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老年大学 > 劝烟老人家属

劝烟老人家属

发布时间:2022-06-16 06:45:19

㈠ 电梯劝烟猝死案二审宣判结果如何

备受全国关注的“电梯劝烟猝死案”于1月23日在河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开区综合审判庭二审公开宣判。记者从当事人劝阻吸烟者杨先生的代理律师处了解到,据(2017)豫01民终14848号判决书,法院驳回了死者家属田女士的诉讼请求,一审中判决杨先生补偿田女士1.5万元的判决结果也被纠正,一审二审共计1.4万余元诉讼费由田女士承担。

根据《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杨君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遭到污染后积极行使了自己作为公民的监督权利,这种行为并不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反倒是老人在明知自己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任情绪激动,将本来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酿成了悲剧。

冯清家属认为,电梯运行是很短暂的过程,如果说杨君认为抽烟对其造成侵害,电梯到达一楼后他可以选择自行离开,但事实上双方在电梯内进行了2分钟的争吵。

法院并未当庭宣判。

法律就应该支持正义的人。

㈡ 杨帆劝烟观后感作文 死者家属怎么处理的

去年5月,由于深知抽二手烟的危害,郑州的杨先生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汉不要抽烟,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后来老人家属将其告上法庭,要求40余万元的赔偿。 此案后来分别经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审理。2017年9月4日,金水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决,法院酌定杨先生向去世老人家属补偿1.5万元。 杨先生当时认为,老人突然离世,他也很难过,即便家属不索赔,他发自内心也想给予家属一定补偿,但这个补偿是出于人道主义的捐赠,不是赔偿。“我认为这件事情我没有过错!”随后,老人家属提起上诉。 “我劝他不要在电梯内抽烟,老人可能觉得伤了自尊,情绪比较激动,说我没资格管他,两人因此产生分歧。”杨先生曾解释,“我只是善意提醒他,吸烟对他和大家身体不好。”并说“在电梯间吸烟是不文明行为”,无其他过激的语言。

㈢ 电梯劝烟猝死案的医生是否需担责

近日,电梯劝烟猝死案二审宣判:撤销一审判决劝烟者杨帆医生无责不用赔钱。

从事情发生,到法院公布二审结果,杨帆经历了267天的时间。在这267天里,他惶恐过、焦虑过,而后逐渐恢复平静,在这段时间里,他的第二个儿子出生,同时也因为“电梯劝阻吸烟”事件而承受了压力,辞掉了原有的工作。如今,二审结果公布,杨帆也逐渐从舆论的漩涡中逃离,他说,经历过人生最不平静的267天后,只想能安静地过平静的生活,而再遇到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他也还会去阻止。

1月27日,郑州下起了这个冬天的又一场雪,早晨8点刚过,杨帆便匆匆带着3岁的大儿子出门去医院了,近期的流感让杨帆患上感冒的大儿子每天都需要到医院打点滴,回家后他还需要照顾爱人和刚出生8个多月的小儿子,这样忙碌的生活让他无暇顾及网上关于他去年“电梯劝阻吸烟案”的又一轮关注。“希望这次判决能够为这件事画一个句号,让我回到平静的生活中去。”杨帆说。

㈣ 如何看待老人电梯内抽烟被劝阻后突发心脏病离世 家属

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说,看到这条新闻我内心都是懵逼的……这算啥?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不对,好心办坏事?感觉也不对……就像是当初【扶摔倒老人】事件终极版,让人无话可说只得叹气,老人的死亡令人惋惜,但家属根本不能把祸根插在劝烟者身上,真是搞不懂这和老人摔倒诈钱有什么关系?感觉这家人像是把死去的老人当做工具利用——诺,人就在这儿了,监控视频也在这儿了,赔多少你自己看着办,反正说少了我不开心老人也不瞑目

㈤ 父亲特别喜欢抽烟,应该如何劝父亲戒烟呢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但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让人上瘾,所以会让人依赖。许多人以为“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却不知道这样做,既危害自身健康,也间接地损害身边人的健康。那怎样才能劝那些在家吸烟者戒烟呢?

