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长辈们的自称和称呼就已经多得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吾、余等,对长辈的称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对于自己已经逝去的父母的尊称有先父、先母、先严、先慈,从这一个称呼当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对于别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称,一般都会称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对对方的尊称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对对方妹妹的尊称。古人对于老师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古人对老师的尊称有“恩师”“夫子”等。
㈡ 一般来说广东叫老人称什么
男性老人,称为:阿伯。
女性老人,称为:阿婆。
这两个称呼都是尊称的。
如果是带有蔑称的,都通成:老野。
当然,这个词语带贬义成份,不建议使用的!
㈢ 一般都管男性老人叫什么尊称。
老人家。对老年人的尊称或者,老人对自己的自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内:“凡事勤慎些,休惹老人容家着急。”现在也常用。
老丈。这个称呼多使用于民国以前。
还有姓氏+老,通常是称呼德高望重的人。例如别人姓李,称李老。
老先生。同样是对德高望重的人的称呼,《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时 谊 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 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老翁。解释多为古代对老年男人的称呼,在文学诗歌中有尊称之意,清·赵翼 《春游》诗:“著个老翁堪入画,陌头扶杖髩萧骚。”。同时,老翁也有父亲的意思。
㈣ 90到100岁的老人叫什么 对老人的尊称有哪些
在问到年龄时候,有时候人们不想说出具体的年龄,便会用其他称谓来表示自己的年龄,比如:豆蔻、弱冠、古稀、花甲等等,那么,90到100岁的老人叫什么呢?90到100岁的老人叫期颐之年。关于一些常见的年龄称谓,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和了解。
对一些一时看不出年龄的老人,可以称呼为:前辈、老人家、老丈、老太、老夫人、老先生等等。
㈤ 七八十岁的老人叫什么呢
七八十岁的老人叫杖朝之年。但见到这些老人,如何称呼这些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称呼这些老人。自己年龄较小,可以称呼老爷爷老奶奶或称呼爷爷、奶奶;自己年龄稍大一些属中年范畴,可以称呼他们老爷子,老奶奶,老人家,老大爷。也可以称呼男性老人为老先生。
杖朝之年出处
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唐韩偓《乙丑岁九月在萧滩镇书四十字》诗:若为将朽质,犹拟杖于朝。清赵翼《初用拐杖》诗:我年届杖朝,卅载林下叟。《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偶见杖围之年的写法,应为误写,正确的是“杖国之年”。
㈥ 对老年女性长辈的尊称
对老年女性长辈的尊称
对老年女性长辈的尊称,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碰见年长的老人,这一类的老人我们一般是叫对方为什么的,有一些人会想不起来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对老年女性长辈的尊称的相关资料。
尊称有很多,既要看对方年龄,也有从自己的年纪实际出发。
但在现实中我们也会有这些对年纪较大妇女的尊称:
1、自己是中年人,可称呼对方“阿姨、老人家”。
2、年纪悬殊大,也可见“奶奶、姥姥”。
老人称呼大全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著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七十为中寿。耄:民间有“人到七十古来稀”之称。
77岁:喜寿。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中寿:指80岁以上。
88岁:米寿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即得108岁。
好了,关于古代对老年人的常见称呼以及60岁以后各年龄段对老年人的称谓就介绍到这里,相信每个人家里都有老年人,且每个人都有到老年的时候,多关注多学习一些老年的知识还是相对有用的。
㈦ 超过90岁老人尊称是什么
超过90岁老人尊称:鲐背
老人称谓:
1、60岁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2、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3、77岁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4、80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称谓的来历: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
㈧ 老人的雅称叫什么
㈨ 古代90岁老人叫什么
被称作耄耋。出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意思时,八十九十岁可以成为为耋。在《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意思是说八十岁成为耄。综上所述可以知道八九十岁都可以称作耄耋老人
“九十”也有其他称谓,比如说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老人家叫做扩展阅读:
对老人的其他称呼:
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60岁以上。
耆:古称60岁的人为“耆”。
下寿:古人以60为下寿,指60岁以上。
还历寿:61岁的寿辰。
从心之年:70岁。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
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耋:七八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中寿:指80岁以上。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上寿:90岁为上寿。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指百岁高寿。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双稀、双庆:1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