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老年护理学中老年健康教育的原则及其含义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保健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我们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探讨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是关于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二是关于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界定,三是如何认识和把握老年心理保健的几个重要因素,四是关于做好当代老年心理保健工作的几点建议。
② 老年护理的原则及其含义
老年护理的原则
老年护理工作有其特殊的规律和专业的要求,为了实现护理目标,在护理实践中还应遵循相关的护理原则。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揭示了实现护理活动目标的合理途径和形式,为护理实践活动提供总的方向和方法论指导。系统理论、需要理论、自护理论等,对护理工作无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这些理论可作为制定老年护理原则的依据。
1.满足需求
人的需要满足程度与健康成正比。因此,首先应基于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护理人员应当增强对老化过程的认识,将正常及病态老化过程及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社会特性与一般的护理知识相结合,及时发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和各种需求,使护理活动能提供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和照顾的内容,真正有助于其健康发展。
2.社会护理
老年护理的对象不仅是老年病人,还应包括健康的老人、老人家庭的成员。因此老年护理必须兼顾到医院、家庭和人群,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在病房,而且也应包括社区和全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和社会护理更有其重要性,因为不但本人受益,还可大大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3.整体护理
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与其他人群有不同之处,尤其是老年病人往往有多种疾病共存,疾病之间彼此交错和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整体护理的理念,研究多种因素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护理。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人全面负责,在护理工作中注重患者身心健康的统一,解决患者的整体健康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护理业务、护理管理、护理制度、护理科研和护理教育各个环节的整体配合,共同保证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4.个体化护理
衰老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复杂的退化过程,老化程度因人而异;影响衰老和健康的因素也错综复杂,特别是出现病理性改变后,老年个体的状况差别很大,加上病人性别、病情、家庭、经济等各方面情况不同,因此,既要遵循一般性护理原则,又要注意因人施护,执行个体化护理的原则,做到针对性和实效性护理。
5.早期防护
衰老起于何时,尚无定论。又由于一些老年病发病演变时间长,如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一般均起病于中青年时期,因此,一级预防应该及早进行,老年护理的实施应从中青年时期开始入手,进入老年期更加关注。要了解老年人常见病的病因、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慢性病患者、残疾老人,根据情况实施康复医疗和护理的开始时间也越早越好。
6.持之以恒
随着衰老,加上老年疾病病程长、合并症多,并发症多,后遗症多,多数老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对护理工作有较大的依赖性,老年人需要连续性照顾,如医院外的预防性照顾、精神护理、家庭护理等。因此,开展长期护理(longtermcare)是必要的。对各年龄段健康老人、患病老人均应做好细致、耐心、持之以恒的护理,减轻老年人因疾病和残疾所遭受的痛苦,缩短临终依赖期,对生命的最后阶段提供系统的护理和社会支持
③ 老年人康复护理需遵循哪些原则
1预防在来先,早期介入.康复护理与临源床护来理同步进行.2主动参与,注重功能源.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日常活动,逐步由替代护百理过渡到促进护理和自我护理.3整体全面,结合实际.运用各种康复护理方法度将功能训练与日常知生活活动相结合,以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4安全第道一
④ 老年人护理的原则是
喜悦家政护理
一、饮食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目的是减轻胰岛负担,有利胰岛功能恢复。饮食应根据病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调节。在饮食控制同时需要全面掌握患者进食。
a. 如治疗饮食不够,可增加三煮蔬菜和其他高纤维素食物充饥
b. 治疗饮食有剩余,则要与医生联系,扣除降糖药剂量。
c. 如果要吃甜食,可用木糖醇调味。
d. 要吃水果,必须扣除主食热量。
二、 休息 生活要有规律,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如重症和有严重并发症者须卧床休息。休息能减少能量消耗,对大脑有保护性抑制,有利于康复。
三、 皮肤、口腔护理 可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及维生素B代谢紊乱,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故应经常用温水擦洗;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故对热感觉不敏感,易引起烫伤;口腔有异味,需加强口腔护理。
四、 衣着、鞋袜要宽松,防止趾端坏疽。
五、 心理护理 因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心理问题,必须认真做好病情解释,使患者认识本病是可以控制的。可展望先进治疗方法,以增加治疗信心,以取得合作,有利疾病治疗。
六、 按医嘱定时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
七、 严密观察病情
a. 没餐前或留段尿测尿糖,定时测血糖。
b. 观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征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c. 观察并发症,如感染、肢体坏疽、白内障、冠心病等。
d. 嘱患者随身携带疾病诊断小卡,以免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作相应处理。要定期门诊随访。
⑤ 老年人的护理原则是哪些
