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年人脚踝疼痛及水肿的原因和缓解方法
这原因可能是综合性的:
1.年纪大了,血管比较脆弱,容易出血积瘀,引起疼痛;
2.血液循环不够好,容易造成水肿的症状;
3.老人家长时间没走路,一下子走多了,容易受伤...
我妈妈去年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走了2层楼梯,找邻居聊天,脚有点痛,第2天开始肿起来。一去医院,医生就让住院了,结果检查一星期,又请几个科的医生会诊,都没查出什么来,又出院了。后来我们给她分析,认为就如上面所说的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后来在家调理一段时间,现在基本正常吧,生活能自理,就是不敢再走楼梯了。
建议:
1.最稳妥的办法——先请医生检查诊断。如果不方便就诊,也可以试试先用温水毛巾敷一敷(热敷,但是不能过热,大约比体温稍热一点就好了),凉了再换。
2.每天早上醒来,下地之前,先在床上做一些轻微的运动,活动活动头颈(左右转转)、耸耸肩、攥攥拳头、揉揉膝盖、动动脚踝、脚趾,然后,再由家人搀扶着慢慢下地。
从坐——站——有人扶着慢走几步——然后就休息,每次走路不要多,连续几天之后,感觉好些,再逐渐多走几步,最好有人扶着,走稳妥了再自己扶着墙壁、桌椅、或拐杖慢慢学走,总之,开头不要着急,循序渐进。
3.平时让奶奶自己给自己揉揉关节、搓搓腿,你们有时间的话,也轻轻给她按摩一下,有利于她的恢复。
4.天气寒冷,特别要注意保暖,晚上给奶奶用温水泡泡脚(水温要适中,比体温略高就好,过凉过热都容易受伤)。
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说,适当的调理和护理是最好的治疗。
祝你奶奶尽快康复,也祝愿你和家人春节快乐!
Ⅱ 老年人脚趾浮肿并且疼痛。怎么回事
是老年人痛风吧?!我外公就试过
痛风早期症状
[编辑本段]
(1)急性关节炎每月发作1次以上;
(2)炎症反查在1天内达高峰;
(3)急性单关节炎发作;
(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键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键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有可疑痛风结节;
(9)高尿酸血症;
(10)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支质下囊肿;
(12)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痛风症状和体征
[编辑本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前没有任何先兆.轻度外伤,暴食高嘌呤食物或过度饮酒,手术,疲劳,情绪紧张,内科急症(如感染,血管阻塞)均可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或多关节疼痛通常是首发症状.疼痛进行性加重,呈剧痛.体征类似于急性感染,有肿胀,局部发热,红及明显触痛等.局部皮肤紧张,发热,有光泽,外观呈暗红色或紫红色.大趾的跖趾关节累及最常见(足痛风),足弓,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全身表现包括发热,心悸,寒战,不适及白细胞增多.
开始几次发作通常只累及一个关节,一般只持续数日,但后来则可同时或相继侵犯多个关节,若未经治疗可持续数周.最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无症状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愈来愈短.如果不进行预防,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并发生永久性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在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粘液囊壁与腱鞘内常见尿酸盐沉积.手,足可出现增大的痛风石并排出白垩样尿酸盐结晶碎块.环孢菌素引起的痛风多起病于中央大关节,如髋,骶髂关节,同样也可见于手,甚至破坏肾小管.
痛风治疗
[编辑本段]
治疗目的在于:(1)用抗炎药物终止急性发作;(2)每天预防性应用秋水仙碱以防止反复急性发作(若发作频繁);(3)通过降低体液内尿酸盐浓度,预防单钠尿酸盐结晶进一步沉积和消除已经存在的痛风石.预防性保护措施应针对两个方面,即防止骨,关节软骨侵蚀造成的残疾和防止肾脏损伤.特殊疗法应根据本病所处不同时期及病情轻重选用.应治疗同时存在的高血压,高脂血症及肥胖症.
