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人心痛的病症
你说的复很清楚,是心痛,而不是腿制疼,所以我就当心绞痛来考虑。因为老年人
心脑血管病
高发,心
脑血管供血不足
,后果严重,需及早预防治疗。另外你说的心痛也可能是胃部的疾患,所以你要当孝顺子女就去门诊,医院,向右经验的人问问,做个心电图和其他检查,求个诊断治疗,或者直接找个中医看看。
2. 老年期常见的心理病症有哪些
我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也开始得到社会的关注的,由于特殊的社会伦理和社会心理,老年焦虑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的重要心理疾病之一。但是,老年人通常面临着老年焦虑症与老年忧郁症两大心理病症。
老年焦虑症
在国人的印象中,西方社会的老年人大多安详沉稳,心境开阔,喜好旅游,还有非常丰富的兴趣爱好和业余活动。而在国内,尤其是城市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为了生活中的一点小事而焦虑不安或是提心吊胆。老年人得焦虑症的原因要么源自对衰老的恐惧,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成了子女的负担,要么对家里孩子心存担忧,比如,孙子要参加高考了,爷爷有时比孙子还要焦虑。
作为家里的子女,更应该去关心老年焦虑症,因为老年人的体质较弱,一旦得了焦虑症后,更容易导致一些严重的身体症状出现。而作为老年人,也要积极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发现老年生活的乐趣。要知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老年人不应该总是追悔过去,还应该注重开拓现实的道路,遇事想的开,不要轻易发怒,更不必去为子女的事情过分担忧,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
老年抑郁症
忧郁状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反应。主要是伴随身体疾病、丧偶等而来的痛苦以及退休、经济收入减少或社会、心理上受到的压抑,使得老年人情绪低落、沮丧、痛苦。在此基础上可产生悲观、厌世情绪及自责自罪心理,甚至自杀行为。
“万事空落,百无聊赖”,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伴有疑病,虚无和妄想;突出的睡眠障碍和躯体症状等都可使抑郁症状加重。国外学者调查,没有工作和退休的老年人中,有过忧郁体验的占40%~48%,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美国在对250名癌症患者调查时发现,其中156人在发病前曾遭受过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发生情绪障碍。还有人发现,丧偶的男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在40%以上。老人的情感趋于低沉,抑郁症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杀率也明显要高。早在100年前,著名的自杀研究专家、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凯姆经统计证实:自杀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几乎不分国籍和年代,而在各年龄组中,老年人的自杀率最高。
美国生理学家20世纪初做了大量研究表明,焦虑、抑郁可抑制肠胃蠕动和消化腺体的分泌,导致食欲减退,心率加快,血压上升,血糖增加。很多老年性严重疾病,如心肌梗塞、高血压、癌症的发生也与情绪不良有关。
有关资料表明,各国包括自杀在内的意外伤亡人数中,老年人比例高达50%。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当他们陷入孤独、悲观、厌世的阴影之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减低,一旦有了刺激情境,如有人自杀了、患了绝症或重病等都会受到感染,与消极厌世的意志产生共鸣,而走上绝路。如上海市某街道就曾发生过8位老人几天内先后自杀的事件。
3. 老年人常见病症有哪些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老年痴呆症,脑梗塞,肾气虚
4. 老年痴呆是老年人中经常出现的病症,患上这种疾病的前兆是什么
导致老年痴呆症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被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这种疾病也会表现出很多的症状。
5. 老年人病态的怀旧会出现哪些病症
任何情绪与行为,一旦执著,就难免走向病态。怀旧也是一样。不少老年人爱回忆往事,其实老年人过度怀旧是一种不良心理状态,它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组织的一系列退化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渐渐衰老,思维能力下降,远期记忆能力反而增强,因此对贮存在大脑中的往事印象非常深,难以忘却,常常表现为回忆过去,或触景生情,念叨不绝,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和安慰。一旦在这方面受到抑制,则焦躁、易怒、焦虑、抑郁,形成病态怀旧心理。
6. 老年人老是瞎说还没病症是什么毛病
你好,根据你的叙述,老年人会有些唠叨,但要警惕是不是有小脑萎缩导致的早期老年性痴呆,建议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
7. 老年问题的心理会引发哪些病症
心理问题是老年人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指老年人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内括感觉、容知觉、人格特征等。
老年人常常会伴有恐病、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困扰了我们的老年生活,使我们的老年生活变得暗淡无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心理疾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老年痴呆症、老年抑郁症、老年强迫症等。
