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下比 较受欢迎的养老院是哪个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养老的需求也逐渐升华,从单纯的“有所依”,到不断追求更好的老年生活。或许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中国的养老院不是混在压抑的高楼群立之中,就是孤独地坐落在偏僻的城市郊区。
养老院内部的风格也是“制服式”地统一,鲜有个性鲜明的设计。而功能区也仅仅是为了满足了其功能性,例如生活区就是生活区,放几张沙发,摆几张桌子,配几台电视就完事了,久而久之未免让人觉得有点乏味。
今天为大家带来了国内外几个优秀养老建筑案例,供大家学习参考!
巴黎疗养院
玻璃与红砖的协奏曲
新建部分在原有建筑体量之间,外侧蔓延生长,这栋布局紧凑的医疗养老院成为了这片街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将城市与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后侧的大花园绿意葱葱,为严肃规整的建筑体量带来了一丝活力与轻松。
附属老年人医院(EHPAD)的建设非常紧凑。它与现有建筑“共存”。它的目标是强调这个建筑物的存在是这个新的街区的一个非凡的设施,向城市开放,并在建筑物的后面提供一个大花园,使整个场地呼吸。
法国依赖性老人之家与养老院
位于风景秀丽的山坡上
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色彩鲜艳活泼的养老院
这家养老院盖在澳尔贝克村附近的诺曼底林区中央。养老院依山而建,即便是在山谷里也一眼就能看见。依山而建的养老院扩大了生活区和散步区,优化了对于景观的利用。
这家护理和养老院建在奥尔贝克村附近诺曼底博物馆的中心。建筑沿着山坡的倾斜曲线,从山谷可以看到。该建筑旨在改善生活和步行区,它的优势在于它与景观的关系:坐落于山峦之间景色秀丽处,绿色撞红色的炫彩动感养老院。
巴黎Clichy Batignolles生态疗养院
作为一个建筑
其内部空间和家具设计独具一面
位于巴黎的中心,这个项目被设计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建筑,而且在其内部和家具方面。
建筑坐落于巴黎Clichy-Batignolles生态区,这里原本是一片被巴黎人遗忘的铁路飞地,现在被重新利用起来。这个重要的市政项目展望和回应了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也为21世纪建造持久且多功能的城市空间铺平道路。
由于各种各样的项目需求,建筑师必须找出一个方案将养老院,社会住房,个人住宅,宗教中心,零售商业中心这些项目融为一体。这些项目和谐共生,催化出丰富多样且具有象征意义的高质量空间,为城市的成长做出了贡献。
此项目同时以具有说服力并创新的建筑策略满足了此地块高城市密度和新环境下催生出来的种种需求和挑战。
Lankry architectes退休之家
这个家允许保持
居民和环境之间的联系
养老院项目与Simone Veil医院开发项目都是为了加强城市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个养老院项目不是封闭的项目,居住者可以与他原本的环境、亲属、家庭、朋友等保持联系。
养老院拥有绝佳的位置,坐落于Montmorency城市中心。建筑利用其优越的区位,为每一个房间都创造了良好的朝向,向南开敞,坐享巴黎盆地的优美风景的绝佳视野。
上海奉贤区老年大学
优雅,大胆
作为一个上海市奉贤区的民生项目,能被选址于奉贤区政府所在地南桥镇中心一个这么优越的地段——江海路的原奉贤中医院地块——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用地紧张。
② 有没有好的养老院
随着我国老龄化和高龄化问题的极速加剧,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已难以为继,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机构养老资源的紧缺…尤其,对于失智失能老人的照护,呈现出“社会养老难以吸纳、家庭养老难以为继”的局面 ,山西慈行静苑老年公寓以智能化老年公寓,使众多老人及周边居民享受到老有所养、来有所居、踏实幸福的晚年生活。南通万福护理院于2017年10月28日正式对外营业,是一家集医疗、康复、养老、护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医养融合的股份制机构,投资2880万元,机构占地面积21亩,开设床位500张,设置综合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多个科室,拥用国内外一线品牌的医疗、康复设施,DR、超声波、心电图、中频治疗仪、智能康复训练器等设备及配套完善的服务设施,是目前南通市规模较大的护理及养老型机构。
③ 论老年公寓的开发建设|包吃住的三亚老年公寓
