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护理学老年人活动原则有哪些
1.活动与运动的原则
(1)因人而异,选择适宜: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所具备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种类、时间、地点。一般而言,运动时间以每日1~2次、每次30分钟为宜,每日运动的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运动的场地最好选择在空气新鲜、环境清净、地面平坦的地方;运动的强度应根据老年人运动后心率而定,其计算方法为:一般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次/分)=170-年龄;身体健壮的老年人可采用运动后最高心率(次/分) =180-年龄。
(2)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活动或运动的强度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并长期坚持。
(3)自我监护,确保安全:在活动或锻炼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我感觉。当出现不适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出现严重不适感觉时,应及时就医。
2.常用的健身方法
(1)散步:可根据自身及环境的条件,选择空气新鲜、行走安全的地点、适当的时间,以每分钟80~90步,每日步行30~60分钟。步行过程中,应注意使自己脉搏保持在110~120次/分为宜。
(2)游泳:游泳的姿势不限,但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以每日1次或每周3~4次、每次游程不超过500m为宜。参加游泳锻炼时应注意:游泳前做好准备活动;水温不宜过低;游泳过程中,若感到不适,如头晕、恶心等,应暂停游泳;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皮肤病及传染病的老年人不宜参加游泳锻炼。
(3)跳舞:应根据自己身体的状况,选择适当节奏的舞曲。
(4)球类运动: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球类运动,如门球、乒乓球、台球、健身球等。
(5)太极拳和气功:这两项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协调、动静结合,不仅可以调节老年人的心境,还可以强身健体。
2. 老年人活动原则包括安全全面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是度还有什么
心情愉快,健康快乐,有始有终
3. 老年人运动的原则是什么
运动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防病祛病、延缓衰老。但我们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运动方法不当,不仅不能达到健身目的,反而会损伤身体,影响健康。
所以,我们老年人进行运动锻炼必须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1)进行身体检查
凡事要以安全第一。我们老年人运动前要进行身体检查,其目的在于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个正确认识和了解,发现潜在性疾患和危险因素,以便引起注意。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要认为检查一次就可保多年,在开始运动或增加强度之前,需要有3个月之内的体检资料;二是检查要认真对待,不能马虎从事。
有的老年人常常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力,过分自信或争胜好强心切,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根源。因此,必须听从医生的忠告,自觉约束自己,以确保安全。但也不能只考虑安全,运动量很小或不运动而走上另一个极端。
(2)处方个别对待
运动也是有处方的,不同的老年人适合不同的运动处方。这是指处方的内容及其运动强度要符合本人身体的实际情况。由于体力及最大心率个体差异较大,不能给予一律的运动负荷。
(3)要循序渐进
参加运动锻炼不能急于求成,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日积月累,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锻炼效果。同时,开始锻炼时运动量宜小,待适应以后再逐渐增加。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锻炼后,如果运动时感到全身发热、微微出汗,运动后感到轻松、舒畅、食欲及睡眠均好,说明运动量适当,效果良好,就要坚持下去。
此外,锻炼的动作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时间要逐渐增加。
(4)安排好饮食
安排好合理的饮食。在保持标准体重情况下,应以充足的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适量的糖、丰富的维生素及无机盐为宜。
(5)选择适当时间
运动以选空气新鲜的早晨为好,饭后不要立即做大运动量的运动,宜在饭后一小时至两小时运动较好。
同时,还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变换和调节。夏天,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应选择气候凉爽的时间进行锻炼,避免急剧运动,做些徒手体操、太极拳等;冬天,患有呼吸系统病的老年人,如哮喘病、老年慢性气管炎等,应停止户外锻炼;并要尽可能坚持用鼻吸气,避免冷气直入肺部。
(6)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的健身锻炼,必须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进行有规律的锻炼,才能确保安全和达到效果。因此,开始锻炼的强度和时间应比较小和短,而且应有6周左右的适应阶段。
对于某些老年人来说,重要的是运动的频度,直至有足够的适应能力,再增加运动强度,并要从低而有效的限度开始,缓慢进行。例如,初始身体素质低的人,以40至60%最大心率储备就可取得明显效果,就先从40%的强度值开始。
(7)做准备整理活动
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要求,一个安全、有效、科学的健身锻炼程序应由四部分组成:准备活动;有氧运动;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整理活动。
可见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体育锻炼时不可缺少的,而且每次锻炼都要充分做好。年龄越大,锻炼前的准备活动越重要。
(8)要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是指在运动过程中经常对健康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目的在于适时调整运动处方和锻炼计划,防止过度疲劳,避免发生运动损伤,提高锻炼效果和健康水平。因此,参加运动锻炼的老年人应该学会自我监测的方法,并坚持在运动锻炼的实践中加以应用。
