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老年人怎样学习
1.培养爱好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退休后的生活依旧五彩缤纷可延寿7.5年。研究者指出,老人应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点儿乐子,培养一些兴趣。北京市老年心理研究所所长韩布新告诉记者,一项针对全国老年人文化生活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老年人普遍存在缺乏情趣的现象,这对退休后的生活十分不利,老人容易萎靡,也更容易衰老。他提醒,年纪大了,不等于一切趋于停滞。为了预防老年抑郁症,要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即便退休前没有特殊爱好,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跳舞、气功、下棋、垂钓等都能增进身体健康。另外,退休生活可能长达几十年,如果只有一种情趣,时间长了也无聊。因此,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文化情趣,并争取创造更多爱好,情趣越丰富对身心越有益。
2.学习新事物
大多老人守旧、固执,这种性格不利于健康长寿,老人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主动去学习和适应新事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好奇心”是一种探究行为。有求知欲、想了解外部世界,这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国外有研究证明,有“好奇心”的老人更长寿。一方面,学习能促进大脑的使用,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学习新东西能帮老人加强人际交往,增强幸福感和生存的价值。美国抗衰老专家菲利普·莫伊勒指出,老人应该多给自己设置困难,如果总是做一些得心应手的事,大脑学习机制就容易停滞不前,可以尝试学电脑、摄影等比较复杂且需要动脑子的新事物。
㈡ 老年人该做些什么事,学些什么文化
孙天恩 现今岁骑单车走遍全国跑马拉松40余年两次挑战珠穆朗玛峰担任奥运火炬手
70岁时,他“聊发少年狂”,两次挑战珠穆朗玛峰,虽未登顶,但攀至6900米的海拔也足以让人望尘莫及。据了解,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登顶珠峰年纪最大者为70岁的日本老人三浦雄一郎,“日本老人能登顶,我为什么不可以,我想要代表中国老人站在世界最高峰上。”85岁的孙老现如今梦想依旧未磨灭。
孙老语录:
精神、意志、胆略,三者结合,无往而不胜
有思想,有目标,有灵魂,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男子汉
我宁愿跌倒在跑道上,我也不愿意躺在病床上
夕阳红,要红出一道亮丽的彩霞,我要烙出一身的傲骨
老孙算是特别的案例,不一定有普遍性,但是老年人一样可以做到精彩生活;
关键是马上开始,学习任何一种手艺也好,其他爱好也好,坚持一段时间,
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有个几年就会成为一个非一般的老头了~加油!
㈢ 老年大学都学什么
老年大学的授课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主要包括的有健康、烹饪、艺术等方面。
老年大学是适应社会老龄化、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以及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时代产物。随着生活与医疗条件的改善,中国老龄化的步伐加快了,中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面对社会老龄化,党和政府以及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工作。
胡锦涛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尊重历史。党和政府多年来强调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老年人也要继续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老年大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终身学习”最恰当的体现。
(3)老年人学习扩展阅读:
老年大学是“空巢”老人更新知识的课堂,健身养心的场所,开心娱乐的园地,广交朋友的平台,智力开发的基地,
随着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多,20世纪八十年代,老年大学在中国许多地方兴起。1973年,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学创办于法国。老年大学面对老年群体.但是老年教育却是最年轻的教育。所以,办老龄大学还缺乏经验和理论的总结。要不断探索,认真总结,提高对老年大学办学规律性的认识。
老年大学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达到帮助老年朋友“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使清华老人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办老年大学,搞教学、抓管理.都要遵循教育的共同规律.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发挥学员的教学主体作用。教师和管理人员既要从学员的实际出发,又要依靠学员来办学。
㈣ 老年人如何学习好
老年人首先要提高抄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去挖掘尚未开发的智能潜力,克服消极悲观“得过且过”的人生哲学。
其次,要鼓励学习勇气,培养学习乐趣。以学习作为终生的追求目标,只有学习才能使自己最后几步走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勤用脑子,不仅能长寿,而且能弥补过去没有得到的知识。
第三,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踮起脚能摘下果子”。以自己原有的程度和专业知识为基础,选择学习目标,量力而行,稳步前进。
老年人学习的主客观条件具备之后,学什么、怎么学,就成为必须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今天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老年人学习,既能获得新的知识,赶上时代的步伐,又能陶冶情操,消除孤独,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老、中、青学习是有共性的,但老年人学习也有特性:一是老年人用来学习的时间与青少年比,相对来说要短了。二是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说总是每况愈下。三是老年人学习的目的与青少年不同,它以提高思想陶冶情操为主。因此,老年人学习的目标、学习的进度、学习的方法都有差异,不能“大锅饭”、“清一色”。必须选择好学习的目标,拟定适当的进度。
㈤ 形容老年人还学习的成语
老当益壮、返老还童、宝刀未老 、鹤发童颜、童心未泯、精神焕发。
一、老当益壮 [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释义:年纪虽老而斗志更坚,干劲更大。
出自:曲波《林海雪原》一六:剑波朝着这两位坚守职务的老森铁员工,伸了一下大拇指头,“真英雄,老当益壮。”
二、返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 ]
释义:老年人又恢复青春。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
出自:后晋 刘昫《旧唐书·宦官书》:“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复能返老还童。”
译文:可治疗痿弱重膇的疾病,又能返老还童。
三、宝刀未老[ bǎo dāo wèi lǎo ]
释义: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译文:小子嫌弃我年老!我手中宝刀却不老。
四、鹤发童颜[ hè fà tóng yán ]
释义:白白的头发,红红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出自: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译文:说自己不是神也不是神仙,鹤发童颜古人无法比。
五、精神焕发[ jīng shén huàn fā ]
释义: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饱满。
出自:峻青《故乡杂记》:在故乡,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久经战争锻炼的、在任何时候都是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的人们。
㈥ 中国老年人为什么学习能力那么低
因为老人没有进取心,再深入一些就是,老人没有求知动力,倚老卖老,抵触现版代科学的背后,是觉得学权了有什么用?自己都退休了,有必要这么拼命学吗?但是不学习的后果就是被淘汰!因为现代社会变化发展太快,和年轻人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代沟就形成了!所以要求年轻人尊敬自己的同时,必须加以不断的学习,不能和社会脱节!!!否则你就只是年纪大,啥都不懂,胡搅蛮缠,这怎么能获取别人的尊重?
