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巫溪长涂敬老院

巫溪长涂敬老院

发布时间:2021-03-08 18:24:46

A. 论述三峡巫术文化。。考试,在线等。

三峡巫文化
第一节 巫文化探源

一 什么是巫文化
关于巫文化,顾名思义,是与巫有关的一个科体系,我们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巫”?许慎《说文解字》解释曰: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能齐肃神明者,在男曰觋,在女则巫。”[1]
巫又称祝,事鬼神。所谓“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其降神的手段是歌舞,由此可见,巫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我国古代对“巫”字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着天,下面一横代表着地,中间一竖能通天达地,两旁的“人”字即一男一女,男即巫觋,女曰巫,多男扮女装,为通达天地的执行者。
与巫有关的科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有人概括为巫术,我们认为巫术只是巫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从现在所知,巫文化大略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宗教,首先是流行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巫教、各种巫术以及祭祀、避邪、崇拜等;第二部分是风俗、包括巫风、巫俗、丧俗、禁忌等;第三部分为艺术,包括巫歌、巫舞、巫戏(傩)、巫画;第国部分为文,包括巫书、巫诗、神话、传说;第五部分为综合,包括巫书、文字、巫医等。
正由于巫文化内容十分浩繁,中国有,世界也有,本文不准备一一论述,仅就长江三峡地区的巫文化进行初步的探索。这种探索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有可能,而且十分有意义,为此,也就很必要。其意义并不限于史前史的探索,而且它还有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在于巫文化是人类幼年时代世界观的客观反映,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从人类自身出发去判断周围世界,从而形成万物有灵的信仰,形成鬼神信仰,形成独特的巫术巫俗,由此可见,巫文化的研究是史前史和上古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巫文化研究为探索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规律打开了一片新的领域.
巫文化是时代的产物,随时代的变迁,有着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应当历史地看待它。巫文化是一种充满神秘文化的科,它渗透、影响了阴阳说、老庄思想、屈原诗歌、甚至禅、中医、宗教,丰富了华夏民族的哲、科技术、艺术文,推动了华夏文化的成长。
巫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入古代经籍中占有重要份量。
研究巫文化对于我们探讨对古代先民的思想、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文艺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它应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采取批判的态度,使之更好地为我们今天服务。
同时,巫教、巫术、巫俗在当前不少后进地区和部分老百姓中还有市场,要削弱、消除巫教、巫术、巫俗在群众中的影响,必须对其深入的了解,好对症下药,破除迷信。
二 三峡巫文化的定位
我们所说的三峡巫文化是一种标准的地域性文化。滚滚长江水以浩浩荡荡、气吞万里之势,贯穿四川盆地而奔流向东,在渝东、鄂西地面衔接处切断巫山山脉,形成中外闻名的自然景观——长江三峡。它西起重庆,东至宜昌,北靠大巴山脉,南临武陵山与大娄山,包括整个重庆市及湖北省的宜昌市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洲,全长660公里,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这种地域的定位能大致界定出三峡巫文化生长发育的空间范围。巴文化与楚文化是这个范国之内诞生的主要文化对象,三峡巫文化也主要是讨论巴楚文化中的巫文化因素。基于作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对三峡巫文化的讨论界定在宗教、风俗、艺术、文和技术范围内,以求各专家者指证。
三 长江三峡——巫文化的摇篮
长江三峡,这块充满神秘而又令人神往的土地上,具有深厚的原始文化积淀,这使巫文化的产生有了良好的土壤。
巫山猿人的发现,将我国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早到200万年以前,建始猿人,郧阳猿人,郧西猿人,梅铺猿人等一系列古人类化石的发现,以及南方古猿纤细种——人类的直系祖先和巨猿——人类的旁系祖先的发现,无可辩驳地证明这里是中国和亚洲人类的起源地。古代人类活动的链条此后在三峡也从未终断,长阳人、奉节人的发现,填补了早期智人的空白;丰都水井湾,桂花村等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的清理发掘,丰富了当时人类文化活动的内容;奉节兴隆洞发现的带鸟头图案的剑齿象牙是迄今为止世界最早的人类艺术作品;同洞出土的骨质哨形埙则是人类最早的乐器。[3]
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三峡地区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奉节“河梁人”及其石器的发现,填补了三峡晚期智人的空白,铜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九龙坡区马王场遗址,丰都烟墩堡遗址皆是重要的发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奉节鱼复浦遗址发现了有规律排列的12个烧土堆,里面有烧骨、烧石,成带状分布,根据民族资料,这完全可能是一处原始宗教的活动遗迹,是初期巫文化的一处典型例证。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三峡地区已度过洪荒阶段而呈现出一种相对繁盛的局面,氏族村落比比皆是,活动遗址星罗棋布,仅考古文化则有以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有奉节老关庙遗址命名的老官庙下层文化,有忠县 井沟哨棚嘴遗址命名的哨棚嘴文化,以及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巴族的早期文化等等。
有了人,我们才有了历史,才有了由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三峡地区频繁的人类活动,是三峡地区各种原始文化丰富多彩的前提条件。三峡地区成为巫文化的摇篮除上述之外还在于此处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盐和用以疗病的丹砂。上古三峡地区三条自流的盐泉:巫溪县宁厂镇宝源山盐泉、彭水县郁山镇伏牛山盐泉,以及湖北宜昌市长阳县西的盐水,这是古代先民最容易利用也最先利用的三处。
其中最重要的是宝源山盐泉,此盐泉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文选?蜀都赋》:“于东则滨以盐池。”刘逵注曰:“盐池出巴东北井县,水出地如涌泉,可煮以为盐。”[4]前引《说文解字》释“巫”时,其中还专门提了句“古者巫咸初作巫,”就是这位巫的始祖就与盐有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以上下也。”[5]对此,今本《巫溪县志?附录》有比较好的解释:“以‘巫咸’名国,这‘咸’就与盐有关。《说文》云:‘盐,咸(咸)也。’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备注?说盐》:“咸字古原作咸,加心,为感觉之感,加水,味则减,为减退之减。故可设相,咸即古代表示食盐之字。巫溪盐泉,古亦称‘咸泉’。《舆地广记》即曰:‘故北井县(今巫溪)有巫溪咸泉’。由此可知,巫溪咸泉所在地的今巫溪县在唐尧时为巫咸国本土,巫溪咸泉所出之宝山(登葆山)即巫咸国首会所在地,看来巫盐开发始于巫咸国之时。”[6]登葆山就是宝山,也就是今之宝源山。
巫咸国历史悠久绵长,其历代首领巫咸为神农时巫、黄帝时巫、帝尧时医、 殷中宗大戊时巫,其子巫贤为大戊之孙,殷王河禀甲之子祖乙时之相,此已近商代中期,从母系氏族公社的神农到商代中期已绵延几千年,宝源山之泉盐开发也就有几千年。
盐对人类,甚至每个生物都是十分必需的,因此不仅人类,连动物都有趋盐性,哪里有盐,人类就会聚集和生存在哪里,这是为什么三峡地区远古人类的发现那么丰富,石器时代遗址那么密集,原始文化那么灿烂!
宝源山这座人类的圣地,虽为巫咸国据有,但其泉盐资源却是大家共享的,故前引《山海经?海外西经》曰此处是“群巫之所上下也。”
在地理概念比较模糊、地理知识尚不完备的上古时候,今渝川鄂湘陕相交这一大片山地都称巫山,为别于今巫山县,我们称为大巫山。《山海经?大荒南经》曰:“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郭璞注:“帝药”云:“天帝神仙药在此,”即神仙不死之药,亦即丹砂。
丹砂即硫化汞,人们对它的认识早在旧石器时代便有,当时用它来作颜料和涂料,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它的医疗作用被发现了。内服可镇心养神,益气明目,通血脉,止烦闷,杀精魅邪思,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亦可用于外治。因此《神农本草经》称丹砂为药之上品。远古先民认为它是可以使人长生不死,甚至起死回生的仙药。正因为古代巫山盛产丹砂,故又称为“丹山”。[7]
由于大巫山有盐有丹砂这两大人类的必需品,故这里氏族、部落云集,对此《山海经》多有记载。其《大荒西经》曰:“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海内西经》曰:“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药以拒之。”另外《大荒南经》载有“巫臷”,《世本?氏族篇》曰“廪君之先,故出巫诞。”故有个巫诞,以上共有十六个巫。
《大荒西经》所谓之灵山即巫山,《说文解字》曰:“灵,巫也,以玉事神。”灵的繁体字“灵”与巫,古本一字,故袁珂先生校注《山海经?大荒西经》时直截了当地称“灵山即巫山”。
由上述所引,我们可见巫山诸巫具有多重意思。首先,他们是巫山地区诸氏族部落的首领,同时又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巫师,是酋长兼神巫之类的人物,而且还是一批掌握了“不死药的神医”,可谓一身而三任焉!他们或上下于天,宣达神的旨意,或奉天帝之命用不死药救活无罪而被杀的窫窳。其次,诸巫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大巫山这些氏族、部落,并在其后加以“国”字,如巫咸,又称巫咸国,巫臷又称巫臷国。
作为十巫之首的巫咸,是有史以来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巫师,故《说文解字》云“古者巫咸初作巫,《世本?作篇》亦云“巫咸作筮,”[8]足见他是巫文化的鼻祖,巫咸国是巫文化的诞生地,三峡是巫文化的摇篮。
第二节 宗教
一 巫 教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远古时期的南方在炎帝、蚩尤的先后统领下,其思想意识很长时期停留在部族群体意识上面,蚩尤及其后裔部族倡导的“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的平等思想,形成了比较民主、富于幻想的巫文化思想意识,进而发展为巫教。三峡地区的巫教众多,这里以巴楚之地为例,例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
(1)鬼教。今川东南这一大片地方,在巴族进入以前,是鬼族所建的鬼国的中心区,鬼国的都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中心在今丰都,即古之平都。鬼国的宗教——鬼教除盛行于鬼国,而且由于鬼国在商代时是现在西南的一个大的方国,因而鬼教传播范围要大得多。鬼教是一种极粗浅的原始宗教,系由巫师们举行一些巫术而已,故又称为巫教。巴族夺占这个地方建立巴国以后,鬼教便成了巴族部民笃信的宗教了。正因为如此,巴国统治者对丰都给予了别都——陪都的崇高的地位,这在巴王陵寝所在的枳——今涪陵都未得到的。
(2)娘娘教。也称为“美女教”,为旧时沅湘之间流存的留有母权制残余的一种巫教。从名称及其所祀神主、神符来看,这是一种古老的以妇女神为标榜的原始宗教的遗存。湘鄂黔桂边界民间信奉的女娲神、花婆女神、萨神(或称“萨嫲”)、嫲神婆、春巴嫲妈(均可称为“娘娘”,如女娲娘娘、花婆娘娘等)是各自民族(或地区)的始祖,也是“娘娘教”当之无愧的神主。
(3)苗教。湘西苗族地区旧时称由汉人传去的宗教为“客教”。本民族的宗教自然就是“苗教”了。他们备有自己的巫师和祀典。其巫俗称“苗老师”、“客老师”。“苗老师”做小法事,多穿便衣;只有举行椎牛、椎猪等重大祀典才戴冠穿袍,所用法器为黄蜡碗、铃铛、筒、短剑等。

