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飞月老人院的故事
这位知友,《飞越老人院》由张扬执导,张杨、霍昕、张翀编剧,颜丙燕、斯琴高娃、许还山、廖凡等主演。影片于2012年5月8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讲述关山老人院里一群老人为了实现各自人生最后的价值,寻找生命中纯粹的快乐与意义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民营的老人院里,老周(吴天明)和其他老人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无论谁踏进这里,都会闻到一股死亡的气息。正在这时,老周的老朋友老葛(许还山 饰)也加入到他们当中。为了使自杀未遂的老葛振作,同时也为了让其他老人不再浑浑噩噩地过日子,他组织大 家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借助老人 们喜欢的电视节目,唤醒大家沉睡的勇气和参与精神,组织大家一起排练节目去天津参加比赛。
老人们充满热情地集体排练、在排练中相互逗趣、设计逃离老人院,驾车“飞越”驰骋公路。人生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生命的层层意义也被逐步揭开……等到如愿以偿登上了梦想的舞台,但他们谁也不知道,外表健康、乐观幽默的老周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
㈡ 你在医院或养老院见过哪些让你记忆深刻的故事
我见过最记忆深刻的是在四方养老院。去参观的时候。房间都臭了。都没人管。夏天都是苍蝇。 一个楼层就两个人管理老人。 谁放心啊。
㈢ 养老院里的故事读后感4oo字
养老院观后感
2010年4月24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和家长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福寿老年公寓。
为了不打扰老年人休息,我们在外面等了一会才走进去。当我们走进大厅,发现爷爷奶奶们都笑盈盈地在那等着我们呢,我们集体向他们问好之后,就跑向爷爷奶奶,送上我们准备好的礼物,我送礼物的奶奶特别开心,问我学习的情况,还鼓励我好好学习。看的出来,她是一位非常慈祥善良的老奶奶,跟我的亲奶奶一样。
之后,我们又同爷爷奶奶们一起包饺子,大家分工有序,有的负责擀皮,有的负责包,有的负责运馅,有的负责摆放好饺子,不一会一帘帘的饺子就出炉了。看着老人们的笑脸,想着老人们吃着我们的饺子,心理别提多高兴了。
我因为要上课,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敬老院,妈妈说以后还会带我来,因为这些老人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关爱的,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送给她们一点点温暖,献出一点点爱心,她们一定会很快乐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敬老院在我们眼中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儿。熟的是这是大家熟知的一个社会后勤保障机关,而陌生的是,毕竟我们对它的了解只是来自旁人或媒体的只言片语,敬老院好像就是收养那些孤寡老人并且容易被人遗忘的那么一个角落。带着满腹的疑问,9月6日,我们来到**区**老人公寓进行采访实践。
这是**区最舒适的老年公寓,除安排两人一间的住宿外,保健,健身,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据院长介绍,目前这里常住的老人共有150人,他(她)们有的是年老无伴为排解寂寞而来的,有的则是因子女工作太忙无暇照顾,还有的是海外华人落叶归根但国内又无亲人才来此安度晚年的。同时院里也办理临时住宿,老人可以自由来去。
在随后与老人的交谈中,我感到在老人看来,敬老院除了免除她们料理生活的顾虑外,更重要的是这里为她们提供了与其他老人交流的机会,缓解了她们在身体状况下降时寂寞感的增加。而且老人们也都表示她们很喜欢住在这里,特别是有两位老人还卖掉了她们的房子,把钱捐给了敬老院,可见老人对敬老院的感情之深。
但是据我们了解,真正像**老人公寓办得这样好的敬老院却为数不多,一方面,大多数敬老院的地理位置、环境不是很好。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敬老院的观念尚未转变,这一点从接受我们采访的一位家属便可知晓,他们虽姐弟6人,可都忙于工作,所以只好把身体不好的母亲接到敬老院住:一来母亲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二来他们工作起来也无了后顾之忧。但在旁人看来,这却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有那么多子女怎么还照顾不过来老人呢?
所以,整个采访活动结束后,我想:敬老院作为一个社会后勤保障机关,它将随社会老龄化的增长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没有足够的社会力量介入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限制,这一保障系统要完善时日仍很长。因此,我们应当更加关注这些寂寞的老人,毕竟他(她)们也身为人父人母,操劳了一辈子,毕竟他(她)们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她)们应当享有快乐舒心的晚年。
㈣ 我身边的敬老故事800-1000字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敬老故事。
在许多人眼里,也许会认为人一老,就变得特别的啰嗦;人一老就变得一无是处;人一老就是一个负担、一个累赘。甚至因为如此,有些人因为家庭不是很富裕,还抛弃了一个将自己从小不点,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成人的父母亲,让他们自生自灭!但是他们知道吗?这么做是对老人的不恭不敬,对父母的大逆不道。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还不如一些小学生们一言一行的举止呢!
