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你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子女没有时间照顾,会选择去养老院吗
如果你晚年得了老年痴呆,但是子女又没有时间照顾你的话,你是否会去选择去养老院过下半辈子?其实很多人到了中老年以后都会去选择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子女有更加强烈的独立历史,而且老人在社会养老制度发展好了之后,也会有更多的选择!
选不选择去养老院,其实是子女和老人共同的一个选择。在现实生活当中,人到了老了之后,都会患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当中,环境变化非常的快,对人们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所以老年人患疾病的概率非常的高,那么么患上老年痴呆症之后就基本上不认得自己的亲人,不认得回家的地方在哪里?他是处在一种懵懂无知的状态,那么这个时候其实去养老院的话,更有利于养病!
㈡ 老年痴呆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个人在有老 年 痴 呆 症状的前34年,大脑其实就有了变化!日前,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90名40岁以上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在老年 痴呆 症症状出现的前11~15年,就会认知障碍迹象发生。影像学检查还发现,症状出现前3~9年,内侧颞叶改变发生变化,而内侧颞叶与记忆相关。该研究刊发在《Front. Aging.Neurosci.》杂志上。
临床上就有这样的案例让人惋惜,曾有一名四十多岁的高管,总是迷路走错方向,检查了一家又一家医院、历经不少科室,才最后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年龄每增长5岁,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增长一倍,且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十到二十年。
生活中如果出现显著的记忆力减退,空间、思维、语言能力等全面下降,甚至性情改变,忘记自己是谁,原本很内向的人忽然变得冲动等,要引起注意。
对此,研究表明:很多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多数都是因为微量元素不足造成的,微量元素含量已成为评价营养状况的一项十分普及的指标,RSHWHO大脑营养因子,帮助维持正常细胞形态、数量、比例,这样有益于缓解父母记忆功能的下降,改善心情,缓解压力。(老年痴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老年痴呆怎么冶疗,受益匪浅呐)~ ~ ~
经过大量的数据显示,一般到了晚年还持续进行脑力运动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的几率会比不动脑的人要低很多。不经常动脑的人来说,发生老 年 痴 呆的几率会高一些。因为经常的进行脑部的活动, 脑内的细胞也会比较的活跃,这样坏死的几率就会有所降低,所以建议就算退休以后,日常也要进行适当的脑活动,下下棋,看看报纸都可以。
㈢ 到晚年突然得了老年痴呆症不能念佛,能往生吗
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已经老年痴呆的就太难了,因为没有信愿。除非往昔有大善根福德,临终之际和死后遇到善知识提携发愿念佛,才能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
㈣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
您好,我是玺汾天涯,很愿意回答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您的问题其实涉及到 社会 话题,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话题和 情感 话题;我来聊一下自己的浅解。
首先呢,从 情感 方面来讲,老人患了病症,作为儿女是很心疼的,但生老病亡是人生常态,我们只能无奈接受,那么怎么安排好赡养老人变成了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认为,针对老人的病症,是有必要选择一家具备护理资质的”康养”型的老年护理院,而不是养老院。第一,护理院与养老院最大的区别在于针对有病症的老人,具有一定的医疗资质,类似于医院病房,但收费标准远低于医院;具备养老与医疗统一性,相对更专业,对老人的康复也会有一定的作用;第二,转嫁风险性。“老年痴呆”症状是一种记忆力障碍,沟通力丧失,行动力幻觉的病症,要时刻预防诸多危险因素的发生(如走失,忘记关水,关火阀等)这症状的老人酿成惨剧的很多;而护理院有着比较专业的团队和完善的管理,所以家属也无需提心吊胆这些风险;第三,可以避免因赡养问题引起的家庭矛盾。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每个人都面对着生存压力或时间压力,赡养老人也许是长期的事情,很多兄弟姐妹之间在这个问题上谐调不好而亲情反目的不在少数,就是因为缺失明确的赡养义务明细。而送去护理院,就明确了这种义务,比如确定的费用,都做到统一的标准,非常透明和公平。
其次,从我们的传统“孝道”文化来讲,叫做“养儿为防老”,似乎送去护理院心理上有些悖逆。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恰恰是孝文化的升级,尤其是对孤寰患的老人,我们当儿女的并不是一定能照顾的全面,他们的孤独有时候是我们排解不了的,他们的病症也不是我们能护理完善的;再者,送去养老院或护理院并不代表我们终止了孝道,我们工作之余的时间更要去做好亲情的交流与陪护,如果来的及要经常接老人出去 旅游 或家庭的聚会;只是让老人的晚年多一些生活的色彩和专业的护理,同时也不会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我们孝道和事业或工作两不误,岂不更好?