一、老年公寓开发的意义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发生的,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但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家庭规模缩小和结构变化使其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对专业化的养老机构和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老年地产作为银发产业也进入朝阳期。老年公寓具有配套设施齐全、服务专业、安全可靠的特点。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许多老年人愿意改善晚年生活状况,接受这种方式颐养天年。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老年公寓开发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条件优越、环境优美的生活场所,让社会和子女充分释负,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削弱,造成老年家庭空巢迅乱稿老人独居,传统多代同居家庭解体,家庭出现小型化趋势。2.住宅平面布局、环境、设施不利于充分体现“老有所养”的理念。3.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空间和场地。4.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使高龄、体弱、病残老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有的健康老人生活也单调孤独,难以实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
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步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居住空间和环境设施需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程度,同时,还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在满足合理的居住、饮食、医疗基本需求外,在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得到体贴关怀,这些需求对居住条件、环境设施提出了新课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变化,使他们对居住环境设施有许多特殊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地范围内生活,由此对拥有理想的居所作为人生安乐窝的理解最深刻。人退休以后,社会角色开始转变,拥有比其他年龄的陪烂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有足够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环境发生关系。因此,老年公寓的建设必须适应老年人需求,包括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各种需要,为其提供健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
二、老年公寓建设的特点
1.在无障碍和人性化设计上
老年公寓应特别注重无障碍、人性化设计,以区别一般住宅方便老人使用,设计构思要细致周全,如出入口、走道、过厅、楼梯、坡道、电梯、居室、卫生间、阳台、门窗等处是老人经常走动或使用的地方,均应实现无障碍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材料选型、材料颜色、灯光设计、圆角防滑等要求。同时,在室外老年公寓与各种服务设施之间要建立无障碍走廊,以方便出行。
2.在居室空间建设上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居室中度过,居室或套型面积过大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因此,原则上以布局适宜、人性健康、温馨舒适为准。室内空间布置应宽敞明亮,将活动区域、就餐区域、休息区域尽量合理组合、就近布置,户外设有阳台,便于老人享受阳光、美景的需求。
3.在公共部位的建设上
老年公寓社区应配备有自助中式和西式餐厅、医护中心、商业街、运动会所、老年大学等服务配套设施。
餐厅的布置:分为自助和包间两种形式(病号餐可安排送入房间)。自助式可设4~6人桌,满足老人交流聚会的需要。包间式就餐具有私密性,可满足老人与家庭或朋友团聚的需求。
医护中心的设置:针对老年人多患有亩孝慢性病的情况,可考虑安排心理咨询、普通门诊、护理、治疗、住院、外科手术、药房以及技术交流、健康讲座等医养型服务内容,医护中心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内。
其他设施布置:心情愉快是保障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设置交流活动区,如亲情室、会议社团活动室;文体娱乐区,如健身房、球类馆、棋牌室、图书馆、网吧馆、老年大学;生活服务区,如银行、邮局、超市等。
4.在户外环境的布局上
户外活动是提供老人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有效手段,应满足老年人各种户外活动需求,如练拳、踢毽、聊天等社交活动。户外环境设计上应首先满足安全性,根据老年人生理行为特点要考虑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5.在智能化整体安排上
