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公寓和敬老院的区别
敬老院是专门服务于老年人的福利性机构,接收那些生活困难或无依无靠的老年人。中国的敬老院起源于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为那些无法劳动、缺乏生活依靠的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的保障。
而老年公寓则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场所,提供包括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其设计和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老年公寓设计规范
老年养护院的建筑密度不应超过30%,容积率不宜高于0.8,室外活动和衣物晾晒等用地面积应不少于400至600平方米。
老人卧室应设计阳台,卧室的最佳面宽范围在3900mm到4200mm之间,护理单元应配置洗衣和晾晒空间,以满足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
散步道宽度至少为1.8米,以保证一人与一辆轮椅并行。道路有高差或台阶的地方应设置坡度不超过1:12的坡道,散步道坡度一般不超过1:20。
轮椅回转空间直径不应小于2.1米。老年人偏爱中低层住宅,希望一人一室,并接近朋友居住。喜欢中式园林环境。
多层养老院每层宜设餐厅,室内照度应充足均匀,多功能厅应具备空间灵活性和家具布置灵活性,满足多种停留方式。广场应设置在居住区稍远或开窗较少的地方,周围应有密集绿化。
电梯旁应设置休息座椅,浴室和更衣室应灵活设计,方便老年人休息。走廊应宽敞,便于多种公共活动。公共厨房或洗衣房附近宜设小角落供休息。
医疗区应包含日常交往功能,护理站应视野开阔,附近布置座椅便于老人休息,并设置洗手台。老人活动区尽量南向采光,满足温度、湿度需求。
走廊应设置坐凳,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10厘米,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厘米。窗地比不应低于1:6,确保足够的日照时间。
公共浴室宜小型化、私密化,主入口应开放、亲切,入口应用双层门防风,停车落客处应有雨篷。门厅内应设置休息座椅和咨询服务台,进深应小且开敞。
门厅应引入柔和自然光,保证视线通达。公共空间宜多样化划分,储藏间宜小型化、均布化,设置临时储藏边角空间。地面高差超过1.5厘米会影响轮椅通行。
老人卧室应与阳台连通,开窗开门避免通风死角,远离电梯井减少噪声。每层应设室外平台,为失智老人单独设置室外空间,酌情增加小庭院并为宠物留出空间。
疗养室内层高不宜高于2.6米,建筑不宜超过四层。疗养室床位数一般2-3床,不大于4床。疗养室宜设阳台,其净深不宜小于1.5米,长廊阳台可灵活隔断。
疗养院应有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室内疏散楼梯应设楼梯间。应为老年人提供适当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
居室宜设置语音提示装置,以方便老人使用。
⑵ 老人公寓和敬老院有什么区别 老年公寓设计规范
老人公寓和敬老院的区别
敬老院是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它接收靠福利救济或低收入的老人。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6年农业合作化时期,农业生产合作社对缺乏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鳏、寡、孤、独者,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医、保葬,简称“五保”。而老年公寓则专供老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提供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老年公寓设计规范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绿化、室外活动、停车和衣物晾晒等用地,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室外活动、衣物晾晒等用地不宜小于400~600m2。
老人卧室宜设计阳台,卧室面宽宜过大,最佳面宽范围是3900mm—4200mm。每个护理单元应配置一定的洗衣、晾晒空间,工作人员操作流线布置应紧凑。洗衣房宜上下对应,以服务电梯联系,集约流线。洗衣间临近晾晒场地,宜配有叠储空间,也可作为开放的公共空间。
散步道的尺寸,宽度应保证一人与一辆轮椅并排同行,一般情况下不小于1.8m。道路有高差或台阶出现的地方宜同时设置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散步道坡度一般不大于1:20。轮椅回转空间——直径不小于2.1m的圆。
老年人偏爱中低层住宅,希望一人一室,与朋友就近居住。喜欢中式园林。多层养老院宜每层设置餐厅,宜有适当分隔,室内照度宜充足均匀。多功能厅的多功能体现在空间灵活划分、家具布置灵活变化、满足多种停留方式。
广场设置宜离居住稍远或位于开窗较少的山墙侧,周围应有密集的绿化,或矮墙等设施。电梯旁适宜设置休息座椅。浴室和更衣室应该灵活设计,在更衣室放置床或者躺椅,以便休息。养老院的走廊空间宜开敞宽大,考虑进行多种公共活动的可能性。
公共厨房、开水房或洗衣房附近设置一个可供临时休息的小角落。空间分割不用实墙,用家具,多用低矮家具。医疗区包含日常交往功能。护理站应注重视野开阔,附近布置座椅便于老人休息,并设置洗手台。老人活动区尽量南向采光,满足温度、适度的需求。
考虑为老人配备小型公共厨餐厅。食堂应避免厨房噪声干扰及气味串通。走廊采光很重要,尤其是端头采光。走廊灵活设置坐凳。为了照顾轮椅老人开门问题,在门扇开启侧应留出不小于400mm的墙垛。
老年养护院老年人居室门净宽不应小于110cm,卫生洗浴用房门净宽不应小于90cm;老年人生活区走道净宽不应小于240cm。窗下部留出一定高度的固定窗。窗地比不应低于1:6,并应保证足够的日照时间。公共浴室向“小型化”“私密化”发展。
主入口尽量开放、亲切,消除空间的封闭感。入口应用双层门,防风。入口停车落客处保证有雨篷。预留存放轮椅和雨伞的空间。门厅内设置休息座椅和咨询服务台。门厅应该选择进深小且开敞的方式。门厅应该引入柔和的自然光,保证视线的通达。
公共空间划分活动空间宜多样化。储藏间提倡小型化均布化,设置临时储藏的边角空间。地面超过1.5cm的高差就会影响轮椅的通过。老人卧室尽量形成集中的活动空间,可与阳台连通。卧室开窗开门避免通风死角,并远离电梯井,减少噪声。每层应设置室外平台,为失智老人单独设置室外空间。
酌情增加小庭院,并为宠物留出一定空间。疗养室内层高不应高于2.6m,建筑不宜超过四层。疗养室每间床位数一般是2-3床,一般不大于4床。疗养室宜设阳台,其净深不宜小于1.50m。长廊式阳台可根据需要做灵活的隔断予以分隔。疗养院主要建筑物安全出口或疏散楼梯不应少于两个,并应分散布置。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楼梯间。
应为老年人提供适当规模的绿地及休闲场地。场地布局宜动静分区,供老年人散步和休憩的场地宜设置健身器材、花架、座椅、阅报栏等设施,并避免烈日暴晒和寒风侵袭。居室宜设置语音提示装置。
⑶ 老年公寓的容积率一般应为多少
根据建设部《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老年公寓指的是专为老年人集中养老提供独立或半独立家居形式的居住建筑。一般以栋为单位,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
目前,仍未有老年公寓的容积率的国家标准。一般情况下,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绿化、室外活动、停车和衣物晾晒等用地,建筑密度不应大于30%,容积率不宜大于0.8;室外活动、衣物晾晒等用地不宜小于400~6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