再者,从 社会 的角度来讲,这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将来的孩子们以独生子女居多,夫妻两个人要同时赡养四位老人,这是巨大的压力,更是巨大的 社会 矛盾,所以国家宏观调控,大力发展养老产业,给予很大的支持力度,所以养老产业也成为前景颇佳的行业;很多的集团都在投资兴建,分一杯羹的同时,设施及服务在不断提升;这就是 社会 发展, 社会 进步, 社会 文明, 社会 趋势;我们要接纳认可发展与进步,更要融入文明与趋势;所以我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不远的将来,能自理的老人选择“颐养”型的养老院;不能自理的选择“康养”型的护理院,是应势而趋,更是最好的选择。
但愿我的回答能帮到您。大家有什么见解欢迎一起讨论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到养老院,是下下策不可取。因为送到送到养老院,缺少了亲情和家人的陪伴!
老年人患了老年痴呆症,即是老人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
我一个邻居孙叔,八十多岁,身体其他地方都很好,就是患了老年痴呆症,闹的整个家庭和邻居都不安宁。他老伴身体不好,管不了很多,全由三个儿女轮流伺候。儿女们也六十来岁了,白天黑夜的不能休息,几年下来身体状况也都不好。
去年冬天,家人没注意自己跑了出去,找了两天,才在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一处大桥下发现了他,由于连冻带饿,回家一病不起,几天后就去世了。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作为后辈虽然心疼,但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是送养老院比较安全,养老院虽然还有些不尽人的地方,必竞有专人护理。
这不能说是后辈们不孝,而是无奈之举,对老人和整个家庭是一种双全的做法。
答不可行,老年痴呆的父母最好留在子女身边,由子女来照顾,如果送养老院,你的父母有的苦头吃了,因为痴呆症是人的忆识不清,需要有人伺侯,包括吃,喝拉散,等等,对于子女来说是一件即烦索又很累的事情,不管怎样子女一定要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要让父母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祥的离世!这才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养老院这个问题,不是没想过,是下不了这个决心,于心不忍,也很心疼!我母亲走了三年多了,老父亲快九十岁了,行动不太好,记性基本不靠谱,经常电不关、水不关、连煤气也不关,家里的锅烧坏几个了,脾气也不好,请了几个家庭看护过来陪他,都被他骂走了!
我的情况又不能做到全面陪护,我自己原来做销售工作的,在公司里也做到了副总的位置,责任压力都很大,爱人是个儿科医生,每天也是忙的不可开交,根本顾不上家里。孩子还小,真的是困难一大堆。
没办法,辞职!这是唯一的选择,现在自己成为了公司的兼职销售人员,只拿提成不拿工资,在孩子学校附近开了一个茶叶店,就是为了能够照顾老的小的,还有家里唯一的一个女的(老婆)!
现在,我可以不再去考虑养老院这个词语了,我不会送老父亲去那个地方,都有老的一天,何必呢!你说是吧?再说了,养老院再怎么不错,也不如家里照顾的好,知冷知热更知道他的口味和习惯,就算是他不认识我了,但是最起码我自己知道他是我的父亲,我知道只有我能够保护他和将就他。还有,我说这话不是说养老院坏话哈,养老院里的老人,大多数身体状况不好,如果老人看到今天走一个明天走一个,那他内心得多焦虑啊!那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吗?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只要能够撑下去,我觉得,咱们还是要把老人放在身边照顾,除了咱们自己,谁能这么体贴他们呢?就算是孝心吧!都别太较真儿了,对于老人来说,有一天是一天,都是倒计时的,可以留给咱们自己珍惜的时间所剩无几,不管他怎么折腾,也就权当无知小童对待吧!乐呵乐呵活下去,别留下什么遗憾就好!
