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痴呆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老年性痴呆的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衰老。脑组织的衰老、萎缩、变性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基础,这也许就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的道理。
外界因素的作用,如感染、中毒、遗传、精神刺激等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功能减退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的进入老年不患老年性痴呆,而有的人却患了老年性痴呆的原因。
老年痴呆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精神上的刺激。老人要适当进行体力活动和脑力活动。平常护理要加强。避免使用损伤脑细胞的药物。
(1)临床老年痴呆评定表cdr扩展阅读:
神经心理学测验:
简易精神量表(MMSE):内容简练,测定时间短,易被老人接受,是目前临床上测查本病智能损害程度最常见的量表。该量表总分值数与文化教育程度有关,若文盲≤17分;小学程度≤20分;中学程度≤22分;大学程度≤23分,则说明存在认知功能损害。
应进一步进行详细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记忆力、执行功能、语言、运用和视空间能力等各项认知功能的评估。如AD评定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是一个包含11个项目的认知能力成套测验,专门用于检测AD严重程度的变化,但主要用于临床试验。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可用于评定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损害程度。该量表内容有两部分:
一是躯体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如穿衣、脱衣、梳头和刷牙等);
二是工具使用能力量表,即测定病人使用日常生活工具的能力(如打电话、乘公共汽车、自己做饭等)。后者更易受疾病早期认知功能下降的影响。
B. 什么是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就是人老了变痴呆,由于脑部衰退引起的,简称就是失忆,记忆可能只有几秒。
建议给老人买一个锐峰汇智GPS定位器,防止迷路走失,不然走丢了找起来很麻烦的。
C. 老年痴呆的症状有哪些
一、老年痴呆的症状分类表现
1.记忆障碍。老年性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健忘,如同一内容无论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就忘掉所放的位置,做菜时已放过盐过一会儿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拿走,刚刚被介绍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忘了他的姓名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曾有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则记忆较好,即所谓远期记忆保持较好。但是,随着疾病发展,远期记忆也会丧失,会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张冠李戴,甚至会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
2.对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例如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不清楚自已在何地,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家等。
3.计算能力障碍。轻者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稍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极明显的错误。严重时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安全丧失数的概念。
4.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语言障碍。轻者说话?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思维情感障碍。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7.个性和人格改变。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8.行为障碍。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9.行动障碍。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时食,终至死亡。
二、老年痴呆的症状分期表现
第一期:遗忘期。此期表现为特别健忘,并在记忆障碍的同时,渐渐出现计算能力、认识能力和定向力障碍,活动范围减少,但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帮助。此期是本病持续最长的一期。
