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痴呆注意“六防”有哪些内容
在老年人死亡原因中,60 岁以上老人有10%患痴呆,而80 岁以上者20% ~ 30%患痴呆。老人痴呆主要死于它的多种并发症,而多数并发症又主要是由于家庭护理照料不周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再强调对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
(1)防自我伤害。近年痴呆老人的自伤、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外两类:其一是心理脆弱,丧失自理能力的,不愿给家人增加负担,寻求一死了之,另一类是病态表现,由于脑组织退变萎缩,患者在抑郁、幻觉或妄想的支配下,所发生的自我伤害。
不论那一种,都须要家人在耐心的心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全面照顾,严密观察,随时发现可疑动向,及时排除患者可能自伤、自杀的危险因素,比如保管好利器,电源开关、剧毒药物等。
(2)防跌伤骨折。老年性痴呆多伴有锥体外系统病变,表现为舞蹈症、扭转痉挛、震颤麻痹以及各种各样的共济失调,患者站立、行走都会发生困难,愿亲自行动去完成一些力不从心的工作,结果每每跌伤。老人骨质脱钙,缺少胶质、骨质疏松,极易骨折,最多见的为股骨颈骨折,也有跌伤头部,引起颅内出血血肿病例,死亡率相当高。家庭地板、浴池、厕所地不能滑,最好铺地毯、规劝老人勿做难以承担的劳作。上下楼梯一定要有人陪伴和扶持,北方冰雪季节老人减少外出等,预防跌伤。
(3)防意外事故。有些痴呆老人合并糖尿病,有多吃多喝症状,常趁家人不在,自己烧菜做汤,结果造成烧伤、烫伤、严重的还可引起煤气爆炸,中毒或火灾。因为他们毕竟失去了正常生活能力,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反应迟钝、笨拙、不能应急处理,以致导致严重后果。对于这样一类患者,应看护较紧,不能让其过多的单独行动,一些有危险的器具,可锁入厨房内,不让其单独接触。
(4)防药物中毒。老年痴呆患者,多合并许多伴随疾病,用药比较多样,如果使用不当最易引起中毒,尤其是一些心脏病用药,用之过量会导致猝死,有生命危险。所以痴呆患者不能让其自己掌握用药,家中应有专人掌握患者的用药,以防中毒发生。
(5)防患者走失。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多半因为痴呆而走失。
因为他们失去了认家记路的能力,又难以说明自己的身份住址,常给社会造成困难,也容易发生意外。所以,对痴呆患者家庭要严加看管,限制其外出活动,避免过多的迁居。患者衣兜内应放置卡片,写清患者姓名、疾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号码等,一旦迷路,容易被人发现送回。
(6)防恶习非命。人一旦痴呆,多数变得邀遏、肮脏、不讲卫生,这可能引起严重感染,有的会嗜烟,酗酒,失去控制,这会加重脑损害;有的饮食无度、暴饮暴食,这可能导致胃扩张、胃肠功能紊乱、甚至猝死。对痴呆患者的恶习,家人不可一味迁就,更不能无原则的怂恿,要设法使其戒除。
2. 老年痴呆症能活多久
老年痴呆不死人的,要看患者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等等,再就是护理的如何,如果没有其他疾病、护理得当,该活多久就活多久。个人经验,如果能吃、能活动,就好办!
3.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
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
老年痴呆的症状
1、多疑多虑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
表现为变得自私、狭隘、对人冷酷无情;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涣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
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老年痴呆症的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
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
早期老年痴呆病人的情感常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变化,如对家里的事情常常漠不关心、情感淡漠、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7、呆滞抑郁
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8、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判断常常出现错误
常常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时间,忘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不能记住或辨认自己的家。把自己当成别人,认错朋友,有时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并认错自己的儿女。
9、行为异常
这种老年痴呆症的症状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休息。
老年痴呆吃什么好
1、花生
花生有很强的抗老化功能。常食花生可增强老年人的记忆力、延缓其脑功能的衰竭。
2、鳄梨
鳄梨富含维生素E,它被确认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鳄梨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血管很有好处。
3、姜黄
富含姜黄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印度人据称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只有欧美人的1/4,可能就与印度人常吃富含姜黄成分的咖喱有关。
4、大豆
人们把大豆称为中国的牛奶。大豆中富含油脂、磷脂及二十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大豆中所含的卵磷脂进入人的大脑后能释放乙酰胆碱。而乙酰胆碱能促进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从而能改善老年痴呆病人的症状。
4. 患老年痴呆症现在已经不能走路了还能活多长时间
您好!