就目前的 科技 发展水平下看,老年痴呆是没有治愈的可能性的, 不要天真的以为只要悉心的照料老人会好起来,与此相反,随着时间的发展老人各项功能,特别是认知能力和身体的状况都会持续的下降及恶化。
举个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现象,大部分患者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混淆会导致他们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白天睡觉,晚上会开始各种各样吵闹。所以一般具有照顾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机构,要求是24小时全程的看护,而 如果是在家里你白天要上班,家里有孩子要上学,那么会给照顾者带来各种压力和烦恼。并不是说不照顾,而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可能给老人选择一个专业的养老机构,让受到更专业和悉心的照料, 才是真的对老人好,研究表明如果能够在具备相应的条件和专业服务,实际上很多老人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现有的认知和机能水平。 而这对于靠家庭照顾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 把痴呆的老人送养老院,并不意味着放弃老人,在家里缺乏专业照顾的技巧和经验,往往会导致患者和照顾者都精疲力尽,而与此相反在专业机构,老人可以受到更好的照顾。
养老院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那些年纪大又或者是无法自理,还有家人无暇照顾的老人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只是要选择一家正规的养老机构才行,而且家人及子女都需要负责任,要经常去看望老人,了解老人在养老院实际的情况。是否吃得好、住的好、睡得好,这些都是很需要经常去考核的,也是对自己的父母负责任。
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得到专门的照顾,而且还会有一种身边都是伙伴的轻松气氛,养老院也是一个老人社交的场所,能认识新的朋友,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能找到一位聊聊天说说话的好友也有助于身心的释放和 健康 。如果是在家里,那么老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居,虽有保姆的照顾,但是到底孤单寂寞,而家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老人,所以不如在养老院里欢乐多一些。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最好是家人子女照顾。
因为家人了解老人的脾气、性格、喜好、知冷知热。老人虽然痴呆了,但他永远都会记得子女家人,有子女在身边陪伴,他不会孤单,也不会害怕,有安全感。
人都要老的,老人养大子女不容易,吃尽了苦。如今他老了,做子女的纵有千般困难,也要善待老人,照顾好他……
不到万不得己别送养老院,老人都有老思想,你把他送去养老院,在他心里会觉得家人嫌弃他、抛弃了他……他会伤心、害怕的。
如今 社会 上,有些伪孝顺的子女,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虐待老人,坐等老人离开,好继承遗产……这种人比不孝更可憎!简直禽兽不如!
有句古话说: 父母在来日方长,父母不在只有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父不在。
极早尽孝,照顾好父亲,不管送去养老院还是自己照顾。子女都要有一颗爱心,感恩的心,要用心诚挚对待父亲。将来有一天父亲去了,子女才不会后悔,空留遗憾!
老人患了“老年痴呆”,送养老院,对此你怎么看,可行吗?我认为可行。一个老年痴呆在家里,全家受罪。这时儿女辈也都60岁上下了,可能也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等,再来照顾一个老年痴呆的父母,恐怕照顾不来,反而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送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有人可能会说儿女不孝,我认为这是传统老观念。你想看看,一个60左右的老年人,还可能要带孙子,如果不把患老年痴呆的父母送养老院,谁来照看孙子?谁来对自己的 健康 负责?
我交代我儿子,你是独生子,如果有一天我得了老年痴呆症,请把我送养老院,免得你受罪。已经到了生活没办法自理的地步了,不能再拖累子孙后代了,这也是做父辈给后人最后的爱。
对你自身可不可行先放一边,人家养老院会要吗!你得去托管医疗机构才行。
㈤ 老年痴呆症的人怎样往生 达真堪布
问:父母亲患老人痴呆症,应怎样向他导归极乐?
问:第一个问题是刘居士提问的,他说:第一请问父母亲老人痴呆症应怎样向他导归极乐?