二 巫 术

什么是巫术?目前尚无权威性的解释,张紫晨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巫术》一书中指出:“巫术是人类企图对环境或外界作可能的控制的一种行为,它是建立在某种信仰或信奉基础上,出于控制事物的企图而采取的行为。也就是说,它是人类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外界自然)与想象的鬼灵世界所使用的手段。这种手段的实际功效是不可验证的,只有当人们失去有关信仰以后,它的蒙昧特征才会被认识,所以它是人类的原始特征,而非文明的表现。……巫术是幻想依靠某种力量或超自能力,对客体施加影响与控制。严格地说,它并不把要被施加影响的客体神话,向其屈服或求告,而是用人的主观行为力图对其施加影响和控制。”[11]宋兆麟在其著作《巫与巫术》一书中引述前苏联者沙利?安什林所说:“巫术这是许多行为总和,它起源于世界的同样的重复,并表明对联想或模拟的能动性的信仰”后指出:“巫术是史前人类或巫师一种信仰和行为的总和,是一种信仰的技术和方法。是施巫者认为凭自已的力量,利用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响、控制客观事物和其他人行为的巫教形式。”[12]
巫术是指民间巫师的各种技能活动,它是源于某种神秘信仰的一套实用行为,在原始思维指导下而产生的原始人类利用咒语、魔法试图控制神秘的自然、复杂社会及人事而施行的手段。这种手段在某种程度上即是宗教,因此,巫术与宗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它又与宗教相区别!宗教以信仰为目的,巫术却是对不可知力量进行积极的预知和控制作用。
巫术具有模糊的“超自然力”的观念,幻想依靠“超自然力”对客观事物强加影响和控制,于是也产生了一些至今使我们无法理解或没有认识的现象。
三峡地区自古就有崇尚巫术占卜的传统,尤以巫山、楚地为主,巫风弥漫。
1.巫山地区(主要是巫溪)的民间巫术
从远古到近代,直至流传现今的有跳端公、告阴状、化九龙水、请七仙姑、请桌子神等多种形式。民间巫术的特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形式分散,以个人流散活动为主。
(1)跳端公。楚地称为“过刀桥”,过去曾用于替小孩过“关煞”,或为成人做特殊法文。所谓“刀桥”,是将两尺长的刀每隔一两尺远缚在两根竹竿上,共绑十多把刀,为显示其“法术”,端公常叫主家自己把刀磨得十分锋利,然后用桌椅扎成一两丈长的桥头,将用竹竿做好的刀梯平放做“桥身”,刀口向上。端公赤脚踩着刀口而过,口中念念有词。在锣鼓的伴奏下,很扣人心弦。
(2)告阴状。将某个你仇视的人的姓名、生辰八字、地址写在纸上,揉成团塞进即将下葬的死人口中。不久,那人便会被“阎王”绳之以法,呜呼哀哉。有的地方男女订亲八字,男方将其藏在隐稳的地方,则两人白头偕老。一旦婚约被解除,女方便要想方设法弄到那张八字,否则,女方的灵魂就会被男方随意搁放。
(3)化九龙水。分为小九龙水和大九龙水两种,小九龙水只化石、骨、鱼刺,大九龙水可吞吃铁钉、碗渣、寸长的尖竹筷,其符咒各不相同。
(4)赶白虎。白虎是湘北土家族的图腾。但认为“坐堂白虎”是家神,“过堂白虎”是野神。如果经白虎过了堂,就会死小孩,民谚称“白虎当堂过,无灾必有祸。”小孩久病不愈,如果土家巫师占卜是犯了“过堂白虎”,就得赶白虎、钉白虎。在门口屋檐下竖一树桩,上缚一公鸡,巫师拿着桃树枝到处乱打乱赶,口中念咒,乱撒五谷,直到公鸡大叫一声,巫师就说把白虎赶走了,家庭便可太平。
(5)占卜。龟卜、筮占等通神明的法术,在先秦时代即是知天命、定犹疑、趋吉避凶的迷信手段,也是社会政治、精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占卜法术的思想根源是兆验迷信和前逻辑思维。进入文明阶段后,占卜法术一方面与人们集体无意识中的前逻辑思维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又随着人们认识的日益深化,而与宇宙图式、哲思想等高级思想形式和成果相互渗透、影响,从而渐趋精致和玄化。楚巫文化中,占卜择吉据有重要的位置,据史料记载,楚王择太子、任命官员、确定战争等都要靠占卜消除疑惑,预测凶吉。楚地民间占卜之风更甚,人们婚丧嫁娶,求子问病,岁时劳作,出门远行都要进行占卜。
(6)招魂。此习俗产生于人类对自身的生理、病理、生死规律缺乏认识的古代。它曾普遍流行于世界各民族中,是一种自发的习俗。同样也流行于三峡地区,以楚国为甚。招魂要念招魂词,招魂词各个地方不同,但大体内容都相同。
2.土家族的巫术

