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古代讲究长幼有序,所以对于称呼的礼仪要求也非常多,长辈们的自称和称呼就已经多得让人有些傻傻分不清。长辈的自称有老朽、老夫、老汉、老叟、老身、老妇、老妪、奴婢、贱妾、奴家、吾、余等,对长辈的称呼更是繁多,比如“家父”,“家母”,“令尊”,“令堂”等等。
对于自己已经逝去的父母的尊称有先父、先母、先严、先慈,从这一个称呼当中也可以得知“先”在古代有“逝去”的意思。对于别人家的父母也有不同的尊称,一般都会称作“令尊”和“令堂”,“令”在古代有对对方的尊称的意思,比如“令妹”就是对对方妹妹的尊称。古人对于老师也是非常尊重,所以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古人对老师的尊称有“恩师”“夫子”等。
B. 古代怎么称呼老人 古代对老年人的称呼或自称有哪些
老人家 老丈 老朽 老夫 老叟 老翁
1、50——年逾半百、知非内之年、知命之年、艾眼容之年、大衍之年
2、60——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3、70——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时候生活条件差,
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
4、80-90——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5、90——鲐背之年
6、100——期颐,一百岁。
《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7、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8、黄发指长寿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C. 老人的雅称叫什么
D. 老年人的称呼有几种,比较委婉点的
可以称呼其为长者。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近年来“老年痴呆症”更名为“脑退化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习惯用“长者”称呼老年人。这样的“流行语”波及广东、上海等地。专家认为,这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有序”的伦理精神,同时避免了“老弱病残”等联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赵修义认为,与老年人相关的称谓变化的根本要义,是体现社会对其尊重。“年轻人不应把老人当成包袱,在过去传统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基础上,鼓励‘老有所为’和‘老有所用’。”
(4)老人家称呼老收扩展阅读: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谢遐龄认为,避谈“老”字是语言艺术。同样是一个“老”字,在适当的场合用其他词汇替代是对老年人价值的肯定,可以产生必要的正心理暗示,为老年群体注入更多活力。
作为长者,在获得和接受晚辈和社会关爱的同时,可以承担起长者力所能及的社会责任,比如在一些公共场合率先垂范,又比如关爱、提携后生。
赵修义认为,中国有古语“长者垂范”,老年人完全可以先“正身”,也就是从自己做起,无论是在私领域还是公领域,为后代、为社会带来更多美好的启迪。他说,一些老人在离退休时,作为掌握了较多社会资源、有一定社会阅历和地位的长者,为后辈留下德高身正的长者风范。
E. 古代对老人的称呼
基本知识: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老人死三年内:亡男称新逝显考,亡女称新逝显妣。
三年后:亡男称故显考,亡女称故显妣。
孝家称呼 烧袱子火单写法 自称
一代:称父亲 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男
二代:称祖父 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孙
三代:称曾祖父 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曾孙
四代:称高祖 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玄孙
五代:称天祖 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来孙
六代:称烈祖 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弟孙
七代:称太祖 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乃孙
八代:称远祖 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云孙
九代:称鼻祖 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孝耳孙
父之兄:称伯伯 故伯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 故叔考 公 老大人收用 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 故堂伯 公 老大人收用 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 故堂兄或弟 老大人收用 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 故外祖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 故舅考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 故堂外伯祖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 故堂母舅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 故姑父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内侄 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 故姑母 府 氏老孺人收用 胞侄 叩
父之姑爷: 称故姑公 公讳 老大人收用 孝内侄孙 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 故姑婆 府 氏 老孺人收用 孝侄孙 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 故胞姐 府 氏收用 胞弟 叩
F. 古代如何称呼老者
古代老人称谓:
1、杖家之年:五十,
2、杖乡之年:六十,
3、杖国之年:七十,
4、杖朝之年:八十。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6)老人家称呼老收扩展阅读:
古代老人称呼自己为:
称呼自己的一般都用余、予、吾、愚、某、我、本人、在下、鄙人、小生、不才、老人的话,平辈就用老朽等等。
后人把德馨寿高的老者尊称为“绛老”或“绛人”“绛生”。唐代刘长卿《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诗曰:“天清婺女出,土厚绛人多。”宋代秦观《代谢历日表》曰:“宣布诏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绛老之年。”
参考资料:网络-年龄称谓
G. 古代对老人的雅称(古代对老人的称谓)
1、古代对老人的雅称。
2、古代对老人的尊称。
3、我国古代老人的称谓是什么。
4、老人古代称什么。
1.古代对不同年龄、身份、性别的老年人的雅称有:老苍、花甲、古稀、耄、期颐、老宿、老先生、老丈、老翁、老媪、老妪。
2.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老敬老之风俗,所以对老年人的雅称也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