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常德 敬老院
人民东路这边也有一家.
1路 5路 8路 28路都可以到.
㈡ 衡阳市有高尔夫球场吗
中国高尔夫球场的数量统计结果,分两类:第一类是组织团体统计的结果,这一类统计结果会非常少,因为很多球场由于违规建设、非法占地,不愿意抛头露面,不同意被统计进来;第二类是我个人用最笨的方法统计的结果。第一类:根据2016年度《朝向白皮书》公布:2015年全国有108家高尔夫设施全年都未能营业,其中更有11家高尔夫设施自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两年停业。2015年营业中的高尔夫设施综述(包括为配合整改、整顿而在本年度间歇性营业、停业的设施)仅438家共9753个球洞,折合约542个18洞。与2014年数据相比(设施总数538家,折合656个18洞),本年度高尔夫设施的总量净减少了100家,折合净减少114个18洞球场,下降幅度分别达到18.6%和17.4%。第二类:这一类我在2013年每个省份每个城市的统计过,但是2016年我没有统计过,根据我的经验和最近一年多走过的球场,我大概估计有620家正在营业的球场。因为很多球场因为没有正常的手续而在偷偷营业。另外,因为政策的打压和经济环境的不好,高尔夫的发展进入缓慢阶段,希望的人参与到高尔夫行业来,为高尔夫的发展尽一些绵薄之力。
㈢ 常德盛的幸福蒋巷带头人
常德盛,1944年7月生,1966年5月入党,同年任蒋巷大队大队长。他上任后以“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豪情壮志,走出了“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道路。 1968年起,他带领全村人民实施大规模治水治土工程,使昔日荒地变成了高产粮田。1975年,蒋巷水稻单季亩产超千斤,1979年,蒋巷从吃返销粮一跃成为苏州售粮状元。温饱之后,常德盛走上工业发家路。蒋巷逐渐锁定生产新型建材彩钢板,过硬的质量使“常盛”彩钢风靡业内。如今的蒋巷已是省内钢结构构件最大生产基地。2000年起,常德盛开办起农村生态游。现在蒋巷游不仅是常熟旅游标志之一,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995年起,投入上亿资金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186户村民家家住进小别墅,138套老年公寓让老人免费入住,老人每月享有养老金;全村就业率100%,义务教育率100%,连续20多年无刑事案件。蒋巷发展了,常德盛却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定下“三不原则”:不受礼、不吃请、不徇私,后来又更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坐高档车子;进入新世纪又定下新“三不”: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村厂班子不搞家族制。他的岗位报酬只拿零头,兼任董事长总经理报酬分文未取,推销产品不计其数,而几百万奖励却丝毫没要,企业改制的数千万元股份也转让村民共同享有。在他的带领下,蒋巷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农业公园等。他本人也先后获得江苏省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创业之星、全国十佳村官等荣誉称号,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
㈣ 常德盛的事迹简介
蒋巷村原先是一个“野人村”、“光棍村”,历经40余年,今天已成为产值超10亿元的富裕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农业现代化建设示范村,成为继华西村之后另一个吸引全国各地争相组团参观学习的明星村。常德盛,有人喻之为和华西村的吴仁宝齐名的“当家人”,就在苏州掀起学习他热潮的时候却选择了退休,据说选的接班人还是个外村人。为此,本报记者专门拜访了这个神奇的“当家人”。
常德盛:1000万我不能要
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原属任阳镇,现并到支塘镇),40年前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村民绝大多数住泥墙草房。然而40年后,这里发生了惊天的变化,过去一切旧有的面貌已经荡然无存。
1998年,蒋巷首次成为“亿元村”,2001年,蒋巷社会总产值达2.5亿元,2003年,总产值超7亿元,预计今年蒋巷的社会总产值将突破10亿元大关。村里还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园林式农民休闲娱乐区,农民剧场、老年之家、迎宾楼、小学、幼儿园、展览馆、图书馆、卫生室、广播电视室,造型别致,竞相争辉。
然而更为人所称道的却并不是这些“无情”的数字,而是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一个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他让蒋巷村民住进了220平方米的农民别墅,而他自己却仍住在集体公寓;他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0元,而他却只拿上级核定工资的零头;他把常盛集团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却拒绝了应得的1000万元股份。
老搭档:这个人就是朴实