第二期:精神错乱期。此期痴呆持续加重,病情急转直下,认识功能进一步减退,伴有失认、失语和失用,思维情感障碍及个性人格改变明显,行为明显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少动、假面具脸和肌张增高,也可见偏瘫痫发作,日常生活已难自理,需他人帮助。
第三期:痴呆期:患者严重痴呆,处于完全缄默,完全卧床,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状态。常伴有恶病质、肌强直和大小便失禁。
首先确定是否痴呆
1.痴呆诊断的标准(DSM一班一R)
(1)有证据表明有近期和远期记忆障碍,
(2)至少具备下列一条:
①抽象思维障碍;
②判断力障碍;
③其它皮层高级功能损害,如失语、失用、失认等;
④人格改变。
(3)前①②项障碍,影响工作、日常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
(4)不只是发生在澹妄状态下;
(5)下列中任何一项:
①特异的器质性因素有关连;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质性精神疾病所解释。
2.详细采集病史与以往智能和行为等进行对比
3.神经心理学测验
对一个可疑痴呆病人,首先要评定有无认知障碍,障碍累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碍的严重程度,这就要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它包括注意与集中、定向、记忆、计算、语言、抽象思维、空间知觉、结构能力、运用、认知灵活性和速度等,此外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以及个性上的改变即所谓行为评定。心理学测验就是对这些心理现象所表现出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的标准测量,它把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是采取一套严格设计的问题或作业(即标准程序)由被试者回答或完成,然后对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定。其优点是资料的收集与解释是标准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可以比较借鉴,是确定痴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测验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罗万象,故需多种量表检测并结合临床所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几种:
(1)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总分为30分。文盲X17分,小学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学文化程度簇24分,为认知功能缺损。
(2)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总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学程度,19分,中学或以上蕊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3)精神认知能力30题(CCSE):总分30分,感20分有认知功能缺损。
(4)常识一记忆一注意测验(1MCT):总分36分。文盲-<;19分,小学蕊23分,中学以上蛋26分,为认知功能缺损。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20分为正常,总分>;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两项以上功能丧失或总分>;26认为日常生活能力缺损。
(6)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总分范围0一20分,该项活动能力减退评1分,能力丧失评2分。有2项或2项以上活动能力丧失即有社会功能缺损。若以总分计,多5分为社会功能缺损。
(7)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临床上判定抑郁状态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少部分项目按三级评分,根据精神状态检查及临床观察后综合评定,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抑郁,小于8分没有抑郁。
(8)总体衰老量表(GDS):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共分七级,每一级的评定均有详细描述性定义。
(9)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只有当损害由于认知功能缺损时才记为CDR0.5(可疑痴呆),CDR1.0(轻度痴呆),CDR2.0(中度痴呆),CDR3.0(重度痴呆)。
(10)哈金斯缺血评分(HIS):用于区分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总分18分,}7分为血管性痴呆,,4分为非血管性痴呆,主要为AD.
4排除貌似痴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别注意和假性痴呆相区别。假性痴呆指抑郁症病人,也有人把它做为广义的名词,即包括继发于精神病具有明显认知损害的所有病人,均称假性痴呆。
(I)症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通常突然发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问题,但作出极为荒廖的回答,给人一种好象故意开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现功能性神经症状,多见于强烈精神创伤或压力下产生,暗示性强。