在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之地是古代巴族的直系后裔土家族聚居之地,他们承继了古代巴人崇鬼尚巫的传统,巫术活动非常盛行,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对此作了全面的介绍:[15]
自古以来,土家族地区巫术法事极为盛行,主持巫术法事活动的巫师,在土家族各地称谓常有不同,主要有“梯玛”、“土老师”、“端公”、“老司子”等。有的主持单项的巫术法事活动,有的则主持大型祭祀活动,所以巫师也有等级之分。如梯玛,按巫术的高低分为两种,一是主持大型祭祀活动的“掌坛梯玛”,二是地位稍低些的“帮师梯玛”;从祭祀活动中司职不同也可进行细分,背运法具的叫“骡马梯玛”;采用祭品的叫“蜂子梯玛”;主祭“三月堂”的叫“打猎梯玛”;物色人祭对象的 “抢人梯玛”等。从洪荒远古到近现代,梯玛世代承袭,口耳相传,延绵不断,他们既是祭神祀祖、赶鬼驱邪、招魂治病、还愿求雨等宗教巫术活动的主持者,也在农耕渔猎、婚丧生育、卜居迁徙、节庆歌舞等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土家族梯玛文化。
举行法事活动时,梯玛有特殊的法衣法器。常见的是梯玛头戴凤冠,身披法衣,外系八幅罗裙。凤冠也称“五佛冠”,用硬纸制成,下端平整,上端呈五瓣莲花状。莲花瓣上绘有神像。法衣用大红布缝制,黄布镶边,胸前绣有太极八卦图,左肩写有“千千天兵”,右肩写有“万万神将”,下摆开钗,衣袖不长。八幅罗裙系在法衣之外,用赤、橙、黄、绿、青、蓝、白、紫八种颜色的八幅布料拼缝而成,裙下摆吊八枚铜钱。做法事,除了梯玛的全身穿戴之外,还有一些固定法器的运用。梯玛往往是手持八宝铜铃,吹牛角,挥司刀,唱神歌,跳巫舞,行动癫狂,如痴如醉。这种神秘的表演,使人对其能通鬼神而笃信不疑。八宝铜铃是用黄铜铸制而成,外圆中空,传说其中装有8颗砂石,分别系在长约30厘米长的一根杂木棒两端,上端刻有马头,系五色布,下端为尾。舞动时要头朝上,尾朝下,不能颠倒。牛角是用水牛角制作,安有口哨,能呜呜作响。梯玛家中一般安有神坛,夜里吹响牛角,将神坛关押的众神放出;天亮时再吹响牛角,号召诸神回坛安歇。司刀用铁打制而成,刀柄上刻有南北星斗字样,柄上连着大铁圈,铁圈上又套无数小铁环。梯玛做法时,司刀叮当作响,节奏鲜明。
梯玛举行的法事活动,主要有“服司妥”、“杰洛番案”、占卜等。
“服司妥”,土家族语记音,意为还愿,俗称“做土菩萨”或“还神愿”旨在酬神、谢神、为人消灾除病和赐以子嗣。还愿活动时间一般从农历八月十五开始(开天门),到十月十五(关天门)结束。一般以户为单位请梯玛主持操办,规模较大,有“掌坛梯玛”和“帮师梯玛”多人参加,需杀牛羊、办酒席,通常要持续三天三夜。祭祀内容颇多,仪式繁杂。祭祀时所唱神歌按祭祀程序分为49节,每节又有许多具体仪式。如“洛神”一节,土家语称“麦日里日,”意为制天劈地,为表现制天劈地的艰辛场景,梯玛时跪、时蹲、时站、时坐、时唱、时跳,场面生动,梯玛不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另如“腊月堂”一节,有安堂敬神、述情求卦、拖磨子、求卦、拖魂、敬酒勾账等七项内容。其中拖磨子为招魂术的一种,作法是:在堂屋里铺一床晒垫,掌坛梯玛仰卧其上,肚皮上放一个簸箕,簸箕上放一扇磨子,磨子上再放一小木厢,内装“失魂者”的衣帕,绳子穿在磨眼里,帮师梯玛绕晒垫不停地拖之,口中念诵咒语,众人亦帮忙呐喊。拖毕,翻开磨子,打卦占卜问是否拖着了魂。
“杰洛番案”,土家族语记音,意为解邪,主要是赶鬼驱邪,规模较还愿小。凡遇事不顺、精神恍惚、久病不愈等,土家人都认为是“中邪”、“失魂”,需请梯玛来作法解邪。通常只请一个梯玛执事,不杀牛不办酒席,一般只杀只羊作祭品,形式也灵活多样,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规模稍大的要踩“地刀”或上“天刀”。前者作法是在横放于地的树筒上安装12把刀子,刀刃朝上,梯玛一手拿着刚割下的羊头,另一手拿着一块“生死岩”(占卜法具的一种),赤脚踩着刀刃而过,然后再边唱神歌边甩岩占卜。上“天刀”是将安装刀子的大树竖立于地,梯玛头戴凤冠,披法衣,口含神水,不停地喷向刀锋,名为“封刀口”,向上攀至梯顶,然后象征性地带领患者攀登几步,表示鬼怪纠缠之害已除,将平安无事。
占卜,用作预测吉凶祸福,了解鬼怪意愿,便于驱邪,逢凶化吉。凡遇出行、建房、生育、疾病、婚烟等人生、社会大事,都要请巫师进行占卜。最简单的是请阴阳先生“卜卦”。占卜的法具甚多,梳子、筷子、铜钱、刀剑、岩石等均可占卜,使用最多的是司刀和竹蔸卦。司刀,为在饰以五色布条,径为数寸的带把铁环上,串着9、11或13个大小可以相套的铁圈。梯玛晃动司刀后,出现大小铁圈相套、相隔的不同形状,以此来判定决断吉凶。竹蔸卦是将竹蔸劈成两块蔸片(称为卦),边念咒语边执卦于地,视其落地的状况来判断主人的祸福,如果连打三卦都是“胜卦”(两块竹卦一翻一覆),就认为是无灾无病,百事顺遂;如果都是“阳卦”(两块竹卦三次均`翻地),就认为有小病小灾,但可以治好,不出大问题;如果连打三卦都是“阴卦”(两块竹卦三次均扑于地),则认为有大祸临头,非得请巫师许愿求神不可,然后“还愿”。
另一种打法,是由主人跪于巫师面前,向巫师“喊卦”,巫师打卦,如打准主人所喊之卦,就一次成功;如果未卜到喊卦,就由巫师丢卦。
另外由巫师主持的下阴也是问卜中的一种。下阴的人选可男可女,但一般选未婚姑娘。下阴前要请诸神,如四官菩萨、地脉龙神、土地神、七仙女等。请神完毕,让下阴者坐在堂屋椅子上,双眼用黑丝帕蒙住,双脚并拢,脚尖触地,脚跟踮起。双手抱一柱燃香于胸前,脚跟处还要闷烧一小堆棉花籽,烟雾缭绕。下阴者渐渐入境,即被“发”起。只见其口水、眼泪流淌,身体摇摇晃晃,双脚打颤,嘴里呜咽有声。在巫师的导引、暗示下,下阴者的行为变成了神灵的行动,旁观者有事皆可求问,下阴者的回答则是神谕。可问年成,问屋场,问病痛,问命运等。问卜完毕后,巫师要举行“送仙还阳”仪式,将附在下阴者之身的“仙”送回天庭。神仙走后,下阴者才能还阳。
请七姑娘也是流行于土家族女性中的一种问卜活动,有的叫“车七姑娘”。土家族妇女,在古历七月七日鹊桥相会之夜,相聚一堂,由仙娘(一年长妇女)导引主持,选一未婚姑娘,装扮成“七姑娘”,即神话中的七仙姑。用黑丝帕蒙住眼睛,双手放于膝盖,端坐于堂屋中,脚前放个竹筛,筛里点清油灯七盏,供有糖果食品。众妇女围坐四周,此时仙娘手摇纺纱车,唱“车歌”,将“七姑娘”送上天庭,会见天庭中的六位仙娘,领授法旨,为众妇女占卜吉凶祸福,指点前程。当纺纱车一摇,“七姑娘”也哼唱起来,其内容为登入天庭的所见所闻,仿佛已经成仙,俗称“登仙”。此时,众妇女便争着询问自己逝去的亲人、祖先是否安好,并卜问自己将来的命运等。最后由仙娘摇纺车,唱退车歌,将装扮七姑娘的姑娘接回人间。

B. 重庆直辖十周年的成就及名人

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面积〕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民族〕 有汉、回、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行政区划〕 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被正式批准设立直辖市,现辖渝中、渝北、沙平坝、北碚、南岸、万盛、万州、涪陵等13个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形〕 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坝)五大类。中山分布于重庆市的北部和东南部, 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面积4259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1.2%,天池山主峰兰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庆市最高峰;低山面积为1987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1%; 丘陵面积为14954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8.2%, 主要分布于长江左岸的西部地区;台地面积2943.3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6%,;平坝面积1970.7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
〔水文〕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总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条。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左岸河流多而长, 呈格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树状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气候〕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1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米,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一般为0.57℃/100米,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207℃。但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1200米处, 年降水量多达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则在1600米处, 年降水量为1654.4毫米。(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产量的必要条件, 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数为指标。重庆因多云雾, 是全国光能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均为1112.8--1655.8小时, 年百分率仅25%--30%。比同纬度的上海、汉口、拉萨少得多。日照时数年内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42%--46%, 冬季仅占11%左右; 日照时数又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年日照时数为1112.6--1655.8小时,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区1112.6--1214小时,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为970--1135小时。重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阳辐射总量年内比, 夏季占42%, 冬季占11%左右。
热量资源以气温值表示。重庆年平均气温14.9--18.9℃, 最热月平均气温25.5--29.4℃, 极端最高气温丰都高达44.1℃, ≥35℃的平均日数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2.8--7.2℃, 极端最低温奉节达-9.2℃, 比南京高4.8℃, 比汉口高8.1℃, 是我国中纬度地带热量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水资源〕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地下水。重庆地区地下水年储量为131.7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44.9亿立方米。全市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2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35.3%, 喀斯特水占地下水总量的78%, 主要分布于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仅占6%, 分布于西部红层丘陵区。
地下热水。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温泉26处(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区), 水温属低温热水(20--40℃)有19处; 中温热水(40--60℃)有南泉等6处; 高温热水(大于60℃) 1处。水质类型70%属硫酸盐型热, 并含有氧、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地下热水不仅具有旅游、疗养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资源〕 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未受冰川“入侵”, 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有维管束植被为1154种。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水杉(万州盐井溪)、银杉(南川金佛山)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曾轰动了世界。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动物资源。重庆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69种、鸟类19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8种、鱼类146种,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矿产资源]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 已探明储量39种,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 名列全国前列。(2) 金属矿产: 锶矿储量18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3)非金属矿产: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储量达3000亿吨,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游资源〕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源特征有: (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双溪洞等; 万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缝等。峡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 湖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 具有观光、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 独特性。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1331处(含人文景观),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节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长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 实属国内罕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 乌江、大宁河为纵轴, 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 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完工后, 不但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 还将新增景点70多处, 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进入90年代,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长途枢纽站,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4万路端, 市话266.2万门, 住宅电话93万户,移动电话37万户。邮政线路达966条, 邮件可邮往145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能源〕 自“七五”开始, 重庆加大了对能源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成了重庆发电厂扩建工程、珞璜电厂一期工程、合川渭沱电站, 铜梁安居电站、天府、松澡煤矿扩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电站、水电站和送配电设施, 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庆电力紧缺的状况。目前, 正在进行总投资达20亿元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页首)
经济建设
到1998年,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34年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1978年增长5倍, 平均每年增长9.9%,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 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重庆工业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钢材生产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天然气化工为基础, 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化工基地、医药生产基地, 同时建材工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业、大中型输变电设备、机床、制冷机械、造船等行业也很发达, 在国内占有相当地位。1998年,汽车产量15.74万辆, 摩托车产量126.90万辆, 成为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 1998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0.69亿元, 粮食总产量1155.36万吨, 油料总产量达到25.1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144.1万吨,粮食、猪肉、蚕茧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油桐、生漆、长毛兔、榨菜、黄连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柑桔、茶叶、蚕茧产量居全国的第5--8位。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页首)
社会文化
〔教育〕 50年来,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学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万人, 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学校1327所, 在校生86.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达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6.5年。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适龄幼儿入园率平均为55.5%, 城市和近郊农村已基本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中等技术学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职业高中200所, 技工学校110余所, 职工中专学校52所。5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机构), 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大学。
〔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兴建和迁入重庆,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过去的50年中,重庆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医疗卫生、核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时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机构399个, 民营科技机构2600多个, 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的研究所, 其中在声、光、电、计算机、仪表、材料、模具、涂料、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前列。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近10万人, 各类技术拔尖人才近1000人, 两院院士7人。
〔文化〕 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共有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商业台、交通台等7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业再现活力。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丰富, 现有文物点12212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152处。其中一级文物1000余件。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20年来,投资新建、扩建了文化馆25座,建设了1222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由8个上升到42个,总面积达到90721平方米。规划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新建了万州三峡博物馆、涪陵博物馆等19个文博机构。
〔体育〕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体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998年,参加经常性体育运动的人口达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已经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接待能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以上的区、县(自治县、市)拥有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池。
〔卫生〕 经过50年的发展,重庆市卫生事业已形成了医学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等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到1998年,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达2438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278个, 城市街道和农村卫生院2130个, 防疫和保健机构115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769人,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建国初的1.26人上升为2.9人。全市卫生床位数已达65934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解放初的0.3张上升到2.2张。(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68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旅游、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电脑、移动电话、旅游和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特征明显增强,消费层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1998年,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失业保险职工均达180万人以上, 占企业职工人数的81%。9个区县, 833户企业, 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社会统筹试点。21个区县, 2377户企业, 33万职工实行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试点。在12个区县, 1351户企业, 17万女职工中建立了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页首)
对外开放
1997年3月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 在直辖效应下, 重庆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74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超过3000多项, 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2677个; 累计协议外资金额56.3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金额38.39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46.95亿美元。
已进入重庆投资落户的世界知名大跨国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有16家, 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0多个。重庆已有外资企业近1000家, 据1997年统计, 这批企业共吸纳12万人, 年产值153亿元, 年进出口额2.7亿美元。