67岁的唐渭清从镇党委秘书的岗位上退休后,就被常德盛邀请来蒋巷帮忙,迄今已经7年,是常德盛的“老搭档”,对常德盛可谓“耳濡目染”。唐渭清娓娓道来的尽是一些“小事”。唐渭清说:“他这个人,就是朴实。到现在为止,一个全国性的名人,仍然是一个农民,他对自己农民的身份、对农村的感情始终没有忘掉,他自己说:‘我是家乡父老乡亲的儿子。’凡是老百姓关心的、凡是老百姓可能会发生困难的地方,他都预先为老百姓想到了。”唐渭清讲了两个关于常德盛的小故事。
一个是常德盛在规划农民别墅的时候,特别设计了一个公共的宴会厅,所有设施都上档次,一次可开40桌宴席,因为农村家庭遇到一些红白事,就不用在自家房子里劳心费神了,在宴会厅,既气派,又方便。
另一个是为村里老人们设计了一个老年公寓,因为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且房子都是极大的独门独院的别墅,不仅不习惯,也会有一些不适应之处,且可能在子女上班时显得很孤单,而搬进老年公寓则可以和许多老人一起唠嗑拉家常。老人选择和子女同住的,给予一定的奖励;选择住老年公寓的,则一切费用全免。
老百姓:蒋巷不能没有你
常德盛在蒋巷几乎成了一种信仰,以至于村里人常常担心常德盛会被上级“重用”,调离蒋巷。因此常常有人在碰到常德盛的时候对他说,常书记,如果调你上去当干部,你千万别去啊,蒋巷不能没有你。
以至于常德盛的一举一动都为村民所牵挂。1995年他的车子和一辆摩托车碰撞,他的牙齿被撞出位,眼睛也陷了进去,这本是轻伤,然而却牵动了全村人的神经。当他被送到常熟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时,村里人自发前来看望,最多的时候竟然挤满了医院走廊,且村民还在纷纷拥进,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秩序。不得已,村里用高音喇叭向各家通知:常书记现在很好,为维持医院秩序,且让常书记更快康复,大家就不要再去医院了。
唐渭清还为记者讲述了常德盛三上北京村民夹道欢送的事情。
第一次,2000年,常德盛当选全国劳动模范,4月28日早上从家出发赴北京,当时天还黑蒙蒙的,村口却已有几百号村民在等着他了。邻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也加入到欢送者的行列。这位老人说:“像这样的人不当劳模谁当劳模?”
2001年“七一”建党80周年,他当选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赴京开会。时值大热天,老百姓涌到村委会楼前,有人抱着小孩,有人撑着伞,不少老人则拄着拐杖,工厂里工人停了工来相送,连车间主任都难以劝阻。
2002年,常德盛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职工、群众一直送他到任阳镇,任阳镇的群众也自发地走上大街,加入到欢送的队伍中来。任阳镇第一个亿元厂银洋集团的老总陈必亮还组织全厂职工夹道欢送。
接班人:外村人堪称优秀
2004年12月20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常德盛袒露了自己的心怀。
“我必须尽早退休,让年轻人接班。”常德盛说。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对他说:“老常啊,接班人的事我同意你,但你得干到70岁。”常德盛说他正式退休的日子是明年,他至多再干一年。
在常德盛看来,如果培养不出优秀的接班人,他只算成功了一半。常德盛说,他40年的“当家人”历程,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蒋巷人拓宽了市场;第二是提高了蒋巷人的整体素质;第三是规划出了一个未来的蒋巷,这也是当好村支书要做好的三件事。现在他在做第四件事,就是要培养“一个”、“一班”、“一批”三种人。“一个”就是一个接班人;“一班”则是培养一班领导骨干;“一批”就是担当蒋巷创业主体的技术精英、生产力量。
常德盛有一子一女,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其子常惠忠,现任常盛集团四个子公司之一的董事长、总经理,颇有乃父风范。老常对儿子一向要求很严,寄予厚望也是为人父者之常理。常惠忠也没有辜负常德盛的期望,吃苦肯干,凭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常盛子公司的老总。
然而常德盛却表示,儿子不接他的班。常德盛说:“严格要求孩子是做父亲的责任,但在工作上他和普通群众一样,共产党员不搞家族制,所以我不会让儿子接我的班。他有本领,他可以自己成长;他没有本领,给他再多也不能胜任,越多越浪费。”
常德盛亲自选定的接班人,据说得到了常熟市委书记杨升华的肯定,他究竟是谁?常德盛说,他叫陈建忠,一个外村人。据了解,陈建忠是南京农业大学大专毕业生,现任蒋巷村常务副总支书,常盛集团副总董事长、总经理,他有过村支书的经历,也当过任阳镇党委委员,现在还担任任阳街道办事处主任。常德盛说,此举打破了蒋巷“村”的束缚,可以让蒋巷走出蒋巷。
常德盛简短地解释了选择陈建忠作为接班人的原因:“除了他的经历之外,他在七八年前来到蒋巷,我一直看着他成长,经过多年的考察,我认为他在思想品质、工作能力、热情各方面都堪称优秀,完全符合担任蒋巷村当家人的条件。退休之后,我会扶持他一年,一年之后,这个担子将会完全压在他的肩上。”
常德盛:退休后还老伴的账
退休之后的常德盛,想要做些什么呢?在记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常书记您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常德盛思索了半天,终于抬起头,很木讷地笑了一笑。“我没有什么爱好。撮麻将、打扑克牌,我一样不会。”
那么,你退休后有些什么打算呢?记者问。
