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人得老年痴呆全家人崩溃,照顾老年痴呆症有什么技巧
让照顾老年痴呆没有什么技巧,只是要有耐心啊和引导,因为有时候吃老年痴呆呢,他就给小孩儿一样,什么都不懂乱跑,而且呢,已经忘却了很多人和事。
② 每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背后,他们的家属有着怎样的辛酸与崩溃
对于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病人家属来说,往往需要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个人的社交生活还有睡眠作息时间都会被打乱。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在初期的时候,一般都是没什么感觉的,有些老人和家属会认为老人只是年纪大了,所以才老糊涂了。等到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的时候,这时候家人才会着急忙慌的带着老人去医院看病,等到确诊之后才发现是阿尔兹海默症。这时候再采取治疗的话,治愈的可能性没有。
阿尔兹海默症是残忍的,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身心都会受到折磨,也会因为这个病遭受到人性的考验,有些家属会因为无法承受这些痛苦,所以渐渐自暴自弃。所以照顾阿尔兹海默症的人需要内心足够强大,有足够的耐心面对病人,一起度过生命中的难关。
③ 家里老人得了老年痴呆,全家人的生活都受影响
肯定是会受影响的。慢慢来,多点耐心多点爱。我老公的奶奶也是老年痴呆症,我老公回家,她都不给开,开门之后也会问“你是谁,你找谁”,脑子也确实有些糊涂,经常拿着电饭锅放在火上烧,确实是很危险很无奈。记忆好像回到了很多年前,而且都是断断续续的,经常出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一句话来来回回问你很多次都不自知,还在问……其实这种病很可怜,慢慢来慢慢来
④ 照顾老人真的要崩溃了(女儿照顾老年痴呆母亲3年后崩溃)
“不好,妈妈又尿裤子了。”年过50的李文(化名)丢下要晾的衣服冲进客厅,母亲站在电视机前,不知所措,裤子全湿了,地上一摊黄色液体。
这些年,因为担心母亲无人照顾,李文提前退休当起了全职保姆,即便如此,内心的折磨和高昂的医疗费依然让她感到力不从心。
她像中国千万阿尔茨海默症家属一样,深深陷入了抑郁。
每隔半小时,李文就要看一下手机——查看手机定位,查看家里的监控视频……不知道的旁人,还以为李文患了“手机综合症”,但其实她牵挂的是家里的那位“孩子”——年过80患有痴呆症的老母亲。
4年多前,李文的父亲因病离世,不久,李文发现 母亲的记忆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明明做着饭,就忘了关水龙头;提起笔,好多字都不记得怎么写;出去买菜,经常算糊涂账……
一开始,李文以为是母亲年纪大了,脑子退化,记性不好,但随着症状越来越严重,她不得不带着母亲去医院进行检查
“医生告知我,母亲得的是阿尔茨海默病,那个时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没想到身体硬朗的母亲也会遭遇病魔侵袭。”
患病以后,母亲性情大变,有时候把李文当成“陌生人”。因为怕患病的母亲在家出现意外,李文请了保姆照顾老人,但没想到老人“不领情”,常把保姆当坏人,一看到她就发脾气,最终保姆无法忍受辞去了这份工作。
“我连续请了好几个保姆,母亲都不信任她们。最终我只好提前退休,担起“全职保姆”。”
从那时候起,李文就和母亲互换了角色。3年多的时间里,李文扮起了“妈妈”,母亲则成了她的“女儿”,为了照顾这个没有记忆的“女儿”,她几乎放弃了所有私生活。
“我整个人快疯了,记不得自己被气哭过多少次了,有时感觉太崩溃了,很想就这么不管不顾。但那个人始终是养我育我的人,我不能像保姆那样一走了之。” 李文照顾着母亲,默默忍耐一切 。
有人劝她把老人家送去专业养老机构,但李文认为,愿意收痴呆老人的养老院本就不多,且费用都不便宜,每个月少则2万,对于老人来说适应陌生环境也不容易。
“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很难脱离传统,我是被她拉扯大的,现在她虽然糊涂了,但依然很依赖我,不能把她扔到养老院,良心会受到谴责。”
除了钱,李文更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
李文的遭遇只是中国老年痴呆家庭中的一个缩影。在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超过千万人,并以每年30万以上的新发病例增长,其中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近4.2%, 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7.2%,80岁以上高达30%左右 。