根据病因, 老年痴呆症主要分4大类:
1.老年性痴呆,即回阿尔茨海默氏病(AD),比答例为50%-75%
2.血管性痴呆(VD),比例为5%-20%;
3.混合型痴呆,即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同时存在
4.其他类型的痴呆(如脑外伤、中毒、B族维生素缺乏、脑积水、帕金森病、慢性病毒脑炎等引起的痴呆)
需要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检查一下,确诊具体类型、分期后对症治疗。
不同类型、分期后治疗办法是有区别的。
早检查确诊、早治疗效果才好。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如安理申、美金刚等);
2、精心护理;
3、功能锻炼。
现有部分原产进口的安理申(Aricep),可免费赠送。
5.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所谓老年痴呆是指由许多原因引起的老年人的痴呆。所谓痴呆是记忆力、注意力、定向力障碍。进而出现认识功能障碍,如计算力、判断力、抽象思维及综合能力的障碍,从而发生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及社交能力下降、随着病程进展,智能进行性衰退,最后达到显著的痴呆。 引起老年人痴呆的原因 从临床角度来看,主要有两种老年痴呆最为常见:一是脑血管病性痴呆;二是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前者是由于脑血管病严重发展的后果,后者至今原因不明。 脑血管病性痴呆主要发生于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皮质下白质脑病、多发性脑梗塞。多伴有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失语症。病前多年往往有高血压病、全身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及糖尿病等。头部CT及MRI(磁共振)均显示有明显的相应病变。病程相对迅速,病情呈阶梯式进展。老年性痴呆多发生60-70岁的人群,且年龄愈大发病率愈高,如60岁组患病率为2%-3%,70岁组为7.9%,80岁组为32%。本病患病有遗传因素,本病家家庭发病率为20%-25%。其病程较缓慢,精神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部CT及MRI显示普遍性脑萎缩,但以顶、前额最为显著,脑回变平,脑池增宽,晚期可有皮层下萎缩,脑室扩大。 针对不同的病因,这两种痴呆的治疗及预防也不一样。 脑血管病性痴呆的治疗及预防 主要预防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首先针对性的预防及治疗脑血管病性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肥胖症及禁烟酒等。这就要求持之以恒的治疗高血压,生活规律,饮食合理,乐观的心态,规律性运动及合理的用药。如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及降脂药物等。把以上几种危险因素控制在正常或较轻的范围内,就会大大减轻脑血管病的发生。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生脑血管病要分秒必急的迅速地送往医院,即时确诊及恰当治疗。如急性梗塞必须在时间窗(6小时)内,及时准确的应用溶拴或抗凝治疗,以大大减轻已造成脑损伤的程度,减少致残率,减少痴呆的发生。也应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除药物外,针灸、按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已经发生脑血管病性痴呆,则继续应用抗动脉硬化药物,配合生活条理,适当活动,合理的饮食及注意体育锻炼等。 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及预防 困本病原因不明,治疗及预防缺乏明确措施。目前,试用治疗的方法有脑血管扩张药(如尼莫地平、脑通、喜得镇等),提高脑内乙酰胆碱水平的药物(如卵磷脂,胆碱脂酶抑制剂及间接加强脑内胆碱功能的药物,如脑复康、生长因子等)。也有人提倡应用维生素sB12及叶酸治疗。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方法仍处在探索阶段,生活规律,良好的心态,合理用脑,合理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及增加社会活动及人际交往等会有一定成效。 随着科学的飞速进步,老年痴呆正日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脑科学研究在国际、国内为重要课题,其成果定会造福病人和人群。 老年性痴呆早发现 许多人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过50岁,就觉得记忆不行了,以前看一眼、听一次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特别爱忘。虽然有时觉得该想点办法,可常常是一句“老了,脑子不行了”之后,便不会太在意了。也许您不知道,这样有时会耽误大事,本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老年性痴呆却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机。 美国前总统里根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在90年代初,里根就有记忆下降的征兆,比如忘记刚说过的话。有次聊天中他女儿说起里根演过一个电影角色,里根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不出一年,里根就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可已过了疾病的早期。最后,他除了认识夫人南希外,谁也不认识了,甚至不记得自己担任过两届美国总统。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有药物能够对老年性痴呆进行治疗,并有望在疾病早期用药来延缓疾病的发展。 老年性痴呆是常见的一种能够引起记忆力、计算力、语言和认知思维能力等智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记忆力下降是其核心症状。老年性痴呆通常起病缓慢,最初表现一般不很明显,以后在5~10年内病情逐渐加重直到死亡。 