C. 为什么要把“重庆市”设为“直辖市”

重庆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舟楫便利,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物资集散地和繁荣的商业重镇。

今日重庆已是长江上游和中国西部地区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商贸中心,商品流通兴旺发达,其商业设施、市场网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形成了以购物为龙头,将城市金融、交通、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相结合,建成了解放碑中央购物区,各区县商业步行街、商业特色街,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市区县相结合的市场网络,辐射范围由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扩展到全国,甚而远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D. 重庆划出的时间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面积〕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民族〕 有汉、回、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行政区划〕 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被正式批准设立直辖市,现辖渝中、渝北、沙平坝、北碚、南岸、万盛、万州、涪陵等13个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形〕 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坝)五大类。中山分布于重庆市的北部和东南部, 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面积4259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1.2%,天池山主峰兰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庆市最高峰;低山面积为1987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1%; 丘陵面积为14954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8.2%, 主要分布于长江左岸的西部地区;台地面积2943.3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6%,;平坝面积1970.7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
〔水文〕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总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条。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左岸河流多而长, 呈格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树状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气候〕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1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米,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一般为0.57℃/100米,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207℃。但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1200米处, 年降水量多达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则在1600米处, 年降水量为1654.4毫米。(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产量的必要条件, 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数为指标。重庆因多云雾, 是全国光能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均为1112.8--1655.8小时, 年百分率仅25%--30%。比同纬度的上海、汉口、拉萨少得多。日照时数年内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42%--46%, 冬季仅占11%左右; 日照时数又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年日照时数为1112.6--1655.8小时,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区1112.6--1214小时,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为970--1135小时。重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阳辐射总量年内比, 夏季占42%, 冬季占11%左右。
热量资源以气温值表示。重庆年平均气温14.9--18.9℃, 最热月平均气温25.5--29.4℃, 极端最高气温丰都高达44.1℃, ≥35℃的平均日数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2.8--7.2℃, 极端最低温奉节达-9.2℃, 比南京高4.8℃, 比汉口高8.1℃, 是我国中纬度地带热量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水资源〕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地下水。重庆地区地下水年储量为131.7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44.9亿立方米。全市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2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35.3%, 喀斯特水占地下水总量的78%, 主要分布于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仅占6%, 分布于西部红层丘陵区。
地下热水。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温泉26处(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区), 水温属低温热水(20--40℃)有19处; 中温热水(40--60℃)有南泉等6处; 高温热水(大于60℃) 1处。水质类型70%属硫酸盐型热, 并含有氧、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地下热水不仅具有旅游、疗养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资源〕 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未受冰川“入侵”, 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有维管束植被为1154种。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水杉(万州盐井溪)、银杉(南川金佛山)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曾轰动了世界。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动物资源。重庆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69种、鸟类19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8种、鱼类146种,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矿产资源]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 已探明储量39种,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 名列全国前列。(2) 金属矿产: 锶矿储量18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3)非金属矿产: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储量达3000亿吨,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游资源〕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源特征有: (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双溪洞等; 万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缝等。峡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 湖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 具有观光、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 独特性。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1331处(含人文景观),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节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长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 实属国内罕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 乌江、大宁河为纵轴, 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 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完工后, 不但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 还将新增景点70多处, 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进入90年代,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长途枢纽站,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4万路端, 市话266.2万门, 住宅电话93万户,移动电话37万户。邮政线路达966条, 邮件可邮往145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能源〕 自“七五”开始, 重庆加大了对能源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成了重庆发电厂扩建工程、珞璜电厂一期工程、合川渭沱电站, 铜梁安居电站、天府、松澡煤矿扩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电站、水电站和送配电设施, 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庆电力紧缺的状况。目前, 正在进行总投资达20亿元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页首)

经济建设
到1998年,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34年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1978年增长5倍, 平均每年增长9.9%,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 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重庆工业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钢材生产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天然气化工为基础, 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化工基地、医药生产基地, 同时建材工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业、大中型输变电设备、机床、制冷机械、造船等行业也很发达, 在国内占有相当地位。1998年,汽车产量15.74万辆, 摩托车产量126.90万辆, 成为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 1998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0.69亿元, 粮食总产量1155.36万吨, 油料总产量达到25.1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144.1万吨,粮食、猪肉、蚕茧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油桐、生漆、长毛兔、榨菜、黄连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柑桔、茶叶、蚕茧产量居全国的第5--8位。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社会文化
〔教育〕 50年来,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学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万人, 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学校1327所, 在校生86.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达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6.5年。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适龄幼儿入园率平均为55.5%, 城市和近郊农村已基本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中等技术学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职业高中200所, 技工学校110余所, 职工中专学校52所。5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机构), 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大学。
〔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兴建和迁入重庆,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过去的50年中,重庆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医疗卫生、核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时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机构399个, 民营科技机构2600多个, 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的研究所, 其中在声、光、电、计算机、仪表、材料、模具、涂料、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前列。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近10万人, 各类技术拔尖人才近1000人, 两院院士7人。
〔文化〕 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共有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商业台、交通台等7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业再现活力。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丰富, 现有文物点12212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152处。其中一级文物1000余件。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20年来,投资新建、扩建了文化馆25座,建设了1222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由8个上升到42个,总面积达到90721平方米。规划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新建了万州三峡博物馆、涪陵博物馆等19个文博机构。
〔体育〕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体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998年,参加经常性体育运动的人口达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已经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接待能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以上的区、县(自治县、市)拥有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池。
〔卫生〕 经过50年的发展,重庆市卫生事业已形成了医学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等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到1998年,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达2438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278个, 城市街道和农村卫生院2130个, 防疫和保健机构115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769人,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建国初的1.26人上升为2.9人。全市卫生床位数已达65934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解放初的0.3张上升到2.2张。(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68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旅游、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电脑、移动电话、旅游和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特征明显增强,消费层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1998年,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失业保险职工均达180万人以上, 占企业职工人数的81%。9个区县, 833户企业, 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社会统筹试点。21个区县, 2377户企业, 33万职工实行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试点。在12个区县, 1351户企业, 17万女职工中建立了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页首)

对外开放
1997年3月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 在直辖效应下, 重庆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74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超过3000多项, 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2677个; 累计协议外资金额56.3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金额38.39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46.95亿美元。
已进入重庆投资落户的世界知名大跨国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有16家, 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0多个。重庆已有外资企业近1000家, 据1997年统计, 这批企业共吸纳12万人, 年产值153亿元, 年进出口额2.7亿美元。

E.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新田村皂角社什么时候搬迁

渝中区
七星岗、较场口、解放碑、朝天门、望龙门、南纪门、菜园坝、两路口 、王家坡、上清寺、大溪沟、大坪、化龙桥13个街道办事处及石桥镇的红岩村。

大渡口区
新山村、跃进村、九宫庙、茄子溪4个街道办事处;八桥、建胜、跳磴3个镇。

江北区
华新、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五里店、寸滩、江北城、郭家沱(不包括广阳坝居委会)8个街道办事处;唐家沱、鱼嘴、复盛3个镇;五宝乡和峡口镇郭家沱村。

沙坪坝区
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井口、詹家溪(不包括十二居委会)、石井坡、童家桥、渝碚路、天星桥、土湾、新桥、山洞、歌乐山13个街道办事处;覃家岗、歌乐山、井口、陈家桥、曾家、虎溪、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回龙坝、中梁12个镇及石桥镇联芳村。

九龙坡区
杨家坪、谢家湾、石坪桥、黄桷坪、中梁山、石桥铺6个街道办事处;九龙、华岩、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石桥(不包括联芳村、红岩村)、石板12个镇。

南岸区
南坪、龙门浩、海棠溪、玄坛庙、弹子石、大佛段、铜元局、花园路8个街道办事处;南坪、南山、峡口(不包括郭家沱村)、涂山、鸡冠石、黄桷桠、长生桥、迎龙、广阳9个镇和郭家沱镇广阳坝居委会、花溪镇的二塘村。

北碚区
天生、朝阳2个街道办事处;歇马、龙凤桥、天府、童家溪、澄江、蔡家岗、东阳、北温泉、施家梁、水土(不包括清南村、十字村)、复兴、静观、柳荫、三圣、偏岩15个镇;皮家山、石坝2个乡。

万盛区
万盛、东林2个街道办事处;万东、南桐、青年、关坝、丛林5个镇;南天、金桥、景星3个乡。

双桥区
双路街道办事处;双路、通桥2个乡。

渝北区
两路、沙坪、回兴、石坪、龙溪、人和、木耳、大竹林、礼嘉、鸳鸯、王家、兴隆、茨竹、大湾、中河、龙兴、洛碛、石船、统景、麻柳沱、大盛21个镇;古路、高嘴、永庆、石鞋、华秦、天保寨、舒家、关兴、张关、明月、龙安、白岩、黄印、悦来14个乡及詹家溪街道十二居委会、水土镇清南村、十字村。