答:就是帮助他,帮助一位老年痴呆症的父母求生净土。这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人如果得了老年痴呆症,这真是很重的业力,要转这个业确实非常不容易。这一点也是提醒我们,业力现前的时候,真的很难自主。我们现前还是清醒的,头脑还是明白的时候,真的要认真学习,真的是要深入经藏,要努力多听经闻法,真的是把这些道理能够搞清楚、搞明白,我们求生极乐世界的信愿才能够踏实。千万不要因循苟且、得过且过,认为往生极乐世界是到最后的、往生的时候再说都可以,这种心态往往会后悔莫及。所以现前有一日的时光,要下一日的功夫,听经、读经、念佛,专修净土不可以怠慢。
假如我们家里有人患了这样不幸的病,老人痴呆症,那我们也要以最大的耐心,真实的孝心帮助自己的老人念佛。他虽然得了老人痴呆症,但是他的意识还是有,劝他念佛,不要给他看电视,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不好的影响,让他尽量的清净下来,然后每天可以开著电视机,把我们老法师的光盘放给他听。总之他能够听进去一句,这就功德无量。每天放佛号,跟他一起念佛,陪著他念,这样子希望能够导引他也一起念佛。只要他能够念佛,就能够消除业障。这佛力加被不可思议,真正可以消除这些宿业,还是有希望能够在他没有走之前,可以把这个业障消除。他只要能明白要求生了,真正发愿往生,决定得生。所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这是我们的孝心,这就是修功德。
问:因老人时懂时不懂(就是有时候懂有时候不懂),间中愿生又不愿生。
答:就是意思说老人家患了这种病,脑筋糊涂,有时候懂有时候不懂,所以他这个愿发得不真切。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是有救的,为什麼?他有时候还能懂,就在他有时候懂的时候,赶紧抓紧机会跟他讲念佛求生的道理。希望在他懂的时候,在他有意识清醒的时候,让他能够明白,这个世间苦,轮回太苦,生生世世决定是三恶道的机会多,三善道的机会少。做人都做得这麼苦,人是善道尚且这麼苦,更何况是恶道?所以一定要他了解这个人间的苦和极乐世界的乐。
极乐世界自在,你看就是一日三餐,真的是想吃的时候百味饮食自然盈满,那比皇帝的生活还要高级。而且他还不愿意吃,这是他的习气。他看到百味饮食在前面的时候,想到我现在是菩萨了,不用这些饮食了,念头一动这些饮食又没有了。每天到十方去供养诸佛,去广度众生,包括来我们这个世界度众生,连我们这些过去的家亲眷属统统都能度,因为有缘而且有能力度。你看这多大的自在。
所以要劝导他,让他明白了,他那种欣欣向荣的心、羡慕的心能生起来。只要真愿意往生了,这个真信切愿决定得生。不管他有没有老人痴呆症,只要真信切愿就能往生。佛在经里讲的,往生的条件就是信愿行,他信愿行条件具足了就能往生。所以我们要鼓起信心,生起大的愿心、孝心,帮助老人家求生净土。
问:临终的时候,如果说不出话了,怎麼办?
答:这个问题你不用怕,其实临终的人能讲得出声的人好少,绝大多数都讲不出声来。这个不会影响你往生,真正往生,我们前面说过,关键要信愿,相信阿弥陀佛可以来接引我,也都相信自己有份往生,愿意去。临终的时候,你自己心里边念佛,不需要念出声。心里面只要佛号不断,就自然可以感应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如果你自己的亲人学佛的,他能够临终帮你助念,非常之好,你要交待好。好像我妈妈,现在都已经为我写好遗嘱,上次为大家讲完之后,回去就将遗嘱写好。为什麼?她对我说,她的任务已经完成,把我养大,现在送了交给师父调教。六十几岁,所以剩下的大事就是求生净土,所以遗嘱都写好。遗嘱里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如果到临终的时候,就地念佛不要送医院,这个是她的遗嘱。所以将来我送她往生,一定要遵循她的意见,在哪里临终就在哪里助念,帮助她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是对她行最后的大孝。所以和家人要交待好,遗嘱可以写好。就算自己身体很好,我妈妈身体很好,你看为大家讲课,讲两个钟头不在话下,但是无常很难说,有备无患。和自己家人交待好之后,自己心里边也都放下,没什麼好担心,真正要往生的时候,什麼时候走都行,这就好。
㈥ 痴呆有哪些症状
老年痴呆症有以下几个症状,(1)记忆障碍:近期记忆减退,不能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如讲过的话,告诉之事转身就忘记,经常找不到东西或失落物品,以后对往事也发生遗忘,严重时连家属姓名、自己年龄均不知道,甚至出现虚构或胡言乱语。
(2)思维和判断困难: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点,学习新事物困难,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工作能力、效率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
(3)言语障碍:言语单调、刻板、断续、罗嗦或喃喃自语,不能理解,甚至缄默不语。尚可表现为各种失语症,如遗忘性失语(因遗忘而引起言语障碍)、命名性失语(如知道笔是写字用,但叫不出名字),也可出现言语的其他功能障碍如失读(如有大学文化但不会读报),失写(如老师不会抄写)。
(4)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的定向力发生障碍,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自己现在何处,外出经常迷路。
(5)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表现为情感淡膜、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换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行为异常表现为整天呆坐,变得不修边幅,不知整洁,生活懒散或无目的外出,’流落街头,夜间无故吵闹而影响家人睡眠。严重时大小便不约,生活不能自理。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同老年痴呆症进行了长达10年的抗争后以93岁的高龄辞世。据研究,妇女患上老年痴呆症后平均只能活5.7年,而男性患上后平均只能活4.2年。里根能带病长寿与及时治疗和家人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老年痴呆症并不像其他疾病一样,有一个发作的特殊症状,而是在长达几年的过程中逐渐加重的,因此要求儿女们要经常关注老人的日常生活,发现其异常的病情发展。