常德盛这才重新舒展眉头,描绘起他梦想的晚年生活:“我要好好休息、锻炼、学习,做好力所能及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担任集团工会主席、村老龄委主任,为工人、老人说说话,做点事情。”
“我欠了她的‘账’,我要还的。”常德盛的夫人患有关节炎,由于住的房子颇为潮湿,大大影响了老伴的身体,不能换个环境,常德盛的老伴只好以锻炼身体的方式来对抗病痛,为此她还组织了一支老年健身队。
㈤ 蒋巷村的评价
蒋巷村全村800人,村辖面积约3平方公里。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着力打造“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养老金。,村民家庭的电话、有线电视、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区绿化覆盖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
村主体经济龙头企业江苏常盛集团,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同年跻身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行列。2003年11月被评为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江苏省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免检企业,“常盛”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轻、重钢构件及轻质建材系列产品,连年被评为江苏省同行业唯一的名牌产品,钢结构工程连年获上海钢结构建筑工程“金钢奖”。
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2亿元,主体工业产值11.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不包括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超过2万美元。
2004年11月,曾庆红副主席视察蒋巷村时被这里的景色深深吸引,说到:“多好的地方啊,这就是现代化新农村。” “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富起来的蒋巷人并没有满足现有的成绩。2005年蒋巷村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考察,成为常熟市第一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蒋巷村在村党委书记常德胜的带领下主动接受沙家浜红色旅游及周边旅游风景区的辐射,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3平方公里的蒋巷村被划分为常盛工业园、农民新家园、村民蔬菜园、蒋巷生态园和千亩五公害生产基地等五大主要板块,以及村史展览馆等附属参观游览区域。
漫步在广阔的生态园中,三两成群的小动物游走在古色古香的农具旁。放眼远处,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的老年公寓和别墅群,房型精致,依水而建,环境优美呈现出一幅江南富庶新农村的恬静画面。有着新农村的现代化设施又很好的保留了农村原本的古色古香,特别是生态园里的展览馆,传统的农具原型,人物雕像总是能勾起老人们回想到他们曾经走过的那个年代,是个很好的怀旧场所。再加上蒋巷村离上海路程也不远,交通方便,自然成为了他们旅行社的首选之地。
发展中的蒋巷村依托着富裕的经济实力,勤劳肯干的村民,坚持着“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在乡村旅游方面开拓出新的成绩,不断创造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辉煌。 全村围绕实践“三个代表”,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着力打造“ 蒋巷村科普馆 四园一基地”(生态种养园,村民新家园、常盛工业园、村民蔬菜园和无公害粮油生产基地)。建设独具水乡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186幢别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组成村民新家园,被省建设厅评为“江苏省村镇文明住宅小区”。 老年人按“老”取酬,每月享有200--500元养老金,并统一提供优质粮食。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娱乐休闲、医疗服务、各类人群活动场所以及农民乐园、绿化广场、荷塘长廊、苏州市农村第一家生活污水处理站等为村民新家园的配套设施,村民家庭的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气化灶具、太阳能热水器、卫生洁具、小水井等安装建设均由集体投资,26公里村级公路主干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区绿化覆盖超过50%,实现了“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然大公园”的总体目标。社会稳定和谐、村民安居乐业。坚持科学发展,走上了人、自然与环境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
㈥ 常德市哪个养老院好一点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