十克,牛膝、泽兰、金银花、连翘各九克煎服。
要求治疗彻底,即使症状消失仍要继续用药五至七天,并且注意休息,防止疲劳,这样才可防止本病复发。
㈦ 老年人易得哪些皮肤病老年人常见皮肤病
北京名仕医院皮肤科王乃熙主任讲:很多皮肤病的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皮肤的生理结构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屏障抵御等各种生理功能也逐渐减退,所以有不少皮肤病好发于老年人,常见的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丝状疣、慢性复发性丹毒、臁疮、角化过度型手足癣、光线性角化病、手足皲裂、裂纹性湿疹、瘙痒病、腹外侧皮神经炎、经绝期角皮病、疣状角化不良瘤、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症、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天疱疮、疱疹样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疤痕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病、角质层下脓疱性皮病、皮肤松弛症、眼睑松弛、结节性类弹力纤维病、老年性皮肤萎缩、结节性血管炎、淋巴瘤样肉芽肿病、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红斑性肢痛病、外伤性脂肪坏死、皮脂缺乏症、脸黄瘤、渐进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糖尿病性皮肤病、老年性白斑、老年性女阴萎缩、脂溢性角化病、老年皮脂腺痣、皮脂腺癌、软纤维瘤、卡波氏肉瘤、淋巴管肉瘤、脂肪瘤、梭形细胞脂肪瘤、脂肪肉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等。北京名仕医院皮肤科王乃熙主任
㈧ 丹毒是怎么回事一般长在什么地方
丹毒常见于小腿、面部、头皮和婴儿的腹部等处,临床上发生于小腿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挖鼻者。下肢的丹毒下肢丹毒,我们科常见就是足癣的病人,单独是淋巴管炎,它的基本病变损伤在淋巴管,造成淋巴管的炎症和淋巴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它是比较表浅的,一般在足癣的过程当中,有些人很不经意,实际上抓破了,由于足癣的皮损,加上自身的抓破了,造成细菌炎的淋巴管感染,所以产生小腿这种皮损,就是
丹毒这种损害
。所以这个就是常常发生在下肢,是由于足癣没有控制好引起来。面部的丹毒发生于面部的丹毒住往先从一仍的鼻部或耳部附近开始向同例的颊部蔓延,有时可迅道地跨越鼻部而达到另一例。形成瓣形损害。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后可以扩展到头皮及下颌的边缘而位整个头面部红肿显著,甚至变形,眼皮往往由于明显的肿胀而难以张开,有时也可蔓延至粘膜上。数日以后,皮疹不再扩展而开始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以后皮疹和体温均恢复正常。遗留轻微的色素和脱屑而愈。但是有些严重病人由于细菌的扩散及毒素的作用,可以发生内脏病变及血栓形成,例如肾炎、心肌炎及海绵窦血栓形成。此外。胸膜、腹膜、滑膜以及脑膜皆可有炎症发生,甚至因支气管肺炎、败血症导致死亡。这种情况较常见于手术后的老年人和婴儿。再一个有的习惯不好,挖鼻孔,就造成局部的感染,淋巴管的感染,造成面部的,所以容易产生在局部,挖鼻孔,就是鼻子周围,就是面部,面部就产生一种丹毒的表现。婴儿丹毒易发与腹部,为什么呢?一般婴幼儿发生丹毒
,一般都是往往在出生的时候,要剪掉脐带,在脐带愈合当中,可能没有完全愈合好,还有些正在愈合过程当中,尤其是小孩的尿布,会污染这个部位,造成局部的感染。另外小孩儿、婴幼儿很多孩子,容易得急性湿疹,就是在臀部,湿疹也好,就是尿X的,就是局部潮湿,因为婴儿皮肤比较嫩,也比较薄,皮肤的免疫功能也比较差,所以容易被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这个细菌所感染,造成局部的丹毒。
由此可见,发生在下肢的丹毒多由足癣和下肢外伤引起,而发生在面部的丹毒则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引起,比如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孔的人就容易患丹毒;而婴儿腹部的丹毒多由脐带感染引起。
㈨ 手上丹毒如何治疗