劝导要动之以情

一种新的选择是电子烟的出现。通过高温使由甘油合成的烟油瞬时气化,从而达到防烟效果。因为油烟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所以不含香烟中的焦油等有害物质,同时还可以自己选择尼古丁含量,这样才能慢慢的戒掉对尼古丁的依赖。因此有许多一时不能戒烟的人,以这种方式作为戒烟的过渡

㈥ 老人电梯吸烟被劝后猝死后劝人者遭索赔了吗

今年,37岁的杨君(化名)是名医生,在医院里劝病人不能抽烟是常事。然而最近半年,对于劝人莫抽烟这件事,杨君有了阴影。大约半年前,因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汉不要抽烟,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家属将杨君告上法庭,要求40余万元的赔偿,11月1日,该案二审在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开庭。

二审没有当庭宣判,目前双方还在等法院的最终判决。但事件曝光到网上后,在公共空间形成了热议。

许多网友对杨欢的行为表示支持,并对老人家属的索赔行为感到不理解。有网友认为,公共场合不吸烟是社会共识,杨欢的劝阻没有过错,老人自己有心脏病才是其死亡的原因。也有网友称,杨欢对抽烟行为劝阻没问题,但老人年纪大了,得讲究劝阻的方式。

㈦ "电梯劝烟猝死案"劝阻者是否应承担责任

2017年5月2日上午,郑州的杨医生在小区电梯内劝一老人不要抽烟,二人发生争执,几个小时后,老人心脏病发猝死离世。老人家属随即起诉至法院,要求杨医生赔偿40万余元。

金水区法院对此事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杨某的行为与老人的死亡之间并无必然因果关系,但是老人确实在与杨某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判决杨医生补偿老人家属1.5万元。

郑州市中院认为,杨某劝阻老人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行为。虽然从时间上看,杨某劝阻吸烟行为与老人死亡的后果是先后发生的,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杨某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郑州市中院认为,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的前提是: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法律上的因果关系,且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因此,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驳回死者家属田女士的诉讼请求,并由田女士承担一二审共计1.4万余元的诉讼费用,并称此判决为终审判决。

㈧ 医生劝阻吸烟被劝老人突发疾病离世家属索赔了多少钱

37岁的杨君(化名)是名医生,在医院里劝病人不能抽烟是常事。然而最近半年,对于劝人莫抽烟这件事,杨君有了阴影。大约半年前,因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汉不要抽烟,引发争执,老人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家属将杨君告上法庭,要求40余万元的赔偿,11月1日,该案二审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开庭,大河报记者参与旁听。

【回顾】电梯里劝“禁烟”,被劝者突发心脏病离世

杨君的二胎宝宝5个多月了,事发时,他的妻子即将临盆。

作为医生,杨君深知抽二手烟的危害,在医院他常劝阻病人,在公共场合,有朋友在密闭空间抽烟,他也会劝上几句,尤其是妻子怀孕后。

今年5月2日上午9点多,杨君准备外出,从14层进入电梯后,发现一名老人正在抽烟,电梯内烟味很浓,出于职业敏感,他劝老人不要在电梯内抽烟。

“如果我知道善意的提醒会引发后续一系列事件,我宁可那一刻不说话。”昨日,记者见到杨君,他摸着鼠标的双手微微抖动,在他电脑中保存的当日监控视频中,可以看到双方在电梯内对话2分钟左右,其间电梯到了一层、负一层,双方都没有下电梯,随后共同返回一层。在一层院内,两人继续争辩,老人有明显的肢体动作。

两人在说啥?

【二审】老人去世与他有无因果关系?法院未当庭宣判

随后,冯清家属提起上诉,二审于11月1日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审判庭开庭。双方围绕杨君与老人去世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展开辩论。

杨君委托代理人、河南风向标律师事务所律师单艳伟认为,老人心脏病突发,是其自身存在的疾病,并非杨君所致,也非杨君可预料的。根据《郑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条例》第十条规定: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杨君在自己所处的环境遭到污染后积极行使了自己作为公民的监督权利,这种行为并不会造成死亡的结果。反倒是老人在明知自己有心脏病的情况下,任情绪激动,将本来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酿成了悲剧。

冯清家属认为,电梯运行是很短暂的过程,如果说杨君认为抽烟对其造成侵害,电梯到达一楼后他可以选择自行离开,但事实上双方在电梯内进行了2分钟的争吵。

法院并未当庭宣判。

【声音】公共场合不要抽烟大家都应遵守

“老人也要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起到表率作用。”单艳伟认为,从法律角度看,大家都可以对二手烟说No,而不应该因为一件意外草木皆兵。但在劝阻的过程中,要注意措辞,礼貌用语,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吵。

“虽然我爱抽烟,但我觉得小伙子没错。”市民孙先生说,公共场合不要抽烟,是大家都应遵守的。因为维护公德而引发争执,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劝阻不排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维护公德的人错了吗?”