巴南区
李家沱、土桥2个街道办事处;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二圣、双河口、麻柳嘴、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花溪(不包括二塘村)、南泉29个镇;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12个乡。

江津市
几江、德感、白沙、四面山、珞璜、油溪、石门、吴滩、石蟆、永兴、龙门滩、先锋、李市、河坝、双溪、碑槽、龙吟、嘉坪、黄泥、滩盘、罗坝、付家、羊石、稿子、塘河、东胜、广兴、长冲、金刚、慈云、和平、高歇、津福、蔡家、柏林、仁汶、贾嗣、杜市、朱杨、夏坝、亨堂、夹滩、吴市、顺江、马宗、中山46个镇;大桥、嘉乐、紫云、月沱、临峰、鹅公、刁家、金泉、两贫、清溪沟、长林、麻柳、洞塘、沙埂、现龙、仙鱼、三口、秦家、毗罗、凤场20个乡。

合川市
合阳城、高石坎、南津街、凉亭子、东津沱、钓鱼城6个街道办事处;盐井、草街、滩子、十塘、官渡、双凤、狮滩、福寿、云门、天星、高龙、大石、尖山、利泽、古楼、铜溪、油桥、张桥、渭沱、皂角、太和、龙井、隆兴、木莲、佛盐、三庙、七间、炉山、合隆、燕窝、二郎、龙凤、钱塘、沙鱼、金子、泥溪、龙市、涞滩、码头、肖家、正觉、渭溪、黄土、香龙、小沔、宝华、三汇、清平、土场、保合50个镇;九岭、小河、凤山、赤水、会龙、佛门、响水、大沔8个乡。

永川市
中山路、胜利路、南大街3个街道办事处;大安、石竹、陈食、临江、双竹、何埂、松既、朱沱、仙龙、五间、来苏、宝峰、永荣、红炉、双石、三教、板桥17个镇;青峰、永隆、黄文、金龙、茶店、莲花、聚美、大河、张家、寒坡、王坪、万寿、寿永、花桥14个乡。

长寿县
凤城、朱家、狮子滩、葛兰、晏家、江南、邻封、但渡、云集、双龙、龙河、石堰、云台、海棠、沙石、新市、付何、渡舟、八颗、洪湖、万顺、称沱22个镇、扇沱、石回、焦家、华中、飞龙、合兴、罗围、乐温、义和、黄葛、天台、大坝、三平、芦池14个乡。

綦江县
古南、三江、石角、东溪、赶水、打通、石壕、永新、三角、隆盛、郭扶、篆塘、盖石、镇紫、丁山、土台、安稳、扶欢、蒲河、永城、乐兴、新盛、中峰23个镇;万兴、古剑、三会、紫荆、横山、莲石、高庙、高青、羊角、大罗10个乡。

潼南县
梓潼、双江、花岩、桂林、柏梓、光辉、古溪、宝龙、飞跃、新华、玉溪、群力、米心、上和、龙形、塘坝、太安、永胜、新胜、小渡、卧佛、玉桂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红花、安肖、龙项、檬子、别口、寿桥9个乡。

铜梁县
巴川、旧县、安居、平滩、虎峰、西泉、少云、蒲吕、侣俸、土桥、二坪、水口、白羊、石鱼、维新、高楼、福果、大庙、华兴、围龙、全德、永嘉、安溪、西河、太平25个镇;永清、小林、双山、中和、岗峰、庆隆、新复、斑竹8个乡。

大足县
龙岗、龙水、中敖、三驱、玉龙、万古、邮亭、宝顶、弥陀、宝兴、复隆、石马、拾万、金山、回龙、国梁、雍溪、珠溪、龙石、铁山、季家、高升22个镇;米粮、化龙、城南、高坪、天宝、天山、古龙、沙坝、元通、宝山10个乡。

荣昌县
昌元、广顺、峰高、路孔、直升、安富、清江、仁义、河包、古昌、吴家、观胜、清流、铜鼓、盘龙、远觉、双河、清升、荣隆、龙集20个镇;五福、保安、新峰、十烈、大烈、大建、合靖、石河、治安、葛桥、许溪10个乡。

璧山县
璧城、狮子、汤边、福禄、大兴、丹凤、来凤、青岗、丁家、广普、三合、马坊、正兴、石院、大路、蒲元、保家、六塘、八塘、七塘20个镇;海江、龙江、健龙、方平、五龙、依凤、6个乡。
龙宝区
高笋塘、太自岩、牌楼3个街道;龙宝、高峰、凉风、襄渡、武陵、龙沙、响水7个镇;九池、柱山、甘宁、瑞池、郭村、石桥6个乡。
天城区
沙河、钟鼓楼、周家坝3个街道;天城、熊家、小周、高梁、李河、高升、三正、分水、培文、余家、后山、弹子12个镇;董家、铁峰、孙家、铁炉4个乡。
五桥区
陈家坝街道;五桥、长岭、新田、太龙、龙驹、长滩、白羊、新乡、太安、白土、走马、罗田12个镇;凉水、向家、凤代、恒合、梨树、赶场、中山、谷雨、双流、茨竹、溪口、普子、地宝、黄柏、盐井15个乡。

开县
汉丰、镇东、镇安、丰东、厚坝、白鹤、东华、温泉、郭家、和谦、大进、河堰、正坝、灯好、高桥、九龙山、中和、三合、义和、临江、竹溪、铁桥、南雅、岳溪、长沙、南门、赵家、渠口28个镇;大慈、大德、金峰、白桥、谭家、梓潼、关坪、满月、红园、关面、白泉、锦竹、岩水、紫水、麻柳、天白、天和、三汇口、太原、中心、巫山、跳蹬、五通、龙安、花林、兼善、开竹27个乡。

忠县
忠州、新生、任家、乌杨、洋渡、东溪、复兴、石宝、汝溪、野鹤、官坝、石黄、马灌、金鸡、新立、双桂、拔山、花桥、永丰、三汇、白石、洽井、黄金23个镇;望水、善广、曹家、石子、磨子、涂井、咸隆、新场、金声、丰收、兴峰、高洞、黄钦、精华、庙垭、泰来、巴营、两河、大岭19个乡。

梁平县
梁山、合兴、仁贤、金带、聚奎、礼让、明达、龙门、新盛、文化、七桥、屏锦、回龙、荫平、云龙、和林、袁驿、碧山、虎城、竹山、七星、福禄、石安、柏家、大观25个镇;城南、城北、复平、城东、安胜、铁门、龙胜、曲水、紫照9个乡。

云阳县
云阳、云安、江口、双江、凤鸣、盘石、龙角、宝坪、故陵、红狮、南溪、长洪、双土、桑坪、路阳、农坝、高阳、渠马、关市、黄石、巴阳、沙市、鱼泉、盛堡24个镇;石冈村、毛坝、栖霞、宝塔、院庄、泥溪、耀灵、云峰]票草、新津、龙冈、洞鹿、石门、后叶、养鹿、人和、九龙、上坝、水磨、外郎、黑市、普安、堰坝、新阳、富山、塔棚、太阳、白龙、建全、双水、帆水、莲花32个乡。

奉节县
永安、白帝、草堂、汾河、永乐、康乐、大树、竹园、公平、朱衣、甲高、羊市、吐祥、青龙、兴隆、新民16个镇;新城、江南、梅子、青莲、寂静、黄村、曲龙、平安、建农、新政、金凤、高治、龙池、石岗、明水、青正、红土、万胜、三江、康坪、黄井、黄泗、高雅、安坪、新治、杨坪、上庄、太和、梅魁、马驿、云雾土家族、九里、石灌、荆竹、庙湾、含瑞、龙桥、长安、鹤峰、长凼、九树、尖峰、五马、尖角、明堂、冯坪46个乡。

巫山县
巫峡、福田、龙溪、大吕、庙宇、双龙、官阳、骡坪、抱龙、官渡、铜鼓11个镇;五龙、白云、白果、红椿、大山、龙井、两坪、望霞、建坪、南陵、曲尺、大溪、金坪、龙雾、钱家、何尚、起阳、平河、庙堂、当阳、鸳鸯、三溪、田家、月池、楚阳、竹贤、石碑、青峰、洛阳、邓家、寻花、笃坪、培石、新花、双庙、新营、平南37个乡。

巫溪县
城厢、凤凰、宁厂、上磺、古路、文峰、徐家、白鹿、尖山、下堡10个镇;花粟、菱角、大同、胜利、大河、后河、天星、万古、长桂、黄阳、峰灵、红岩、蒲莲、塘坊、梓树、金盆、朝阳洞、咸水、建楼、正溪、中坝、鱼鳞、乌龙、高竹、渔沙、中鹿、皂角、田坝、马坪、龙台、臣岗、通城、兰英、花台、双阳、从树、沈家、高楼、天元、中梁、土城、和平42个乡。

城口县
葛城坪坝、明通、修齐、高观、庙坝6个镇;棉沙、高燕、龙田箭竹、箭岭、北屏、新枞、高楠、左岗、后裕、黄溪、沿河、明月、中溪、鸡鸣、咸宜、周溪、蓼子、桃园、明中、燕麦、杉木、岚天、石坊、治坪、红花、厚坪、河鱼、渭河、黄安、东安、罗江、白芷、双河、余坪35个乡。 枳城区 敦仁、崇义、荔枝、江东、江北5个街道办事处;白涛、焦石、清溪、南沱、珍溪、百胜6个镇;洒店、山窝、龙塘、罗云、卷洞、丛林、中峰、仁义8个乡。

