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样对待老年痴呆情绪
1、怎样对待老年痴呆
简化家务
帮助他们选择要穿什么及吃什么,如果他们有自己的要求,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不是孩子。
不要要求他们做什么事,因为他们可能无法做到
不要强求他们记住或应该记住,接受他们不记得的现状。
不要催促他们
但允许他们以较慢节奏做一些日常琐事。
不要让他们周围有太多人
不要让太多人围绕在他们身边,大声喧哗,家庭纷争等及太多的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有压力。
不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让他们任何时候都知道做什么,而不是要去选择。
2、老年痴呆的病因
绝大部分的流行病学研究都提示,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某些患者的家属成员中患同样疾病者高于一般人群,此外还发现先天愚型患病危险性增加。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证实,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最近通过基因定位研究,发现脑内淀粉样蛋白的病理基因位于第21对染色体。可见痴呆与遗传有关是比较肯定的。
3、老年痴呆临床表现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
读书看报,多动脑筋
我们知道,老年痴呆主要是脑子不太好使,一步步发展而成,那么,大脑要一直运转才能不让其老化。这就需要多做一些与智力锻炼有关的事情。多读书,多看报,了解评论时事动态,多与老友下下棋,与朋友打打麻将,多上上网,玩玩游戏,学习点新鲜事物。这些都能让人脑筋灵活,智力不衰。
乐观开朗,心情愉快
长寿的人一般都很乐观,心态好,得病少,因为笑本身就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有愉快的心情自然百病不侵,其实医学上本身也说,身心抑郁的人的确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因为他精神出现障碍,活在自己的世界。只有与世无争,身心豁达,开心乐观,才能健康永在。
适当运动,保持精力
人其实就像是一台机器,老年痴呆其实就是人的一部分器官(特别是大脑)出现了故障,为什么人年轻的时候不容易发生痴呆的情况呢?这是因为年轻时人这台机器在不停运转,零部件在不断的自我养护,一旦退了休,闲下来了,整天没事可做,呆在家里,身体各部位运转不畅,自然容易出现问题。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激发细胞的活力,让人精力旺盛,远离老年痴呆的发生。
老年痴呆的危害
1、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老年痴呆一般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如经常忘事,且有些事刻意去记还会忘,事后还想不起来,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再进一步发展,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老年痴呆患者平均生存仅6年。
2、照料者的缺乏及情绪问题:得了老年痴呆症,最痛苦的不是患者本身,而是照料他们的家属。在众多照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中,八成以上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有的人甚至患上了抑郁和焦虑症。关键是那种无法沟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觉,还不仅仅是累的问题,让很多家属深感绝望。
㈡ 老年痴呆的内心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家人,有人得了老年痴呆病的话,我觉得心里一定会很痛苦的,因为你会看着她,慢慢的忘记你。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下降、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渐下降。根据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的恶化程度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3年)
为轻度痴呆期。表现为记忆减退,对近事遗忘突出;判断能力下降,病人不能对事件进行分析、思考、判断,难以处理复杂的问题;工作或家务劳动漫不经心,不能独立进行购物、经济事务等,社交困难;尽管仍能做些已熟悉的日常工作,但对新的事物却表现出茫然难解,情感淡漠,偶尔激惹,常有多疑;出现时间定向障碍,对所处的场所和人物能做出定向,对所处地理位置定向困难,复杂结构的视空间能力差;言语词汇少,命名困难。
第二阶段(2~10年)
为中度痴呆期。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第三阶段(8~12年)
为重度痴呆期。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㈢ 老年痴呆症会不会传染你有什么看法
老年痴呆症也被称之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年龄较大的老年群体会更加的容易出现这个情况。当老年人如果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话,也就会让自己的大脑出现一个健忘的现象,并且刚说的话,老人就记不住了。因此给老人的生活,还有子女的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并且老年痴呆症是不会传染的,所以说大家也不用害怕。
其实老年人的发病原因是不太明确的,而且所有的阿尔兹海默症的发病原因都不是一样的。有一些老年人可能是因为心情的原因,而有一些老年人,可能是去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那么绝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因为正常的中枢神经退化,因此才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㈣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
您好,我是玺汾天涯,很愿意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您的问题其实涉及到 社会 话题,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话题和 情感 话题;我来聊一下自己的浅解。