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表现一般是忘性大,通常也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所以经常不被病人和家属注意。此时老人突出的症状是记忆(尤其是短期记忆)障碍,病人总爱忘记刚发生过的事情,而对以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却记得颇清楚。家属有时还会误认为病人记忆力不错。具体表现举例如下:1、随做随忘,丢三落四。做菜时已放过盐了,却不知道放过没有;明明锁了门出去,半路上却又觉得门没锁;上街去买菜,忘了拿篮子或钱;本来去接孙子另带买瓶醋,孙子接回来了醋却没有买。 2、词不达意,唠里唠叨。本来想表达一种意思,说出来却是另外一种意思,对一件事总是反复不停地说。 3、忘记熟人的名字。走在街上,明明是老熟人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 4、多疑猜忌。自己东西找不到了,总怀疑别人。 5、情感冷漠。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甚至对过去很感兴趣的事情也觉得索然寡味。 6、计算力下降。上街买菜,挺简单的账算起来很费力,甚至根本不会算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年性痴呆早期,尽管有明显的记忆力下降,语言空洞,概括和计算能力有损害,但仍有不少病人能继续工作,这是由于在做很熟悉的工作,只有向他提出新的要求时,其工作无能才被发现。有一位高中物理特级教师高老师,在退休前一年,就有同事反映其讲课质量比过去差,他则认为同事嫉妒自己。此时,这位特级教师的儿子办了一所私立学校,于是高老师退休到私立学校任教,继续教物理。同学们反映很多,说高老师讲课经常将已说过的话翻来覆去地说,同学提问经常回答不出来。高老师的儿子不得不亲自调查其父亲的讲课能力,结果在医院高老师被医师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医师说,其实在两年前高老师就丢三落四,而且常常叫不出老同事的名字,那时就该到医院看病。 中期老年性痴呆病人,则远记忆和近记忆都明显受损,如忘记用了多年的电话号码,记不住自己哪年结婚。有些老人表现出明显的性格和行为改变,如以前脾气温和、为人宽厚,现在变得脾气暴躁、心胸狭小;以前脾气很坏,现在却特别听话。多数病人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不能完成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有些病人表现为不安,如无目的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或半夜起床到处乱摸,开门关门搬东西等。有些病人走得稍远一点就有可能迷路,有的甚至在很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到晚期,病人不认识周围环境,不知年月和季节,算10以内的加减法都有困难,日常生活需要照顾,最多只能记起自己或配偶等一两个人的名字。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可以以较小的费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当你身边的老人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丢三落四、神情淡漠、唠叨多疑等现象时,不要以为是正常的老态,应及时找专业医师诊治。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措施 1 生活起居 1.1 生活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坚持午睡,看电视时间不可过长,有适度的性生活。 1.2 饮食要清淡,品种多样化,保证蛋白质的供应,多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的食品,少吃动物脂肪,饮食要低盐、低糖、控制铝的摄入。节制饮食,不可过饱。戒烟、适量饮酒。 1.3 积极用脑,劳逸结合。一般连续用脑1小时后应休息15分钟。脑力活动多样化,如看书、下棋、做智力游戏等,或到老年大学去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患者如有睡眠障碍,需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逐步改善睡眠状态,才能有利于智力恢复。 1.4 作适当的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适可而止,切忌剧烈运动。 1.5 保持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及舒适美观的居室环境,并可在家中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养花、养鱼、画画等。 2 情志调养 2.1 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集体活动,多接受外来的有益刺激,以延缓脑功能减退。如:读书、看报、下棋、听音乐等,对防止精神衰退具有重要作用。 2.2 多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创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建议与子女同住,保持情绪的稳定,尽量避免不良的情志刺激。 2.4 注意进行智力训练,其中包括记忆力、理解力、计算力、定向力。 3 气功疗法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气、宁神,达到自我身心锻炼和强身健体的活动。人体入静后,神气藏于心,精气归于肾,魂归于肝,意守丹田,使肾精充足,上填髓海,使脑髓充实,灵机记忆得以恢复。现代研究发现:气功可使大脑皮层细胞电活动有序化,协调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为大脑活动提供良好环境,挖掘大脑潜力,调整植物神经功能,创造最佳情绪,增进智慧。 4 按摩疗法 按摩健脑就是运用手掌、手指或简单器械,在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按揉,使经脉宣通,气血调和,达到醒脑安神,通利关窍,增进智力的目的。 4.1 按摩百会穴:以食指左右旋揉轻压百会穴50次。 4.2 按揉足三里穴:以拇指或中指左右旋揉轻压两足三里穴各50次。 4.3 按摩涌泉穴:坐在床上,抬起右脚,以左手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摩涌泉穴36次,然后以同样的方法按摩左脚的涌泉穴。 