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血压的老年人适合吃什么
老年人如何有效的抵制血压上升
生活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因为高血压经常会肆意侵害老年人的健康。要把血压升高造成的健康危害及时有效的遏制住,避免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健康受到损害,老年人需要采取哪些有效的自我保护方法呢?
首先,老年人在平时要注意增加身体所需的物质的补充,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强体质,有效的把高血压拒之门外。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铁低于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铁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压,还可预防老年人贫血。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有人让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8星期后发现血压下降。因此老年人还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黄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鱼虾、红枣等,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老年人在生活中可能由于身体逐渐失去灵活性就不愿意经常活动,这对健康其实是不利的。因为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减肥、维持正常体重,可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外周阻力而使血压降低。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散步是一种既简便易行,又非常有效的控制血压的运动方式。所以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散步的运动,适当的调节运动量,做到健康安全的控制血压。
在平时及时发现病情是最重要的一个预防措施,这是把血压升高造成的健康危害尽快消除的关键环节。普通人尤其老年人,每年应坚持体检1次,注意查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平时还应了解自己的血压,经常测量血压,尽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
老年人的健康是非常脆弱的,容易遭受到多种疾病的侵袭,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所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做到预防高血压,同时也要重视高血压的保健措施的重要防护作用。
Ⅱ 年轻人的高血压和老年人的高血压有什么区别
单纯从临床特点来看,年轻患者高血压一般以舒张压升高多见,老年人以收缩压升高更多见,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很大,年轻人血压脉压差相对较小,其他也无明确的差异。年轻人高血压和老年人高血压有细微区别,但也不是绝对的,老年人高血压脉压差较大以收缩压增高明显。雨林控股旗下阿里树萃取片可改善三高
Ⅲ 老年人高血压发病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血压的高低与血管的弹性以及全身各部位小动脉的阻力休戚相关。每当血管壁弹性差和小动脉阻力大时,为了维持正常血流量,血压就会上升。
相反,血管壁弹性好,小动脉阻力小时,血流十分通畅,血压就会正常。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人体的动脉血管弹性会逐步减弱,又加上动脉血管不断老化和胆固醇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壁上的沉积,随即会使动脉硬化,于是增加了小动脉阻力,所以血压也会跟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上升,老年人发生高血压的机会也骤然增加。
由此可见,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性病变是促使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是,持久的高血压,动脉壁组织因受高压血流冲击而易于损伤和变性,也易于使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在血管内壁上沉积,又加重了动脉硬化,所以它们是两个互为因果的疾病。
Ⅳ 老年人高血压,作为家人我们该注意什么
作为家人,你们要督促奶奶坚持每日服药,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擅自停药,服药剂量也不可随意增加,要使其保证充分的睡眠,避免让其生气愤怒而诱发血压的升高,保持其轻松稳定的情绪,每日摄盐低于6克,如果肥胖还要限制其热量和脂类的摄入,避免其过度劳累,禁烟酒,你们家属也尽量戒掉,家属学会量血压,更好的检测病情
Ⅳ 老年人高血压,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
1、饮食应节制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吃饭以八分饱为宜。高血压患者在饮食中应适量吃一些能降低血压的食物,如:黑木耳、荸荠、芹菜、葫芦、绿豆、西瓜皮、莲子心等。
2、早餐少吃鸡蛋
鸡蛋所含的胆固醇比较高,不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其中,蛋黄所含的胆固醇是蛋白的2000倍,所以即使吃鸡蛋也尽量少吃蛋黄。
3、多吃豆类
无论红小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只要是豆类含钾都十分丰富,大豆制品中的豆腐含钙和镁也较为丰富,因此,豆腐是高血压病人每天都应当吃的食物。成年人200~300克/日为宜。而红豆、绿豆、芸豆搭配稻米、燕麦、小米、玉米等谷类食物做成五谷米饭、八宝粥、红豆汤、绿豆汤等,都非常好。
每日可吃点食用菌“信和安堂虫草花”,泡一些当茶饮,平衡血压有益处。
Ⅵ 老年人为什么会高血压
高血压一般是因为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不通畅,血管痉挛,血容量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大等等,这些因素导致的高血压。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包括年龄因素,遗传因素,过度肥胖,缺乏运动,长时间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睡不好觉等等,这些因素都容易升高血压的。高血压的患者尽量远离这些容易升高血压的不良诱因,要适当的活动锻炼身体。老年人是患高血压的高发人群所以要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就要从儿童的时候开始预防,不要长时间大量高盐饮食,平时要多锻炼身体。
Ⅶ 老年人高血压日常生活需要注意些什么
1.长期服用稳定性降压药
2.保持良好睡眠
3.少生气少上火保持良好心态
4.注意饮食,不可吃过甜过咸和过油腻的东西
5.切记过量运动
Ⅷ 老年人高血压分级是怎么分啊
根据血压升高的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临界高血压内:
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90~95mmHg;
容1
级高血压(轻度):
收缩压140~159mmHg;舒张压90~99mmHg;
2
级高血压(中度):
收缩压160~179mmHg;舒张压100~109mmHg;
3
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推荐服用芝元堂古方茶塔罗茶,它是门针对高血压患者体质,降低血压。在芝元堂茶疗商城就能买到啦。
Ⅸ 老年高血压具有什么特征
一般来说,老年人高血压具有如下特征:
