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文重拾那些感动散文
去年,去了一个很远的亲戚家做客.这个家中的长者,是一对老夫妇.很不幸,这个我应称之为“姑婆”的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几近是六亲不认,不认识丈夫不认识女儿,更何况是我.
那天,我们正围成一桌吃饺子,她的糊涂劲上来了,管我姑公叫“叔叔”,管我叫“阿姨”,一会儿要吃米饭,一会儿要下面条,稍不如意,抓住一个东西就往地上摔.姑公见她闹得不象样,便板脸起来,说到:“再胡闹,再胡闹我就不理你了.”说也奇怪,姑婆立刻乖顺得像一个孩子,千依百顺.这时,电话铃响了,有人急着要姑公出去一下.姑公丢下碗筷匆匆要走,临行前哄姑婆说:“听话,好好地吃,我一会儿就回来,否则我就再也不回来的.”这时,姑婆悄悄地把姑公拉到一边,从衣袖里掏出了几个快要揉烂了的饺子,一面偷偷地像做了错事的孩子似的朝我们这边张望,一面紧张地递给姑公,说:“我知道,你最喜欢吃咱们家门前槐花包的槐花饺子,这几个是槐花馅的,我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藏在这里,怕他们都给拿了,你在路上吃吧.”姑公望着神志不清的姑婆,望着碎得无法下咽的槐花饺子,一时间老泪纵横.
这一幕,在场每一个人都看在眼里,它是那样的动人.我见到了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噙着泪花.一个人,可以不认识家人,不认识朋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丈夫称为叔叔,也可以称比自己小几辈的人为“阿姨”,但却永远无法磨灭掉心中那份隐约的爱,那份似有若无的牵挂.什么样的感情能这样超越时空,在空白的记忆里留下这样的一笔?
从此以后,每每再有人向我谈起爱情或亲情的伟大时,我都会想起这个故事,这个让我不知道该称作为爱情还是已升华为亲情的爱情.
2. 月光启蒙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什么情感
月光启蒙中的母亲是一位善良、慈祥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母亲怀念的情感。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2)关于老年痴呆的散文扩展阅读:
《月光启蒙》原名《月光母亲》,是诗人孙友田写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章选进教材时有改动。
诗人的母亲不识字,但天资聪颖,能说会唱,在诗人的童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在夏夜的月光下,对孩子的爱让她忘却了白天劳作的辛苦,她不厌其烦地给孩子吟唱讲述,民歌民谣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让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对童年甜蜜往事的回忆更衬托出现实中诗人的痛苦。文章人选教材时删减了诗人母亲得病了这一相关背景,但是文中流淌的依旧是母亲给予诗人的浓浓的爱,以及诗人对母亲的深深感激。
3. 急求!初中写人散文!!
1、 《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相貌平平,但开朗活泼,受人怜爱,快乐的活,有时感想好多
有一个人喜欢快乐,却享受不到快乐,有时。他是一个人生活,习惯了,他只想一个人生活,无拘无束,弄得乱七八糟,因为,没人管他,多好,堕落,不是。
有一个人有时莫名奇妙,开心的时候他不开心,他厌恶一个小家庭在他面前给孩子快乐拍照、录像;他也曾因一件错事悔恨不已,久久难以忘怀,他的善良:一只小鸟错误的飞进了楼栋里,他看到了它,想捉住,因为不然它定会饿死,但小鸟的眼神、它的嘴,他害怕了,一次次......小鸟饿死在了他回家的楼梯上,他心在流泪。
有一个人外表时时快乐,但内心极其空虚,他喜欢听哀伤,因为与心共鸣,勾起回忆,即使他还年轻。整体戴着耳机满那转,时刻不摘下,他想有一个音乐朋友时时与啊作伴,他很快乐。
有一个人有好多要好的朋友,因为他对人的心是坦诚的,他的话语是有温度的。他喜欢大自然,亲切,也是他的朋友,而且是醉真挚的,无话不说的,他经常和他的朋友感受大自然,喜欢,感觉。
有一个人最近很虚荣,看着自己逐日变胖的身体,减肥,喜欢漂亮的衣服,尤其黄色、红色,鲜艳、活力、朝气蓬勃,这是他想个人留下的印象。坐在电脑旁设计,搭配衣服是他的一大乐趣。
有一个人从小爱学习,长大也是,只是自有电脑后,改变了,他开始找理由推脱,不想学习,网的诱惑力更大,白天上课魂不守舍,晚上又聊的很晚。有一个人对电脑如痴如醉,但尽量控制自己,最重要。
有一个人将来要做名人,电影明星,梦想,歌手也行。羡慕出人头地,有所作为。做第二个丛飞。
有一个人愿望好多,希望家人平安,幸福,过着异样精彩的生活,不庸俗的活。希望有个象他的亲人一样好的人,他要幸福。
有一个人,如果你细心,会看到,他,不甘堕落!
