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敬老养老 > 老年人的监护人概念

老年人的监护人概念

发布时间:2021-01-01 14:54:10

⑴ 老人的监护人法律是怎么定的

首先,目前抄的民法通则并没有对除精神袭病人、痴呆人以外的成年人监护人进行规定。
民法通则第十七条 【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 配偶;
(二) 父母;
(三) 成年子女;
(四) 其他近亲属;
(五)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其次,10月1日施行的民法总则对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进行了规定
民法总则第二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子女;
(三)其他近亲属;
(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⑵ 法律规定老年人多大需监护人

老人如果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才会需要监护人,与年龄大小无关。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法律规定的是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需要有法定监护人。

《民法总则》里第三十三条: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与其近亲属、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事先协商,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协商确定的监护人在该成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

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2)老年人的监护人概念扩展阅读

意定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包括:在被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如意识昏迷时,有权为被监护人选择看护机构、养老院、护工等事宜,也有权处理被监护人的治疗、康复方案、医药方案、出入院手续办理等事务。

而为了保证被监护人利益,对监护人也有明确的权限限制,如监督人将监督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财产使用,监护人不得擅自提款、挪用。

2017年实施的《民法总则》把原属于60岁以上老年人的意定监护扩展到18岁以上的所有成年人。所以,不只是老人,如果你一个人在外身边没有亲人,有信得过的朋友也是可以签订协议,帮忙照料,提前预防。

⑶ 监护的概念与特征有哪些,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

一、监护的概念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二、监护具有以下特征:

1、被监护人须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2、监护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3、监护人的职责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能由当事人约定。

三、监护人的职责

监护人的职责包括人身监护和财产监护两个方面。

1、对未成年人的人身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

2、对被宣告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以保障其本人及社会的安全,并促其恢复健康为目的。至于财产监护,监护人得依法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监护人为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承担民事责任的义务。”

监护人在行使财产管理权时,得为被监护人的利益而使用或处分,但对不动产的处分,在许多国家的法律中是加以禁止或严加限制的。为了防止监护人利用监护关系侵害被监护人的权益,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监护人不得接受被监护人的财产。

有的国家在法律上还特设监护监督人,以保证监护人依法履行其职责,在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利害有冲突时保护后者的权益,并设有监护法院等专门机构。

(3)老年人的监护人概念扩展阅读

法律规定的监护人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第十七条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员担任监护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亲属;

(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⑷ 老人有监护人吗

在我国监护只针对两种人,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两版类人也就是民权法上所说的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因为年纪幼小或精神失常,不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所以需要设置监护人代理他们进行民事活动,保护他们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这才是设立监护制度的目的所在.
而对于老人,只要不是精神失常的老人,他只是因为身体的衰老而没有养活自己的能力,与之相应的,民法为其设立的制度就是赡养制度,而不是监护制度.尽管身体老了,可老人的心智只有比年轻人更健全,他不需要别人的监护.

⑸ 老年人也有监护人吗如何确定

现实困惑

孙先生是一位个体经营者,其妻子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不幸去世。他的三个子女早已成家。妻子去世后,孙先生的子女很少来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后经朋友介绍孙先生与李女士结婚。多年来孙先生的子女对其不闻不问,对此孙先生非常失望,于是孙先生指定李女士为自己的监护人。在一次突发疾病后,孙先生卧床不起,于是李女士承担起了其监护人的责任。得知此事后,孙先生的子女每天都到家里吵闹,对李女士的监护人的身份提出反对,孙先生的子女认为老人并不需要监护人,所以其指定李女士为监护人是不合法的。

律师答疑

为了保障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权益,我国设置了监护人制度。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老年人是法律特殊保护的群体,为了能够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由此可见,孙先生选定李女士为自己的监护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子女的反对是无效的,李女士应行使其监护人的权利,履行其监护人的义务。

法条链接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六条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监护人在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法承担监护责任。

老年人未事先确定监护人的,其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确定监护人。

法理荟萃

监护人制度的设立是法律公平与正义的体现。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和未成年人、妇女等一并处于社会的弱势群体地位,法律对其予以倾斜保护符合法律的精神。

⑹ 老年人的监护人

理所当然的需要了!!
首先,大部分老年人的身体素质较差,外出时很可能再体力方面需要帮助,譬如说,上下楼梯,对于年轻人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老年人则会显得比较困难!!
其次,老年人通常都患有高血压等常见病,若在无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外出,当老年人自身遇到病发时,很难想象其后果的。
作为儿女来讲,我们应该抽出时间陪老年人外出,也算是尽一份孝道吧!

⑺ 如何成为老人的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设立,依其方式,可以划分为当然设立、协议设立和公权力指定设立。(一)当然设立,指第一顺序人全体做监护人。
(二)协议设立,可分四种情况:
1、当第一顺序人为二人以上时,经其协议,只由其中一部分人做监护人。
2、经各顺序人协议,由第二顺序人做监护人。
3、经精神病人监护人各顺序人协议,只由第三顺序人或第四顺序人做监护人。
4、经各顺序人协议,由各顺序人共同做监护人。
(三)公权力指定设立,即由主管组织指定监护人的设立方式。其要件为:
1、须不能依照当然设立和协议设立程序产生监护人,尤其对于何人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情况。
2、须由主管组织指定。关于主管组织,民法通则规定是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当父母不在同一单位时,则有两个有资格指定的机关),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在为精神病人指定监护人时,是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
相关知识
(一)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二)根据《民法通则》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
(1)配偶;
(2)父母;
(4)其他近亲属。此款所指其他近亲属,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阅读全文

与老年人的监护人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应城农村养老金如何交 浏览:799
读经典诗文传承孝敬文化 浏览:881
50岁贺词大全 浏览:496
国外多少岁领养老金 浏览:355
社保交上30年退休多钱 浏览:844
如果父母学习都不好如何培养孩子 浏览:75
丽江的养老金什么时候发放 浏览:380
父母是打工的怎么描写工作环境 浏览:647
2018年养老金还会张吗 浏览:176
2015年农村养老金标准 浏览:715
研究生体检可以做什么 浏览:879
怎么给长寿花用营养液 浏览:661
有关重阳节的短语 浏览:866
50岁换了15个工作 浏览:508
烟台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怎么办 浏览:610
最长寿鹅 浏览:52
老年公寓入住人员护理标准 浏览:54
太平颐泰康养老社区哪个好 浏览:239
老年人再婚为什么不找离婚女人 浏览:75
老辈长寿 浏览: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