今年暑假,我陪妈妈去买东西时,看见了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一个扫垃圾的老大爷打开了空调室的大门,只见一股清凉舒爽的气息老大爷袭来,那个孩子用稚嫩是声音请老大爷进来喝水、休息。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脸,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
又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遇见一个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人拿着破碗乞讨坐在校门边乞讨,头上的长头发与胡子一绺一绺地缠粘在一起,显得特别的可怜,可是当时我顾虑了太多:万一他是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骗钱怎么办?可是如果是真的,我不愿意给他一点施舍,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老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艰难地度过呢?眼看上学的时间就要来不及了,我随意地从口袋里拿出两个一角钱的硬币丢进他的碗里,然后飞速地跑进学校里。可是放学后,我再一个经过老人时,我又大吃一惊。原本只有几个硬币的碗里多了几张一块、五块的人民币,原本以为我做得很好了,可是却看见了一个母亲牵着自己两三岁的孩子过来放了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后,对老人和善地笑了笑,高兴地“晃”回了家。又想了想,我早上的所作说为不就是老师所说的“嗟来之食”吗?我的心里顿时产生了一股罪恶感。
看看现在的我们,夏天一到,骄阳在屋外尽情地挥洒着炎热的阳光,我们却呆在凉爽的空调室中看着电视,喝着饮料,可是有多少人在这炎炎的烈日下仍然要继续辛苦地劳作着,我们呆在空调室里都埋怨天气热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在油锅里工作吗?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懂得要尊老爱幼,我们这些比她大十岁、二十岁的人又谈什么不懂?有人能帮扫垃圾的大爷递上一杯水,给他夏日里的一丝清凉;有人能给乞讨的老人一些零钱,让他拥有一线生机;也有人能陪陪养老院的老人聊天、说笑,让他们的生活不再乏味,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呢?
同学们,请行动起来,帮帮我们身边的孤寡老人。哪怕他们啰嗦,哪怕他已不再拥有年轻时的朝气,但你一个小小的举动,兴许就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呢!
㈤ 给敬老院的老人的故事
孩子,抄你听我说
孩子,你听我说,为了你我付出了太多太多,从教你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到给你重复讲你最爱听的故事几百遍,风雨中接送你上学,给你买全家最贵的衣服。。。。。。
孩子,还记得吗?你第一次叫我“妈妈”时我的喜悦,可是如今妈妈老了,我的脚走不动了,说话也不那么流利了,请耐心地对待妈妈,当我走不动时,请搀扶着我,就像我当年耐心地牵着你的手扶着你一样,当妈妈接不上话时不要着急,更不要对妈妈生气,耐心地提醒妈妈。。。。。。
孩子,乌鸦虽然很丑,但当她们非常懂得孝道,当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的时候,小乌鸦就飞遍各地寻找美味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喂给老乌鸦吃。孩子,你在听我说吗?
㈥ 给敬老院老人讲什么故事,不要网上的
其实听他们讲抄比较好,让老人多说说话啥的,要是要讲故事……还是要看他们想听什么(日常发生的,笑话啦这些可以讲给他们听),多聊天也就行了,笑容、关怀和陪伴最重要,搞个表演啥的热闹热闹也行,这都快过年了,送个保暖的礼物也挺好
㈦ 敬老院里的故事
[敬老院里的故事]敬老院里的故事正文:秦皇岛开发区第一小学 二年级一班 魏文堋 ·星期六上午,开发区一小小虎子队的队长派了三名队员到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他们是沙沙、兰兰和明明,敬老院里的故事。吃过早饭,他们蹦蹦跳跳地来到了敬老院。沙沙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扶到外面的石凳上,拿起一把梳子,轻轻地给老奶奶梳头,边梳边问:“老奶奶,疼吗?”老奶奶笑眯眯地说:“不疼,不疼,谢谢你!”梳完头之后,老奶奶照着镜子,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对沙沙说:“谢谢你呀,小姑娘!”沙沙看着梳好头的老奶奶,仿佛年轻了许多,心里高兴极了,小学一年级作文《敬老院里的故事》。兰兰是个爱干净的小女孩。她看见窗户上的玻璃有点儿脏了,就拎着一个装着清水的水桶,拿了一块干净的抹布来擦玻璃。她认真地擦着玻璃,就连一个小污点儿也不放过。擦完后兰兰看着又亮又干净的玻璃心里非常高兴。明明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看见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带着一副老花镜,正吃力地读《秦皇岛晚报》,就连忙跑过去帮助老爷爷读报纸。老爷爷说:“谢谢你,孩子!”明明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次小虎子队派出到敬老院做好事的三名队员,每位都给老人做了好事。他们都觉得能为老人服务不但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投稿:weiwenpeng 于 2006-9-22 21:00:09 编审: xsw)
㈧ 我身边的敬老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我们的身边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敬老故事。
在许多人眼里,也许会认为人一老,就变得特别的啰嗦;人一老就变得一无是处;人一老就是一个负担、一个累赘。甚至因为如此,有些人因为家庭不是很富裕,还抛弃了一个将自己从小不点,一把屎一把尿地抚养成人的父母亲,让他们自生自灭!但是他们知道吗?这么做是对老人的不恭不敬,对父母的大逆不道。他们的这些所作所为还不如一些小学生们一言一行的举止呢!