老年痴呆症不仅影响着患者,对于家属也是苦不堪言。据调查,在老年痴呆家庭中, 约有6成的家属都有抑郁倾向 。很多家属不仅身体被拖垮, 还经常出现自杀、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 。
记忆力减退是老年痴呆最明显的症状之一,而人到了一定年龄,大脑机能难免萎缩,因此不少患者起初都认为自己只是“年纪大,爱忘事”。
在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有一个过度状态,叫作轻度认知障碍,表现为 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减退 ,忘记事情、忘记词语,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保持自理能力; 判断力降低 ,处理复杂事物如算账、判断事件、组合句子等就会有出错的可能,做事犹豫不决; 患者情绪变化 ,性格会变得焦虑、冷漠、烦躁,甚至有攻击性等。
目前,老年痴呆症尚无根治的特效药,但临床数据显示, 早发现症状,早进行干预,可以大大推迟发病时间,并且减轻患者及家属的负担 。
一旦发现家中老人有轻度认知障碍,就要及早干预,否则很可能进展为阿尔茨海默病。及时陪伴老人,到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记忆门诊或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
在就诊前,做好准备工作,帮助医生判断:①记录出现异常症状的时间;②列出目前的疾病和对应的用药,例如三高、粥样动脉硬化、抑郁症等。
相较于其他疾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老年痴呆的家庭负担非常重。在这小九提醒一句,当家属携带老人问诊时, 可以咨询当地医院,老年痴呆是否被列入“特殊门诊” ,如果列入,将极大缓解经济压力。
#清风计划##39健康超能团#
参考资料:
[1]照顾老年痴呆家属有多难?放弃所有私生活 随时感觉会崩溃.中国新闻社.2019-10-07
[2]《怀疑家中老人“老年痴呆”,做儿女的该怎么办?.上海疾控 .2020-08-25
[3]新刊| 爸爸去哪儿:老年痴呆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真实世界》.中国新闻周刊. 2015-07-23
⑤ 瘫痪老人拖垮一家人,照顾老人真的要崩溃了,照顾老年痴呆我要疯了
非常可怕的是,我的外婆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痴呆,但我家已经忍受了20多年比老年痴呆更过分的种种行为了,确实,谁家有谁知道,那是怎样一种我疯了也要把你们都折磨疯的感觉,以爱的名义自私的毁掉儿女正常的生活和一切,那种随时都要家庭破碎分分钟考验人性的感觉,非常痛苦。
这事儿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我外婆17岁结婚嫁给我外公,婚后一共生育七个子女,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女人没有别的事业可做,所有的前半生都交给了丈夫和孩子,这就是她的所有,也像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像老母鸡一样护着她的孩子们,分外疼爱。到了后来我大舅发家,把外公外婆都迁到市里,然后子女也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事业孩子,外公外婆在市区住着独门小院,本来是一派祥和,然后好日子没过两天,我外婆开始了。
这还是外婆算年轻的时候,半夜挨个给子女打电话:“你们快来吧,我要不行了,我血压高,快来个人给我降血压”然后第二天还要上班,送孩子的亲戚们纷纷半夜穿衣,赶到老两口家,一量血压啥事儿没有,就安慰安慰她吃点降压药,就纷纷散了。然后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整整一年……每个人都心力交瘁,从开始的担心紧张,到后来的疲惫无话,没有办法,外公也用拦着她不要打电话,觉得血压高自己吃点药,但是她常常偷着跑出去,到小卖部给打电话。谁也想不到,往后的折磨还有20来年。。。
这种情况一年半的时候,家庭会议又一次召开了,不知道谁起的头,终于说出了那句大家憋在心里好久的那句:“咱们老妈是不是精神有问题了……”终于儿女们也放下了脸面,把外婆送到安定医院检查,大夫的结论是轻微焦虑症,老年痴呆前期症状,从此靠服用罗拉和启维,让子女们能在晚上好好入睡。没错,她吃药,大家就能睡好觉。这是多么嘲讽的现实。
然而白天并没有因此消停,还是各种疑神疑鬼,多走两步喘一喘,就觉得自己有心脏病,要去医院做一次检查,某一天腰疼,就觉得自己有