(2)童样痴呆:充满稚气,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5岁,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见于瘾病。
(3)抑郁症:即假性痴呆,与早期痴呆鉴别困难,特别当痴呆伴有抑郁色彩时尤为困难,基本症状是工作能力下降,兴趣减少和待人冷淡,并有忧郁、后悔和绝望等情绪,但细心倾听病人谈话可以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细节记忆得很清楚,检查过程通过鼓励,可以短时间内表现出良好的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抑郁症特点是迅速发病,病程很少进展,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可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测验确定。
(4)澹妄状态:老年人常在躯体性疾病损伤,手术后出现澹妄状态,记忆力和定向障碍貌似痴呆,但澹妄状态突然发生,症状波动,夜间较重,对环境刺激或幻觉的反应快速、强烈,与痴呆的淡漠、呆滞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遗忘症或生理性脑老化:是生理性增龄过程,非进行性,对记忆减退和遗忘有自我评价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义务和责任,保持职业工作能力,性格没有突出的变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征,精神活动完整,坚守伦理道德观念,能谋求自身与环境完善。
(6)失语症:失语症病人可表现语无伦次,焦虑、抑郁,但通过检查,病人除语言功能障碍外,亦无行为、判断异常,而且多伴有局灶神经体征。
5.判定痴呆的程度
痴呆可分为轻、中、重。可根据总衰老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表(CDR),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诊断标准确定。
D. 求认知障碍评价量表
认知障碍评价量表
一、用于疾病筛查和诊断的量表
1、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MMSE是最具有影响的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具有敏感性好,易操作等优点。MMSE信度良好,联合检查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9,相隔48-72小时重测,组内相关系数可达0.91。MMSE具有相当高的平行效度,与Blessed痴呆量表、长谷川痴呆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以及Pfeffer功能活动量表的相关系数也较高,与韦氏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WAIS)的平行效度也比较好。国内研究表明,以文盲组17/18分,小学组20/21分,中学以上组24/25分为分界值,MMSE在痴呆筛查诊断中的敏感度为92.5%, 特异度为79.1%。但MMSE量表也有其缺点:(1)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大,教育程度高的老人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教育程度低的老人可能会出现假阳性,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检出不敏感。(2)记忆力检查如命名测验过于简单。(3)受语言的影响大,操方言者可能会出现假阳性。(4)语言项目占绝大部分,非语言部分项目少。
2、长谷川痴呆量表(Hasegawa dementia scaale,HDS):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曾在WHO讲习班中介绍,因其操作方便,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相仿,因而在我国使用较多。其评分简单,不受文化程度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是筛选阿尔茨海默病较理想的工具。
3、 常识-记忆力-注重力测验(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 IMCT):又名Blessed痴呆量表,由Blessed等
于1968年编制,是一种常用的筛查认知功能缺损的短小工具。主要检查近记忆、远记忆和注重力,这些能力常在痴呆早期即受累,测验敏感性较好。经改良的中文版共25项,涉及常识、定向、记忆、注重。其中10项与MMSE完全一样。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IMCT与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的平行效度良好(r=0.86, 0.66, P<0.001)。
4、 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 CDT):对顶叶和额叶损害敏感,常用于痴呆的筛查。画钟测验从正常人中检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敏感度为86.0%,特异性为96.0%。
