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315成立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治假、打假。让消费者购买假货后,有地方投拆,让消售假货者得到惩罚。
『贰』 关爱老人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中老年人在社会中的比例开始逐渐增大。由于退休后闲暇时间太多,加上子女经常不在身边,中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变得突出。如何让老年人身心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是我们关爱老年人的目的。
中老年人由于生理上的衰老变化和外界环境的改变,在思想上、情绪上、生活习惯上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往往不能迅速适应,而程度不同地产生种种心理变化。
家庭的小型化、子女与老人的分居、有的老人因体质不佳或性格内向而不爱与人交往,因而产生孤独感。子女在身边,若不能体贴老人,甚至关系不佳,不仅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反而会使之加重。丧偶老人的孤独感更为突出,体能衰退和生病也会加重老人孤独无助的感受。因此,与老人分居的子女要经常看望、问候老人,与老人同居的子女要耐心地善待老人、仔细地体贴老人。让年幼的孙辈与老人共处和接近,常能给老人带来较大的生活乐趣和安慰,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孤独感。
老年人的心理习惯之一是喜爱回忆往事,过去生活比较幸福、事业有成而对社会贡献较多的老人,常常能从回忆往事中得到满足和自尊,因而减轻失落感,而生活坎坷、事业无成的老人,则难以从回忆中得到满足。社区、家庭、亲友若能体察老人心理的影响因素,有的放矢地帮助老人调整心理状态,往往能有效地消除老人的失落感,使老人尽快适应赋闲后的生活。
老人因体能衰退而表现出对健康的自信心下降。一旦身体不适或罹患疾病便会惴惴不安,加上行动不便、就医困难,更会加重忧虑,担心病情发展,甚至不治。重病卧床或住院的老人往往还会产生濒死的恐惧感。有的老年病人担心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而寡言少语、忧虑。因此,对于患病老人除了关爱体贴之外,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对康复十分有利。
虽然现在的社会压力很大,生活非常忙碌,但是也不要忘记时常关心和陪伴养育了我们的父母,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孤单感也会更加强烈,一定要时常抽出时间陪他们多说说话聊聊天,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叁』 急!!3.15宣传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啊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为了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重视,促进各个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的合作与交往,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1983年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从1983年以来,每年3月15日,全球各地的消费者组织都举行大规模的活动,宣传消费者的权利,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其中包括发布新闻公报、向公众介绍消费者组织的活动;告诉人们消费者组织将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做哪些工作;通过报纸、刊物、电台和电视节目进行宣传,在学校发放宣传材料或消费者刊物。组织消费者权利的演说,努力提高消费者的保护意识。有的国家的消费者组织在这一天向公众征集“消费权益歌”,有的组织演讲比赛、保护消费者知识竞赛或进行“一年最严重的损害消费者利益事件”的评定活动;奖励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作出贡献的人;举办各种展览;举办消费教育讲座;有些国家的消费者组织还开展对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举行集会、演出、现场宣传咨询投诉和义务服务等活动。
我国自1987年开始,每年的3月15日,全国各地消费者组织都联合各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运用各种形式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成果,促进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宣传活动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意义深远的社会性活动。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协会“年主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从1997年起,通过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的方式,开展“年主题”活动。
所谓“年主题”,就是消费者协会在广泛宣传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基础上,每年突出一个方面的内容,加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宣传,加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力度,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主题是:
1997年:讲诚信 反欺诈
1998年:为了农村消费者
1999年:安全健康消费
2000年:明明白白消费
2001年:绿色消费
2002年:科学消费
2003年: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2004年:诚信·维权
2005年:健康·维权
2006年:消费与环境
2007年:消费和谐
3.15的来历
为了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使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重视,促进国家、地区消费者组织之间的合作和交往,更好地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于1983年确定每年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这一日期的选定是基于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于1962年3月15日在美国国会发表的《关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即:获得消费安全的权利;取得消费资讯的权利;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合法申诉的权利。
从1983年以来,每年的3月15日世界各国的消费者组织都要举行大规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集中宣传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组织的义务,显示消费者的强大力量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2552.htm
『肆』 老年人参加公益活动的意义啊
老年人天天在家待着没啥事情做,不是去打牌就是闲溜达,精神生活很空虚,参加立白组织的公益活动能让老年人的生活充实起来,另外也能锻炼身体呢,还是值得一试的。
『伍』 开展敬老月活动有什么重要性
旨在大力宣传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策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老年优待、文化体育、老龄宣传等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
『陆』 开展315宣传活动的意义
我认为开展315宣传活动是为扩大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得到大家的重视,同时也让消费者意识到自身的权益。1983年0304被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确定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可以看出在世界广泛重视,同时,促进各国国家,地区消费者的合作与交往更好的开展315活动
『柒』 央视开展315有什么意义 政治
让消费者懂得维权意识,保护消费者权益,顺带打击制裁有问题体的外国企业。
『捌』 315活动的重要性
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所以315活动的重要性是可以更好地,确保消费者权益的有效保障得以落实,让大家可以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正确使用文字,来对这个节日进行有效描述,才能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它的重要性和意义,了解它背后的深刻内涵。
正确使用文字词语,需要注意辨析以下方面: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同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同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细微差异。
(一)从词语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根据感情色彩的不同可将词语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三类。
1.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的词语。如:鼓励、成果、抵御、聪明、节俭、呵护。
2.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的词语。如:煽动、后果、抗拒、狡猾、吝啬、庇护。
3.中义词:不表示褒贬的词语。如:鼓动、结果、抵抗。
(二)从词语的语体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词语除感情色彩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用于不同场合,称之为语体色彩。
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
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或公文。
如:“表彰—表扬”、“贵宾—客人”、“陪同—陪伴”、“散步—溜达”、“马铃薯—土豆”,这几组词语义同而语体色彩不同,前者属于书面语,后者属于口语,使用时适合不同的场合。
语体色彩还有庄重和诙谐、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等的不同。
『玖』 老年人开展娱乐活动的意义
体力活动对老年人保健的意义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体力活动可增加心肌力量,增加冠状动脉(心肌的供血动脉)血液流量,改善心肌调节,降低胆固醇,促进血凝块溶解等,因而有利于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
对精神、神经和其他系统的影响
体力活动可使老年人有心情舒畅的感觉,解除精神紧张、焦虑,有助于睡眠。体力活动可以改善人的肺功能,有利于防治感冒及气管炎等。体力活动能使胃肠道分泌及蠕动增强,从而促进食欲,改善胃肠道功能、保持大便通畅。它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使动作灵活轻巧。体力活动还有利于减肥和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对寿命的影响
对我国长寿老年人的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从事体力劳动者为80-100% 。国外的调查也显示坚持体力活动者的平均寿命比不坚持者长。
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
『拾』 315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日,315活动主要的目的和意义主要在于:让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让大家都可以理性消费,合理消费。
正确运用词语对不同的节日具体情况,进行深入而清晰的描述,可以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规范化的措施。
运用词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与特长;
“发现”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3.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