腰间盘突出……类似的例子举不胜数,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听不到,确实像焦虑症,但是实际不是的,真实情况是:她觉得孤独,她受不了一手带大的孩子们不能日夜陪伴在她身边,受不了家里只有他们老两口。没错,每天下班去看她都不行,她就想让七个子女和外孙们天天都陪在她身边!! 一刻都不想分开!!!没错,这个世界,有懂事儿的老人,好的老人,也有不懂事儿的老人,胡搅蛮缠的老人,自私的老人。她不是真的糊涂,而是装着糊涂,耍赖皮。
我姥爷(外公),一个硬朗健康,善良并且非常怕打扰麻烦别人的老人,总是训着喊着我姥姥(外婆)才能让她收敛一点,并且对她真的很好。我姥姥从年轻的时候,在家除了照顾孩子,山上的活我姥爷干,家里的家务活我姥爷的妈妈(不会排辈不知道叫什么)干,老了以后,搬到市区,我姥爷刷碗做饭,挑水生火修家具,没事还去街口捡瓶子赚点外快给自己买小酒儿,家人总说,我姥姥就是太闲了,这个病纯属是闲出来的毛病………然后某一次大家都在,我姥姥又在闹的时候,我姥爷说了一句:“照你这么折腾,我活不过69岁。”后来,我姥爷真就在69岁那年,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子女轮流照顾,我姥爷躺在床上说:“老了还拖累你们,让你们这么伺候,我还不如早点去了算了”然后没多久,我姥爷在某天早上,非常安静的去了。姥爷从得病到走一共半年时间,这期间,大家都只有心疼和怜惜,四个子女没有一个想逃避,都争先恐后把姥爷接回家照顾,但除了花点钱,姥爷没给谁堵过心。
⑥ 外公老年痴呆症患者整天闹腾,朝家里人非常,整天找家里人麻烦,吵架。弄得家里鸡飞狗跳,有没药物治疗
大医院的精复神心里科制有镇静的抗焦虑药物,比如盐酸氯米帕明,舍曲林,百忧解等等,以这些西药为主,这些西药药店里一般都买不到的,要到医院医生开处方。普通药店里有很多宁心安神的中草药胶囊颗粒制剂,可以搭配着吃吃,你外公是自己心里烦躁,才会有这种症状。
⑦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
您好,我是玺汾天涯,很愿意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您的问题其实涉及到 社会 话题,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话题和 情感 话题;我来聊一下自己的浅解。
首先呢,从 情感 方面来讲,老人患了病症,作为儿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态,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那么怎么安排好赡养老人变成了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针对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选择一家具备护理资质的”康养”型的老年护理院,而不是养老院。第一,护理院与养老院最大的区别在于针对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医疗资质,类似于医院病房,但收费标准远低于医院;具备养老与医疗统一性,相对更专业,对老人的康复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转嫁风险性。“老年痴呆”症状是一种记忆力障碍,沟通力丧失,行动力幻觉的病症,要时刻预防诸多危险因素的发生(如走失,忘记关水,关火阀等)这症状的老人酿成惨剧的很多;而护理院有着比较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属也无需提心吊胆这些风险;第三,可以避免因赡养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面对着生存压力或时间压力,赡养老人也许是长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谐调不好而亲情反目的不在少数,就是因为缺失明确的赡养义务明细。而送去护理院,就明确了这种义务,比如确定的费用,都做到统一的标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从我们的传统“孝道”文化来讲,叫做“养儿为防老”,似乎送去护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级,尤其是对孤寰患的老人,我们当儿女的并不是一定能照顾的全面,他们的孤独有时候是我们排解不了的,他们的病症也不是我们能护理完善的;再者,送去养老院或护理院并不代表我们终止了孝道,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更要去做好亲情的交流与陪护,如果来的及要经常接老人出去 旅游 或家庭的聚会;只是让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专业的护理,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我们孝道和事业或工作两不误,岂不更好?
