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名人故事 钱学森
钱学森是一个谦逊的人,他从未称自己是“大科学家”。然而,在他的晚年,却有一次例外,他竟然大声疾呼自称:“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向我讲述这一有趣的故事的,是钱学森的保健医生赵聚春。2010年5月18日下午,我在北京采访了他。
那是在钱学森晚年,他久卧病榻,语言不多。一位医生怀疑钱学森是否患了老年痴呆症。
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兹海默症”。据不完全统计,在六十一至六十四岁的老年人中,患老年痴呆的比率为百分之一;在六十五至八十岁的老年人中,达百分之五;而在八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达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当时,钱学森年已九旬。
于是,趁钱学森有一回住院时,大夫对他进行老年痴呆症测试,赵聚春医生正好在侧。
老年痴呆症的表现之一,就是计算数字产生障碍。大夫按照老年痴呆症的测试“规矩”,问钱学森:“一百减七是多少?”
钱学森不假思索回答说:“九十三。”
大夫继续问:“九十三减七是多少?”
钱学森迟疑了一下,答道:“八十六。”
大夫再问:“八十六再减七呢?”
这时,钱学森发觉大夫似乎怀疑他的思维能力,拿这种测试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题目对他进行测试,顿时脸露愠色,大声呵斥道:“你知道你问的是谁?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站在一侧的赵聚春医生先是一怔,然后忍俊不禁。
负责测试的大夫也笑了,因为这清楚表明,钱学森没有老年痴呆症。
听了赵聚春医生讲述的这一趣事,我特地查阅了老年痴呆症测试问卷,其中果然有一道测试题:“请受试者计算:一百减七是多少?再减七是多少?再减七是多少?依此类推,计减五次为止,每答对一次得一分。”
从2002年起,赵聚春医生接替周顺祥医生担任钱学森的保健医生,直至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病逝。在2002年之前,周顺祥医生休假时,就由赵聚春医生代替,所以赵聚春医生在钱学森身边工作了多年。赵聚春医生总是称钱学森为“首长”。
给赵聚春医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钱学森的时间观念特别强,非常守时。记得,有一段时间钱学森患牙病,需要到三〇一医院补牙。
三〇一医院是部队医院,正式的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这家医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在1957年6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不过,在北京叫惯了三〇一医院。这家医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
赵聚春医生事先为钱学森约好诊治时间,每一次都在上午8时。赵聚春医生总是在7点30分去三〇一医院南楼取出钱学森的病历,做好准备工作。将近8时,他到楼下等候。这时,钱学森的黑色轿车会准时到达。一身军装的钱学森下车之后,赵聚春陪他乘电梯上楼,来到牙科诊室,不早不晚,8时整!
一连看了五次牙病,钱学森都是如此分秒不差。
同样,医生到他家给他打针,约好8点30分,他就坐着等,但是过时不候。
赵聚春医生说,钱学森体质不错,中年时期几乎不生病,不住院。钱学森的健康亮起红灯,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次体检时,工作非常仔细的三〇一医院化验员从钱学森尿液沉渣中发现了肿瘤细胞。于是,医院对钱学森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查出尿液沉渣中的肿瘤细胞来自膀胱。这表明,钱学森可能得了膀胱癌。钱学森不得不住院检查。
经过用膀胱镜进行检查,钱学森被确诊患膀胱癌。著名泌尿科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院士)吴阶平非常关注钱学森的病情,亲自过问钱学森的膀胱癌手术。
幸亏发现得早,钱学森经过外科手术切除恶性肿瘤之后,直至他九十八岁病逝,都没有发现癌细胞转移。