所以,我们老年人在患有这些心理问题前,应及时做好调整,力争不让这些心理问题光顾我们;如果我们已经患有了这些心理问题,也不要过于紧张,应该抱着乐观的心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化解这些心理问题,做到从容淡定的对待人生。
8. 请详细描述您的主要病症、发病时间、过往病史等,以便医生更好地帮助您~您好!我想问一80岁的老人得了
病情分析:
你好,肛肠癌的病人主要的痛苦一是肿瘤引起的疼痛,发热,转移到全身其它内器官以后还会伴容有其它器官相应的症状,吃不下,腹水等。
意见建议:
如果靠进食不能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有时候需要静脉补充营养物质,排便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善,因为肿块引起的堵塞是药物控制不了的。
9. 中老年人容易出现哪些病症
由于中老年人易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或急性病变,低钾或低镁血症,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回对洋答地黄的耐受性降低,应予减量应用。若患者同时还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维拉帕米等以及华法令、红霉素、苯乙呱啶等药物,其均可使地高辛的半衰期明显延长,血浆总清除率降低,地高辛中毒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对于中老年人应严格掌握洋地黄适应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用量宜个体化;超过地高辛的有效血药浓度,即使增加剂量,其正性肌力作用并不增加,反而增加了其药物的毒副作用,故给药剂量宜小,主张低浓度为宜。嘱病人在服用地高辛期间,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有效治疗浓度为02~2毫克/毫升。但由于治疗浓度与中毒浓度之间有较大的重叠,故应结合临床来判断是否为中毒。
10. 老年常见的精神症有哪些
人到了老年,就到了慢性疾病的高发期,提高警惕,注意早期病征极为必要。但有些老年人的精神过分紧张,整天都神经兮兮的;过分担心疾病,往往将身心衰退的某些征象也看成是大难临头的象征,总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绝症,或血枯肌毁,或脑空肠烂;常为此忧心忡忡,杯弓蛇影;殊不知这样下去,不知不觉就患上了老年性疑症与老年性恐病症。
疑病症与恐病症
患疑病症与恐病症的老人,大都是因为两个因素所致,就是在思想上太多的敏感多疑,在精神上又受不了环境的刺激。
老年人往往多思善虑,经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适与医学科普文章上的种种疾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而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关切、紧张和恐惧。
环境的刺激,老年人经常去医院探望病人或参加追悼会,看到别人的疾患与去世,总觉得别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常怀疑自己患病,惶惶不可终日。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好多老年人在运动后,脉搏加快一点就疑心得了心脏病;体瘦较易触到肝脏就认为是肝肿大,进而怀疑肝硬化、肝癌之类;这类疑病感,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经常处于这种心理状态,必然影响生理机能,削弱机体的抗病力,从而给疾病的侵袭大开方便之门,使高血压、冠心病这些身心疾病更易发生。
而且,一旦患病了,特别在病痛发作时,又产生死亡将至的紧张感;结果越紧张,越感病情严重,疾病也愈不易好转。
虽然随着整个机体功能减退,60岁以上的老人躯体疾病发生率可达60%以上,但是,确有一部分老年人本来身体很健康,可一看到同龄好友生病或病逝后,也觉得自己身上这痛那痛,顽固地认为自己也患了某种疾病。虽经检查未发现异常,自己仍不能消除疑虑,由此产生恐惧、悲哀等消极情绪,给工作及家庭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这就是“恐病症”。
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较多,家庭中的环境、气氛不和谐、劣性刺激、及周围人群对自己病情的反应,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引起病人惶惶不安而产生恐病情绪。从精神分析角度看,老年恐病症或疑病症倾向是一种自恋活动,从年轻时性爱指向他人到老年时转而指向自身,转向对自身的过分关切和爱怜。据研究,老年妇女的疑病观念显著多于老年男性。
老年人的“恐病症”产生有以下原因:
认识能力下降。面对身体素质的每况愈下.有些老年人总要求自己的身体状况像年轻时一样旺盛和强壮,对那些生物性衰老、健康状况的“自然滑坡”认识不够。而对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视,病情明显了才意识到.并由此产生恐病心理。
消除恐病症对老年人来说不仅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十分简单的,只要注意几点:
首先,中老年人应定期作体格检查。身体感觉不适,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就诊,不要胡思乱想,自作主张、随便服药;即使有了病,也要正确对待,对疾病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正确态度,积极治疗,积极生活。
其次,应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多方面爱好,提高生存能力。创造一个欢乐、开阔的环境,学会宣泄恐病情绪,做到在思想与精神上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