丹毒的概述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好发部位是下肢和面部,其特点是起病急,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 病因 主要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入侵所致。病人常有头痛、畏寒、发热,局部表现为红斑,色泽鲜红,中心较淡边界清晰并略隆起,局部有烧灼样痛,回流区淋巴结肿大,疼痛。处理不当可导致淋巴水肿,严重时发展为象皮肿,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是必要的。 症状 1.丹毒多发部位是面部和下肢; 2.起病急,常有寒战、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增高。 3.局部出现肿状红疹,色呈玫瑰,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略隆起,时有水泡,压可褪色,有烧灼感,炎症向四周扩散,中心部逐渐褪色呈棕黄色,有落屑。 4.区域淋巴结肿大,伴疼痛及压痛。 检查 血白细胞增高。 治疗 1.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发生下肢者抬高患肢。 2.大剂量青酶素静滴或肌注,直到局部病 变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5-7天。不能过早停用,防止复发。 3.局部理疗。 http://mrjs.ccwb.net/newsdisp.asp?newsID=31047 丹毒的诊疗 丹毒是一种急性接触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以突发片状红斑、鲜红灼痛为主 症,并伴有恶寒、高热等。因其病损部位色赤如丹,故名丹毒。本病好发于颜面和 小腿,生于头部者称“抱头火丹”,生于腿胫及足部者称“流火”或“火丹脚”, 游走全身者称“赤游丹”。春秋季好发,多见于幼童和老年人。 [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血分有热,更兼火毒侵袭,或皮肤粘膜破损,邪毒乘隙而入,火热 邪毒郁于肌肤,经络阻滞,气血壅遏而成。其中发于头面者,多挟风热;发于胸胁 者,多挟肝火;发于下肢者,多兼湿热;发于新生儿者,则多由胎毒内蕴,外邪引动 而发。 [辨证论治] 主症:发病急速,皮肤红肿热痛,状如云片,边界分明是本病的特征。初期以 寒战、高热、全身不适为主,并伴有头痛、口渴、呕吐和厌食等症状; 继则局部皮肤一片鲜红,色赤如丹,边界清楚,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 皮肤表面,并很快向四周蔓延,其患部皮肤中间由鲜红转为暗红,可有 小片表皮脱屑,或见大小不等黄色水泡,溃烂流水,疼痛作痒。如见壮 热烦躁、神昏谵语、恶心呕吐、痉厥,为邪毒内攻之象,乃属危急之候。 分析:血分有热,兼感风热毒邪,阻遏经络,气血壅阻,故皮肤红肿热痛,邪 热内郁则按之灼热,边缘略高于皮肤或向四周蔓延。热郁湿阻,气滞不 通故患部皮肤变色,脱屑,小泡破溃,痛痒。热邪炽盛可见寒战、高热、 全身不适。邪热入营血可见邪毒内攻之象。 治则: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处方:取阳明、督脉、太阳经腧穴为主。针用泻法或散刺出血。 合谷、曲池、阴陵泉、大椎、委中、阿是穴 方义:合谷、曲池疏散阳明风热,阴陵泉清利足胫之湿热,点刺大椎、委中和 阿是穴散刺出血,可清泄诸阳之热,又可清泄血分郁热,有“宛陈则除 之”之意。 随证配穴:热甚加大椎、十宣;心烦加内关、中冲;发于头面加风池;发于下 焦加三阴交;呕恶厌食加内关、足三里。 [其他疗法] 1. 耳针:耳尖、肾上腺、肺、大肠、皮质下,相应部位耳穴。耳尖点刺放血, 余穴用毫针刺,中强刺激。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 拔罐:在红肿部位用皮肤针叩刺或散刺,然后拔火罐,使污血邪毒尽出,每 日一次。面部禁用。 [按语] 针灸对本病有效,一般多应用于下肢丹毒,倘发于眼区等部位者,不宜采用本 法治疗。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如发于小腿宜将患肢抬高30~40度。有混合感染形成 溃疡或出现败血症、脓血症时,应予以住院综合治疗。 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htm ·细菌性皮肤疾病---丹毒 ·什么人容易患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的吗? ·关于丹毒 ·丹毒病人怎样护理 ·治疗丹毒的验方 ·内外兼施治丹毒 ·中药治疗类丹毒 ·丹毒是病毒感染吗? ·什么人易患丹毒?http://www.2137c.com/qywy/familydoctor/3/2/141154548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