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互联网抢滩老年兴趣社区,瞄准50万亿的下一片蓝海市场
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这意味着 “老龄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切切实实和每个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潜在的未来市场可能,而政策支持 社会 力量的加入,也在加速银发经济的发展和更迭。而这其中,围绕老年兴趣话题,一系列教育、社交、消费等互联网产品暂露头角。
今年1月,中老年兴趣社区红松获得来自BAI资本领投,经纬创投、创世伙伴资本CCV和蓝驰创投跟投的亿元级A+轮融资,将中老年人的兴趣话题再度推上台前。
随着70后逐步迈入退休生活,时间宽裕、舍得为自己花钱、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逐渐成为成长在改革开放中的新一代老年人的群体画像。
早在2015年左右,一批以广场舞为亮点的互联网应用密集面世,试图进一步 探索 中老年人兴趣背后的可能。其中,以糖豆为代表,早期从广场舞在线服务切入,在线下场景,通过广场舞的“领舞人”在用户之间形成自发传播。后期开始去掉广场舞标签,试图拓展更多中老年人的兴趣内容,同时加入电商消费等元素,寻求商业化变现。
但中老年市场的 探索 并非一帆风顺。两年之后,2017年,广场舞赛道“星舞”创始人秦潇潇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提到,“在江浙沪一带,已退出的同行就有十几家,活着的大都之前获得过融资,同行都被绊在了变现上。从盈利角度来说,全行业没有赢家,也并无头部底部之分,因为各家企业都不盈利。”糖豆的C轮融资还是在2019年,投资方包括在社交领域的绝对头部玩家腾讯,随后较少向外界透露更多动态。
尽管如此,基于庞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和其背后隐含的市场规模,中老年赛道依然充满了想象空间。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的银发群体人口占比18.7%,达到2.64亿人,预计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同时,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我国老年市场规模将达48.52万亿元,老年人消费市场将达60万亿元。
进入互联网时代,根据QuestMobile 2021年数据,银发人群平均每天用网超过4个小时。在这个赛道上,既有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率先在老年人兴趣社交中占据一席之地;也有以糖豆、小年糕等专注老年市场的互联网社区。
在银发经济领域,教育是绕不开的中心话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离退休干部为教育对象的老年大学诞生以来,我国老年教育长期以政府为主导,“公立老年大学+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是常见模式。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育成为中老年兴趣生活的切入口。2021年,高途副总裁、高途成人业务板块高途学院负责人祁秀平公开介绍,在高途学院的付费用户里面,25%的用户是50岁以上的人群。开课吧旗下中老年兴趣学习品牌“明椿学社”也在近期收获数千万元独立融资。以线下KTV为据地的唱吧,也注意到中老年人的活跃需求,推出在线平台“花生大课堂”提供声乐课程。
谁先抓住银发人群的兴趣点,或许就能够在下一个五亿人的市场中获得先机。
以社交生活为核心的老年教育
目前来看,老年教育的主要内容依然以老年人的兴趣生活社交为主。
在课程设置上,舞蹈、声乐、书画等传统项目仍是线上线下老年教育的主流项目。与教育功能相比,现阶段的“老年大学”更像是以兴趣为切入点,为银发人群提供社交场所和共同话题,满足老年生活的精神交流需求。
从消费品进入老年赛道,米茶公社创始人王怀南告诉芥末堆,从“变老”到“认老”往往发生在退休之后,银发人群不得不面临与 社会 的连接变弱、生活半径缩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缺少切入口等等一系列问题。
相较于玩转互联网的年轻人,银发人群的信任门槛显然更高,更加依赖建立在熟人网络和KOL(关键意见领袖)之上的社交场景。
一方面,部分老年兴趣社区建立在微信社交链之上,以小程序的形式在中老年人的熟人群组中出现。“小年糕”最初以电子影集工具作为定位,上线后多个影集在微信战友群等群组间转发成为爆款,也随之吸引来了第一批中老年用户。以图文工具起家的美篇,也有类似的经历。
比起下载App,轻量、上手便捷的微信小程序似乎更能收获中老年人的青睐。根据微信官方数据,2021年,每天有超过4.5亿人在使用小程序。在“连接一切”的逻辑中,小程序或许能够赋予老年社交更多的可能。