5、世界卫生组织老年成套神经心理测验(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batter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elderly, WHO-BCAI):由听觉词汇学习测验、分类测验、语言测验、运动测验、视觉辨认功能测验、数字连线测验和结构能力测验等7项分测验构成。其特点是专门针对老年人编制,难度适中,适用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老年人。国内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引进并完成了中国常规模型的制定。经临床应用,其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敏感度为85.7%, 特异度为92.8%。
6、 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 WMS)及其中国修订本:WMS反映受试者记忆功能的概况和各方面记忆的特点。分甲乙两个平行版本,由7个分测验组成,在我国的修订本中又增加了3个分测验。主要测查长时记忆、时空定向、注重力、短时记忆、图形视觉记忆、图画视觉记忆、语言联想记忆、触知和空间知觉记忆、言语理解记忆等。
7、 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 HIS):是1975年由Hachinski制定的主要用于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鉴别诊断量表。Rosen曾对量表的计分做了修改,称为“改良的局部缺血性量表”。HIS由13个项目组成,来源于临床实践经验。需要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等内容进行综合评定。此量表鉴别两种痴呆,敏感度可达到90.0%,特异性98.8%.
以上测试和量表主要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以MMSE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最为常用,前者主要用于筛查和痴呆严重程度的判定,后者主要用于鉴别诊断。
二、用于评价的量表
(一)评价认知的量表
1 、老年性痴呆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由Rosen等修订,用于评估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即可辅助诊断,又可评价疾病的进展。(1)内容:认知行为量表包括定向、语言、结构、观念的运用、词语即刻回忆与词语再认,共11题,费时约15-30分钟,满分70分。对AD患者,检测者之间的信度为0.99,间隔1个月再测相关性0.92。(2)优点:ADAS-cog覆盖了NINCDS-ADRDA和美国DSM-IV有关痴呆诊断标准要求检测的主要认知领域,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痴呆药物临床试验的疗效评价工具。通常将改善4分(相当于月平均自然下降分数)作为治疗显效的判定标准。(3)缺点:不适合极轻度和极重度的患者;没有检测执行功能障碍的项目,与MMSE一样,对额叶功能障碍者不够敏感,不能用于鉴别诊断;部分项目需要受试者有一定的阅读书写能力,故研究中健康老人与AD患者均需要选择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文化者。此量表现在是用于轻中度痴呆治疗药物的疗效评估的最常用量表
2 、严重障碍量表(severe impairment battery, SIB):1990年由Saxton等编制,经历了三个版本。包括定向、记忆、语言、运用、注重、视知觉、结构、呼名回应和社会交往等9个因子。共57题,总分133分,其中语言分56分。耗时约20分钟。重测信度0.87,测验者之间信度0.99。能有效区分MMSE0-5分组与6-11分组,不能区分6-11分组、12-17分组与大于17分组。此量表目前是评价中重度到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疗效的最常用量表,已应用于美金刚的临床试验并取得满足结果,已有中文版本,信度和效度良好。
3、 严重认知损害量表(SCIP):Peavy等1996年编制。包括注重、语言、记忆、运动速度和协调性、知觉推理、视觉空间、计算及行为举止等8个子因子,耗时约30分钟。总分245分,其中语言分为88分。在41例MMSE平均分为8分的AD患者中,SCIP为平均170分,SIB平均65分,DRS平均58分。
目前ADAS-cog均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试验,而中重度到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多使用SIB。
(二) 总体评价量表
1、 总体衰退量表(global deterioate scale, GDS):由Reisberg于1982年编制,主要根据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对痴呆的严重程度分级。可以评估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所处的阶段,对痴呆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有参考意义。
2、临床痴呆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由John Morris编制,对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生活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级。适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痴呆。采用临床半定式访谈患者和知情者来获得信息,评估受试者6方面的表现(记忆、定向、解决问题、社区事务、家庭生活、生活自理),按严重程度分为5级,即健康、可疑痴呆、轻度痴呆、中度痴呆和重度痴呆。