4.4 按揉内、外关穴:将右手拇、食指按在左手臂内、外侧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内、外关穴上,顺、逆时针方向旋揉36次。以相同的方法旋揉右侧内、外关穴。 4.5 按揉劳宫穴:以一手拇指按压或按揉另一手劳宫穴2~3分钟,然后交换双手,重复上述操作。 4.6 干洗脸:将两手平放于脸上,五指并拢。 老年痴呆有几种类型和如何选用中西药 老年痴呆是大脑慢性功能障碍,起病较隐蔽,早期不易发现。由于老年人口不断增长,老年痴呆的病人也逐渐增多。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10%的人群不同程度的患有痴呆,而80岁以上则占有20%左右的比例。 老年痴呆的症状根据类型不同其表现各异。 阿茨哈默氏痴呆:1906年阿茨哈默医生首次报告一名老人发生进行性痴呆,伴有失语、遗忘等症状,且脑组织中发现特有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变性,于是将这类病称为阿茨哈默氏痴呆。本病以近事易遗忘,而几十年前的事还能记忆犹新,病情逐渐发展,对往事亦遗忘为特点,且出现易怒,睡眠秩序颠倒,言语单调,喃喃自语,判断障碍。如裤子当上衣穿,对时间、人物和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认家门,四处游走等。晚期还可有口、面不自主动作,如吸吮、噘嘴、厌食或贪食,大小便沾满全身。 血管性痴呆:多伴有高血压,有反复多次的小卒中发作,一次比一次加重,易激动、记忆力减退、头痛、心悸、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甚至偏瘫、肢体麻木,脑CT检查可发现脑梗塞、脑出血病灶,渐渐形成血管性痴呆。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老年痴呆,但可选用下列几种药物来改善脑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这些药物据病情可单用或配合用。 吡拉西坦(脑复康),每次0.8一1.6克,每日3次,口服,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促进思维记忆。一个疗程为6周,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有效,重度无效,与安定合用还可提高疗效。 都可喜,每次40毫克,早晚各1次,口服。本药为大脑代谢促进剂,国外已广泛使用,对智力恢复有较好的作用,用得越早,效果越好。 长春西汀(卡兰),每次5毫克,每日3次,口服,可改善脑代谢,恢复脑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对血管性痴呆总有效率可达85%以上。 还可加服大剂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以及烟酸、三磷酸腺苦、细胞色素C和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老年痴呆有哪些表现? (1)记忆障碍:记忆力下降常常是本病的首发症状,也是本病的突出症状。早期从近记忆下降开始,常描述其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特别是对数字(如日期、年代、电话号码)、人名、地名和不常用的术语记忆很差,甚至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存折密码也记不住,放置的东西立即忘掉位置。对日常小事也常常事过之后就忘记了,如昨天吃的什么饭等。在家中常常忘了正在烧的水而烧坏炊具,炒菜忘了放盐,或重复放盐使菜咸得不能吃。此阶段对已熟悉的工作可能还能胜任,但学习新知识困难,工作稍有变动则难以完成,后期连远记忆(过去发生的事件)也发生障碍,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不能回忆,或胡乱回答问题,用虚构来填补他记忆中的空白。最后连亲人也不认识。 (2)计算力下降:早期计算速度变慢,复杂的不能完成,逐渐出现计算错误,连简单的也不会计算,买东西不会算帐。临床上常让病人计算100-7=?连续演算减7,如100-7=93,93-7=?......等,来判断其计算力是否下降。 (3)空间定向障碍:表现为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位置,伸手取物时未达该物而抓空,或伸手过远将物品碰倒。放物品时不能正确判断应放的位置,如不能将锅或水壶准确地放在炉灶的火眼上,因放偏而致锅或水壶歪倒掉到地上。回家时走错方向,经常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找不到自己的房间,不知哪个床是自己的。穿衣时分不清上下左右和正反,甚至把裤腿当衣袖。不会使用最常用的物品或工具,如反拿汤匙盛汤。不能画出最简单的几何图形。 (4)语言障碍:部分患者以语言障碍为首发表现。早期词不达意,词汇量减少,谈话中因找词困难而突然中断,不能说出物品的名称,或不适当地加入无关的词汇或变换主题,给人以“说话东拉西扯”的感觉。逐渐所说的话不能使人理解,写的信让人看不懂,也不能理解他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参与交谈。最后患者仅能发出别人不可理解的声音,终至缄默。 (5)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表现为不能正确处理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工作能力下降。在临床上,常用解释成语的寓义、区别两种东西的异同,以及出一些问题让病人判断应该怎么办等方法来测查病人的理解力、判断力。如要病人解释“‘过河拆桥’是什么意思”、“苹果和香蕉有何相似处”等。 (6)情感与行为障碍:表现为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动、淡漠、抑郁、焦虑或欣快。可出现妄想、错觉、幻觉,而出现冲动性的伤人、毁物行为。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习惯,变得不注意衣着,不修边幅,甚至收集废物。有的表现性欲亢进,纠缠妻子或其他女人,甚至发生不轨行为,有的经常无目的地来回走动。 痴呆晚期很容易诊断,但早期难以发现。因此,当老年人出现记忆力下降及情感改变后,应尽早去医院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6. 什么是老年痴呆症