另一方面,像糖豆一样,在广场舞中寻找“领舞人”,在中老年群体中打造KOL,也在不少老年兴趣社区的考虑之中。“汪奶奶”“田姥姥”等中老年抖音主播的走红,也让大众重新认识银发“领袖”的带货能力。
在红松学堂,用户通过一个个小站联系起来。与豆瓣类似,用户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加入不同的小站,声乐、书画、摄影等等,与拥有同样兴趣爱好的站内好友交流。站长往往是主动发起话题的人,可能是图文形式,也可能是持续较长时间的直播课程。同时站长在站内分享中也会有来自打赏、带货的收入。
此外,线下场景也是中老年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近年来,也陆续出现不少商业化的线下老年大学。例如,为55岁-70岁中老年人提供线下教育的美好盛年,主要以广州地区为核心,开设十余家“盛年大学”,并辅以游学、本地吃喝玩乐、社区活动等线下活动。据《大公报》在2020年的报道,美好盛年有1万多名付费用户,每位用户的年消费在6000元左右,80%学员来自“老带新”。
一个关于中老年群体的共识是,他们对价格更加敏感。围绕老年群体诞生的互联网平台如何实现流量转化,是长期之困。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以广场舞为切入点进入中老年兴趣赛道的糖豆,先后尝试通过电商模式和知识付费进行变现,但收效有限。当课程单价在9.9元时,糖豆吸引了五六万名付费用户,而上涨到49元后,流失了80%以上的付费用户。
对于红松学堂来说,商业化并不是现阶段的重点。“中老年的消费决策偏保守,社交上偏谨慎,很难像年轻人一样有冲动性消费,更多是为信任买单,为情绪买单,为精神世界买单。因而做中老年人的生意需要做高用户的平均 LTV( Life Time Value 用户生命周期总价值),而不是追求 ROI 和 GMV。如果 LT (用户生命周期)做长了,V(总价值) 就一定会高。”红松创始人李乔曾表示。
长期来看,在政策利好下,银发经济仍有巨大潜力。“积极培育银发经济”“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支持 社会 力量举办老年大学”等表述在相关政策文件中反复提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老龄化和延迟退休的背景下,银发人群的职业规划和继续教育需求也随之而来。“为有劳动意愿的老年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提到,鼓励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
以老龄化问题严重的日本为例,在IT桔子《2020年中国老年教育市场研究报告》里提到,广岛大学、明治大学等高校都面向50岁以上的群体开设学历教育,包括经济、管理、心理等专业课程,结业后发放资格证书。一方面,为中老年人提供自我进修的渠道,另一方面,也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支持。
如何抓住中老年人的兴趣点、银发赛道的长期价值如何实现,一场关于中老年人的争夺战早已拉开帷幕。
#老年# #银发经济#
⑵ 开办的老年大学,入学都有什么条件呢
2016年10月国务院便发布《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扩大养老教育资源供给,扩展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加强老年教育支持服务,创新老年教育发展机制,促进老年教育课持续发展。
在党越看来,在老龄化趋势以及供需两端面临不同的境况下,解决供需矛盾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熬夜排队、拼手速
10月17日下午1点25分,离下午的绘画班开课只有五分钟,北京市东城区老年大学入口处已停有十余辆老式自行车,这些大部分来自于上课的学生,更多的学生则提着一个深色布袋,装着自己的绘画作品以及上课所需材料从各个方向汇入学校并走向各自的教室,提前抵达教室的学生已开始询问教师自己作品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
其中一位学员陈梨向经济观察报介绍,“现在秋季学期开学已有一个多月,而这个上学机会是自己等了一年再经历一番‘争夺’而得到的,现在还有很多符合条件的只能排着队,等有名额空缺。每年春秋季报名期,前来咨询或报名的老人,热闹时能从教务室开始排上十余米的队伍(只支持线下报名)。”
记者就入学咨询了北京多家公办老年大学的招生处,多数表示现在大部分课程已处于报满的状态,要想入学,需有北京户口并在下一个报名期有班级空缺名额。只是书画、摄影等课程的学制多数在1-3年,需等他们毕业或是中断学习才会有新的名额,因此一些热门课程确实比较难排上。
不仅在北京,为争取一个入学名额,老人熬夜排队、拼网络报名的点击手速等现象也在多地上演。在成都老年大学,学校招生数预计是2000多人,实际报名的却有两万多人;在上海,个别老年大学办学点出现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排队报名。