首先呢,从 情感 方面来讲,老人患了病症,作为儿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态,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那么怎么安排好赡养老人变成了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针对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选择一家具备护理资质的”康养”型的老年护理院,而不是养老院。第一,护理院与养老院最大的区别在于针对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医疗资质,类似于医院病房,但收费标准远低于医院;具备养老与医疗统一性,相对更专业,对老人的康复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转嫁风险性。“老年痴呆”症状是一种记忆力障碍,沟通力丧失,行动力幻觉的病症,要时刻预防诸多危险因素的发生(如走失,忘记关水,关火阀等)这症状的老人酿成惨剧的很多;而护理院有着比较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属也无需提心吊胆这些风险;第三,可以避免因赡养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面对着生存压力或时间压力,赡养老人也许是长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谐调不好而亲情反目的不在少数,就是因为缺失明确的赡养义务明细。而送去护理院,就明确了这种义务,比如确定的费用,都做到统一的标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从我们的传统“孝道”文化来讲,叫做“养儿为防老”,似乎送去护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级,尤其是对孤寰患的老人,我们当儿女的并不是一定能照顾的全面,他们的孤独有时候是我们排解不了的,他们的病症也不是我们能护理完善的;再者,送去养老院或护理院并不代表我们终止了孝道,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更要去做好亲情的交流与陪护,如果来的及要经常接老人出去 旅游 或家庭的聚会;只是让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专业的护理,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我们孝道和事业或工作两不误,岂不更好?
再者,从 社会 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将来的孩子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夫妻两个人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这是巨大的压力,更是巨大的 社会 矛盾,所以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养老产业也成为前景颇佳的行业;很多的集团都在投资兴建,分一杯羹的同时,设施及服务在不断提升;这就是 社会 发展, 社会 进步, 社会 文明, 社会 趋势;我们要接纳认可发展与进步,更要融入文明与趋势;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不远的将来,能自理的老人选择“颐养”型的养老院;不能自理的选择“康养”型的护理院,是应势而趋,更是最好的选择。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养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为送到送到养老院,缺少了亲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个邻居孙叔,八十多岁,身体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闹的整个家庭和邻居都不安宁。他老伴身体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个儿女轮流伺候。儿女们也六十来岁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几年下来身体状况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没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两天,才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一处大桥下发现了他,由于连冻带饿,回家一病不起,几天后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为后辈虽然心疼,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是送养老院比较安全,养老院虽然还有些不尽人的地方,必竞有专人护理。
这不能说是后辈们不孝,而是无奈之举,对老人和整个家庭是一种双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边,由子女来照顾,如果送养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头吃了,因为痴呆症是人的忆识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即烦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样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要让父母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祥的离世!这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养老院这个问题,不是没想过,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于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亲走了三年多了,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行动不太好,记性基本不靠谱,经常电不关、水不关、连煤气也不关,家里的锅烧坏几个了,脾气也不好,请了几个家庭看护过来陪他,都被他骂走了!
我的情况又不能做到全面陪护,我自己原来做销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责任压力都很大,爱人是个儿科医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家里。孩子还小,真的是困难一大堆。
没办法,辞职!这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自己成为了公司的兼职销售人员,只拿提成不拿工资,在孩子学校附近开了一个茶叶店,就是为了能够照顾老的小的,还有家里唯一的一个女的(老婆)!