今年暑假,我陪妈妈去买东西时,看见了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为一个扫垃圾的老大爷打开了空调室的大门,只见一股清凉舒爽的气息老大爷袭来,那个孩子用稚嫩是声音请老大爷进来喝水、休息。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脸,脸上的皱纹顿时舒展开来,仿佛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
又有一次,我在上学的路上遇见一个白发苍苍、衣衫褴褛的老人拿着破碗乞讨坐在校门边乞讨,头上的长头发与胡子一绺一绺地缠粘在一起,显得特别的可怜,可是当时我顾虑了太多:万一他是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骗钱怎么办?可是如果是真的,我不愿意给他一点施舍,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老人在今后的日子里艰难地度过呢?眼看上学的时间就要来不及了,我随意地从口袋里拿出两个一角钱的硬币丢进他的碗里,然后飞速地跑进学校里。可是放学后,我再一个经过老人时,我又大吃一惊。原本只有几个硬币的碗里多了几张一块、五块的人民币,原本以为我做得很好了,可是却看见了一个母亲牵着自己两三岁的孩子过来放了一张十元的人民币后,对老人和善地笑了笑,高兴地“晃”回了家。又想了想,我早上的所作说为不就是老师所说的“嗟来之食”吗?我的心里顿时产生了一股罪恶感。
看看现在的我们,夏天一到,骄阳在屋外尽情地挥洒着炎热的阳光,我们却呆在凉爽的空调室中看着电视,喝着饮料,可是有多少人在这炎炎的烈日下仍然要继续辛苦地劳作着,我们呆在空调室里都埋怨天气热的话,那么他们岂不是在油锅里工作吗?一个一、二年级的小学生都懂得要尊老爱幼,我们这些比她大十岁、二十岁的人又谈什么不懂?有人能帮扫垃圾的大爷递上一杯水,给他夏日里的一丝清凉;有人能给乞讨的老人一些零钱,让他拥有一线生机;也有人能陪陪养老院的老人聊天、说笑,让他们的生活不再乏味,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呢?
同学们,请行动起来,帮帮我们身边的孤寡老人。哪怕他们啰嗦,哪怕他已不再拥有年轻时的朝气,但你一个小小的举动,兴许就能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呢!
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㈨ 关于敬老爱老的故事~~~
程门立雪!孔融让梨! 王本增,好人哪!”67岁的刘方宅老汉翘起了大拇指。刘方宅是阳信县劳店乡敬老院一位居养老人,王本增则是胜利油田的一名职工。他们二者能有啥联系。
王本增,今年42岁。其原籍阳信县劳店乡皂杨村,1980年参加工作,现在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担任科长一职。2003年“三秋”期间,王本增借返乡探亲之际专程去探望一位老同学的父母。一打问才得知,两位老人因年老体衰住进了劳店敬老院。王本增骑着单车奔走十余里才找到了两位老人。
由于地方财政非常拮据,劳店乡敬老院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43位老人在此居养,他们中最大的年逾九旬,最小的也近花甲。敬老院虽衣食不愁,但缺少必要的娱乐设施。唯一现代化的东西是一台彩电和一台洗衣机,但都已无法使用。看到这些,王本增当场对院长说:“敬老院有困难我想法帮助,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快快乐乐地安度晚年。”说完话,他把身上仅有的200元现金递到了院长手中,用以改善一下老人们的生活。
2003年11月8日,正值一股寒流席卷而来。王本增却乘车带着现金从东营赶来,他没有回家看望三位兄嫂和已经79岁的老娘,而是径直来到了劳店乡政府,找到了民政助理说明了来意。他们找了一辆汽车来到阳信县城,转了七八家商场,为敬老院买了一台电冰柜、三台高档洗衣机、一台彩电和一台影碟机,以及VCD光盘、麻将、扑克牌等一大宗物品。然后又到药店,为老人买来了常用必备药品。这些物品,价值6000余元。送去物品后,当天下午,王本增谢绝老人们及当地干部的多次挽留,踏上了归程。
事后,哥嫂才从当地的媒体及当地领导的口中得知王本增真情敬老的事迹,又转告了给了老娘。这位老人非但没怪小儿子,而是夸奖本增做得对。她说:“尊老敬老是咱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哥嫂的日子都不错,待俺老婆子挺好,俺是啥也不缺。小四(王本增兄弟中行四)能想着别的老人,俺打心眼里喜欢,这才是俺的好儿子!”