党越表示,导致这类怪象一方面是现在需求端的老年人对于老年教育越来越重视,同时老龄化趋势下空巢现象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家庭。做老年大学的本质其实更多是做老年社交,通过共同学习葫芦丝、舞蹈等形式形成一个交际圈,最终给老人一种社会归属感。
2018年12月,60+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也揭示,对老人而言,技能的提升和学历文凭的获得已无太大意义,与社会的接触、丰富充实晚年生活才是其主要目的。
陈梨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寒暑假需要带孩子没时间,但平时除了接送孩子上学、买菜,一天真的无事可做。退休后整个人瞬间就空落了下来,但又不能像家里的老头一样在小区里下棋、打牌。因此就开始盯上了老年大学。自己报了3个班,一周三次课,半年下来学费不到1000元。
党越向记者介绍,在自己的三所老年大学共500余位老人学员中,女学员占到80%以上,寒暑假是报班上课的淡季,平时则趋于一致,学员的年纪主要集中在50-65岁。
只是,《中国老年教育行业研究报告》也显示,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热情虽高,但其支付意愿仍较低。在党越眼里,也是导致民办迟迟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之一。
党越介绍,一方面,市场上公办老年大学数量已是很少,班级爆满、学员流动性低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在于其收费低、课时长,一门课的学制能达到三年,半年一个学期只收300元;民办老年大学一门课学制在5-8周,收费500-1000元,钢琴等一对一的课程则在3000元左右,场地、师资也没法和公立老年大学比,民办老年大学还要考虑租金、师资薪酬、运营人员等成本。因此民办老年大学常常招不满学员,同时还挣扎在盈亏平衡线无法扩大规模。民办老年大学屈指可数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此背景下,近几年,多省市提出加快老年教育的发展。2019年3月湖南省印发《湖南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湖南省全省县级以上城市至少有一所老年大学,6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30%以上。
党越表示,公办老年大学肯定没办法快速的拓展,而民办得不到如民营养老机构类似的的补贴或优惠,盈利情况也不容乐观,新的人迟迟不愿进来,进入的人也没办法继续拓展规模。
盈利难题
身着各色旗袍、戏剧服、晚礼服走过红地毯,拉二胡、吹葫芦丝、弹钢琴的表演一个接着一个,每年的年终活动,上百位爷爷奶奶级别的学习汇演俨然一场大型文艺演出。
从2016年开始,党越便走着一年建一所校区的步伐。在扩张的同时,模式的可持续性成为了她的新的担忧。
党越表示,公司成立四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中,当下一个月总收入也就小几十万。而规模扩张下,门店运营人员、师资、租金等成本都在上涨。老年人的消费能力又有限,为支持学校持续的运营,课程定价只能是按微利来做。
党越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一方面,老年教育不同于学生培训机构,老年人会对培训提很多要求、易较真,管理不容易,很多服务人员坚持不到半年就离职了,市场上有此方面管理经验的人才十分稀缺;另一方面,为了吸引老人报名并形成口碑,我们只能去提供各种附加服务以及开设各类特色课程,如旅游英语课、美妆课并组织老人集体出国游。
“现在开办老年大学的门槛很低,只需在工商局注册即可。只是如果仅仅当作一个生意来做,但凡是一个有头脑的商人,拥有同样的资本、资源,肯定选择会更挣钱的行当。”党越表示。
不过,党越对老年大学未来的发展依旧充满信心,她表示,老人有巨大的多潜在需求和消费能力,更早进入这个行业、早去摸索,积累经验,当需求真正爆发的时候,民营老年大学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公司长久的品牌价值也会突显出来,未来行业内一定会出现老年教育的新东方。在她的预计里,公司将在2019年当年能做到盈亏平衡,未来几年内也将收回全部的投资。
⑶ 中国各种学历人口比例
网友一:虽然我自己也是本科生,但是我从来没把自己当回事儿,因为身边的学霸太多了,感觉自己走到哪真的都很普通。说到本科学历只占4%的数字的时候,我吓了一跳。我05年参加高考,我们班88个人(在我们年级是大班,普班72个学生)。
其中考上重点大学的22人(包括211,985院校),考上普通本科的16人,三本院校的6人(我们那一年好像是刚开始有三本,都是家里条件还比较不错的,花钱上的),大专院校的有11个(正规学校的大专专业或者是正规的大专专科),高职类6个(也就是现在俗称的野鸡学校)!