2、《修鞋匠》
巷子口就有一个修鞋的,那还是小时候的记忆。
每次走到那个巷子口我都会偷看他几眼,不为什么,那是数年来记忆之中应该做的事情。当我偷看他的时候,他似乎都不会发现我。兴许他还是认识我的,毕竟我每天都会从他身边走过几次。
鞋匠总是穿着他那破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几次衣服。缠着他那打满补丁的围裙坐在那里,慢悠悠做着他那工作,无数只人们送来修补的鞋子静静地立在一旁。这是他多年的习惯,太阳出来时他就已经在这里,太阳下山了还有个黑影在这里走来走去。这种生活对于鞋匠似乎从来都不会忧虑。
有一天,我又偷看了鞋匠一眼。发现鞋匠面前堆满了各种塑料瓶,有黄色的可乐瓶,白色的矿泉水瓶,各式的塑料制品在他面前堆成了一座小山,甚至再没有空地供他堆这些废品。鞋匠的摊位是立在那间古房屋檐下的,还有一辆老式“二八”载重自行车停在那里,偶尔能听到“嘎嘎”的声响,伴着鞋匠敲鞋的声音,还有他那满面的尘土,沾满油污的黑色工具,我开始觉得有点恶心起来。再看看那一条补了许多白补丁的围裙开始泛黄,越发地显出鞋匠生活的卑微。
于是,我走过巷口不再偷看鞋匠如何操纵他手中的小锤子。即使在没有下雨的日子里,我也会用雨伞来遮避和鞋匠的目光对撞。在我经过这个巷口的生活中,不再有这个鞋匠的存在,也不复有那辆老式“二八”单车的记忆。
我似乎很矛盾,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里。我从伞下偷看了鞋匠一眼。鞋匠旁边站着一个可爱小女孩,女孩的衣衫虽然颜色很淡,但穿得整齐,洗得非常干净。女孩左手拿着一个饭盒,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在仔细喂鞋匠吃饭。鞋匠吃着女儿喂的饭,微笑着看着过往的行人。
我沉思半晌……
尔后,我把家里所有塑料瓶,和我认为的废品一并送给了修鞋匠。鞋匠眼中闪着感激,但始终没能说出口。但记忆让我清楚知道,那天我送东西给他的时候,鞋匠露出了他从未让人看到过的整齐的满口的白牙齿。只有记忆记得有曾经拥有。
我穿过巷子时,再也不会撑伞。
每过几天我也会和鞋匠聊几句近来的情况,甚至会聊到那个小女孩。我后来才知道鞋匠并没有生儿育女,这个小女孩是在路口遇上的,那时她躺在那里,鞋匠一大早经过时就遇上了,鞋匠的老伴也很高兴。
鞋匠本来就打算几年前就消失在这个巷口的,可当后来……
我每次也会和他谈谈我生活,工作中的困扰。我们的交往因为小女孩越变越深。
3、《繁星》
我想,在二十世纪有名气的女作家中,冰心算不上最有才华的一位,但我认为她是所有女作家中最内敛的一位。因她从不爱张扬,一生都过着非常低调的日子。
其实,过去的我,并不喜欢冰心的作品。因为她没有张爱玲的旷世才华,也没有林徽因的清丽典雅,更没有丁玲那种文学女战士的风范。冰心的作品永远给人一种透明的纯净,宁静中蕴含着朴实与真诚。
也许,这正是冰心的智慧吧,永远把自己定格成一颗最平凡的繁星,而不是争奇斗艳把自己点缀成一个最耀眼的明星。试想,在二十世纪的中国,一个如此知名的女作家能这样有分寸的把握自己,难道不是人生的智慧吗?最难得可贵的是,尽管把自己放在繁星的位置上,但她从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是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自我的价值,自我的超越。仅仅从这一点,就能说冰心已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女作家了,成功在她用她的完美留给一个时代永远的佳话。
这或许就是美好的品德、伟大的人格吧。有句话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有才华的人,而是缺少有美德的人。如果让你在才华和美德面前只选择其一,我想大多数人会只选择美德。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伊丽莎白也是其中的一位,一本书上曾写过,有一次玛格丽特去参加一个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所有的作家都夸夸其谈,称自己的作品写了几十部,甚至上百部。最后轮到玛格丽特时,只见她坐在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轻描淡写的说:“我只写了一本《随风而逝》。”听到《随风而逝》,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面色绯红。