今年10月17日上午,趁着星期天,王本增又悄悄地从东营赶了回来。他这次为老人们带来了常备药品、食用油、点心、扑克等日用品一大宗,价值在千余元。老人们见到王本增,攥着他的手紧紧不放。王本增则逐一向老人们嘘寒问暖,了解每位老人的情况。当天,王本增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东营。
他再三“申明”:“我是名共产党员,尊敬老人,善待自己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全心全意地照顾鳏寡孤独的老人,用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
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
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宜兴市张渚镇下场街,有一位中年男子,每天上班前,先要为百岁外婆送早饭、梳头、刷牙、洗脸,30年来如一日,无怨无悔,被当地居民传为佳话。他就是张渚医院的医生程宜坤。
程宜坤自小受父母教育要尊敬老人,从他进医院工作起,就主动担负起侍奉外婆的重任。一日三餐由他送,每天上班前,为外婆梳头、刷牙、洗脸;中午回家先为外婆送饭,
然后回家吃饭;下班先到外婆家去看望,为老人准备所需物品,让她晚饭吃得开心;晚上为老人打洗澡水,打扫卫生。30年来,风雨无阻,不管是高温酷暑还是寒冬腊月,天天如此,从不间断。夏天炎热蚊子多,他为外婆准备了微风扇和吊扇,装上蚊帐,晚上为外婆打开电蚊灯,等她熟睡后,关掉开关,悄悄离开。冬天为外婆准备热水袋,每天换二三次水,晚上准备两个热水袋,让老人整个冬天都不觉冷。
人老了难免有三病六痛。每当看到外婆脸色不好时,程宜坤总是十分着急,忙着为她配药、送药。有一次,外婆腹泻,用药一星期未见好转,他请医生为老人挂盐水,并用中药为她调理。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老人逐渐恢复了健康。
外婆喜欢外出串门聊天,毕竟年事已高,不慎摔跤也有发生。86岁那年,老人摔成手腕内骨折,经医生治疗后,他把外婆接到自己家中,精心疗伤100多天直至痊愈。老人在93岁时又摔成大腿骨折,他又把外婆接回家,请医生给她矫正,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经过8个多月的悉心护理,精心照料,外婆终于站起来走路了。外婆高兴地说:“小坤,你辛苦了!8个多月来,每天为我换药、喂药、喂饭、梳洗、倒便桶,便秘时为我洗肠,就是妇女也怕脏呢。”程宜坤说:“谁叫我是你的外孙,小辈服侍长辈是天经地义的事啊!”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这是应该做的,千万别宣传他。要宣传,可说说当地敬老院的困难,让更多有爱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他表示,“只要有空闲,就会常回家看看”。
㈩ 敬老院的故事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敬老院的故事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碧玉镯
老姐们出去遛弯了。
郝老太太坐在床头,听着隔壁的响动,掌中托着一副碧玉镯。那是她出嫁时娘家陪送的。不知过过多少人的手了,磨润得晶莹碧澈,滑腻如酥。五十年前,娘两眼潮潮的将这副玉镯戴到她的手腕上。多少个风清月明之夜,她摸着玉镯,琢磨着将它戴到自己女儿腕上的滋味儿。可盼了几十年,也没尝到人生的这一滋味儿。玉秀要结婚的消息传开后,郝老太太起了个心思,又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始终也没好意思开口。今个无论如何也得试试了。
关门声。脚步声。玉秀收拾完隔壁房间,朝这边走来了。郝老太太的神色有些慌乱,脸上的皱纹抖抖的,手颤颤的,瞧不见东西的眼睛也不安地动了动;两只玉镯碰到一起,玲玲地响。
“郝奶奶!”人还没进屋,声音过来了,甜甜的,掺了糖,拌了蜜似的。
进敬老院之前,郝老太太的两眼就瞎了,没见过玉秀长个啥模样。可一想到她,老戏《槐荫记》中的那个美丽善良的七仙女,便活脱脱地出现在她心里。
郝老太太的命不好……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