看到官方这个数字我自己默默的算了一下。作为80后的第一代,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以后每一个阶段都会刷下一半的人。假设从小学开始有100个同学的话,那么最后走到大学里边的也只有25个。这25个里面,有本科生应该在5个左右。让我觉得4%这个数字应该还算是比较准确的。
网友二:
21世纪,大学扩招,这十来年,大学生突然多了起来。导致毕业生感觉大学生遍地都是。其实就全体国民来看,并不多。主要是四十岁以上的国民里,存量大学生太少。扩招的后果是,八成大学生集中在22--40岁年龄段。特别是30岁左右的。这是一种短期爆发的结果。
我们那时候,一百个学生一年级学生,能到五年级的,能有90个,剩下10个不是留级了,就是中途退学了。因为那时候,期末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升年级,有的人一个小学要读七八年。
网友三: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8年我国总人口13.95亿,目前仅查到2017年我国劳动人口为90199万,计算出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为11.87%,可以说这个比例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换句话说,十个求职者中,就有一个是大学生。当然了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的比例还没有达到1%,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依然是社会最稀缺的人才。
坦白说我并不喜欢“遍地都是”这个形容,虽然国内大学生人数达到10%左右的比例,但是毕竟是接受了国家的高等教育,国家的未来是要交在这些人身上的,只有这一大批人发挥出应有的能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早一天到来。
网友四:
其实原因很简单,基本上就这几点。:第一,5%这数据是全体中国人,也就是说中年人,老人,和没到18岁的孩子也包括。你平时不会傻到去问一个10岁小孩读大学没,而中国,中老年人因为时代的原因读大学的很少,比例自然就被冲下来了。
第二:大学扩招,年轻一代人读大学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你都在与你的同龄人竞争自然感觉本科不如狗。
第三:现在渠道多了统招,自考,留学,大专,成教,运程等等大把渠道拿证书也都叫大学生。
网友五:
起初,看到这个数据,有点不太相信,因为,满大街都是大学生啊,我们单位将近400人,入门门槛就得是本科,但查看数据,发现还真是不到4%!
官方数据显示,从恢复高考到2017年,40年间累计毕业的大学生,总数达11518.2万人,粗略按照其中三本以上占一半,专科生占一半,也就是说,本科生有5759.1万人左右。 看起来的确是很多,但是中国的人口139008万人,大学生占据总人口的比例不到9%,而本科生只占4.43%
⑷ 老年大学有奖学金吗
老年大学是没有奖学金的说法的。
“空巢”老人即一代户或独居户老人。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结构的明显变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年轻一代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空巢”家庭骤增。资料显示,到2005年,“空巢”家庭已超过老年家庭的一半。而老年大学的学员中,大多数均为“空巢”老人或准老人。“空巢”老人的出现到快速增长,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满足“空巢”老人的需求现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空巢”老人的需求具有老年人完整的养老需求即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特点,但在精神慰藉上,要求更高,表现为求知、求康、求乐、求友、求为等方面。满足“空巢”老人上述五种需求,老年大学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她是“空巢”老人的温馨家园。
1、市立和区立的老年大学。这一类通常是最正规,教学质量最好的。当然,也是最难报名的。据我所知,一般每个学期期末就会开始第二学期的报名,所以及时掌握信息很重要。如果想去这一类的话需要趁早打听,最好能认识正在其中上课的朋友,尽早知道报名时间,及时选课及时排队(当年为了给我妈抢个摄影课我周末六点就起床去现场排队……)现在很多老年大学都有公众号,也可以关注一下获得报名信息。
2、高等院校开设的老年大学。是的,其实很多高校也会开设老年大学的!如果当地有高校的话,可以关注一下高校设立的老年大学,一般综合性高校会有老年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是经常会被忽略的资源,报名方式也差不多同上。如果在当地的高校在读的话,还可以留意一下校内的招生信息。
3、社区开设的老年大学。一些人口规模比较大或者经济比较发达的社区也会有社区举办的老年大学,这一类虽然教学质量可能不那么高,但是胜在报名方便,可以插班,离家近,交通也便利。更重要的是父母去上课还可以认识很多社区周围的邻居朋友。