㈦ 提高老年人学习成绩的窍门是什么
虽然我们老年人读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乐趣,但如果能够读出一些成绩回来,无疑是答对我们老年人继续读书的一种激励。下面就介绍两种有利于我们老年人提高学习成绩的窍门。
一是多写,有兴趣时,我们老年人可写写读书心得、体会,对事物的看法、观点,日常所见、所闻、所思都可以写,哪怕是写短短的几句话也可。其目的是活动活动大脑,练练写作,日积月累,坚持久了,总会有进步、有收获的。
二是多交流,在学习的道路上,个人发奋努力,独立钻研是学有所得的首要方法。但金无足赤,人无全才,要真正学习专精广博,还必须开展相互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老年人应注意相互学习,发挥群体效益。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活日新月异,老年人学习更需讲究“群体效益”。在个人奋进的前提下,开展互补互济,相互学习,才能百尺竿头更上一节,这是取得学习成效的方法。
㈧ 老年人应该怎样学习
老年人和年轻人读书本着实用目的有所不同,老年人读书便像一个游客,如沐清风般地林边散步,追求心灵自由。所以,我们老年人读书学习也应该有一些不同于年轻人的方法。
(1)摆正学习心态
老年人看书的目的不是为了取得实用价值,这是我们看书前首先要摆正的态度问题。因为没有了更多实用主义的追求,我们才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同时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鉴于此目的,所以我们看书不和别人攀比,只看自己愿意看的。不愿看的坚决不看,白给也不要。别人取得成绩了,我们也能坦然接受,有了这个心态以后,我们老年人才能更好地享受到读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选择学习目标
学什么这是前提。学海无边需要选择,老年人必须把有限的精力、时间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优化地选择。要对自己的优势劣势、能力的大小、身体的素质做个全面衡量,发挥优势,设计、优化自己的学习目标。
(3)注重培养兴趣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不可抑制的动力,它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兴趣出勤奋,勤奋学习才能出成果。因此,从兴趣入手,选择自己学习的目标。如喜欢诗歌、书法、绘画的老同志,过去因工作忙,空闲时间少,如今可以天天写、日日练,这样一个月可以等于过去几年乃至十几年。
(4)立足现有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年人以往职业不同,基础各异。选择学习目标,最好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因为长期从事某一行业、某种技术工作,这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轻车熟路,易见成效。
对同一或相近领域的知识,进一步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研究,不断深化,开拓前进,才有可能取得成就。
(5)寻找合适方法
“怎样学”,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学习不讲究方法不行。犹如过河,方法则似架桥、乘舟,没有它无法抵达“彼岸”。在确立了学习目标,下定了决心之后,必须要有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方法。
例如我们已经看过很多书了,有的书没有必要从头至尾细看一遍了,所以只看头尾,有的书掐头去尾只看中间,5分钟决定取舍。正如鲁迅的“随便翻翻”,“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不用心,不费力,拿来做消遣。犹如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6)选择合适读物
合适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因为不上班了,没有业务工作了,所以没有因业务需要必读的书,只选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即可。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有益于身心健康,提高读书兴趣,利于坚持读书习惯的养成。
二是读名人的书,读经典的书,读好书,读篇幅短的书。老年人体力精力有限,视力也有所减弱,所以要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有所选择的读些名人的书、经典书、好书、篇幅短的书。
例如大部分老年人可以选择一些名人散文书籍,因为散文文章短,语言美,所以我们很爱看。也可在网上找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和书看看。
(7)保持持之以恒
做事贵在有恒,读书学习也是一样。所以,我们要坚持经常读书,天天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鲁迅是个“深沉的韧性的战斗”典范,他一生中的著作、译著和书信,总数达700万字,直至临终前两天,还在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是老年人学习的榜样。
因此,日常生活中,无论忙闲,我们尽量都要看几页书,有几本书就放在床头,随时可以翻阅,要养成读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