李渡区
李渡、龙桥、致韩、义和、镇安、蔺市、堡子、新妙、龙潭、青羊、马武、石沱12个镇;石龙、惠民、增福、两汇、明家、同乐6个乡。 南川市 隆化、三泉、南坪、神童、文凤、大观、兴隆、太平场、白沙、水江、石墙、金山、头渡、大有、合溪、鸣玉16个镇;石莲、岭坝、木凉、乾丰、鱼泉、青龙、骑龙、德隆、庆元、古花、马嘴、民主、冷水关、石溪、福寿、沿塘16个乡。

垫江县
桂溪、新民、沙坪、周嘉、普顺、永安、高安、高峰、五洞、太平、澄溪、货游、坪山13个镇;曹化、长龙、沙河、杠家、大石、黄沙、汪家、包家、白家、永平、三溪、裴乡12个乡。

武隆县
巷口、桐梓、火炉、江口、羊角、土坎、白马、长坝、鸭江、平桥10个镇;后坪、鱼子、接龙、土地、白果、核桃、沧沟、石桥、贾角山、浩口、文复、黄草、中嘴、黄莺、龙洞、车盘、碑垭、木根、双河、白云、铁矿、东山、赵家、凤来、庙坪、和顺、兴顺27个乡。

丰都县
名山、虎威、社坛、三元、许明寺、董家、树人、十直、镇江、高泉、兴义、双路、江池、龙河、武平、包鸾、湛普17个镇;崇兴、仁沙、青龙、双龙场、保合、龙孔、都督、粟子、三建、厂天、三坝、汇南、暨龙13个乡。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联合、马家坝、濯水、马喇、两河5个镇;九龙、白含、黑溪、两泡、沙坝、工农、石会、后坝、南海、中塘、册山、青冈、舟白、县坝、濯西、水市、犁弯、子里、小庄、鹅池、学堂、杨柳、新安、新华、石家河、蒲花、金溪、新花、黎水、杉岭、新民、白石、黄溪、金洞、早化、平溪、石钟、水田、白土、太极、邻鄂、蓬东、寨子、正阳、渗坝45个乡。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南宾、西沱、临溪、黄水4个镇;大歇、凤凰、灯盏、华丰、双庆、河坝、大河、三店、永和、下路、金彰、天泉、三树、三星、五斗、三汇、六塘、王家、河嘴、黎家、马武、黄鹤、洗新、新乐、漆辽、木坪、都会、万宝、石流、王场、黎场]沿溪、坡口、万朝、沙子、粟新、金竹、金铃、湖镇、卷店、蚕溪、中益、官田、悦来、鱼池、龙沙、桥头、三益、东木坪、冷水、枫木、洋洞、石家53个乡。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汉葭、郁山2个镇;城效、岩东、下岩西、文武、靛水、火石、商务、葡萄、龙射、平安、下塘、共和、鹿鸣、合理、大河坝、木南、东流、乔梓、迁乔、羊头铺、长滩、凤鸣、普子、三义、桐荣、砂石、棣棠、太原、联合、连湖、石柳、朱砂、龙溪、走马、清平、芦塘、桑柘、鹿箐、同河、小厂、桐楼、诸佛、珍加、梅子桠、新田、新场、鹿角、大园、鞍子、新化、善感、双龙、石盘、万足、上岩西、大厂、猴粟、朗溪、龙塘坝、大桠、润溪、龙洋62个乡。

酉阳土家族自治县
镇多、龙潭、龚滩3个镇;钟岭、涂市、钟南、山羊、板溪、铜鼓、红井、小坝、银岭、黑水、至坝、马鹿、花园、花田、大涵、兴隆、土坪、泡木、木叶、细沙、小咸、酉水、五福、老寨、沙滩、可大、柏溪、酉酬、新溪、沙田、后溪、田坝、偏柏、麻旺、泉孔、泔溪、米旺、亮桠、桃鱼、腴地、车田、渤海、龙东、白竹、木杨、苦竹、井岗、青华、李溪、蚂蟥、天山、南腰界、南龙、小河、小岗、铜西、双桥、板桥、楠木、官清、丁市、董河、宜居、铺子、万木、后兴、后坪坝、天馆、中坝、沿岩、罾潭、两罾、清泉、苍岭、双泉、岭口、庙溪、浪坪78个乡。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中和、平凯、清溪场3个镇;莲花、涌图、肖塘、官庄、红岩、迎凤、石耶、岑溪、中平、官桥、官舟、洪安、峨溶、龙贡、平马、雅江、石堤、海洋、大溪、保安、里仁、龙池、美翠、妙泉、宋农、涌洞、干川、川河、溶溪、茅坡、膏田、玉屏、溪口、三合场、美沙、龙凤、塘坳、峻岭、孝溪、梅江、吏目、钟灵、中溪、兰桥、巴家、晏龙46个乡。

赵伢佯闻宓诣络劳诺功舱陟麓庥宛来囚线勋迅廷

F. 重庆历史

重庆市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乃巴渝文化的发祥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达3000多年。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这就是古代巴国的首都江州。因在此入长江的嘉陵江古称渝水,隋文帝杨坚遂于开皇三年(583年)在这里设置了渝州,是为重庆简称“渝”的由来。南宋淳熙使十六年(1189年),因这里曾是当朝天子宋光宗赵敦的潜藩之地,便循例于此置府,号曰“重庆府”,以志双重喜庆。其地遂以“重庆”为名,于今已有800余年了。
重庆曾经是古代巴国首都、农民革命政权大夏国国都,抗日战争期间是国民政府的陪都,素有“三都之地”之称。在这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热情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伟大的中华文明增添了光彩。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已成为我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成为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河口岸,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科教实力,在我国中西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重庆市不仅已经有了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而且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正是因为它具有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1996年,根据党中央的决策,9月,重庆市代管了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2月2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1997年2月,第八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了这一议案,决定提请第八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同年3月14日,第八界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议案,作出了《关于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这个《决定》,主要内容是:“一、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撤消原重庆市。二、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三、重庆直辖市设立后,有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对其管辖的行政区域的建置和划分作相应的调整。”

重庆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远在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约在三四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以重庆为中心地带的大片地区,已形成强大的奴隶制部族联盟,统称巴。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巴方的记载。

从巴到重庆,名称屡经历史的变迁。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置巴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就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皇子赵淳接踵于正月封恭王,二月受内禅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格命名为重庆府。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

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辛亥革命后,1921年设重庆商埠督办;1929年设市;1935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直辖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重庆,于1937年11月定重庆为战时首都,1940年再定重庆为陪都。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市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83年,重庆成为中国第一个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计划单列市。1997年3月1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审议通过了设立重庆为中央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重庆市现已成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有人口3097万人。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同时聚居着土家族、苗族等40多个少数民族。

G. 重庆共有多少个区,镇。乡。村

概况
重庆市简称“渝”,位于我国西部中纬度地带, 介于东经105°11′--110°11′, 北纬28°10′--32°13′之间; 东邻湖北省、湖南省, 南连贵州省, 西接四川省, 北与陕西省接壤,是我国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东联西引的结合部。
重庆位于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三峡库区重庆段包括巫山、奉节等18个区县(市), 面积达4.6万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5.82%。三峡水库建成后, 形成蓄水393亿立方米的世界上最大河谷水库, 万吨级船队可直航重庆, 实行江海联运, 提高其运输能力和扩大物资交流, 有利于重庆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面积〕 全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 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 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
〔人口〕 1999年全市总人口为307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4%。
〔民族〕 有汉、回、苗、土家等十几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5.7%。
〔行政区划〕 1997年3月14日重庆市被正式批准设立直辖市,现辖渝中、渝北、沙平坝、北碚、南岸、万盛、万州、涪陵等13个市辖区,江津、合川、永川、南川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自治县。

自然条件
〔地形〕 重庆地区地形地貌结构较为复杂。地貌类型按其形态划分, 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平原(坝)五大类。中山分布于重庆市的北部和东南部, 构成四川盆地边缘山地, 面积42590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的51.2%,天池山主峰兰英寨, 海拔2793.8米, 是重庆市最高峰;低山面积为1987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1%; 丘陵面积为14954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18.2%, 主要分布于长江左岸的西部地区;台地面积2943.36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3.6%,;平坝面积1970.775平方公里, 占全市面积的2.4%。
〔水文〕 重庆境内河流密布。总计流域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74条。除北部的任河汇入汉水, 东南部的酉水注入沅江、濑溪河和大清河注入沱江外, 其余均汇入境内长江。左岸河流多而长, 呈格子状系; 右岸一般短而少, 呈树状水系。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和乌江。
〔气候〕 重庆气候属中亚热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其特征是:(1)夏热冬暖, 无霜期长。重庆地区多年平均气温在长江谷地为18.4℃(沙坪坝)、云阳18.8℃;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34.4℃, 极端最高气温达44.1℃(丰都), 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大于4℃, 无霜期340--350天, 大于0℃活动积温6010--6900℃, 是同纬度无霜期最长地区。(2)降水量充沛, 时空分配不均。重庆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左右, 夏季占年降水量40%--50%, 冬季只占4%--5%; 多暴雨, 又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一般多雨年为少雨年降水量的2.5--3倍; 降水量由东向西北逐渐减少, 黔江年降水为1445.3毫米, 而西部的潼南仅987.5毫米。(3) 秋多阴雨, 冬多云雾, 日照时数少。重庆秋季阴雨平均机率1.1--2.3次, 常年≥0.1毫米雨日平均13.7--15.8天, 降水量268--424毫米, 占年降水量的24%--31%;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沙坪坝)。最多年份达148天, 故有“雾都”之称。(4)气候垂直分异明显。重庆地区相对高差达2720.7米, 形成明显立体气候带谱。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 其递减率一般为0.57℃/100米, 年活动积温递减率为207℃。但因受地形影响, 重庆地区一般存在着500--600米、800米左右二个逆温层。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多雨带各地不一, 酉阳八面山出现在1200米处, 年降水量多达1852.1毫米, 南川金佛山则在1600米处, 年降水量为1654.4毫米。(页首)