4、企业冠名的公益老年大学。这一类有时候和3是一起的,就是一些热心慈善公益的企业会出资支持开设老年大学课程。课程质量当然可能比不上1和2,但是如果1和2很难报名的话,也不失为一种获得老年教育资源的方式。
有些地方会对老年大学的学费给予一定的补贴,有些地方也会有一些福利性的收入,这都得看具体事件具体操作了。
⑸ 中国老年大学的开设情况
关于中国老年大学的开设情况有如下回答:
据了解,国家老年大学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体系,在全国设立了44家省级分部,其中有30家成立了老年教育专门机构,在基层有超过5.5万个老年教育学习点。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说,整个国家老年大学今后是五级办学,辐射到全国的乡村和社区,我们形成一个网格化、立体化的办学体系,服务于全国近3亿老年人。
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老年朋友物姿袜、老年教育机构等提供优质资源和教育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经接入了七百多万线上用户。平台为了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从细节处着手,提供了多种智能化、个性化、无障碍的服务。点击屏幕上的字幕,字体就能放大,甚至连视频里的字幕字体也能放大。
还做了一些智能读屏的功能,屏幕可以自动地把文字读出来,还能册庆和老年朋友习惯用的一些常见软件打通,如微信小程序。该平台上线以来,已经开通了移动端、电脑端,也即将完成电视端的建设,目标是把课堂开到老百姓的客厅。
⑹ 全国老年大学有多少所
全国老年大学有多少所如下:
1、华夏老年大学:
华夏老年大学是一所经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教育局、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新型老年大学。 自1999年9月创办以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热情指导下,遵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
2、中国地震局老年大学南京分校:
4、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
南京市江宁区老年大学,1992年创办,位于江宁区竹山路78-4号。学校创办初期,以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共有30多名学员, 开设了一个综合班,学慎销岁校名称为“南京金陵老年大学江宁分校”。
1999 年学校更名为“江宁县老年大学”,并成立以县委副书记为主任、分管副县长为副主任、十三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委员的江宁县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
5、南京大学老年大学:
2010年12月9日,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广大离退休同志的热切企盼中,“南京大学老年大学”挂牌成立。老年大学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忠任校长,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王耀南、天文系原党委书记刘桂霞任副校长。
⑺ 附近有老年大学吗
当然有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 田晓航)你知道中国有多少老年人热爱学习、仍在“上学”吗?中国老年大学协会19日在京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我国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总数已超过1000万。
“未来,学习是最好的养老。”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说,我国老年教育仍面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应通过让老年教育重点向基层社区延伸、将老年教育融入社区生活场景、发展远程教育等途径,最大限度扩大老年教育资源增量,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尘芦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介绍,《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牵头组织编制,是我国首部老年教育发展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老年教育在党的建设、办学模式、资源整合、课程与教学派弊带等诸多方面的总体情况。
⑻ 郑州是不是有个老年大学或是老年学校另外,郑州有哪些比较正规的公益组织吗
郑州有老年博学院,在金水路和大学路中间;还有个惠济区老年大学在区党校内,新城路附近。
公益组织有:
郑州你我健康服务中心
河南1689爱心团队
河南翡翠星工作组
河南金色阳光儿童关怀(互助)小组
乐思义工小组
NGO发展与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