“很多时候大家都知道对错,被劝阻的人可能是面子上挂不住引发争执。”市民吴先生表示,他呼吁市民遵守公德,同时在维护公德时讲究方式方法,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对方。

【相关链接】1

遇到电梯里抽烟大家怎么看

2016年10月20日,河北廊坊一女子抱着孩子在电梯内劝阻一名男子吸烟时,竟然遭到对方殴打。

2015年7月,重庆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一眼镜男在大石坝绿地新都会电梯内抽烟,被怀抱小孩的妈妈制止。结果双方产生口角,被惹怒的男子追着妇女打。针对此事,记者做了调查。

陈阳(男,25岁,7年烟龄):烟瘾虽大,但不会在电梯里抽。吸烟者也应该注意其他人的感受。

雷明(男,35岁,15年烟龄):在大的禁烟场所会自觉遵守,但在小的地方可能会相对放任点。

周小涵(女,30岁,不吸烟):市民都应该勇敢站出来,向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人说“不”。

【相关链接】2

如何有效礼貌地阻止电梯内抽烟

当遇到在公共场合吸烟的不自觉者时,前去劝阻既是对自己及公众负责的举动,也是文明素质的体现。不过当劝阻者站在道德高地进行咄咄逼人的指责,很可能让当事人恼羞成怒。因此,劝阻者要传递和释放自己的善意,用足够的耐心和诚恳去勇敢说“不”,让吸烟者自省并主动掐掉烟头。

【相关链接】3

那些关于禁烟的法律法规北京公共场所均禁烟

■2015年5月31日,北京开始实施“史上最强”控烟条例,所有有屋顶的公共场所均禁止吸烟,路人只要拍张照片就能举报,网友解读为一切“带顶带盖儿”的地方都不能吸烟。

重庆电梯内或将禁烟

■2013年5月,《重庆市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草案规定,医院、学校、候车厅等十八类公共场所将全面禁烟。其中,纳入了餐饮店的室内场所和电梯内及其等候区域,吸烟者不听劝,最高可罚200元。

㈨ 电梯劝烟猝死案劝烟者二审无责,判决合理吗

非常合理!

简直是大快人心!

㈩ 一男子在电梯内劝阻老人吸烟,不料老人猝死,遭家属索赔,该男子要负责吗

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我们的生活当中很多时候、很多事件总是出现一些和稀泥的判决,那么我们是要坚决防止和杜绝这种和稀泥的行为的。那么好在最高人民法院有了相关的规定和说明,对发生在公共空间案件的审理,人民法院要兼顾国法、人情和天理,明辨是非、惩恶扬善,通过一系列的案案件的审理,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欠不欠、追不追、旧不旧、为不为、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坚决防止谁闹谁有理、谁恨谁有理、谁受伤谁有理等等和稀泥的做法,要让司法量有力量,有是非更要有度,这个说法真的是非常好。

家属一看人没了才赔偿一点五万元,不行,必须赔我四十万,得加钱。于是死者的家属又提起了上诉,结果二审法院认为这1.5万也不应该补偿,而直接驳回了老爷的家属的全部诉讼请求,并且由其承担全部的诉讼费用1.46万,不得不说二审法院的判决受到公众的一致点赞。

阅读全文

与劝烟老人家属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南京老年大学08年招生 浏览:366
浙江省人民医院和浙一体检哪个好 浏览:206
老年人血管老扎不好怎么办 浏览:919
正科什么时候退休年龄 浏览:757
全国养老机构做得好的城市 浏览:417
泾县琴溪养老院投资人 浏览:843
圣诞老人要做什么事 浏览:410
老年人应注意什么营养 浏览:569
80岁父亲送猪肉迷路 浏览:261
老年人一天吃饭很多顿是什么原因 浏览:586
中老年人最适合穿什么鞋 浏览:37
公司交400的养老保险 浏览:717
甘肃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办法 浏览:623
养老保险清零怎么处理 浏览:221
养老金按月缴纳怎么算 浏览:141
长寿个体营业执照怎么办 浏览:405
老人不爱和儿女们住在一起怎么办 浏览:617
没有养老金的人多吗 浏览:399
北京退休金比外地高多少 浏览:326
养老院消防安全责任书 浏览: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