资源状况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源泉和形成产量的必要条件, 以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数为指标。重庆因多云雾, 是全国光能最低值地区之一。日照时数多年均为1112.8--1655.8小时, 年百分率仅25%--30%。比同纬度的上海、汉口、拉萨少得多。日照时数年内分配不均, 夏季最多, 占全年的42%--46%, 冬季仅占11%左右; 日照时数又随海拔升高而减少, 丘陵地区(海拔<500米)年日照时数为1112.6--1655.8小时, 海拔500至1000米的低山地区1112.6--1214小时, 海拔1000米以上中山区为970--1135小时。重庆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70.52千卡/平方厘米至92.75千卡/平方百米,太阳辐射总量年内比, 夏季占42%, 冬季占11%左右。
热量资源以气温值表示。重庆年平均气温14.9--18.9℃, 最热月平均气温25.5--29.4℃, 极端最高气温丰都高达44.1℃, ≥35℃的平均日数36.4--41.2天; 最冷月平均气温2.8--7.2℃, 极端最低温奉节达-9.2℃, 比南京高4.8℃, 比汉口高8.1℃, 是我国中纬度地带热量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
〔水资源〕 重庆地区水资源非常丰富, 各类水资源合计4648亿立方米, 由当地地表水、过境水和地下水组成。

地表水。重庆当地地表径流总量为511.4亿立方米, 其地域分配与当地降水量成正相关。东南边缘山区, 北部大巴山地多年平均径流深分别为741.6毫米(黔江)、753毫米(开县), 而地区西部丘陵地区的永川仅360毫米, 相差达1倍多。当地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很大, 最多年为最少年的1.5--4.2倍。重庆地区入境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等36条, 通过长江于巫山县碚口出口。据推算, 入境地表径流总量为4005亿立方米, 出口为4292亿立方米。
地下水。重庆地区地下水年储量为131.7 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为44.9亿立方米。全市碳酸盐岩类出露面积2903平方公里, 占全市总面积35.3%, 喀斯特水占地下水总量的78%, 主要分布于大巴山、武陵山地; 基岩裂隙水仅占6%, 分布于西部红层丘陵区。
地下热水。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温泉26处(不含原涪陵及黔江地区), 水温属低温热水(20--40℃)有19处; 中温热水(40--60℃)有南泉等6处; 高温热水(大于60℃) 1处。水质类型70%属硫酸盐型热, 并含有氧、溴、碘、锶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经勘探钻孔证明, 重庆地区地下热水储量极为丰富。地下热水不仅具有旅游、疗养等功能, 而且是有待开发的宝贵能源资源。
〔土地资源〕 重庆土地总面积82339.36平方公里, 其中农用地为6163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74.85%,耕地面积25564平方公里, 占土地总面积的31.05%; 林地30078平方公里, 占36.53%; 园地1626平方公里, 1.98%; 牧草地占2059平方公里, 占2.5%; 水面2307平方公里, 占2.79%。1996年人均土地仅为0.273公顷, 为全国人均的1/3; 人均耕地0.084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2公顷; 人均林地0.1公顷, 比全国人均少0.087公顷, 人均草地0.007公顷, 仅有全国人均草地的1/33。
〔生物资源〕 重庆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

植物资源。重庆自然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其主要由栲树属、青罔属、栎属、木兰属等树种构成。重庆地区自第四纪以来, 未受冰川“入侵”, 成为植物的“避难所”, 有维管束植被为1154种。孑遗植物和珍稀植物极为丰富, 属国家1--3级保护植物多达50多种, 其中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珙桐、秃杉、桫椤等。水杉(万州盐井溪)、银杉(南川金佛山)均为我国最早发现地区, 曾轰动了世界。二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光叶珙桐、香果树、鹅掌楸、红豆杉等; 三级保护植物有黄杉、穗花杉、白桂木等。
动物资源。重庆动物种类繁多,有兽类69种、鸟类191种、爬行类27种、两栖类28种、鱼类146种, 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珍稀动物有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金丝猴、黑叶猴、云豹、白鹤、中华鲟、长江鲟等;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金冠鹿、穿山甲、林麝、水獭、大鲵等; 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有青羊、小灵猫、白腹锦鸡等。上述珍稀生物种类, 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更重要的是它们与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构成“生物基因库”, 是研究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的宝贵场所。
[矿产资源] 重庆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类型多, 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截至1996年底, 全市已发现矿产75种, 已探明储量39种, 是全国特大城市中矿产资源最丰富地区。(1) 能源矿产有煤、天然气、地下热水等, 其中煤的保有储量20多亿吨, 是我国南方煤炭生产重要基地; 天然气储量达3200亿立方米, 名列全国前列。(2) 金属矿产: 锶矿储量185万吨, 居全国第一, 锰矿探明储量为我国第二, 钒、钼、钡探明储量为全国第三, 此外还有铝土矿、汞矿、锌铅矿等。(3)非金属矿产: 岩盐为我国最大矿区之一, 储量达3000亿吨, 重晶石、萤石等也较为丰富; 冶炼辅助材料有耐火粘土、溶剂石灰石、硅石、铸型砂等; 建筑材料有石膏、大理石、水泥石灰石等。
〔旅游资源〕 重庆地区自然环境复杂, 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形成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重庆自然旅游资源特征有: (1)多样性。山地型有巫山12峰、缙云山9峰、四面山丹霞地貌等; 喀斯特型溶洞有夏冰洞、芙蓉洞、双溪洞等; 万盛石林; 小寨天坑地缝等。峡谷型有长江三峡、嘉陵江小巫峡、大宁河小三峡、乌江峡谷等。水体类有南、北温泉、统景温泉等; 湖泊有长寿湖、小南海等。生物类有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仙女山、红池坝山地草地等, 集“山、洞、峡、泉、林、草”于一身, 具有观光、避暑、消夏、疗养保健、探险科考等功能。(2) 独特性。据不完全统计, 重庆境内自然旅游资源共有1331处(含人文景观), 其中有世界上最大奉节小寨天坑(漏斗)地缝(盲谷), 以及巫溪夏冰洞、长江三峡、大宁河峡谷和乌江峡谷群, 实属国内罕见。(3)集中性。以长江干流为横轴, 乌江、大宁河为纵轴, 依托重庆主城区、涪陵、万州为中心, 构成“三点三线”地域组合格局。三峡工程完工后, 不但形成长达600公里“高峡出平湖”的天下奇观, 还将新增景点70多处, 使整个三峡库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公园和世界级风光景区。重庆市还有众多的人文旅游景观,以三国为背景的历史遗迹白帝城、张飞庙;以民俗为背景的丰都鬼城、大足石刻; 以及革命历史遗迹红岩村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等。(页首)

基础设施
〔电信〕 进入90年代, 重庆市邮电通信产生了质的飞跃。建成了多条光缆线, 长途枢纽站, 开通了卫星地面通信站,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本地市话网,初步形成了通信手段多样化、立体化、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全方位通信网络。至1998年底, 全市的长途交换机容量达4万路端, 市话266.2万门, 住宅电话93万户,移动电话37万户。邮政线路达966条, 邮件可邮往145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目前,重庆市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组成的有一定规模的“水、陆、空”立体运输体系。经过不断建设, 重庆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建成了成渝电气化铁路、成渝高速公路、210国道、机场高速公路、江北机场等重要交通项目及一批客运站、港口码头设施。到1998年, 全市境内拥有公路里程27210公里, 高等级公路137公里, 铁路595.5公里, 港口41个, 开通了70余条国内航线和至香港、澳门、高雄、名古屋、曼谷、吉隆坡等国际航线。
〔能源〕 自“七五”开始, 重庆加大了对能源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建成了重庆发电厂扩建工程、珞璜电厂一期工程、合川渭沱电站, 铜梁安居电站、天府、松澡煤矿扩建工程, 以及一批中小型火电站、水电站和送配电设施, 完成了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 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重庆电力紧缺的状况。目前, 正在进行总投资达20亿元的城市电网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页首)

经济建设
到1998年, 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为1434年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1978年增长5倍, 平均每年增长9.9%, 高于全国同期年均增长速度, 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 改革开放的20年间,重庆工业连续保持高速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达12.24%。到1998年, 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88.6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80亿元。全市基本建成了汽车摩托车生产基地, 钢材生产和有色金属加工基地,以天然气化工为基础, 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化学医药为主体的综合化工基地、医药生产基地, 同时建材工业、日用化工、日用陶瓷、食品工业、大中型输变电设备、机床、制冷机械、造船等行业也很发达, 在国内占有相当地位。1998年,汽车产量15.74万辆, 摩托车产量126.90万辆, 成为全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农业] 1998年,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430.69亿元, 粮食总产量1155.36万吨, 油料总产量达到25.1万吨, 肉类总产量达144.1万吨,粮食、猪肉、蚕茧等农副产品产量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居于首位。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束了长期短缺的历史、肉类、蔬菜、禽蛋、水产、水果等农产品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油桐、生漆、长毛兔、榨菜、黄连产量名列全国前茅, 柑桔、茶叶、蚕茧产量居全国的第5--8位。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市的第三产业空前发展,经过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7.4%上升至1998年的37.8%,全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542亿元。1998年,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3.7亿元, 近十年,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年均递增率10%以上。贸易及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998年10%。全市销售规模上亿元的大型商场超过了10户。商贸流通领域从业人员达到93万人。金融保险业发展很快,到1998年止, 全市各类各级金融机构总计5741个, 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1306亿元, 贷款余额为1358.6亿元, 保险业保费收入为22.7亿元, 承保金额达2595.41亿元。建国50年来, 全市共投入210.5亿元进行住宅建设, 累计竣工住宅面积5792万平方米, 人均居住面积由3.1平方米提高到8.3平方米。 重庆山环水绕, 历史源远流长, 旅游资源丰富, 全市有1300多个景点。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正在发展壮大。房地产、旅游业成为重庆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页首)