现在,我可以不再去考虑养老院这个词语了,我不会送老父亲去那个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说是吧?再说了,养老院再怎么不错,也不如家里照顾的好,知冷知热更知道他的口味和习惯,就算是他不认识我了,但是最起码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亲,我知道只有我能够保护他和将就他。还有,我说这话不是说养老院坏话哈,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数身体状况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那他内心得多焦虑啊!那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只要能够撑下去,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把老人放在身边照顾,除了咱们自己,谁能这么体贴他们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别太较真儿了,对于老人来说,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计时的,可以留给咱们自己珍惜的时间所剩无几,不管他怎么折腾,也就权当无知小童对待吧!乐呵乐呵活下去,别留下什么遗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发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会好起来,与此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老人各项功能,特别是认知能力和身体的状况都会持续的下降及恶化。
举个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混淆会导致他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白天睡觉,晚上会开始各种各样吵闹。所以一般具有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机构,要求是24小时全程的看护,而 如果是在家里你白天要上班,家里有孩子要上学,那么会给照顾者带来各种压力和烦恼。并不是说不照顾,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可能给老人选择一个专业的养老机构,让受到更专业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对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具备相应的条件和专业服务,实际上很多老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认知和机能水平。 而这对于靠家庭照顾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 把痴呆的老人送养老院,并不意味着放弃老人,在家里缺乏专业照顾的技巧和经验,往往会导致患者和照顾者都精疲力尽,而与此相反在专业机构,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顾。
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年纪大又或者是无法自理,还有家人无暇照顾的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只是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养老机构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负责任,要经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养老院实际的情况。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这些都是很需要经常去考核的,也是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任。
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得到专门的照顾,而且还会有一种身边都是伙伴的轻松气氛,养老院也是一个老人社交的场所,能认识新的朋友,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说说话的好友也有助于身心的释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里,那么老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居,虽有保姆的照顾,但是到底孤单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养老院里欢乐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顾。
因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气、性格、喜好、知冷知热。老人虽然痴呆了,但他永远都会记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不会孤单,也不会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养大子女不容易,吃尽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纵有千般困难,也要善待老人,照顾好他……
不到万不得己别送养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养老院,在他心里会觉得家人嫌弃他、抛弃了他……他会伤心、害怕的。
如今 社会 上,有些伪孝顺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离开,好继承遗产……这种人比不孝更可憎!简直禽兽不如!
有句古话说: 父母在来日方长,父母不在只有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极早尽孝,照顾好父亲,不管送去养老院还是自己照顾。子女都要有一颗爱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诚挚对待父亲。将来有一天父亲去了,子女才不会后悔,空留遗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我认为可行。一个老年痴呆在家里,全家受罪。这时儿女辈也都60岁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再来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顾不来,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送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儿女不孝,我认为这是传统老观念。你想看看,一个60左右的老年人,还可能要带孙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养老院,谁来照看孙子?谁来对自己的 健康 负责?
我交代我儿子,你是独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请把我送养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经到了生活没办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孙后代了,这也是做父辈给后人最后的爱。
对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边,人家养老院会要吗!你得去托管医疗机构才行。
㈤ 老年痴呆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治疗老年痴呆呢
老年痴呆的本质是认知功能损害造成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越来越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通过情感治疗与患者积极的沟通感情,可以通过训练性治疗,让老年人通过拼图等智力游戏来增强肌力。
㈥ 老年痴呆症是种怎样的疾病
老年痴呆是由于脑器质性病变造成的智能衰退,是一种慢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人脑有多种复杂的功能,智力是最重要的一种。通常智能包括记忆、学习、判断、理解、推理等,痴呆则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智能障碍。其典型表现是记忆力和定向障碍、思维和判断紊乱、性格改变,同时并有社会活动能力的降低,如丧失劳动力和无法自由生活等。
㈦ 为什么老年痴呆的人会出现记忆衰退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为什么老年痴呆的人会出现记忆衰退的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老年痴呆症患者记忆力会下降。这是因为所有的痴呆症患者都有脑萎缩,长期脑供血不足,脑细胞比正常人少,活力低。长期脑缺血缺氧会进一步加重脑萎缩的程度。记忆力减退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缓解并逐渐恢复。患者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保持清淡饮食。
㈧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待“老年痴呆”!
正文:
每次我在选书来写每周的读书笔记的时候,都会很纠结(我怀疑我有选择障碍)。当确定这本书的时候,心中还是很纠结,但是当我听到一半的时候,我知道,我选对了!