老年痴呆症的病情发展很慢,许多被儿女发现有点儿不对劲儿才送到医院来看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其实大都已到中度痴呆的程度。要想尽早发现老年痴呆症的苗头,就需要对老人悉心观察,多与之交流。老年痴呆症的前兆不少。
记忆力减退:有的老人记忆力减退到忘记熟人的名字,不记得刚刚发生的事,甚至拿什么东西转手就忘。
计算能力减退:以前是一个非常精于计算的人,现在却连买菜的小账都算不清。买了东西不给钱或是给了钱不拿东西。
思维能力下降:老人对看过的东西,不再有评价能力。最突出的是看电视连续剧,有的老人以前还能评价一下人物,讲讲剧情,现在却对昨天看过的前一集都说不明白。
性格、情感改变:以前大大咧咧为人随和的老人变得越来越固执、古怪、斤斤计较。开朗的开始不爱理人,经常发呆,情绪低落。有的老人开始多疑。以前喜欢干净的,开始变得邋遢。
定向力差:出门后开始找不到家。
自理能力差:语言退化。
老年痴呆也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年轻人也不能掉以轻心,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注意,勤用脑,防止脑外伤和脑缺氧,预防以后的发病。
㈦ 老年人如何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
内外都要修,身体上要锻炼,最好不要在家闲下来,出去读个老年大学,跳跳广场舞,学学唱歌,听听歌曲,画画,都能陶冶情操,可以玩玩扑克,一些益智性游戏,动动脑子,饮食清谈,不吃油炸甜食等。
㈧ 作为儿女的该怎么去面对家里老年痴呆症呢
要照看一个这样的患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总的理念就是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回有耐心。
1.由于老人的定向力障答碍,容易出现走错房间,丢三落四的状况,这就要求家属更加耐心。尽量不要改动家具摆放的位置,“可以张贴一些彩色的标签用来提醒,而且色彩越亮丽越好。”
2.与他们说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吐字清晰。
3.如果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家人应尽量与其一起进餐,家人还应该掌握老人的进食情况,合理搭配饮食的种类,不要将主副食混在一起。病情严重到需要喂食的患者,在喂食时一定要小心,防止老人因噎住而窒息。另外,要时常清洗、检查老人的假牙。
4.最好给老年痴呆患者制定一张进餐时间表,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这时的老人和小孩一样,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饿了,该吃多少。”如果老人单独留在家,则需要调准闹钟提示患者吃饭。
5.排泄时,要帮助或指导老人采取相应的姿势或动作,帮助指导其清洁方法。
6.外出时要给患者戴上胸牌,写明家庭住址与联系方式,防止老人走失。
7.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在门上加装感应器。
㈨ 如果以后我得了老年痴呆可不可以安乐死
谁去执行谁得陪着你一起走上不归路,不但吊销执照还得关进大牢,至少也得按故意剥夺他人罪论处,你进天堂,他可下了地狱喽,这缺德事儿不能干哪!
㈩ 老年痴呆患者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吗
若该老人患老年痴呆症,可以向法院申请,宣告该老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法院宣告后,该老人的监护人,可以代为进行民事行为。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十三条: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一章公民、第一节关于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问题中8规定:
在诉讼中,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提出一方患有精神病(包括痴呆症),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认定的,应当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先作出当事人有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判决。确认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当比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特别程序进行审理。
(10)假如我得了老年痴呆症扩展阅读: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否属于一心智健全,有两种判断标准:
(一)依据自然人的意思能力(认知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而设定的。意思能力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理解并能预见其后果的精神能力,意思能力是确认和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基础,自然人的行为能力取决于其意思能力的状况。
(二)依据自然人的意志能力来判断。
这一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而设立的。尽管成年的自然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有所了解,也要看他是否能合理地、理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成年人因精神或心理上的疾病而难以自制,那么,他所为的某些自损其利、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可以被宣告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