社会文化
〔教育〕 50年来,重庆市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1997年, 全市普通小学校16261所, 在校生285.43万人, 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已达到99.96%。全市普通初中学校1327所, 在校生86.9万人, 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例平均达90%。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6.5年。全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适龄幼儿入园率平均为55.5%, 城市和近郊农村已基本普及幼儿学前教育。
全市现有普通中等技术学校81所, 普通高中279所, 职业高中200所, 技工学校110余所, 职工中专学校52所。58%的初中毕业生可以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全市现有普通高校22所(其中本科院校16所), 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5所,有12所普通高校(含机构), 拥有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4所国家重点大学。
〔科技〕 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兴建和迁入重庆,形成了较完善的科研体系。在过去的50年中,重庆市在生物工程、冶金、航天、船舶、医疗卫生、核工业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就。同时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科技人员队伍。1998年, 全市有部、省、市科研机构399个, 民营科技机构2600多个, 有一批在全国具有相当优势的研究所, 其中在声、光、电、计算机、仪表、材料、模具、涂料、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和实力处于国内前列。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万人, 其中高级职称近10万人, 各类技术拔尖人才近1000人, 两院院士7人。
〔文化〕 重庆市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建设,文艺创作和文化设施的建设呈现可喜的局面。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旺,对外文化交流频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共有重庆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重庆有线电视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商业台、交通台等7个市级广播电视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均在85%以上;文博事业再现活力。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 文物藏量丰富, 现有文物点12212处,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省级152处。其中一级文物1000余件。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文化设施日趋完善。20年来,投资新建、扩建了文化馆25座,建设了1222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由8个上升到42个,总面积达到90721平方米。规划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新建了万州三峡博物馆、涪陵博物馆等19个文博机构。
〔体育〕 经过50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快速发展,重庆的体育事业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1998年,参加经常性体育运动的人口达到45%; 90%以上的青少年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市已经具备承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接待能力, 群众性体育活动与竞技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90%以上的区、县(自治县、市)拥有体育场、综合体育馆、游泳池。
〔卫生〕 经过50年的发展,重庆市卫生事业已形成了医学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医疗、卫生监督执法等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城乡医疗卫生保健网。到1998年,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达2438个, 县及县以上医院278个, 城市街道和农村卫生院2130个, 防疫和保健机构115个。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769人, 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由建国初的1.26人上升为2.9人。全市卫生床位数已达65934张,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解放初的0.3张上升到2.2张。(页首)

人民生活
〔收入〕 1998年,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467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1720元, 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居民储蓄水平的提高。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368元。
〔消费〕 随着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998年, 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达到2056元。城市居民消费中用于教育、旅游、住房的支出比重加大,电脑、移动电话、旅游和住房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农村,居民消费城市化特征明显增强,消费层次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 1998年,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和失业保险职工均达180万人以上, 占企业职工人数的81%。9个区县, 833户企业, 8万职工参加了大病医疗社会统筹试点。21个区县, 2377户企业, 33万职工实行工伤社会保险统筹试点。在12个区县, 1351户企业, 17万女职工中建立了生育社会保险统筹制度。职工工资收入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受到法律保障。(页首)

对外开放
1997年3月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 在直辖效应下, 重庆成为外商投资热点, 1997年一年, 外商直接投资金额达5.74亿美元。截至1998年底, 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超过3000多项, 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2677个; 累计协议外资金额56.3亿美元, 其中直接投资金额38.39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46.95亿美元。
已进入重庆投资落户的世界知名大跨国公司近40家, 其中排名世界500强企业有16家, 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0多个。重庆已有外资企业近1000家, 据1997年统计, 这批企业共吸纳12万人, 年产值153亿元, 年进出口额2.7亿美元。

H. 重庆市区十大景点有哪些求推荐。

重庆市区十大景点有山城步道,皇冠大扶梯,李子坝,时代广场钢琴阶梯,解放碑好吃街,较场口夜市,洪崖洞,千厮门大桥,磁器口古镇,南滨路等。

当然重庆除了上面说的那几个景点之外,他还是有着数不胜数的景点的,而且美食更是不少,火锅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相信你来到这里之后,一定会被它的美景,美食所吸引的。

I. 谁帮帮我!T T!地理作业!

您好,

就第一个问题做如下举例回答:

范例1:
杭州的旅游路线与日程安排

一 西湖几乎是个杭州的象征了,就算不喜欢也一定要去一下,不过风光的确很不错的,其实逛完西湖就可以耗很长时间了,这种季节的话晚上去肯定别有一番味道
.当然有很多景点是有季节性的,可以省去

二灵隐 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灵隐寺的香火很旺,据说求千也很灵.

三 黄龙洞 位于栖霞岭后的山麓上,从岳庙边上一条山径上去,左右二山夹峙,路旁有翠竹千竿,景色极为清幽,过剑门关,紫云洞、白沙泉,全程行约l公里即到黄龙洞。 黄龙洞又名无门洞、飞龙洞。据传有和尚名慧开在此建寺修行。一天,一声惊雷山裂,有清泉自石中出,有传说黄龙随慧开而来,因名黄龙洞。
其实景点是很多的,不过只有两天时间跑很多地方是很累的,而且走马观花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挑几个有代表性的,距离不是太远的,慢慢游览一番,这样才能体现出旅游的乐趣,达到假期放松的效果.

范例2:
大连的旅游的路线和日程

海公园(海底世界),老虎滩,棒棰岛,劳动公园(有当年大连万达队的基地),旅顺,滨海路,森林动物园。
大连新近开通的环城旅游专线车,途径12个景点,只需花10元钱便能环游大连了!而且景点处可以凭票随上随下,起点大连火车站,终点中山广场,单程,路线是大连火车站——人民广场——会展中心——贝壳馆(15?)——森林动物园(80)——傅家庄——燕窝岭(5)——北大桥——鸟语林(30)——虎滩乐园(15+100+40...)——港湾广场——中山广场。
大连的广场也非常有名,而且很多,非常适合步行或者夜游。
大连的电车也很有历史。
此外,斯大林广场(现在好像改成人民广场了)上女骑警,英姿飒爽!
建议不要住在市中心,因为我的亲戚就是大连酒店行业的,每年旅游旺季的时候大连的市中心几点基本都订不到了(如果不是跟旅行社的话),所以市区(比如甘井子区)就可以,因为大连很小,所以交通挺方便,住的远一点点也很近的。

范例3:
黄山旅游的路线

1.节省宿费和休息舒服住在山角下的汤口;
2.起早登山(做缆车)然后步行边看边下山,下山的距离很远,加上登山时候消耗的体力,要放慢速度,需要注意的是,脚跟尽量先着地,否则腿肚子是很痛的.
3.不要因为没在山上住看不到日出遗憾,因为山高云蜜看到日出的几率是很小的
4.拜托不要在山下或者山上买东西,那里很贵,有时间可以去屯溪买点特产,但建议不要太多,应该把节省的钱用在西递和宏村古民居的参观上,那里值得一去;
5.假如当地请导游的话,应该给个面子,因为他们几乎是没工资的,但不可在专门店中购物太多,这样导游会仔细给我们讲解的;
6.开车去的要注意安全,那里的规则很严厉,山里没土匪,但有警察!
7.登山别打伞穿雨衣要好的多,那里天气变化大,有条件的最好带个吹风机,不是美发是衣服湿了可以用它吹吹.
8.在去杭州的路上最好走普通路,因为中途有临安附近的大溶洞,到昌化还可以买快好的鸡血石.
9.当地特产;
1.砚台 2.豆腐干 3.蘑菇 4.竹荪

范例4:
http://www.lotour.com/snapshot/2006-5-16/snapshot_37853.shtml
(由于篇幅限制)

范例5:
广州及周边地区自驾车八日游1路线与日程

春节是全家(5人)团聚的日子。由于我家成员之一,刚跳槽到广州市区工作,我们决定干脆全家在广州团聚,并设计了一个广州及周边地区自驾车八日游。大家玩得相当开心,尤其是吃到了广州最知名的早茶和各种美食,深深体会到了”吃在广州”这句话的含意。

我们的日程是:

小年夜:广州炳胜餐馆吃笫一顿团圆饭。广州天河迎春花市。

除夕:广州白云山(松风轩早茶、桃花涧、梅花谷、云台花园)。广州天河头啖汤吃年夜饭。

年初一:丛化(五指山景区三桠塘幽谷、文轩苑酒店)。

年初二:丛化石门森林公园。

年初三:番禺(百万葵园、宝墨园)。

年初四:广州(荔湾湖公园、沙面、二沙岛西餐厅、华南植物园、珠水夜韵)。

年初五:广州流花湖公园、肇庆(湿地公园、七星岩)。

年初六:广州小吃步行街。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巫溪长涂敬老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城县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所 浏览:82
央企女处级干部退休年龄 浏览:347
敬老院慰问老人诗歌朗诵 浏览:53
访谈60岁以上老人 浏览:613
大平孝敬爹和妈现场版 浏览:790
全国人大领导退休年龄 浏览:587
吕不韦为什么能长寿 浏览:29
聋哑人多少岁进养老院 浏览:384
60岁裸体女人 浏览:472
汉代父母官叫什么名字 浏览:837
父母进厂打工怎么说 浏览:495
很讨厌老年人喝酒怎么办 浏览:999
老年人脊椎列怎么治疗 浏览:328
龙游县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浏览:330
灯塔市澜潮养生会馆门票多少钱 浏览:306
重阳节爬山高中画 浏览:219
老人补肽多少克 浏览:395
预防老年痴呆症ppt 浏览:988
养老院加盟好项目 浏览:241
为什么喜欢重阳节 浏览: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