3 、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 Clinician's Interview-Based Impression of Change):以临床医生面访为基础的印象变化是一个主要用以评估AD患者全面变化的工具,包括认知、功能和行为3方面症状。CIBIC-plus的行为部分采用了阿尔茨海默病的行为病理学评分量表(Behaviourai Patholody in Alzheimer Disease Rating Scale , BEHAVE-AD)的校正版。在照料者问卷,就7个主要领域行为症状的幅度和相应区域25个特异症状(或项目)的幅度进行评估。
4、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CGI):最先由WHO设计,主要用于判定总的疾病严重性及其变化,可用于评定临床疗效,也可在其它量表进行临床研究时,检验其评分反应临床的真实性。量表主要包括:病情严重程度、疗效总评、疗效指数三部分,可用于任何精神科治疗研究。
(三)精神行为症状评定量表
1 、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rating scale of the behavioral pathology in Alzheimer’s disease, BEHAVE-AD):是一个比较简短的量表,包括症状评定和总体评定两部分,由Reisberg等1987年编制。症状部分含25个症状,规为7类,即偏执和妄想、幻觉、攻击、活动异常、昼夜节律紊乱、情感障碍、焦虑和惧怕。总体部分评定精神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BEHAVE-AD编制时借鉴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Hamilton抑郁量表的内容。该量表能比较全面地、有效地评定痴呆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目前在国际上已被广泛采用。国内进行了中文版本的信度和效度研究,重测信度为0.96, 与BPRS相比的平行效度为0.475。
2、 Cohen-Mansfield激越问卷(CMAI):CMAI主要评价患者的激越行为,共评定29个与激越有关的行为症状的发生频率,评定的时间段是过去2周,按7级评分。国内信度和效度研究也表明,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较好。
3 、加利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CDBQ):CDBQ由Victoroff主持制定,是一个照料者评定的量表,能全面评价痴呆患者的行为障碍。整个量表有81个条目。国内对其中文版本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研究,内部一致性为0.78-0.89,与BPRS的平行效度为0.36。
4 、Sandoz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SCAG由Shader编制于1974年,根据BPRS改变而成。它原是为Sandoz药厂设计,主要目的是用来评定老年精神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的变化。由18个项目组成,加上总体印象共19项。本量表曾多次用于药理学研究,能较敏感地反映治疗前后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变。
5、 神经精神症状问卷(the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NPI评价12个常见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妄想、幻觉、激越、抑郁、焦虑、淡漠、欣快、脱抑制行为、异常动作、夜间行为紊乱、饮食异常。NPI的评分要根据对照料者的一系列提问来评分,而且既要评定症状的发生频率,也要评定严重程度。病情严重程度按3级评分,即轻、中、重度分别评为1,2,3;发生频率按4级评分。另外,该量表海要求评定照料者的心理痛苦,按6级评分评定。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种类甚多,迄今已有多种版本。ADL主要用于老年期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为制定护理和康复方案及评定药物疗效和康复练习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最常用的是Lawton和Brody等1969年制定的,由6项躯体自理量表(physical self-maintenance scale, PSMS)及8项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IADL)组成,评定内容包括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钱财。其在痴呆诊断中的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89.1%。该量表项目细致,简明易懂,便于询问。但ADL受多种因素,如年龄、视、听或运动功能障碍,躯体疾病,情绪低落等的影响,因此对ADL结果的解释应慎重。
阿兹海默氏症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严重版(Alzheimer Disease Cooperative Study-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severe version,ADCS-ADL-sev)
照顾者负荷问卷(Caregiver Burden Questionnaire,CBQ)