急性发作 秋水仙碱的疗效一般都很显著,通常于治疗后12小时症状开始缓解,36~48小时内完全消失.秋水仙碱的用法及剂量是每2小时口服1mg,服到获得疗效或者一直服到出现腹泻或呕吐为止.严重发作者可能需要服4~7mg(平均5mg).对一次发作给予的剂量在48小时内不可超过7mg.该治疗常可引起腹泻.若消化道对秋水仙碱不能耐受,也可经静脉给药,用0.9%氯化钠溶液将秋水仙碱1mg稀释到20ml,缓慢注射(>2~5分钟),24小时内用量不得超过2mg.预防性口服秋水仙碱同时给予静脉注射秋水仙碱可引起严重的骨髓抑制,甚至死亡.秋水仙碱引起的腹泻可造成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尤其在老年人可导致严重后果.
非类固醇抗炎药(NSAID)对已确诊的痛风急性发作有效.通常与食物一起服用,连续服2~5天.NSAID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胃肠道不适,高钾血症(出现于那些依赖前列腺素E2 维持肾血流量的病人)和体液潴留.用NSAID有特别危险的病人包括老年病人,脱水者,尤其有肾脏疾病史的病人.
抽吸关节和液,随后注入皮质类固醇酯也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根据受累关节的大小,注入强的松龙叔丁乙酯10~50mg.ACTH80u单剂量肌内注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静脉用秋水仙碱一样,特别适用于术后不能服药的痛风发作的病人.多关节发作时,也可短期应用强的松,如20~30mg/d.偶尔需联合应用几种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
除特殊疗法外,还需要注意休息,大量摄入液体,防止脱水和减少尿酸盐在肾脏内的沉积.病人宜进软食.为了控制疼痛,有时需要可待因30~60mg.夹板固定炎症部位也有帮助.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的药物,必须待急性症状完全控制之后应用.
慢性疾病的治疗 秋水仙碱每次口服0.6mg,每日1~3次(取决于对药物的耐受能力和病情轻重)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当发现急性发作的第一征兆时,立即额外服用一次秋水仙碱1~2mg,常能制止痛风发作.长期服用秋水仙碱可引起神经病变或肌病.
秋水仙碱不能阻止痛风石造成的进行性关节破坏.然而,无论是用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来增加尿酸排泄,还是用别嘌呤醇阻断尿酸合成,均可使血清内尿酸盐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并长期维持下去,从而防止发生上述关节损伤.在出现严重痛风石时,每日并用这二类药物,可使多数痛风石溶解.总之,凡是具有痛风石,血清尿酸盐浓度长期>9mg/dl(>0.53mmol/L)或者血清尿酸浓度虽然轻度升高但有持续的关节症状或肾功能受损者,都是降低血清尿酸盐治疗的指征.
在静止期,控制高尿酸血症开始时必须每日并用秋水仙碱或NSAID治疗,这是因为控制高尿酸血症的各种疗法在开始几周或几个月内易于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定期检查血清尿酸盐浓度有助于评价药效.根据能否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来调节药物的种类与剂量.痛风石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才能溶解,应维持血清尿酸水平<4.5mg/dl(<0.26mmol/L).
促进尿酸排泄疗法,口服丙磺舒(500mg片剂)或苯磺唑酮(100mg片剂)均可,调节用药剂量以维持血清尿酸盐浓度在正常范围.开始给予半片每日2次.逐渐增加药量达到每日4片.苯磺唑酮比丙磺舒作用强,但毒性也大.水杨酸盐能对抗上述两种药物的促进尿酸盐排泄作用,应避免作用.对乙酰氨基酚具有与水杨酸类似的镇痛作用,却不影响尿酸排泄.
用别嘌呤醇200~600mg/d(分次用)抑制尿酸合成,同样也能控制血清尿酸盐浓度.与促酸药合用时,最初剂量宜小,逐渐加量直至尿酸水平接近4.5mg/dl(0.26mmol/L).该药除能阻断尿酸形成中酶的作用(黄嘌呤氧化酶)之外,还能纠正嘌呤的过度合成.这时处理反复出现尿酸结石或有肾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有利.明确的尿酸结石能通过别嘌呤醇治疗得到溶解.别嘌呤醇的副作用主要有轻度胃肠道不适,潜在危险性的皮疹,肝炎,血管炎和白细胞减少.