评估老年人现存的活动能力。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老年人的协调情况及步态。了解老年人的病史,评估其活动耐受力。收集老年人的用药情况,以作为老年人活动后计划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而且是老年人做得到的。与老年人共同制定活动目标,例如老年人希望的是恢复自我照顾能力,或是增加对活动的耐受力。活动之前应该做热身运动,至少10分钟,以减少肌肉系统受伤的概率,活动后应该慢慢减缓再停止,不可立即停止。
⑥ .老年人康复护理需遵循哪些原则
1 把握护理对象的个性特点 2 尊重原则 3 依靠和支持家属参与护理 4 注重康复护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⑦ 老年护理目标和原则
1.心理护理: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所以护理人员应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2.做好安全护理:对老年人进行用药安全和患者自身安全。
3.做好饮食指导:老年患者常常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慢性支气管炎等,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4.做好基础护理:护理员应认真履行护理分级制度,按照规定为患者做好基础护理。
5.做好患者的病情观察:老年人患者在治疗期间护理员要多巡视病房,多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多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生。
6.护理操作过程中轻柔,避免粗暴。
【失能老人护理的五大原则】
1.非礼勿视非美德: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协助或完全依赖他人,其中也就包括清洗会阴,更换纸尿裤,人工取便等十分隐私的护理,所以,我们不应该为了尊重老人所谓的隐私,遵从所谓的“非礼勿视”而选择不给老人进行这些隐私部位的护理。
2.要拘小节,斤斤计较:失能老人的护理是一件要拘小节,斤斤计较的事情,要密切关注老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变化,不放过隐藏的小部位,减少潜伏着的对老人不利的因素。
3.有所不为:失能老人很大程度上只是行动上的受限,特别是中轻度失能老人,他们的头脑和意识还很清楚,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老人的想法和感受,警言慎行,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4.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所有的失能老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行动受到限制,但每个失能老人的具体情况以及失能的程度不尽相同。护理过程应遵循“和而不同”的理念,有所差别和选择性地进行科学护理。
5.借力省力:护理工作需要耗费体力,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用巧力,学会借力,让护理员省力又能让老人舒服。
【痴呆老人的日常护理方法】
1.记住他是谁:要记得老人的喜好和习惯,他自己记不清的事情可以通过照片、日记等帮助他回忆。
2.保持微笑:微笑有强大的感染力,真心微笑可以让对方感到快乐。
3.放慢速度:与老人说话语速要慢、语气应轻松;老人做事时多给他点时间,不要催促。
4.帮他记住家人:老年痴呆症病人时常连自己的家人都认不出来,这时需要老照片、视频等影像资料的一点帮助。
5.清晰地沟通:与老人沟通尽量简洁、明确,信息量别太大。
6.如果他发火了,就退后一步:这样可以给对方留出空间,也避免自己被误伤。同时,应积极找出老人发火的原因。
7.保持安静:家中保持安静,不要带老人去人多、嘈杂的地方,否则不仅会互相听不清对方讲话,也容易使老人情绪失控。
8.不要争论:尊重老人的行为和言谈,即使意见有分歧也无需争出对错。
9.参与和鼓励:带老人去参加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感谢他的支持和陪伴,并对他的参与表示感激。
10.分散注意力:带他去公园等轻松愉快的场所,与他闲聊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
11.与他人交流:建议多与家庭情况类似的人们交流,互相分享经验教训。
12.警惕突然的变化:随时观察老人是否有突然的变化,如发烧、脱水、疼痛、感染等,必要时及时就医。
⑧ 失能老人护理的原则
失能老人心理需要及护理的原则,让老人开心,身体保持干净卫生,大小便及时处理,像卧床大小便护理仪就能及时解决大小便护理问题,自动冲洗大小便,烘干、翻身多项功能,减轻护理难度
⑨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活动原则有哪些
1.活动与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选择适宜: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地点。一般而言,运动时间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为宜,每日运动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运动的场地最好选择在空气新鲜、环境清净、地面平坦的地方;运动的强度应根据老年人运动后心率而定,其计算方法为:一般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的老年人可采用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龄。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活动或运动的强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长期坚持。
(3)自我监护,确保安全:在活动或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觉。当出现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出现严重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就医。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据自身及环境的条件,选择空气新鲜、行走安全的地点、适当的时间,以每分钟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钟。步行过程中,应注意使自己脉搏保持在110~120次/分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势不限,但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游程不超过500m为宜。参加游泳锻炼时应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水温不宜过低;游泳过程中,若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暂停游泳;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传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锻炼。
(3)跳舞: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适当节奏的舞曲。
(4)球类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球类运动,如门球、乒乓球、台球、健身球等。
(5)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协调、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调节老年人的心境,还可以强身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