据统计;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升高,一般是在70岁以后。60~69岁发病率为2%,70~74岁为26%,75~79岁为61%;80~84岁为137%,85岁以后约为278%,即大约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这种病。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老年人脑都血循环障碍所引起,是人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1906年,德国神经科专家阿尔茨海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病例:病人为女性,年龄虽只有50岁,却有严重的痴呆症状——记忆力丧失、不辨方向、常有幻觉。病人死后,阿尔茨海默解剖了她的尸体,发现大脑中有不少缠结成块状的神经纤维,也就是他所称的“神经纤维缠结”。阿尔茨海默所发现的这类病例就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阿尔茨海默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40~50岁的中年人之中,因此它又被称之为“早老性痴呆”。20世纪60年代末,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在老年痴呆病人的脑组织中发现了同样的神经纤维缠结,医学界才弄清楚阿尔茨海默病既不是“早老性”的,也不罕见。因此,有些人也把老年性痴呆通称为阿尔茨海默病。但近期文献报告,特里发现临床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死者中有30~40%经尸检并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变。日本的村上元孝等人将老年性痴呆分为脑血管障碍性痴呆和脑萎缩变性痴呆,而将阿尔茨海默病归为与老年期痴呆相类似的脑变性疾病。
记忆力衰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记不住人名,常常是刚介绍之后,又重新问起对方的名字。很简单的事也记不住,有时出了门,又不知为什么外出。发展下去以至保持功能也发生障碍,即过去的记忆难以再现,忘记自己的出生地,甚至连朝夕相处的亲人都无法辨认。语言也失去了流畅性,常好哪哝一些词义不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就像1+3这样简单的算题,有时会答成100。记忆力的衰退影响到工作,影响到社交活动与日常生活时,往往这是一种危险的不祥之兆。
此外,还有些病人因看不下去书而抱怨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想到厨房拿杯牛奶,却不知怎么身不由己地走进了卧室,有些病人在做机械性动作时,如梳头,也感到力不从心,动作不协调,这就是所谓的“失用症”。波士顿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约翰·克劳顿博士指出:早期症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在于大脑受损害部位的不同。
早期症状出现之后,病人就会日渐痴呆。首先是判断力失常。在隆冬时节病人却要穿起盛夏的服装,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表现。病人在淋浴时,可能会把冷水开关与热水开关弄混,自己烫伤自己。有时会把农药误认为啤酒喝下去。病情进一步恶化,病人就会随地大小便,不知该到哪里上厕所,不知自己的家在哪里,弄不清现在是什么季节,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老伴到底是谁。部分病人可能变得易激动,怕见生人。有些还进行偷窃、乱打人,在公共场所裸露阴部,玩弄自己的大小便。病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病人就需要全天护理。
到晚期,有的病人几乎完全丧失说话和行动能力,终日卧床不起,面部、臂部、腿部肌肉、皮肤抽缩。在临死前的阵痛中,有的病人全身卷曲如胎儿状。病情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最初发病的速度,发病快,病情恶化得也快,发病慢,恶化则也慢。导致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常常是肺炎(食物被吸进肺而引起的肺炎)。
老年性痴呆除了智能衰退,还伴有意志减退和主动性降低,以及各种精神症状,呈现夜间谵妄症状为多(在夜间发作的一时性意识障碍,呈现错觉、幻觉、错乱等)。还经常可见忧郁、徘徊、多疑、焦躁不安等状态。据调查,痴呆伴有精神症状的比例如下:
夜间谵妄242%忧郁状态121%幻觉妄想148%徘徊111%多疑101%弄火39%不安焦躁99%不洁行为22%攻击行为44%自杀企图11%痴呆老人多见于脑卒中(即脑出血,俗称中风)后遗症,继之是高血压。日本东京都调查认为,痴呆老人中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占45%,高血压的占34%,半身不遂的占30%,还有嗜睡、或者忽睡忽起的占60%多,大小便失禁的占40%左右。
7. 老人痴呆症能活多久
一般是可以寿终正寝的,只是需要有人照顾。
8. 老年痴呆到底怎么回事,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
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
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
无法治愈,综合治疗可减轻病情、延缓发展
疾病定义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抽象思维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
流行病学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痴呆类型,也是老年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大约占到老年期痴呆的50% ~70%。
2016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全球共有约4000万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而这个数字预计将每20年增长一倍。发展中国家老龄人口比例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却比西欧和美国高。