辅助疗法 所有痛风患者都需要摄入大量液体,每日至少3L,尤其是以前患有慢性尿酸结石患者更应如此.服用碳酸氢钠或柠檬酸三钠5g,每日3次,使尿液碱化.临睡前服用乙酰唑胺50mg,能有效碱化晨尿.注意避免尿液过碱化,因为这可能促进草酸钙结晶沉积.因为药物完全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尿酸盐浓度,所以通常不需要严格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在痛风静止期应设法减轻肥胖病人的体重.正常皮肤区域的巨大痛风石可以手术切除,其他的痛风石均应通过适当的降低血尿酸治疗缓慢地解决.为使肾结石崩解可考虑使用体外超声波碎石术.
Ⅲ 老年人脚浮肿却无疼痛感是怎么回事
下肢水肿以足踝部最为多见。如果是临睡前,用手按小腿有指痕下陷,第专二天则消失的水属肿,多因年老气虚所致。调理时注意健脾益肾,多吃含蛋白类的食品,比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芝麻、瘦肉等,预防低蛋白血症,防止腰酸、腹泻等脾肾两虚现象的发生。
另一种常见的下肢水肿是淤血阻滞引起的,表现为下肢皮肤粗糙、隐痛、发冷等气血不通现象,严重者可出现一侧下肢静脉闭塞。但对老年人来说,经常出现下肢肿胀现象还应注意区别肾、心、肝等主要脏器的病因,及时化验肝、肾功能及尿常规,不要耽误其他病的诊治。
老年人常见的下肢水肿除病因外,生活的调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1.睡觉时下肢适当抬高,坐椅不可太高,减少下肢下垂的时间。衣裤不能太紧,注意保护好腰及下肢的血液循环。
2.适当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因为活动过多,下肢疲乏会加重水肿;不活动则血气不通,更容易水肿。
3.吃盐不可太多。太咸的食品、肥甘厚腻的食品都不利于消化。
4.注意保护肾脏,除经常检查肾功能外,一般药物不应使用,以减少肾脏负担。多吃些有利消肿的食品,如赤小豆、冬瓜、西瓜、葫芦等,不要轻易使用药物。
Ⅳ 老年人脚肿是什么原因
原因不同,老年人脚肿的临床表现现有所不同。比如脚肿是因痛风引起的,则大脚专趾、脚跟及膝盖部分属会突然红肿胀痛,关切发热,疼痛难忍;若是心源性疾病引发脚肿,则老人还会有心慌、气喘、憋气等现象。
1、营养性脚肿,多由于老人进食少,优质蛋白缺乏,消化功能减弱引起的。厌食而又脚肿的话就是这个原因。
2、下腔静脉性脚肿,主要由下腔静脉回流不畅导致的,一般表现为一只脚先肿,单侧脚肿。
3、气候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脚肿,天热时,人体的周围血管大多处于扩张状态,使毛细血管充血,所以使皮肤、皮下及软组织均呈现轻度的肿胀,同热胀冷缩是一个道理。
4、全身性疾病引发的脚肿。象患有心脏病、心功能减退以及肾病的老年人,多有脚肿的现象。比如肾炎就可以引起脚肿,某些脚肿可能是一种疾病的预兆,要引起重视。高血压也可引起脚肿。
5、功能性脚肿。虽说不严重,但可持续数年,且至今原因不明。
6、钠盐摄入过多、用药不当以及因局部感染,如脚气病等引发的脚肿,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
7、特发性脚肿:多见老年女性,多双脚同时出现,程度较轻,常在站立时间较长或劳累时出现,若平卧或休息后可逐渐消失。
Ⅳ 老年人脚肿怎么办
老人出现脚肿,应该先去医院检查,找出脚肿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如果脚肿并伴有剧烈疼痛,应该去医院骨科检查;如果是脸部也有肿胀,就要去肾内科检查;如果伴有心慌、气喘、憋气,该去心内科检查;若其他症状不明显,那老年人应该去医院老年科检查。如果脚肿伴有剧痛,那老人应采取一些静止性的运动,避免登山、举重等运动,以防症状加重。希望采纳!!
Ⅵ 老年人脚肿是什么病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液循环慢,特别是下肢循环,如果你的肾脏没有毛病,脚肿就不算病,你尽量少走路,休息的时候把下肢太高点,睡觉前热水泡脚就会改善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