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老人的一些事。
“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
我们都听说过各种例子,也许是发生自己身边的,也许是朋友家里的。这种病人在中国并不少见。
而这本书正是讲阿尔茨海默症,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对待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
这本书的作者是阿尔诺·盖格尔,他的父亲就患有阿尔茨海默症。
他本身就是一名作家,在他的父亲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认识到了一些新的感悟,这本书当中讲述了大量他与父亲的故事。在听的过程中我也产生了很多的感悟。
我们需要这样的书来丰富我们的认知。
我们的认知通常是有局限性的,当通过一些书籍,我们对某件事产生了新的认识,那么它就能扩大你的认知圈子。
而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能扩大我们认知的书。
很多人觉得老人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就像是慢慢的变成一个小孩,我们经常讲老小孩老小孩……
其实这是不对的。
小孩子是充满活力的,他一天天的成长起来,每一天都会比前一天变得更好。
但是老人变老的过程,他是一个失去的过程,慢慢的失去精神,体力,开始遗忘,生活不能自理。
这两种状况体会起来是完全不同的。
首先我们来讲一讲当一个老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时候,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当一个老人患上老年痴呆的时候,首先表现得就是 丢三落四 ,很多东西放到哪里都不记得,也许某个物件刚刚用过,转眼就找不到了。
我从小跟着我姥爷长大,我姥爷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但是非常的聪明。他教会了我非常多的知识,我曾经一度认为我姥爷无所不知。
但是在两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发现他总是会想不起某件事情来。每次你问他一件很早发生的事情,他都会不知所措,他甚至脑中没有一丝丝的印象。刚开始我还会嘲笑他,说他真的老了。
慢慢的我发现这是一个经常发生的事情了,他总是忘记很多。
姥爷自己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开始拿一个小本本来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放过的东西在哪里!
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姥爷可能是有一些阿尔茨海默症的早期症状了。
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还喜欢 重复性的讲话 。
可能他会打电话告诉你一件事情,刚挂完电话没多久就又会打过来,讲的是同一件事。
一天可能反反复复讲很多遍,哪怕你已经告诉他你已经讲过了,他还是会打过来,因为他从来不记得,没印象。
再有症状就是会 遗忘 。
慢慢的他开始忘记的更多了,开始忘记自己的家人,忘记自己家的地址,甚至忘记自己生长的地方。
我记得很久之前看过一个记录片,讲的就是阿尔茨海默症。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阿尔茨海默症是最漫长的告别!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受的就是家人。
很多老人会忘记自己的家在哪里!不只是在外面会迷路,在家里同样会迷路。
他不记得自己在那里,他也不知到自己的家在哪里。
有一次作者陪伴着他的父亲在村庄附近走动,那是他父亲一辈子都生活的地方。突然父亲开始感叹,这个地方好美啊!
作者很好奇,就问他的爸爸,你还记得这里吗?
他的爸爸说,我之前没来过这。你呢?
作者回答他的爸爸说: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
除了这些,有些患者还会变脾气暴躁,然后在行为上产生一些奇怪的举动。
这所有的原因是因为大脑在退化,大脑中的神经元在消失。
当我们身边有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家人的时候,希望大家能 以一个接受的状态去面对。
我们可以积极地去治疗,但是在态度上一定要接受这个事实,不要在去要求他们像之前那样能够记得所有的事情。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作者在书中写到,我们接受这个事情的发生,然后去体会你们之间发生的种种不同以往的行为,这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不同的感悟。
就像作者的在书中所写的,有时候他的父亲会突然地用手背抚摸他的脸,这可能是他的父亲突然想起来这是他的儿子。作者说:“没有比这个时刻和父亲再过亲热了”
再就是陪伴是非常的重要,经常的陪老人散散步,说说话,他们可能不会记得,但是他们会很开心。
照顾也非常的重要,在照顾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的时候,耐心是非常的重要的,不要催着他们去做事,而是慢慢来地,跟着他们的节奏。
对于饮食方面,更要细心地准备。可以让他们吃一些脂肪和蛋白质。
合理摄入脂肪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大脑由很多的脂肪构成,身体同样需要一些脂肪。
在书中的结尾有句话非常的打动我。
就是说我们的父母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哪怕他们患有老年痴呆,他们也在用身体告诉我们什么是老年?我们该怎么去面对老年?
他们用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也在教我们东西,他们是如此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