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老年大学开哪些课程
一般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主要以适应老年教育发展形势、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丰富老年人知识层面,帮助老年人跟上时代发展步伐为中心。
您可以在一般老年大学以及社区老年大学中,学到如下课程:
舞蹈类:民族舞、交谊舞、水兵舞、古典舞、摩登舞、曳步舞等
声乐类:合唱、民族、通俗、美声声乐班
器乐类:古筝、二胡、葫芦丝、萨克斯、电子琴等
书画类:国画、书法、摄影班等
戏曲类:京剧、梆子、豫剧、黄梅戏班等
养生形体类:模特、瑜伽、朗诵、太极、八段锦、西医养生班等
电子通信与智能手机应用类:日常手机使用与智能手机应用(图形处理类、聊天软件、致富软件、购物软件)、数码拍摄班等。
Ⅱ 是老年大学的声乐班的老师给我们代来了快乐,我是班长想说几句感谢我们这位漂亮敬业又开朗有爱心老师的话
生活的美丽从不因为年华的流逝而削减,美丽的老师,是您带给我们这段美好的回忆,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提起唱歌,都有这样一段快乐的心情。华丽的辞藻我们没有,但我们这颗年轻的心,深深的记住了您!亲爱的老师,谢谢您!希望您永远美丽,永远幸福!
Ⅲ 老年大学是什么,可以在里面学些什么
随着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在我国普及,几乎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高等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我们社会的年轻人是将来为社会做贡献的人,但是那些老年人是已经为了社会做了贡献,付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国家自然也不会抛弃他们对于他们的老年生活也是格外的重视。现在我国出现了很多老年大学,就是让那些老年人在年老的时候还能有所学习,有所收获,过上充足与满意的生活生活,这更多的是给到他们精神上的安逸。
并且现在国家提倡活到老学到老,老年大学也真是响应这一个号召,让那些老年人也能够不断的学习,也能够不断的创造自己新的人生,让年轻人看到一些榜样模范,从而不断的不停努力。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随着中国社会人口老年化,当年大学的出现很有必要,它可以让那些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得,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里面可以回顾自己的一生,可以学习更多,可以结交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对老年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Ⅳ 我马上要去老年大学教老年人唱歌,我要怎样和他们交流才能让他们喜欢上我的课
他们并不是真要能学到一个什么水平,
只是为了玩。
所以,别在业务上太计较。
多拍马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哄的他们高兴,这样工作就能长久了。
Ⅳ 老年大学很受欢迎,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呢
退休后做什么?除了带孙子打麻将跳广场舞之外,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有更多的学习和娱乐方式,丰富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8月28日,六安老年大学开学,20个专业,189个班,科院,班满。为了满足老人的学习需求,接着又增加了6个班,但没有满足老人日益提高的学习热情。
1.老年大学“难找”
不可否认,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老年教育资源越来越不足。一方面老年人渴望上学的愿望强烈,另一方面老年大学的容量有限。近年来,老年大学招生继续盛行,班级人数不断增加,“扩张”能力有限,是摆在老年大学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
“老年人入学需求以每年15%的比例持续增长。我们能想到的方法是增加一半,但现有的教育场不能再满足现实的需求,所以急需扩张。”周兆宇对记者说,市议会和市政府一直有兴趣支持老年大学建设。老年大学新校区选址被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希望不久能有更多的老人进入新的老年大学,希望他们能学习,快乐,更好地满足旧的。
事实上,六安老年大学的发展现状是目前很多老年大学发展现状的缩影。与快速增长的学生相比,老年大学的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需求。与庞大的社会老年人的知识需求相比,硬件设施和场所建设也有待提高。
Ⅵ 去老年大学唱歌不交作业是是态度问题还是
不交作业是态度问题。
老年大学声乐教学的几点思考人口老龄化目前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一大特色,我国构建和 谐社会要求“老有所乐,老有所学”,把老年教育作为社会精神文 明最要组成部分。
学生不交作业,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在学生那里的威信足还是不足,如果不足的话,就一定要补一补我前面讲的关于如何提高“威信”的内容了。如果威信提不高,我们接下来谈什么都会是空谈。
Ⅶ 有哪些令人动容的教育故事值得我们深入的了解
音体美教具变了 小学科教学迈上新台阶
1977年,陈老师从北京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昌平区一所学校任音乐教师,当时学校还只是一所建在部队营房里面的学校,唯一的教学设备是两台琴键已经被老鼠咬光的破风琴和一个还算完好的48贝司小手风琴。
