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需要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有多少
据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而目前我国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需要。9月21日,全国老龄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
据悉,到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将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25%。另据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将在2030年到来,从现在开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准备期只有短短25年时间。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在发布会上说,据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目前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据了解,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目前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仅为0.84%,养老服务缺口甚大。
李本公表示,养老服务作为新兴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仅就提供就业岗位而言,假如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到发达国家目前的低限3%,按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3:1测算,即可提供150多万个就业岗位。如果考虑到居家养老服务面对数千万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加可观。
⑵ 失能老年人护理
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称为"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1~2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老年人的家庭环境不适应导致老年人身体状况变化的超过了6成。失能老人的护理工作需要体力与脑力的结合,那么家庭护理人员就应该怎么做呢?
1. 心理护理。对失能老人要察言观色,善于发现他们生活上的困难之处,及时主动地帮助其起居梳洗、擦浴换衣、饮食睡眠、解便排尿等。解除失能老人的精神负担,主动热情地关心他们,不嫌弃、不厌频,不在其面前流露出丝毫厌恶情绪,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属的热诚关怀。
2.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也是失能老人家庭护理的关健。要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失能老人常伴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少食多餐,不宜采用油炸、煎炒、烧烤烹调;忌肥甘甜腻、辛辣、过咸之品;戒烟酒。便秘者宜食高纤维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高脂血症者忌食动物内脏,少食花生等含油脂多、胆固醇高的食物。若失能老人呛咳严重,应立即前往医院给予对症治疗。
3. 保持大便通畅。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容易出现便秘,若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诱发出血性脑卒中、脑栓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应定时排便,适当吃芹菜、胡萝ト、水果等。必要时可用药物,如番泻叶泡开水、麻仁润肠丸、乳果糖、开塞露等。
4. 功能锻炼。通过一定方式的运动锻炼,促进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肢体的肌肉萎缩,增强体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使失能老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改善精神状态。主要采用的方式有按摩、由别人帮助的被动运动和自已参与的主动运动。康复运动锻炼应根据老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对老人运动功能的微小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以进一步调动老人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5. 加强病情观查预防并发症及意外事件。细心观察必须主动去了解、熟悉老人的病情变化,感觉有异常应详细询问,经一般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应送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错过治疗良机。
⑶ 中老年人护理
中老年人护理即是诊断和处理老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比如老人心理健康、各种疾病的护理。
⑷ 我国老年人主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发布会介绍我国护理工作情况:我国有4400万失能半失能老人,但到2018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刚达到400万。即使这些护士都来护理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只是十位老人才能“共享”一份专业的护理服务。
什么是失能老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通常老年痴呆症患者到达后期,都是重度失能老人。
都说“养儿防老”,最贴心的护理莫过于自己的亲人。但是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年轻的夫妻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同时得照顾四个老人,又得维持自己的生计,如果单靠子女进行护理,即使是有孝心,怕也没有能力“全脱产”地照顾一位失能老人。长此以往,恐怕整个家庭都将“失能”。因此护理失能老人必然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有机构负责人感叹,“10个护工承担着60多个老人的护理工作,压力很大,招人也非常难。”社会上专业的护工更少,很多都是“拉夫凑数”的社会闲散人员。而这势必会导致种种问题,老人要么吃药不及时,甚至吃错药;要么对卧病在床的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要么病情加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解决养老问题中的最大痛点,离不开“政策”二字。在先于我们迈入老龄社会的日本,不仅设立了老年介护保险制度,还确立了《介护保险法》,40岁以上的人都被强制要求缴纳介护保险费,需要介护时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医疗和介护服务,确保老人有尊严地生活。而因为有了保险的支持,护理服务人员的雇佣问题也有了更规范的保障和支持。
如今我国也频出政策来支持养老服务事业,医养结合形式就是失能老人的福音。三年前,当时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已联合民政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日常保健、健康促进、中医康复、养老护理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务;去年底,还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了医保定点范围。
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照料和经济负担,维护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尊严,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这不仅是为现在的老人,更是为以后的自己。愿“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般的悲凉越来越少。
⑸ 老年人护理的原则是
喜悦家政护理
一、饮食 饮食的控制和调节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目的是减轻胰岛负担,有利胰岛功能恢复。饮食应根据病情、身高、体重、劳动强度和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调节。在饮食控制同时需要全面掌握患者进食。
a. 如治疗饮食不够,可增加三煮蔬菜和其他高纤维素食物充饥
b. 治疗饮食有剩余,则要与医生联系,扣除降糖药剂量。
c. 如果要吃甜食,可用木糖醇调味。
d. 要吃水果,必须扣除主食热量。
二、 休息 生活要有规律,充足睡眠,劳逸结合,如重症和有严重并发症者须卧床休息。休息能减少能量消耗,对大脑有保护性抑制,有利于康复。
三、 皮肤、口腔护理 可预防感染,由于糖尿病的高血糖及维生素B代谢紊乱,可导致皮肤干燥、瘙痒。故应经常用温水擦洗;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故对热感觉不敏感,易引起烫伤;口腔有异味,需加强口腔护理。
四、 衣着、鞋袜要宽松,防止趾端坏疽。
五、 心理护理 因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心理问题,必须认真做好病情解释,使患者认识本病是可以控制的。可展望先进治疗方法,以增加治疗信心,以取得合作,有利疾病治疗。
六、 按医嘱定时用药,并观察不良反应。
七、 严密观察病情
a. 没餐前或留段尿测尿糖,定时测血糖。
b. 观察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征兆,一旦出现及时就医。
c. 观察并发症,如感染、肢体坏疽、白内障、冠心病等。
d. 嘱患者随身携带疾病诊断小卡,以免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作相应处理。要定期门诊随访。
⑹ 医院护理老年人
医院护理老年人是有一定的价位的,比如说被子里的和一点不能自理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⑺ 老年人的护理原则是哪些
评估老年人现存的活动能力。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特别是老年人的协调情况及步态。了解老年人的病史,评估其活动耐受力。收集老年人的用药情况,以作为老年人活动后计划的准备。活动的设计应符合老年人的兴趣,而且是老年人做得到的。与老年人共同制定活动目标,例如老年人希望的是恢复自我照顾能力,或是增加对活动的耐受力。活动之前应该做热身运动,至少10分钟,以减少肌肉系统受伤的概率,活动后应该慢慢减缓再停止,不可立即停止。
⑻ 老年人长期护理险种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长期护理保险,又称老年护专理保险,是对保障被属保险人因为功能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康复中心或需要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的种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长期看护保险是相对较新的一种健康保险产品。随着老年人口的逐渐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老年看护保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了较快的发展。早期以个人长期护理保险为主,近年来团体型长期护理保险也有一定发展。
长期护理险与失能收入保险中对被保险人失能后收入损失的补偿是不同的。长期护理保险保障的护理项目一般包括照顾被保险人的吃饭、穿衣、人浴、入厕和行动等的护理费用。
⑼ 失能老年人护理
失能老年人护理对呀,你可以给老年人保养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