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4% ~8%。我国学者贾建平教授团队研究报道约为3%~7%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我国目前大约有600万~8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随着年龄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逐渐上升,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其患病率升高1倍,至85岁以后,AD的患病率可高达20%~30%。
疾病类型
根据认知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可将阿尔茨海默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详见症状部分)。
根据发病形式,可将本病分为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和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
散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90%以上。APOE ɛ4等位基因携带者是本病最明确的高危人群。
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大多在65岁之前起病。主要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1基因及早老素-2基因突变引起。
参考资料
[1]
贾建平,陈生弟. 神经病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65-270.
[2]
贾建平,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201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2]Mayo Clinic-Alzheimer’s disease.
798
分享
反馈
下一节:病因
以上内容由贾建平教授参与编审
病因
贾建平
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神经内科荣誉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阿尔茨海默病是由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部分是由特定的基因变化引起的。
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尚未阐明。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脑内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目前有多种学说试图解释这一改变,包括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Aβ)瀑布学说、tau蛋白学说、神经血管假说等。最终,患者脑内的神经细胞“默默”萎缩甚至死亡,或是细胞间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导致了记忆、语言、计算、行为等认知功能障碍。
以下危险因素虽不会直接诱发阿尔茨海默病,但会增加患病风险:
风险因素
年龄
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已知的最大危险因素。阿尔茨海默病不是正常衰老的表现,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逐年增加。
阳性家族史
如果一级亲属(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患此病的风险增高。
唐氏综合征
许多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人会同时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和体征在唐氏综合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时间往往比普通人群早10~20年。
性别
男性和女性的患病风险差异不明显,但总体而言,女性患者更多,可能与女性寿命通常比男性较长,和闭经后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是指一个人记忆力或其他思维能力的衰退程度大于其年龄预期,患者尚可正常社交或工作。患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进展为痴呆的风险显著增加。
当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主要受损认知能力是记忆力时,更有可能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
既往头部外伤
头部受过严重创伤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更大。
慢性病
高血压、高胆固醇、2型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不良生活方式
缺乏锻炼、吸烟或接触二手烟、睡眠不足、高脂饮食、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低教育水平和较少的社交
低教育水平(低于高中教育水平)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危险因素。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792
分享
反馈
上一节:概述
下一节:症状
以上内容由贾建平教授参与编审
症状
贾建平
医典专家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主任医师参与编审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神经内科荣誉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既有认知功能的减退,也可有其他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减退是其核心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记忆障碍逐渐恶化,其他症状也逐渐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