1980年,从体校毕业的郭老师走进了东城区一所小学,而那时候学生只有一些简单的活动器械,操场面积小,各年级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胡同里进行长跑锻炼。
1984年,舞蹈教师孙老师也来到了门头沟区一所中学任教,而当时,学校里甚至没有一间像样的舞蹈教室,也没有专业的舞蹈鞋,唯一能够给孩子们跳舞的地方就是食堂。
岁月流逝,当年那些青春焕发、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被岁月洗礼过、锻炼过之后,即将走下讲台退休的时候,他们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故事,把国家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成果,分享给了更多的人们。
作为音乐教师,陈老师从只有一个破风琴和手风琴,到如今的现代化音乐教室,多媒体立体声环绕设备、几十种乐器,让陈老师在人过中年之后,在音乐教学中“大展拳脚”。他带领校园民乐团、西洋乐团走出了国门,站到了世界舞台,荣获世界级学生音乐大奖。但陈老师最难忘的,还是那段用手风琴和学生学唱歌的岁月,还是那段用自己39元工资,给学生买唱片,在音乐课上用电唱机播放的时光。
Ⅷ 陆春龄是谁什么身份
病房外,长子陆星毅眼里布满血丝。他说父亲一直身体硬朗,精神矍铄。3月29日住进医院,起初以为只是风寒,不料病情不断加重,多器官衰竭。
去世前这一年,还常常能看到陆春龄在不同的场合登台演奏。去年5月29日,“陆春龄笛艺90春音乐会”举行,先生穿一袭玫红色的长袍,吹了好几首曲子,音色通透,指法灵巧,风采不老。去年10月,他还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上气定神闲地吹起《节日舞曲》,并开心地跟告诉大家,大世界基尼斯刚刚颁给他“年龄最大的笛子演奏家”证书。
陆星毅说: “父亲年纪大了,我们都希望他不要太过疲劳,但对一个一生执着于笛子艺术,执着于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人来说,任何人的劝说都显得那么无力。”
2016年第18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上,95岁高龄的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携弟子一起演奏《我的祖国》
1952年,陆春龄参与了上海乐团民间管弦乐队的筹建,这是上海民族乐团的前身,是新中国最早的专业民族乐团。正在研究上海民族乐团历史的上音博士生李昂说:“自去年12月凌律、王范地先生相继去世,到如今陆老西去,上海民族乐团最早的19位艺术家已全部作古。要向那些开启中国‘民乐’时代的英雄们致敬,向那段流金岁月致以永远的哀思。”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告诉记者,直到晚年,陆春龄先生对民族乐团也十分关心。2016年,陆春龄参与了《海上生民乐》的首演。排练的时候在后台,陆先生像个老顽童,跟年轻的演员打成一片,给他们讲故事,还唱歌给大家听。首演夜,陆春龄带着青年笛子演奏家金锴和钱军,压轴演绎了一曲《我的祖国》,全场观众起立鼓掌。
罗小慈说:“陆先生的音乐,人民性很强,这与他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他的一生经历风风雨雨,一直紧握笛子屹立不倒,传递着正能量。中国民乐的发展离不开陆先生这一代前辈的不懈努力。很多人说陆先生‘高调’,但我觉得,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正需要这样的‘高调’。陆先生走了,我们唯有前赴后继,让民族音乐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
詹永明说:“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笛子才真正登上了独奏的舞台,陆春龄先生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既是一位优秀的演奏家,也是一位不断出新的创作者,还是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他是20世纪中国笛界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
陆春龄的告别仪式计划于5月26日上午9时30分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举行。
Ⅸ 老年大学都学什么
老年大学,他应该不是以文化学习为主吧,主要是一些才艺学习,比如说琴书画之类的,也有其他的什么舞蹈啊,什么的系的,我觉得主要就是让老年人生活有乐趣吧!
Ⅹ 退休后去上老年大学的感受,聊聊经历
退休后去上老年大学可以让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谓学无止境啊,那天我们老了也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互联网现在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用手机和电脑通过网络联系世界上的每个人。现在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在学习使用电脑和手机。所以如果在退休后,你还每天沉浸在和身边的人唠唠东家长唠唠西家短的。
以前没有时间现在退休了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在老年大学学习完成,年轻时没有完成的梦想,而且在老年大学还会碰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可以彼此之间交流沟通。既丰富了生活也完成了自己前半生的遗憾。
其实现在好多侄女都很担心自己的父母在退休后心情低落不适应等状况,这里我建议大家。可以让父母去上老年大学。因为父母在上老年大学的过程当中既能缓解自己退休后的生活状态,也能帮助父母提升退休后的生活品质。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