老年公寓智能化管理方面,应建立管控平台——监控中心,配备电视监控系统、紧急呼叫系统、智能“一卡通”系统等智能化管理系统之外,同时将楼宇自动化系统信号接入监控。
电视监控系统设置安防摄像机、电视监视器、录像机(或硬盘录像机)和画面处理器等。采集存储终端为整体建筑内除客房、卫生间等私密空间外数据,包括走廊、大厅、各个活动区域均设置摄像机或成像装置,并可根据需要对摄像机进行左右旋转扫描、镜头焦距等远程遥控操作,使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能随时调看任意一个画面、遥控操作任意一台摄像机。为整合老年公寓房间、卫生间等处所配备的紧急呼叫系统,一旦呼叫按钮被触发,信号传递到该层服务室和医疗室,同时将特定房间传出的呼叫信号反映在监控中心的监控平台并保留呼叫记录。如呼叫信号持续出现,则监控室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呼叫其他楼层工作人员前往查看处理。另外,此系统应具备接受无线呼叫信号的能力,用于接受老年人随身携带的智能一卡通呼叫器所发出的紧急呼叫系统,并能够对发出呼叫信号的老人进行追踪定位。智能一卡通系统是为入居老人配发的集身份管理、门禁卡、消费卡、紧急呼叫卡于一身的卡片式信息读取载体和移动呼叫器。其功能主要有:充值消费功能,包括餐费、水费、电费;门卡功能,入住者使用该卡进入房间,并将是否在室内的信息传递到监控中心,从而了解入居老人活动情况,有利于控制管理;卡上嵌套无线紧急呼叫按钮,此卡由老人随身携带,信号接收范围覆盖老年公寓、会馆、室外活动场地及周边地区。一旦监控中心接收到呼叫信号,可对特定发出呼叫信号的卡片进行追踪定位,从而有助于找到老人并提供所需帮助。楼宇自动化系统由计算机对各子系统进行监测、控制、记录,实现分散节能控制和集中科学管理,为减少能耗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
王春敏/责任编辑
④ 老年公寓的建筑设计
在老年公寓的建筑设计中,有很多方面是与普通公寓不同的,也是需要完善和规范的,比如:在高级老年公寓中,各个功能空间的大小必须控制。因为老年人在生活中,虽然空辩郑衣食无忧,可是在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过大的空间容易使得老年人产生空荡荡的孤独感;同时使用空间也不能过小,因为老年人在生活中,行动是很不方便的,例如下蹲,下蹲后站立,弯腰,爬高等等。过小的空间会增加这种局促感,会使得老年人觉得很压抑,很不方便。
因此老年公寓在设计中要把握几个尺度:
第一、通道部分——在各个使用功能空间之间连接部分的过道宽度一般保持在净宽1.8M,这样既可以步行通过也可以轮椅通过;
第二、使用功能空间中的“安全抓杆”,老年人在行动中会有乏力感,体现在起立、下蹲灶晌比较困难,一般在需要起立、下蹲、坐、卧等地方设置与地面平行的安全抓杆两根相对地面标高300mm和850mm左右,两根相互垂直设置,或平行设置。
第三、楼梯设置,建筑设计专项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中规定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3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5m,不宜小于0.13m。这也是典型的人性化设计,而且在建筑层数上面也有相应的限制,例如层数不得斗颂高于3层,三层以上则需设置电梯等等
⑤ 养老养生地产项目有哪些成功的案例
我觉得你可以看看四川远景设计的《恩威道源圣城》的案例。
一、项目背景
道源圣城1#地块位于大邑县鹤鸣山,属于道源圣城风景区。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成都西部大邑县城西北12公里的鹤鸣乡三丰村,属岷山山脉,海拔1000余米,北依青城山(约 30公里),南邻峨眉山(约120公里),西接雾中山(约10里),足抵川西平原,距成都约 70公里。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为古代剑南四大名山之一,区域内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二、设计理念
本次项目运用景区设计手法,挖掘建筑特色的魅力,赋予景区以艺术、文化活力。总体景观框架以规划主干道路景观轴为主轴线,以“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特色为景观核心,规划形成一轴、多节点、五大景观分区的总体景观框架:
一轴:以规划入口广场——中心广场景观主轴线。
多节点:规划区内的公园、广场、绿化及水体等多个景观节点。
五大分区:广场休闲区,停车场区,休闲娱乐运动区,滨河建筑带,滨河景观带。
三、远景专家浅谈
本次项目远景着重打造地块特色景观,并采用科学的理念引导景观设计。景区的景观体系由景观节点、门户节点、景观轴线、景观控制界面、重要景观控制区等要素共同构筑而成,通过景观体系的建立,营造具有时代特征与地域特点的景区风貌。
同时,科学布局景观轴线。景观轴线是指通过景观的系统布局,形成统一的、连续的景观系统。规划考虑通过主干道的两侧的绿化的布置,同时结合建筑的灵活布局和丰富的立面,形成景区主要的景观轴线。
此外,充分挖掘道源圣城特色和文化内涵,努力塑造道源圣城新的景区形象。结合景区发展的要求,为居民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环境与空间。并利用现有河道,采取滚水坝,充分利用水资源,打造舒适宜水宜居的休闲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