(1)老年人高血压的收缩压波动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那些老年患者血管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减弱所造成的。
(2)老年人高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会在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中逐步升高。
(3)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容易出现假性高血压现象。这类高血压患者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较差,更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4)老年人高血压主要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对心脏危害性更大,更易发生心力衰竭,同时脑卒中的发生也比较频繁。
(5)老年人β受体的反应性降低。因此对β受体阻滞剂的耐受性较好,但会有引起心动过缓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6)老年人对血容量减少和交感神经抑制会相当敏感,这可能与老年人的心血管反射损伤有关。
(7)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初始剂量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小,间隔时间也应比年轻高血压患者长。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速度不应太快,也不应降得太慢,否则就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用不利。
(8)老年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较低,在药物治疗时容易引发抑郁症,故应避免选用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抗高血压药物,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Ⅹ 什么是老年高血压
一、定义1999年WHO/ISH建议:①正常人动脉血压的理想值<120/80mmHg。②正常血压<130/85mmHg(18.4/11.3kPa)。③正常血压高限130~139/85~89mmHg;④成人高血压≥140/90mmHg(18.6/12.0kPa)。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一部分患者是由老年期前的各种高血压延续而来。除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外,随增龄血压逐渐上升的现象,称为老年性高血压。主要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其弹性降低,管壁纤维增生,血管硬化导致。其标准为:65岁以上的人群中,血压持续或3次非同日血压测量SBP≥140mmHg(18.6kPa)或DBP≥90mmHg(12.0kPa)。若SBP≥140mmHg,DBP<90mmHg,则诊断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
二、临床特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如下特点:
(1)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期血压升高较慢,导致脉压差加大,如主动脉明显硬化,舒张期则无明显增高。
(2)血压随体位变动而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对张力和压力变动的调节能力减弱所致。
(3)血压随季节、昼夜变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较低,而冬季较高或昼夜之间变化明显。收缩压的变动范围可达5.3kPa(40mmHg)以上,舒张压的变动范围可达2.6kPa(20mmHg)。
(4)容易发生合并症。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而收缩压的增加又会加重和加速动脉硬化。脑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为最严重的伴随症。收缩压使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大量临床分析证实,有高血压比无高血压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倍。在血压测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实际血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其肱动脉硬化,袖带不能正常压迫而致。这种假象称之为假性高血压。此现象亦有随年龄增加之趋势,不能贸然降压。
三、发病率目前全世界患高血压的患者已逾5亿,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9000余万。每年新发患者数约300余万。在美国约有5800万例高血压患者,黑人高血压占该人种成年人的38%,白人中则有29%的成人有高血压。在80岁以前随年龄增大而单独收缩压增高的发病率较高,有关患病率的资料主要来自大规模的筛选,全部高血压患者中85%~90%为原发性高血压。肾实质病变引起的高血压占5%~10%,而可能治愈的疾病所导致的高血压只占1%~2%。我国大规模的老年人高血压调查资料较少。1991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95万人口普查显示(按SBP≥140mmHg和/或DBP≥90mmHg为诊断标准):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为38.5%,女性42.1%.合计为40.4%。以SDP≥160mmHg,DBP<90ramHg为诊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我国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病率为1.25%,其中老年患者占86.6%;以DBP<95mmHg时,我国60岁以上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为10.24%(男7.92%,女12.33%)。据此推算,我国老年ISH约1000万人。各国居民的调查资料显示,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的随年龄丽增高的趋势。四、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内的多种变化会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血管的老化1.动脉弹性降低、硬化及相应的功能改变(1)随年龄增大,血管的弹力纤维逐渐变得硬而脆,容易折裂,使动脉的弹性减弱,血管的扩张能力降低,而外周阻力则趋于变大。如20~40岁时,外周阻力为132.3±6.2kPa,60~70岁为207.5±12.2kPa。由于血管阻力的增加,脉搏波前进的速度则加快。幼年时主动脉波速度平均为4.1m/s,65岁的老人其脉搏速度为10.5m/s,相应的切变应力(shear stress)也增加,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荷和能量的消耗。
(2)主动脉内膜随年龄增加而变厚,40岁时内膜厚度约为0.25mm,70岁时可达0.5mm。血管内膜的增厚使得血管弹性降低。当心脏收缩时,血管顺应性较差,使动脉内收缩压明显升高。而心脏舒张时,同样由于血管弹性不良,可造成血压偏低,因而呈现临床上脉压差大的特点。舒张压低带来的直接危害是脏器供血不良,可导致脏器功能的减退。
2.静脉的张力和弹性降低由于静脉的老化,血流回心的动力亦有减弱。老年人则表现为动脉血压升高的同时,静脉压反而下降。静脉血管床大,血液易于淤滞,尤其在活动减少及卧床增多时,容易发生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有学者曾测量20~40岁时的静脉压力平均为0.93±0.04kPa(954.4mmH20);60~70岁时为0.7±0.04kPa(714.4mmH2O;71~80岁时为0.57±0.02kPa(592.5mmH2O)。