严重阿兹海默氏症病患资源利用(Resources Utilization for Severe Alzheimer Disease Patients,RUSP)
涉及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心理测试和量表繁多,但真正能良好应用于药物临床试验还需慎重选择,需要考虑信度、效度以及使用的方便性等各个方面。临床试验中的疗效评价至少应包括认知和总体评价两个部分,并尽可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精神行为的评价。进行疗效评价时,可以使用以上量表,也可以使用其他经过验证的量表
E. 老年痴呆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的时间
第一阶段也称健忘期 这期的表现是记忆力明显减退,例如开始时忘记讲过的话、做过的事或重要的约会等,慢慢地连远事也遗忘了。与此同时,思维分析、判断能力、视空间辨别功能、计算能力等也有所降低,但有时还可以保持过去熟悉的工作或技能。 第二阶段也称混乱期 这时除第一阶段的症状加重外,很突出的表现是视空间辨认障碍明显加重,很容易迷路。 还有穿衣也很困难,或把裤子当衣服穿;不认识朋友或亲人的面貌,也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不能和别人交谈,尽管有时会自言自语。 第三阶段也称极度痴呆期 病人进入全面衰退状态,生活不能自理,如吃饭、穿衣、洗澡均需人照顾,便尿失禁。 老年痴呆症的十大警号 一、 记忆力日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 二、 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 三、 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日渐感到混淆 四、 判断力日渐减退 五、 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六、 抽象思想开始出现问题 七、 情绪表现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 八、 性格出现转变 九、 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十、 明了事物能力及语言表达方出现困难 老年痴呆的预防 由于痴呆的病因不同,预防的方法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劳动环境。 2、忌酒和戒烟。 3、饮食调节:既要防止高脂食物引起胆固醇升高,又要摄取必要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无机盐类、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B2和B6、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老年人很重要。 4、保持精神愉快利于长寿及精神健康。 5、要安排好生活与学习:到了老年,还要坚持学习新知识,保持与社会广泛的接触。 6、在离退休之前,要在思想上、物质上做好一切准备,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促进脑力活动,还可以延缓或减轻衰老的进程。 7、定期进行体检、及早治疗躯体疾病,对自己身体既要重视,又不可过分注意或担心。 8、经常的户外活动:老年人适合进行较持续、较的运动项目,如步行、慢跑、体操、太极拳、太极剑及传统舞等。 AD 的治疗主要是应用乙酰胆碱酯酶 (AchE) 及抗免疫炎症、抗氧化剂等对症治疗药物,以暂时缓解患者认知功能减退。 中药治疗预防老年痴呆的原理方法 根据中国医药学院中国医药研究所实验发现,天麻可改善学习记忆障碍,除可保健养身,更可预防或治疗老年痴呆症。 员林中医师楼中亮用天麻对记忆障碍作用的研究,发现天麻中主要活性成分天麻元,可增加肾上腺荷尔蒙分泌,增加体内血糖利用,进而活化脑部功能。楼中亮指出,除了克服记忆障碍,在治疗老年痴呆症方面,传统中医药典已证实天麻主「语多恍惚、多惊失志」,指的即为老人说话颠三倒四的症状。经过动物实验,也发现天麻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比西医目前使用的处方较佳,且西药较具肝毒性,并有头痛、肠胃不适等副作用。 在采购上,他也指出市场经常有不良药商以伪品或劣品取代天麻,消费者在购买时要选择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纵皱纹纹细、断面明亮较佳,此正是云天麻的主要明显特征。 天麻治疗老年痴呆症方 配方:取天麻10克,猪脑1个,粳米250克。 配制方法: 1、天麻切成碎末。 2、粳米淘洗干净,与天麻碎末和猪脑同时入锅,加水煮粥,以脑熟为度。 食用方法:每日晨起服用1次,连服2~7天。可经常服用。 天麻治疗中风后遗症方 配方:天麻10克,全蝎3克。 配制方法:共研为细末,和匀。 食用方法:每服2克,热酒送下。每天1~2次。30天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 老年痴呆不光是是由于生理原因引起,其实老年的生活方式和孤独也是导致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给老年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心态是预防老年痴呆的最好办法,望大家多抽空陪陪年老的父母,不要让他们感到寂寞孤单。 老年痴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老年痴呆是指意识清楚的病人,由于各种疾病而引起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的全面障碍,包括记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已习得的技能、正确的社交技能和控制情绪能力的障碍,最终导致精神功能衰退的一组后天获得的综合征。在痴呆这一定义中需要明确以下概念:1.