监测内容:自我感觉,一般包括运动前、中、后的各种感觉、食欲、睡眠、运动欲望、排汗量,以及有无疲乏感、心悸、气短、头痛、腰腿痛等。
如锻炼后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睡眠及食欲好,无心悸、气短,虽有疲劳感,经休息后疲劳感消失,说明此锻炼方法适合于你,应持之以恒。否则要改变锻炼方法,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目的。
4. 老年人运动应遵循哪些原则
老年人运动时要注意不要负重锻炼,老年人的肌肉有所萎缩,肌肉力量也明显减退,神经系统反应较慢迅歼,协调能力差,对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因此,老年人的运动宜选择动作缓慢柔和、肌肉协调放松、全身得到活动的运动。不要晨练过早,老年人认为早晨空气比较好,适合锻炼,其实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较差,亩磨冲所以晨练应安排在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树林游耐密集的地方晨练。因为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无益健康。还需注意不要做剧烈运动,老年人的骨质比较疏松,剧烈的运动容易造成骨折,老年人最好选择缓慢的运动。
5.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有关老年人锻炼的5项指导原则是什么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有关老年人锻炼的五项指导原则如下:
(1)特别重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的运动鉴于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全世界老年人的“第一杀手”,老年人有意识的锻炼和提高心血管功能非常重要。建议老年人每周应从事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不同类型的运动,如游泳、慢跑、散步、骑车等。强度从温和至稍剧烈。针对特殊情况,如体能较差、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可以减少锻炼时间,降低锻炼强度。
(2)重视重量训练以往的观点是老年人不宜从事重量训练,事实上,适量的重量训练对减缓骨质疏松、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各器官正常功能均有积极作用。可以进行如举小哑铃、举小杠铃、拉轻弹簧和弹力带等运动。需要注意的是,每次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受伤。
(3)关注与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老年人由于体制较弱、体能较差、意志力减弱以及伤痛困扰,在锻炼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如急躁、怕苦、怕出洋相、因为达不到预定目标而沮丧等,这些负面情绪会使锻炼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甚至会使有些老年人的锻炼半途而废。在对老年人制定健身计划时,同时要关注他们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
(4)维持体育运动的平衡没有哪项单一的运动适应任何人。体育运动中的“平衡”应该包括肌肉伸展、重量训练、弹性训练及心血管运动等诸多方面。因此在设定锻炼计划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绝不能一概而论。
(5)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老人也应参与运动传统观念认为,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老人参加运动是弊多利少。现在新的健身观点提倡高龄老人和体质衰弱老人同样应尽可能多的参与运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长时间的坐卧使得身心的加速老化。当然,这类人群必须选择那些副作用较小的锻炼项目,比如使用慢走代替跑步。
6. 老年人运动要遵循的原则是
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喜欢运动,这样对身体条件有好处,而且有助于抵抗病毒增强体质,但是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注意些事项,虽然运动可以保健养生促进身体健康,但是也要遵循一些原则,那么,老年人运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适当运动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人们宜到户外活动。因为适量运动不但能调整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提高个体免疫与抗病能力,还可改善心肌的供氧状况,预防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并减少心脏病的发生。
心理调适
老年人肝血渐衰,肝气失调,会出现胸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肝气郁滞及肝阳上亢等症状。因此,要特别注意调适心理,稳定情绪免受刺激,积极寻求闲情逸致,以调养肝气。
注意休息
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患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特别重视休息和多饮水,这对减少心绞痛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防风保暖
冬末春初气温依然偏低,风为当令主气,风邪外袭多自皮毛肌腠而入。老年人宜穿戴轻松、柔软、保暖的衣帽鞋袜,保持身体暖和,不受风邪侵袭,以达到预防保健之目的。
讲究饮食
春季是寒温交替的季节,切忌大寒大热之食。“高年之人,其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之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饮食失宜,调停无度,会成疾患。”故应注意养生保健,切不可暴饮暴食,生冷无节,饮酒无度,不辨食性,自损健康。
及时就医
当老年人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症后,若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气喘、心律不齐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切勿拖延或胡乱吃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要注意天气的变化,而且要注意心理调适,老年人肝血渐渐衰退,因此,生活中应该注意锻炼的方法,避免急躁,调养肝气,而且要注意多休息。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合理的饮食,这样更有利于身体的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