㈡ 网友用说唱讲述阿兹海默病人故事,他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网友用说唱的方式配合轻柔的音乐讲述阿兹海默病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再军医院,这家医院专门收治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因为患有阿兹海默病,这些老人往往很快就会忘记事情,也因此出了病房门就回会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这里的一名护士,十分有爱心,名字叫做孙小翠,她的工资本身就很低,只有4000多块,但是却花了自己的100块钱在网上购买了20多盆的绿色植物,这些植物都是老人平时特别喜欢的,老人看到这些熟悉的花花草草就能很快找到自己的病房门。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上去很不起眼,但是却是真实有效的,帮助老人可以快速找到病房门,解决了他们的一大烦恼。这一故事感动了不少网友,这首《花房》就记录了这一故事。
㈢ 一个小故事——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
我们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这几天晚上都在村道上走来走去,嘴里还重复说着:“落大雨啦!吹大风啦!无出去啊!快D返来啊!”我一问得知,原来这位老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了,最近都走来走去,嘴里一直在自言自语,有的时候还会在村里的小广场旁边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位老奶奶的老伴在十几年前就去世了,他们有一个儿子,长得很胖,肚子像怀胎十月一样。他们那个儿子从小就不爱说话,后来长到三十岁左右就变傻了,看到年轻女人就会去抱人家。在他父亲去世后几年,变得越来越疯癫,他伯父就把他关起来了。后来这个傻儿子也去世了,只剩下老奶奶一个人了。大概是想念老伴和儿子吧,现在老奶奶也得了老年痴呆了。
㈣ 关于老年痴呆病人,背后的那些故事
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茨海默病。它是由德国一个叫阿尔茨海默的医生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用这个医生的名字来命名。它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
之前看过一部电视剧叫做《致单身男女》里面陆毅演的男主角方启宏就是一个遗传性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他深爱着女主程子欣,因为身患阿兹海默症,启宏深知无法给子欣幸福,虽对子欣有意,启宏却只能将感情埋藏在心里,默默守护子欣。当子欣与男友张申然因误会而分手时启宏默默陪在子欣身边,子欣在启宏的带领和照顾下走出低谷。最终子欣和申然误会解开了,但是子欣发现其实自己爱的是启宏,子欣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启宏因阿尔兹海默病情加重已经不记得子欣了,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了,但子欣还是选择陪在启宏身边。
方启宏就是一个典型的老年痴呆患者,他发病的表现就是不记得眼前的人和事了,只记得以前的人和事。这是老年痴呆患者的典型症状。
今天我就说说我见过的老年痴呆患者。李奶奶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她已经什么都记不得了,甚至她女儿来看她,她都不记得她女儿了,不过她每天都乐呵呵的,特别爱笑,只要别人跟她讲几句话,好笑不好笑她都能笑出声来,我们平时也喜欢逗她,但跟她讲话她总是答非所问。其实像她这种状态未尝不好,至少没有烦恼,只是自己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照顾,她现在除了能自己吃饭,其他什么都不会了。
另外一个故事是关于王奶奶的,她一开始只是记忆力不好,会忘记近期发生的一部分事情,她还记得她儿子一家移民加拿大了,整天念叨想回家。她以前很爱干净,每天洗手洗好多遍,没事就把自己脏衣服鞋子拿出来洗洗。后来由于她不太配合吃药,有时候只要我们不看着她吃药,她就会把药给藏起来或者扔掉。差不多只过了一年的时间,她就什么都不记得了,她是病情变化最快的,可能是她经常不配合吃药的缘故吧。
马奶奶也是一位精神病患者,前天她女儿和外孙女来看她,她可高兴了。她女儿走后,我去查房我问她“刚才谁来看望你啊?”她说她姑妈和她女儿来看她,她还给我描述说穿黄衣服的是她姑妈,穿白衣服的是她女儿。旁边的护工插话说,她又糊涂了,把自己女儿当做自己的姑妈,把外孙女当做自己女儿了。其实我问她只想看看她还记得多少关于她的家人的记忆。
还有个搞笑的秦奶奶,昨晚我给她监心电监护,我问她你儿子有没有来看你,她说有啊,我又问她你老伴给有来,她说没有老伴。明明前几天她儿子和老伴一起来看她的,当时她也只认识她儿子,她老伴她是不认识的。看来她的深层记忆里只有儿子一个人了。
好多老年痴呆患者都是这样的,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们只记得过去的人和事,对近期的人和事没有记忆的。有时候我也时常在想如果自己老了也这样,我可能是不愿意继续活着的,因为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