到了我们这个二十一世纪,提起地球上的明星似乎贬多于褒,尤其是现在的女明星,真真正正个个让人大倒胃口。每当我看到她们用手势来来回回在表达着自己无限丰富的情感,并且时不时的发嗲,这个蛮什么,那个蛮什么的时候,我真为她们汗颜。她们整天把自己粉饰的千奇百怪,目的就是想出人头地,让万众瞩目啊。当然我所说的都是一些爱慕虚荣的小星而已,对于真正的大明星我同样是无限崇拜的。比如千古才女蔡文姬、李清照之类,再比如绝代佳人奥黛丽赫本、费雯丽等等。但谁也不会否认明星会有明星的悲哀,繁星自有繁星的快乐所在。
天空中繁星点点,我知道我就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一个,因为我简单,更因为我平凡。尽管我淡然,但我就像冰心女士一首诗中所写,我不喜欢向日葵,我只愿做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水莲。
繁星点点,构成了一个美丽的星空。点点繁星,也才能托起多姿多彩的梦。朋友,做一个繁星吧,它会完美你一生的前行路程。
4、《奶奶》
坦率地说,对于奶奶的记忆是模糊的。
记忆深一点的只有两件事。
一件是她同母亲的吵架。那里我还很小,不知道事情的原委,他们吵得很厉害。性格内向、老实的父亲没有说话,我也只是害怕地躲在从堂厅到厨房的过道里哭,同哭的还有比我大两岁的姐姐和小两岁的弟弟。自此后,奶奶就随我的大伯在一起过,而且在相距六七华里的另一个村庄。
另一件事是奶奶老了以后,患了老年痴呆症,成天坐在大门口,也不到处走动。我去看她,问她是否认识我。很奇怪,一向混沌的眼神霎时清亮起来,竟清楚地叫出了我的名字。但转瞬即忘,不多一会儿又糊里糊涂地问起我是什么人来,只得耐心地告诉他我是谁,她竟也在思索,寻找如薄雾般的记忆。
奶奶生育了四个儿子,老三是个傻子,我们侄儿辈喊他“孬爷”。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孬爷”先奶奶而去了。在“孬爷”下葬的那天,八十八岁的奶奶似乎又清醒起来,朝着“孬爷”的墓地方向看着,呆呆地。几天后,奶奶也过世了。村子里的人说,“孬爷”入土为安,奶奶也就放心了,世上没有什么事让她操心了。
出殡那天,几个孙儿扶着棺木送奶奶上山。趟着路上的积水,想起她的糊涂中竟认识我之事,禁不住悲从中来,心中酸痛,泪水随着奶奶棺木的摇晃而滚落。
5、《人之常情》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扶叶得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的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题记
生命如酒,或清冽,或干涩,因为有了情,它变得香醇;生命如歌,或高亢,或低沉,因为有了情,它变得悦耳;生命如画,或浓艳,或暗淡,因为有了情,它变得美丽多彩。
人之常情,我想应该有同情。
是谁,让那曲爱得乐曲久久萦绕在空中?丛飞,当他第一眼看到失学儿童到被死神眷顾为止,一直把自己的爱和金钱奉献。他的歌声也许没有往昔的动听,却赢得了最虔诚的掌声。若无同情他怎会如此,同情使他生命得到永恒,使孩子们生命充满希望。
人之常情,我想应该有亲情。
你知道从万丈悬崖坠落的结果么?记得多年前的那场摩天轮事故至今历历在目。一家三口在享受天轮之乐时,突然摩天轮出现故障,就在他们从天坠落的时候,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了,父母用双手托起了孩子,托起了生命的天空。有人说,那一刻的天空异常的宁静,泪水模糊了每个人的双眼,每个人都有一种回家的冲动。
人之常情,我想也应该有师生情。
不久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了每个人的心,然而有一种感情让人们久久难以忘去。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教师,在地震时,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从天而降的钢筋水泥,用自己的脊梁为身下的学生支起了一片生命的天空。
苟小超,一位小学教师,在地震时,三进三出坍塌的教学楼营救自己的学生。当他最后冲进教学楼时,水泥板压住了他,然而他的双手仍紧紧地抱着两个学生。
一句“人之常情”饱含多少爱,也许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感情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6、《长大后我就成了您》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您,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却总是您。
—题记