3.毛细血管网结构的改变老年人毛细血管的改变主要表现内皮的基底膜增厚,管腔缩小,部分毛细血管襻区发生痉挛或完全闭塞,造成单位面积内有功能的毛细血管数减少。微血管的这些增龄性现象是组织器官老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体老化的原因之一。
(二)肾脏排钠功能减退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其肾功能有所减退。肾血流量下降,有效肾单位减少,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回吸收与排泌功能受损,排泄钠的功能亦减退,造成容量负荷的增大。
(三)生理血压调节机制障碍随年龄的增长,主动脉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造成对体循环波动缓冲能力的障碍。此外,血管本身对血管内压力变化的调节能力也随年龄的老化而逐渐减退。
五、预后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有丧失劳动力和自理能力,合并左心衰、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的潜在危险。高血压为诱发脑卒中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冠心病的三个主要易患因素之一(另两个为吸烟和血脂异常)。对高血压有效的内科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大多数并发症,从而延长患者的寿命。作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预测目标,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更为重要。
六、治疗由于老年人的病生理基础不同,且药物易发生副作用,应该在长期治疗前对全身情况加以全面考虑。多数资料证实,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老年人进行降压是有益的,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欧洲老年人高血压研究组做了纵向、多中心、随机和双盲对照等各项治疗试验。经过10年观察,治疗组血压明显下降。美国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研究观察,大于等于60岁者,单纯收缩期血压高的治疗效果,治疗组非致命性脑卒中、心肌梗死以及左心衰均有明显下降。短暂脑缺血发作,心脑血管病死率虽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在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更多地注意副反应问题。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响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低血钾症、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量减少、糖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对老年人的健康均可产生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降压治疗的反应,调整和控制降压的幅度。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注意治疗与生治质量的一致性。在英国有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提出:治疗后舒张压在12.7~13.3kPa(95~100mmHg)或较低<11.3kPa(85mmHg)时,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舒张压居二者之中,11.3~12.0kPa(85~90mmHg),则冠心病死亡率较低,其解释为机体通过自动调节,在一定范围的灌注压下,维持重要器官供血。鉴于此项研究,有学者提出舒张压不宜降至12.0~11.3kPa(90~85mmHg)以下。
必须明确,降低血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标。对老年患者同时要考虑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保护。治疗要注意个体化,因人而异,严密观察疗效和副反应,重视靶器官的保护,重视生活质量。提倡先使用一种降压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剂量。无疑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也有相当数量的顽固性高血压。对这部分患者仍依照联合用药的原则。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还要注意到老年人在用药方面的特点,如:肾脏功能减退,药物可能产生蓄积;血浆白蛋白减少,游离药物和结合状态药物的分布会有改变;身体脂肪增加,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身体总水分减少,水溶性药物分布也减少等。必须按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具体药物的选择如下。
(1)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可作为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它能降低血管外周阻力,有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保护血管内膜、改善心肌供氧的作用,适用于高血压有心脏并发症者,对老年人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很少发生过度降压。它对老年人反射性心跳加快和血管扩张的作用较青年组不明显。它有扩张粥样硬化狭窄血管的作用,因此较少影响靶器官的灌注,目前先后出现的长效、缓(控)释钙离子拮抗剂给老年高血压患者带来了福音。应该注意的是:钙离子拮抗剂与β-受体阻滞合用时,仍要小心。因为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学者坚持钙离子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将加重心衰。
(2)利尿剂:迄今为止,利尿剂始终被列为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多年来一直用于轻型高血压的治疗。由于随增龄导致的处理钠和水的能力降低,用噻嗪类药物可有助于缓解水钠潴留,然而长期服用此类药物可以造成多种代谢障碍。如低血钾、高血糖、高尿酸、脂代谢紊乱。故在应用时需密切注意代谢变化。
(3)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发展迅速。这类药物有较强的血管扩张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无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很适用于老年患者。该类药物有抗重塑(anti remodeling)效应,可以逆转心室肥厚,改变心室结构。此药的不良反应与剂量有密切的关系。
(4)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的缺点是中枢神经副反应,如嗜睡、乏力等。禁用于工度以上的心脏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致糖耐量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Ⅱ)拮抗剂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各种效应,如:血管强烈收缩、醛固酮生成增加、间接增加缓激肽的血管扩张作用,从而降低血压,适于较长期应用。此外,ATⅡ对改善心功能有较明显的效果,临床应用副作用少见,绝少发生咳嗽。
(6)老年患者不适用的降压药物:根据老年人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特点,强利尿剂、神经结阻滞剂、α-受体阻滞等应避免使用,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以防产生精神抑郁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