痴呆是发生在意识清楚的病人,不同于各种意识障碍;2.各种躯体疾病为其病因,与单纯精神障碍引起的假性痴呆不同;3.痴呆是持续存在,至少要6个月,而且通常是进行性的,不是一过和发作性;4.痴呆是高级神经功能全面障碍,而并非是脑的某一局部功能障碍;5.痴呆是后天获得的,与先天性智能低下不同;6.痴呆是一综合征,可由不同病因引起,而并非仅由某一种特殊疾病引起。 一、首先确定是否痴呆 1.痴呆诊断的标准(DSM一班一R) (1)有证据表明有近期和远期记忆障碍, (2)至少具备下列一条: ①抽象思维障碍; ②判断力障碍; ③其它皮层高级功能损害,如失语、失用、失认等; ④人格改变。 (3)前①②项障碍,影响工作、日常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 (4)不只是发生在澹妄状态下; (5)下列中任何一项: ①特异的器质性因素有关连; ②不能由任何非器质性精神疾病所解释。 .2.详细采集病史与以往智能和行为等进行对比 3.神经心理学测验 对一个可疑痴呆病人,首先要评定有无认知障碍,障碍累及了哪些功能,以及障碍的严重程度,这就要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它包括注意与集中、定向、记忆、计算、语言、抽象思维、空间知觉、结构能力、运用、认知灵活性和速度等,此外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人际关系和生活能力以及个性上的改变即所谓行为评定。心理学测验就是对这些心理现象所表现出的行为样本进行客观的标准测量,它把心理现象进行数量化的描述,是采取一套严格设计的问题或作业(即标准程序)由被试者回答或完成,然后对回答的情况进行评定。其优点是资料的收集与解释是标准的,使得有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不同来源的资料可以比较借鉴,是确定痴呆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每一测验量表不是十全十美,包罗万象,故需多种量表检测并结合临床所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常用的量表包括以下几种: (1)简短精神记忆量表(MMSE ):总分为30分。文盲X17分,小学文化程度落20分,中学文化程度簇24分,为认知功能缺损。 (2)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 ):总分32.5分。文盲-15分,小学程度,19分,中学或以上蕊23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3)精神认知能力30题(CCSE):总分30分,感20分有认知功能缺损。 (4)常识一记忆一注意测验(1MCT ):总分36分。文盲-<19分,小学蕊23分,中学以上蛋26分,为认知功能缺损。 (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总分20分为正常,总分>加分即有不同程度功能下降,有两项以上功能丧失或总分>26认为日常生活能力缺损。 (6)社会功能活动调查(FAQ):总分范围0一20分,该项活动能力减退评1分,能力丧失评2分。有2项或2项以上活动能力丧失即有社会功能缺损。若以总分计,多5分为社会功能缺损。 (7)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临床上判定抑郁状态最常用量表,大部分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少部分项目按三级评分,根据精神状态检查及临床观察后综合评定,总分超过35分可能为严重抑郁,超过20分可能为轻或中等抑郁,小于8分没有抑郁。 (8)总体衰老量表(GDS):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共分七级,每一级的评定均有详细描述性定义。 (9)临床痴呆评定表(CDR):评估痴呆的严重程度,只有当损害由于认知功能缺损时才记为CDR 0.5(可疑痴呆),CDR 1.0(轻度痴呆),CDR 2.0(中度痴呆),CDR 3.0(重度痴呆)。 (10)哈金斯缺血评分(HIS):用于区分血管性痴呆和非血管性痴呆,总分18分,}7分为血管性痴呆,,4分为非血管性痴呆,主要为AD. 4排除貌似痴呆的疾病 在疾病的早期,要特别注意和假性痴呆相区别。假性痴呆指抑郁症病人,也有人把它做为广义的名词,即包括继发于精神病具有明显认知损害的所有病人,均称假性痴呆。 (I)症性假性痴呆(Ganser综合征):通常突然发生,患者能理解提出的问题,但作出极为荒廖的回答,给人一种好象故意开玩笑的印象,也可出现功能性神经症状,多见于强烈精神创伤或压力下产生,暗示性强。 (2)童样痴呆:充满稚气,学着幼童说话的声调,自称才5岁,逢人便喊“叔叔”“阿姨”,见于瘾病。 (3)抑郁症:即假性痴呆,与早期痴呆鉴别困难,特别当痴呆伴有抑郁色彩时尤为困难,基本症状是工作能力下降,兴趣减少和待人冷淡,并有忧郁、后悔和绝望等情绪,但细心倾听病人谈话可以发现,病人对疾病的细节记忆得很清楚,检查过程通过鼓励,可以短时间内表现出良好的记忆、注意力和计算力。抑郁症特点是迅速发病,病程很少进展,病前有明显的诱因。可通过汉密顿抑郁量表( HRSD)测验确定。 (4)澹妄状态:老年人常在躯体性疾病损伤,手术后出现澹妄状态,记忆力和定向障碍貌似痴呆,但澹妄状态突然发生,症状波动,夜间较重,对环境刺激或幻觉的反应快速、强烈,与痴呆的淡漠、呆滞不同。 (5)良性老年性遗忘症或生理性脑老化:是生理性增龄过程,非进行性,对记忆减退和遗忘有自我评价能力,可履行家庭成员共同生活的义务和责任,保持职业工作能力,性格没有突出的变化,仍保持原有的特征,精神活动完整,坚守伦理道德观念,能谋求自身与环境完善。 (6)失语症:失语症病人可表现语无伦次,焦虑、抑郁,但通过检查,病人除语言功能障碍外,亦无行为、判断异常,而且多伴有局灶神经体征。 5.判定痴呆的程度 痴呆可分为轻、中、重。可根据总衰老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表(CDR),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ICD一10)诊断标准确定。 