再者,从 社会 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将来的孩子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夫妻两个人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这是巨大的压力,更是巨大的 社会 矛盾,所以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养老产业也成为前景颇佳的行业;很多的集团都在投资兴建,分一杯羹的同时,设施及服务在不断提升;这就是 社会 发展, 社会 进步, 社会 文明, 社会 趋势;我们要接纳认可发展与进步,更要融入文明与趋势;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不远的将来,能自理的老人选择“颐养”型的养老院;不能自理的选择“康养”型的护理院,是应势而趋,更是最好的选择。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养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为送到送到养老院,缺少了亲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个邻居孙叔,八十多岁,身体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闹的整个家庭和邻居都不安宁。他老伴身体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个儿女轮流伺候。儿女们也六十来岁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几年下来身体状况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没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两天,才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一处大桥下发现了他,由于连冻带饿,回家一病不起,几天后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为后辈虽然心疼,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是送养老院比较安全,养老院虽然还有些不尽人的地方,必竞有专人护理。
这不能说是后辈们不孝,而是无奈之举,对老人和整个家庭是一种双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边,由子女来照顾,如果送养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头吃了,因为痴呆症是人的忆识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即烦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样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要让父母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祥的离世!这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养老院这个问题,不是没想过,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于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亲走了三年多了,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行动不太好,记性基本不靠谱,经常电不关、水不关、连煤气也不关,家里的锅烧坏几个了,脾气也不好,请了几个家庭看护过来陪他,都被他骂走了!
我的情况又不能做到全面陪护,我自己原来做销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责任压力都很大,爱人是个儿科医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家里。孩子还小,真的是困难一大堆。
没办法,辞职!这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自己成为了公司的兼职销售人员,只拿提成不拿工资,在孩子学校附近开了一个茶叶店,就是为了能够照顾老的小的,还有家里唯一的一个女的(老婆)!
现在,我可以不再去考虑养老院这个词语了,我不会送老父亲去那个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说是吧?再说了,养老院再怎么不错,也不如家里照顾的好,知冷知热更知道他的口味和习惯,就算是他不认识我了,但是最起码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亲,我知道只有我能够保护他和将就他。还有,我说这话不是说养老院坏话哈,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数身体状况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那他内心得多焦虑啊!那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只要能够撑下去,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把老人放在身边照顾,除了咱们自己,谁能这么体贴他们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别太较真儿了,对于老人来说,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计时的,可以留给咱们自己珍惜的时间所剩无几,不管他怎么折腾,也就权当无知小童对待吧!乐呵乐呵活下去,别留下什么遗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发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会好起来,与此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老人各项功能,特别是认知能力和身体的状况都会持续的下降及恶化。
举个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混淆会导致他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白天睡觉,晚上会开始各种各样吵闹。所以一般具有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机构,要求是24小时全程的看护,而 如果是在家里你白天要上班,家里有孩子要上学,那么会给照顾者带来各种压力和烦恼。并不是说不照顾,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可能给老人选择一个专业的养老机构,让受到更专业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对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具备相应的条件和专业服务,实际上很多老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认知和机能水平。 而这对于靠家庭照顾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 把痴呆的老人送养老院,并不意味着放弃老人,在家里缺乏专业照顾的技巧和经验,往往会导致患者和照顾者都精疲力尽,而与此相反在专业机构,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顾。
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年纪大又或者是无法自理,还有家人无暇照顾的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只是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养老机构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负责任,要经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养老院实际的情况。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这些都是很需要经常去考核的,也是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任。
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得到专门的照顾,而且还会有一种身边都是伙伴的轻松气氛,养老院也是一个老人社交的场所,能认识新的朋友,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说说话的好友也有助于身心的释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里,那么老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居,虽有保姆的照顾,但是到底孤单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养老院里欢乐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顾。
因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气、性格、喜好、知冷知热。老人虽然痴呆了,但他永远都会记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不会孤单,也不会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养大子女不容易,吃尽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纵有千般困难,也要善待老人,照顾好他……
不到万不得己别送养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养老院,在他心里会觉得家人嫌弃他、抛弃了他……他会伤心、害怕的。
如今 社会 上,有些伪孝顺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离开,好继承遗产……这种人比不孝更可憎!简直禽兽不如!
有句古话说: 父母在来日方长,父母不在只有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极早尽孝,照顾好父亲,不管送去养老院还是自己照顾。子女都要有一颗爱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诚挚对待父亲。将来有一天父亲去了,子女才不会后悔,空留遗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我认为可行。一个老年痴呆在家里,全家受罪。这时儿女辈也都60岁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再来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顾不来,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送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儿女不孝,我认为这是传统老观念。你想看看,一个60左右的老年人,还可能要带孙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养老院,谁来照看孙子?谁来对自己的 健康 负责?