那年您二十岁,刚刚毕业,风华正茂,当所有人都奔向那远方灯红酒绿的城市时,您却毅然回到了家乡,回到那片曾哺育过您的黄土地,没有怨言,没有泪光,默默地拿起那被遗弃的粉笔,擦净了那布满尘土的黑板,勾勒出一道道七彩的虹。
那年您三十岁,往日那白皙的脸颊早已变得黝黑,那纤细的双手早已覆盖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当远方的朋友来电话,邀您去城市发展,当您的父母对你说,去吧,这里没有发展的,您犹豫了。是呀,这里太穷了,到处是漫漫黄沙,孩子们没有书,没有笔,您东凑西借,弄点钱给孩子们买。然而您不是钢,即便是钢,也弯了。
当您决心动身的那天,当您走进教室的刹那,当您看到孩子们那求知的目光,当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在教室里回响、在漫漫黄沙上流淌时,您心动了。是呀,您知道,您是他们唯一的老师,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那年我八岁,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您时,是在那寒冷的、黄沙漫天飞舞的晚冬,您作为我小学教师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枯瘦、黝黑,一身黑装,给人一种严肃。
在我印象中,您好神奇,你总是在黑板上画出那么美丽的图画,在陈旧的钢琴上弹奏出那么动听的乐曲,在那张演算纸上把所有的难题都变成乐趣。其实,我私下试过好多遍,只是从来没有成功过。
您用一支粉笔铿锵有力,我用一支铅笔转走年华,时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犹如白驹过隙,一晃五年过去了,我已羽翼丰满,飞向了那更广阔的天空。然而您依旧是那张素面,那支粉笔,还有那本泛黄的教课书,在岁月中,在那三尺讲台前,勾勒那一道道七彩的虹。
长大后我就成为了您,回到这片哺育我们的土地,放飞希望!
够不够? 其实你可以从网上找 很多的
4. 关于老年痴呆的诗句
1、《李老汉》
作者:李凤玉
年逾古稀李老汉,要吃饺子来此店。
皮薄馅大似汤圆,服务周到人人夸。
2、《志愿者》
作者:李凤玉
我是古城一老翁,产业大军一螺钉。
小车不倒只管推,志愿者是我的名。
3、《老年生活歌》
作者:城北老伯
老年生活很平常,
自找乐子自找忙。
忙忙碌碌忘烦恼,
开开心心保健康。
清晨迈腿六千步,
傍晚扭腰三百趟。
下池游泳强体魄,
上网漫游购时尚。
呼朋唤友赏山水,
聊天品茗逛商场。
种花养鸟喂锦鲤,
唱歌跳舞写文章。
公益活动献爱心,
组织生活亮思想。
远亲近邻和谐处,
儿孙媳婿天伦享。
垃圾信息不转发,
正面能量多弘扬。
科技爆发新时代,
百岁人生有希望。
4、《快乐老人旦碧袭节》
作者:李穗丰
平水韵下平五歌
人生七秩历奔波,
岁月艰难坎坷多;
回忆当年甜与苦,
说来故事满筐箩。
5、《老年》
作者:曾初良
转眼又是一整年,对照检查到镜前。
初看仿佛老模样,细瞧处处改容颜。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又叫数来宝)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溶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模兄明月……
有用,老年痴呆有遗传,如果长辈有患慧凯病的话,最好早点开始预防。
多吃一些含有姜黄素的食物,如咖喱。另外菠菜,大豆等都有预防效果。
到了40岁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如开可敏等。要做到预防注意以下十点。
第一,饮食均衡,避免摄取过多的盐分及动物性脂肪。一天食盐的摄取量应控制在10克以下,少吃动物性脂肪及糖。
第二,适度运动,维持腰部及脚的强壮。手的运动也很重要,常做一些复杂精巧的手工会促进脑的活力如做菜、写日记、吹奏乐器、画画等。
第三,避免过度喝酒、抽烟,生活有规律。第四,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肥胖等生活习惯病。
早发现、早治疗。第五,小心别跌倒,头部摔伤会导致痴呆。
高龄者必要时应使用拐杖。第六,对事物常保持高度的兴趣及好奇心,可以增加人的注意力,防止记忆力减退。
第七,要积极用脑,预防脑力衰退。读书发表心得、下棋、写日记、写信等都是简单而有助于脑力的方法。
第八,随时对人付出关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找到自己的生存价值。第九,保持年轻的心,适当打扮自己。
第十,避免过于深沉、消极、唉声叹气,要以开朗的心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