二、确定引起痴呆的疾病 I.痴呆是一组综合征,引起痴呆的疾病常见以下各类: (1)以痴呆为主要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 ① Alzheimer氏病。 ②弥散性I-ewy体病或Izwy体痴呆。 3OPick氏病(脑叶萎缩症)。 (2)痴呆为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组成部分。 ①脑血管病:多发性脑梗塞,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s病),淀粉样脑血管病,胶原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 ②脑部感染性疾病:各类细菌、病毒、真菌等所致脑炎及脑膜炎,脑脓肿、脑寄生虫病,麻痹性痴呆、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急性硬化性全脑炎,CJD病(皮质一基底节一脊髓变性),艾滋病痴呆综合征(AIDS亚急性脑炎)等。 ③锥体外系统疾病:帕金森氏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Huntington舞蹈病)等。 ④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橄榄一桥脑一小脑萎缩(OPCA),遗传性痉挛性截瘫,Freiedreich共济失调,肌阵挛性癫痛( Unverricht -Lundborg病),结节性硬化症,Hallervorden一Spatz病,异染性白质营养不良,球型细胞白质营养不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Gauche:综合征,Niemann 一Pick病,家族性黑朦痴呆综合征,粘多糖沉积病等。 ⑤神经系统变性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丘脑变性症等。 ⑥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阻塞性脑积水。 ⑦脑肿瘤:常见额叶、颖叶、脐胀体和第三脑室等部位肿瘤。 ⑧缺氧性脑病:各种原因引起脑缺氧。⑨脑外伤:脑挫伤、慢性硬膜下血肿,拳击、家J胜痴呆等。 ⑩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播散性脑脊髓炎等。 ⑧营养性疾病:出血性脑灰质炎,维生素1312缺乏,脐胀体脱髓鞘病(Marchiafava Bigami's病)等。 (3)痴呆为全身系统疾病一组成部分。 ①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低下,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等。 ②代谢性疾病:低血糖,高钙或低钙血症,高钠或低钠血症等。 ③消化系统疾病:肝性脑病,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④泌尿系统疾病:尿毒症,进行性透析脑病等。 ⑤呼吸系统疾病:肺性脑病等。 ⑥结缔组织病:播散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等。 ⑦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等。 ⑧循环系统疾病:心脏骤停复苏后,心衰等。 ⑨各种恶性肿瘤:脑、脑膜转移以及非转移性癌肿性脑病。 2.确定引起痴呆的原因 (1)确定痴呆是否为全身系统疾病的一部分。 ①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②根据①所得结果提出确定或排除的针对性进一步检查项目。 (2)确定痴呆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部分 ①详细询问病史、既往史,并进行全面精神状态、神经系统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 ②根据①所得结果提出需确定或排除的神经系统疾病针对性进一步检查,可选择以下检查项目: 脑电图动态观察,诱发电位,几00, T CD,颅脑MRI, SPECT, PET,脑脊液及血清中特殊生化检测如tau蛋白等,脑及周围神经活检,进行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与分子生物学检查。 3.常见痴呆的病因诊断要点 (1) Alzheimer's病 lONINCDS一ADHDA之Alzheimer's病诊断标准:分可能的Alzheimer's病,很可能的Alzheimer's病,肯定的Alzheimer's病。. ②以下几点有助于AD的临床诊断:神经心理学测验证实有痴呆;缓慢起病,逐渐加重,无中风史;神经心理障碍重,神经功能缺损轻;头颅CT,MRI显示弥漫性脑萎缩,无局灶性病变;Hackinski评分少于4分;SPECT示双侧颖、顶、枕皮层血流量对称减低。最后确诊尚需病理学检查。 (2)血管性痴呆 ①确定有痴呆;必须同时有患脑血管病的证据(病史、体征及影像学的证据);痴呆与脑血管病两者必须相互关联。 ②以下几点有助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有和痴呆发生相关的中风病史;有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脑CT, MRI见脑血管病损害表现;Hachinski评分>7分;SPECT有局灶脑血流量减低。 (3)混合型痴呆 混合型痴呆系血管性痴呆与AD共存,要确定两个病是否同时存在,无疑是很困难的。以下几点有助于其临床诊断:痴呆病程中有VD和AD两者临床特点;脑CT, MRI有可引起痴呆的脑血管局灶性损害,中、重度白质疏松并伴有弥漫性脑萎缩。最后确诊需病理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