我交代我儿子,你是独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请把我送养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经到了生活没办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孙后代了,这也是做父辈给后人最后的爱。
对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边,人家养老院会要吗!你得去托管医疗机构才行。
⑧ 老人患有脑梗,老年痴呆,整天疯闹,一刻都不停,家人照顾已有17年了,现在家里人都很崩溃,该怎么办啊
这种问题,答案无非两个,要么继续,要么放弃。
其实答案你们自己心里早有了,何必假惺惺的来问一下呢?到时候拿这个推脱责任吗?
我国关于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其中有如下具体规定:
(1)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2)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3)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4)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弃罪的具体规定。二、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
1、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此外,我国婚姻法也明确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2、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和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子女作为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儿子和女儿都有义务赡养父母,已婚妇女也有赡养其父母的义务和权利。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都应予以赡养。
赡养老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他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由此可见,赡养人的赡养义务是由法律明文规定了的,赡养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卸责任;同样,在赡养老年人这个问题上也是不能附加任何条件的。
⑨ 我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不停地赶保姆走。怎么样才好
我爷爷也是得了这个病,这个是医治不好的,病情会越来越加重。她到最后甚至就像丧失记忆一般,但希望你们能细心照顾她,多顺着她。现在她之所以会赶保姆走,是因为她们感情不深,这个时候就需要保姆多一份耐心了,多陪陪她,听她说话,充分尊重她,多顺着她,千万不要惹她生气,因为发脾气对她自身不利。其实,我是希望你们一家多陪陪她,多关心她,始终你们是她最亲的人了,别人未必有十二分的耐心来对她。而且这个时候的老人都特别脆弱,特别孤独,现在的她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是需要更多的关怀的。现在,你们的身份就仿佛对调了一样,你是大人,她是小孩。还有啊,建议你们多陪老人出门散散心,不要让她一个人出门,她会忘记回家的路。以前我爷爷就经常离家出走,我们一家找得都哭了。说了那么多,就是需要有耐心,耐心,再耐心。老人病后虽然很糊涂,很不可理喻,很难伺候。但是,真心希望你,也恳求你,千万不要把老人送到老人院哦。祝你们一家平安,幸福。
⑩ 老年痴呆症总是哭,家里人都不得安宁。怎么办
您好!
老年性痴呆现分为早、中、晚三期,每个时间段的症状都是不一样的,以下是具体表现:
早期:1、轻度语言功能受损;2、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记忆减退,特别是对近期事件记忆的丧失;3、时间观念产生混淆;4、在熟悉的地方迷失方向;5、做事缺乏主动性及失去动机;6、出现忧郁或攻击行为;7、对日常活动及生活中的爱好丧失兴趣。
中期:1、变得更加健忘,特别常常忘记最近发生的事及熟悉的人名;2、不能继续独立生活;3、不能独自从事煮饭、打扫卫生或购物等活动;4、开始变得非常依赖;5、个人自理能力下降,需要他人的协助,如上厕所、洗衣服及穿衣等;6、说话越来越困难;7、出现无目的的游荡和其他异常行为;8在居所及驻地这样熟悉的地方也会走失,出现幻觉。
晚期:晚期痴呆患者完全依赖家属并丧失生活能力,记忆力严重衰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可能出现1、不能独立进食;2、不能辨认家人、朋友及熟悉的物品;3、明显地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4、在居所内找不到路,行走困难;5、大小便失禁;6、在公共场合出现不适当的行为;7、
行动开始需要轮椅或卧床不起。
根据病因, 老年痴呆症主要分4大类:
1.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氏病(AD),比例为50%-75%
2.血管性痴呆(VD),比例为5%-20%;
3.混合型痴呆,即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同时存在
4.其他类型的痴呆(如脑外伤、中毒、B族维生素缺乏、脑积水、帕金森病、慢性病毒脑炎等引起的痴呆)
需要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检查一下,确诊具体类型、分期后对症治疗。
不同类型、分期后治疗办法是有区别的。
早检查确诊、早治疗效果才好。
保健品、中药对老年痴呆症没有多大用处。
老年痴呆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药物治疗(如安理申、美金刚等);
2、精心护理;
3、功能锻炼。
现有部分原产进口的安理申(Aricep),可免费赠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